?

當前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關系

2021-10-08 09:40蘇黎琳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6期
關鍵詞:泉州城市建設文物保護

蘇黎琳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經濟建設帶動城市各類設施不斷完善,同時也推動了城市建設的進程。文物是人類歷史活動遺留下來的遺物與遺址,具有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是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對教育后人有重大深遠的歷史意義,因此,注重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城市建設是否與文物保護相沖突?我們將如何在開創城市美好未來的同時做好保護歷史?文章主要以福建泉州為例研究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關系。

關鍵詞:城市建設;文物保護;泉州

一直以來,經濟建設都離不開文物保護。201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福建省泉州市是臨海高速發展城市,又是福建省經濟建設第二強的城市,同時泉州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選擇在保護原有古城樣貌的基礎上另建新城的發展模式,使古城原有的獨具歷史特色的布局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在今天的泉州,我們既可以看到獨具閩南特色的紅磚大厝、騎樓、洋樓,也可以看到具有現代特色的新世紀高樓,形成了獨具泉州特色的城市建筑風貌。①這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做到在加快泉州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1 泉州的城市建設

1.1 泉州已經是一個經濟水平高速發展的城市

福建省的泉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居于整個省的東南方位,人稱福建省有三大中心城市,泉州便是其中之一。泉州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特區,東望臺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巖、三明,現轄4個區、3個縣級市、5個縣以及臺商投資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整個市的面積約11015平方千米(含金門)。通過查閱我國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泉州市有53個少數民族,以回族、土家族、苗族和畬族居多。方言以閩南話為主,不同地區的語言交流則以普通話為主。

作為一個臨海的城市,泉州市海域面積廣闊,約有11360平方千米,經濟魚類繁多,盛產多種貝類和藻類。豐饒的海洋物產使泉州的經濟得到飛速發展,經濟水平遠超全國大部分內陸城市,經濟水平高,城市建設水平也高。物質水平達到一定水平不禁讓人思考如何加強文化建設,做好文物保護。

1.2 泉州注重文物、文化設施的修繕工作

歷史文化古跡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信息和寶貴的文化財富,是一個城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法寶”之一。而在大力倡導“保護歷史文化遺跡”“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今天,如何合理保護和開發好歷史文化遺跡,是時代賦予相關主管部門的一個命題。②泉州市的城市建設不僅僅局限于現代化建筑建設和現代化設施建設,泉州人民更懂得保護歷史文化的意義,推動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從來沒有停下修繕古老建筑、歷史文化古跡的腳步,實施掛牌保護機制,不僅掛牌保護了669幢歷史建筑和風貌建筑,還將一些老舊城區的古老建筑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進行了原貌恢復,在全省率先推出試點歷史建筑保護樓長制。通過政府派遣專門的人員到各社區進行演講等知識普及工作,大力宣傳保護古老建筑,呼吁全體公民行動起來一起保護這些歷史建筑。

目前,對于歷史文化產物的保護觀念在泉州市已是深入人心。

對于泉州市政府來說,文物安全一直都是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以來,泉州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大整治,累計排查整改文物安全隱患200余項,落實隱患整改“一案一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整改策略。

以鯉城為例,相關部門于2020年上半年啟動了對蔡清故居、施瑯故宅、王順興信局舊址等的維護加固方案。截至目前,三處古跡的維護加固工作均已出色完成。蔡清故居安裝了智慧充電樁,并落實將所有的消防設施配備齊全,同時啟動修繕方案編制。王順興信局舊址主體建筑也已完成搶險加固工作。對沒有完成這些工作的地區,已經做好了清空住戶的工作,并對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情況邀請專家制定好了專門的修繕方案,只待實施工作。

在文物保護單位中推廣實施電氣線路套管和智慧用電的建設。按照計劃,大部分的老舊線路拆除、換用新用電設備的工作已經在2020年10月底前全面順利結束。

電氣線路套管敷設和智慧用電項目建設工作已經在全市全面展開。目前,鯉城區已全面完成;洛江區、豐澤區已基本完成;石獅市、南安市、安溪縣、永春縣、惠安縣、臺商投資區都在整體全面推進。

