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有關情況介紹

2021-10-09 08:57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
體育教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優良率肺活量體育鍛煉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等相關要求,根據國務院1987年同意建立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制度,2019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科技部、財政部部署開展了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

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是國民體質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該調研的主要目的是為全面掌握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現狀和變化發展趨勢,指導各地和學校全面落實和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科學開展學校體育、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助力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該調研工作自1985年起,每5年開展1次,分別于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開展了第二至第七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

一、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改善

本次調研按照分層整群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在全國31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93個地市1258所學校進行調研,調研學生374257人,覆蓋全日制普通中小學、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調研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健康狀況等4個方面24項指標。調研包括檢測項目和問卷調查。調研實施過程中,先進行體檢項目測試,再進行體測項目測試。對體檢樣本中的小學四年級以上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被調研學生按城、鄉、男、女分四類,每周歲一個年齡組。

(一)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逐漸上升

2019年全國6~22歲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3.8%,優良率較高的地區為東部經濟發達和沿海地區。自2014年教育部頒布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總體呈上升趨勢,13~22歲年齡段學生優良率從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個百分點。13~15歲、16~18歲、19~22歲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分別上升5.1、1.8和0.2個百分點,初中生上升最為明顯。

(二)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持續向好

各年齡組男女生身高、體重、胸圍指標均繼續呈現上升趨勢。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7~9歲、10~12歲、13~15歲、16~18歲、19~22歲男生身高分別增加0.52cm、1.26cm、1.69cm、0.95cm和0.81cm,體重增加0.61kg、1.73kg、2.52kg、2.52kg和2.86kg,胸圍增加0.53cm、1.01cm、0.99cm、0.82cm和1.54cm。各年齡組女生身高分別增加0.72cm、1.24cm、0.97cm、0.80cm和0.62cm,體重增加0.70kg、1.64kg、2.28kg、1.99kg和1.67kg,胸圍增加0.52cm、1.03cm、1.38cm、0.95cm和0.83cm。

(三)學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

肺活量顯示人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大的兒童,身體供氧能力更強。近10年來,全國學生肺活量持續增加,初中生增長最為明顯。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7~9歲、10~12歲、13~15歲、16~18歲、19~22歲男生肺活量分別增加82.5ml、153.6ml、209.7ml、161.2ml和92.3ml,各年齡段女生的肺活量分別增加105.3ml、166.0ml、187.2ml、147.0ml和102.2ml。

(四)中小學生柔韌、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出現好轉

中小學生柔韌、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質總體出現好轉,柔韌素質、力量素質小學生和初中生改善較其他年齡段明顯。與2014年相比,2019年各年齡段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分別增加1.9個、1.9個、1.8個、1.6個和1.0個;7~12歲男生斜身引體增加0.7個。中學生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有所改善。2019年與2014年數據相比,13~15歲、16~18歲男女中學生50米跑成績有所提升,分別提高了0.09秒和0.01秒;13~15歲女生800米跑成績提高4.49秒,13~15歲男生1000米跑成績提高6.50秒。

(五)學生營養不良持續改善

2019年我國6~22歲學生營養不良率為10.2%,近10年來,各年齡段男女生營養不良狀況持續改善。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7~9歲、10~12歲、13~15歲、16~18歲、19~22歲學生分別下降2.1、1.6、2.4、2.6和2.3個百分點。

二、促進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激發學生生長潛能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影響學生生長發育的疾病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身體形態指標和營養不良狀況持續改善,從營養不良向營養過剩轉變。

(二)政策措施牽引帶動學生體質與健康

一是校園足球等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促進學生體質與健康。教育部從2015年開始在全國廣泛開展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對增強學生體質與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9.2%,高于非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22.3%。二是中考體育的強化增加中學生體育活動時間。近年來,隨著中考體育考試分值提高,中學生尤其是初三學生體育活動時間顯著增加。在校體育鍛煉1小時比率,初三學生為42.7%,高于高一學生的30.6%。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初三學生為29.2%,高于高一學生的22.6%。

(三)家校協同提高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

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與引導對提高學生健康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高于沒有得到父母支持的學生。學校體育鍛煉安排和用眼衛生指導等至關重要,每周體育與健康課課時達標的學校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顯著高于其他學校,每天安排2次以上眼保健操的學校的學生近視風險低于其他學校。

(四)學生健康意識和生活方式改善體質健康狀況

學生保證每天足量的體育鍛煉和睡眠時間等對增強身體素質、預防超重肥胖和近視發生有積極影響。每天能夠保證1小時以上在校體育鍛煉時間的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7.4%,顯著高于體育鍛煉時間不足的學生的17.7%,每天睡眠充足學生的近視率為47.8%,顯著低于睡眠不足的學生的67.8%。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此次調研也發現了學生視力不良和近視率偏高、學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學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等一些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亟待解決的問題。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分析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精準把握學生體質與健康的影響因素,靶向施策,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一)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

指導各地和學校貫徹落實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全面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大力推廣家庭體育鍛煉活動。督促指導中小學校每節課間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推進高校體育評價改革,把體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

(二)落實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政策要求

指導各地和學校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深化健康教育改革,夯實衛生條件保障,全面提升學生健康意識和能力,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持續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

指導各地和學校貫徹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開展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強化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等八個專項行動,持續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率。

(四)實施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計劃

出臺建設標準,試點先行,落實各方責任,提升學校的健康促進能力,把每一所學校建設成為有效促進學生健康的機構,以學生健康、學校健康支撐服務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國建設。

猜你喜歡
優良率肺活量體育鍛煉
外固定架在開放性脛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及療效分析
提高初中學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鎖定鋼板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
輕松測量肺活量
小小“運動員”
體育鍛煉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樣進行體育鍛煉
夏天體育鍛煉“四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