2 泉州文物保護的必然性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了無數的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產。文物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文明。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門意識到了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①泉州豐富的歷史背景使這座城市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同時也保留下了許許多多文物和著名的建筑。做好泉州的文物保護,發展旅游業,創造經濟價值,再去推動城市建設,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2.1 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

福建泉州有獨特而豐富的社會歷史背景,與歷史有關的文物數量和文物保護區數量都穩居福建省市區第一名。

2.1.1 閩越族開發古代泉州

泉州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西北戴云山脈綿恒,中部丘陵平原交錯,晉江橫貫其中,東南海岸曲折,水深灣多,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泉州先民憑借有利的自然條件,戰勝困難,在此勞動生息。遠在新石器時代,泉州就有閩越族居民,他們散處山林海濱,過著從漁獵到種植水稻的農耕定居生活,善造舟楫,涉江環海,原始手工業發展,紡織和制陶具有一定的水平,織物有葛,陶器堅硬美觀,在漫長歲月中,閩越族率先開發古代泉州。

2.1.2 中原漢人南遷

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泉州屬閩中郡(郡治在今福州)。秦末閩越首領無諸參加反秦起義,又幫助劉邦滅楚,受西漢封為閩越王,轄地改稱閩越國,泉州屬之。漢武帝廢封國,閩越國改為會稽郡(郡治在今浙江紹興),泉州改屬會稽郡,與中原聯系日漸密切。

東漢末至南北朝時,北方戰亂,生產破壞,南方相對安定,海上交通發達。中原漢人不斷通過陸海兩路進入泉州,帶來鐵農具、牛耕、翻車等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開發晉江流域。泉州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今南安豐州及晉江下游的廣闊平原地帶逐漸成為物產富庶、人煙稠密之區。

2.1.3 古代泉州經濟的發展

唐朝時,泉州進入興盛時期。唐末五代藩鎮割據,兩宋末,金、元先后入主中原,北方多次陷于戰亂,南方較為安定,政治、經濟中心南移。中原人民幾次大批進入泉州,傳播先進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推動泉州經濟的發展。五代閩國開創者王審知,泉州統治者留從效、陳洪進,南宋寓泉趙宋宗室,都對泉州經濟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盛唐至清初,泉州經濟發展情況如下:

①農田水利。與山海爭地,擴大耕種面積。山區開辟梯田,沿海圍墾海棣,有府城東南郊的下圍、大圍以及晉江海濱的陳棣等。水利工程有府城東郊的東湖,東南郊的天水準,北郊的撲葉塘、留公坡(俗稱陳三壩),晉江的六里坡、伏田塘、西棣,安溪的陳塘等。糧食作物有稻,麥,北宋時引種印度的吉貝(棉花),明代時引種美洲的花生、煙草等。

②手工業。以紡織、制瓷、造船、冶鐵、焙茶為主,前三項稱為泉州“三大特產”。紡織方面分為機械與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古代泉州商品經濟和海外交通貿易發展的物質基礎。

2.1.4 南朝至五代泉州海外交通的興起

五代時閩王王審知和泉州統治者王延彬、留從效、陳洪進等人重視“招徠海中蠻夷商賈”,用銅鐵、陶瓷交換金貝、珠寶、香料,因而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繼續發展,奠定宋元時期繁盛的基礎。

2.1.5 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的繁盛

宋代,泉州造船業和航海業發達,要同外國交易,自泉州港乘船便可出海洋。計算各國與我國的海上距離,也都以泉州港為起點。

宋代泉州與日本、高麗、占城、渤泥、真臘(今柬埔寨)、暹羅(今泰國)、麻六甲(今馬來西亞)、蒲甘(今緬甸)、天竺、細蘭、波斯、大食(今阿拉伯)、弻巴羅、層拔等57個國家和地區有海上貿易關系。蕃商大都居住在泉州東南隅的“蕃人巷”,他們舶來犀角、象牙、珠璣、玻璃、瑪瑙、香料、胡椒,運去絲綢、瓷器、茶葉。1974年泉州灣后渚巷出土的南宋古船反映了宋代泉州海外貿易的繁榮。

2.2 泉州保留了許多傳統閩南建筑

泉州至今保留著傳統的閩南風格建筑,這些建筑雖經歷了社會環境形形色色的發展,卻仍然具有特色,保留著傳統的閩南獨具的建筑歷史色彩,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

泉州的蔡厝古民居主色調為紅磚色,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外墻整面墻用紅磚砌起之外,窗戶的圓雕、浮雕、透雕用的也均是紅磚,用于鋪地板的磚也都是紅色的磚,并且被做成各種形狀鋪在地上。以前有錢人家的紅地磚會厚一些,可以厚至五六厘米,一般人家的是二三厘米。蓋頂的紅瓦分為板瓦、望瓦、筒瓦。一般居民使用板瓦和望瓦,只有宗祠、廟宇和大戶人家的建筑才會使用筒瓦。

由紅磚建成的建筑物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傳統建筑;二是鄉村民居;三是名人富家宅院建筑。泉州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富貴人家的祖屋大厝,也均是由紅磚紅瓦壘成。這些建筑都是泉州紅磚傳統建筑的完美體現。

2.3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宋末至元時期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極盛期,古代中國在中外貿易中占主導地位。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從廣州移到泉州,泉州憑借著四灣十六港得天獨厚的航海條件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力山大港并稱為“世界第一大港”,成為聯系東西洋國際貿易網的重要支點,是當時世界性的經濟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1926年,中外學者聯袂到泉州考古調查證實了西方文獻中的刺桐即為泉州,泉州以其寶貴的歷史研究價值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隨后,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泉州被定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F在,兩年一屆由文化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永定落戶泉州,遺落滄海的明珠又重新煥發光彩。

3 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辯證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城市的發展與建設,全民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大量有年代感的村居被挖掘機、推土機夷為平地,建成高樓大廈。越來越多的人提出“留不住的鄉愁”這個概念,在許多人眼里,城市的建設也帶走了自己兒時許許多多珍貴的回憶,那些純真樸實的記憶在高樓大廈的林立中漸漸被抹去,許多代表著文化記憶的事物如年代久遠的大磨坊、大染坊也被拆除。此時,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就產生了沖突,城市建設給經濟建設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阻礙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進程。

后來,社會上廣泛推崇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的概念,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做好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政府組織將具有歷史意義、歷史典故、名人故居的村落進行修繕,在保留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建設,做一些點綴,建成旅游示范村,發展旅游業,并呼吁村民將家里的具有年代意義或歷史意義的物件拿出來統一做展覽,村民們也響應國家號召,在自己家做起餐飲食宿。這些舉措保護了文物的同時發揚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傳統文化,更是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轉向和諧穩定發展。

城市建設可推動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也會給文物保護工作造成壓力;文物保護工作既可無關于城市建設,也可給城市建設帶來經濟效益。

4 總結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載體,文物文化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創新發展對其自身價值的拓展和傳遞是極為重要的。新的時代要以新的方式去傳承文化,文物應當更好地呈現自身的價值,使之與現代社會的發展實際和文化需求相契合,結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去探索文物在當今社會的獨特作用。①

正確地推動城市建設,發展文物保護,既可推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又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在這一方面,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福建泉州無疑給其他城市做了一個好榜樣,文物的保護工作在不影響自己發展的同時也應配合城市建設的發展需求,二者進行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和諧發展,才應是新時期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正確關系。

猜你喜歡
泉州城市建設文物保護
文物保護利用信息化建設研究
你要去泉州嗎
和你一起成長——寫在福師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慶之際
福建泉州推進與印度金奈建立友城關系
地下文物保護首要舉措考古勘探程序應前置
當前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旅游綜合體特征分析
現代城市建設中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內涵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