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奧林匹克教育實施的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2021-10-09 08:57何麗娟
體育教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啟示經驗日本

何麗娟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對日本奧林匹克教育實施目標和方式進行梳理和分析,運用邏輯分析法,歸納日本奧林匹克教育的特點和可借鑒的經驗,并結合北京2022奧林匹克教育實施的實踐與開展的主題活動,提出中國奧林匹克教育可借鑒的啟示:在大學普及奧林匹克課程;在全國的中小學融入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并通過學科融合促進學生體育參與和人格教育;重視殘奧會教育價值的開發;教育部門通過更新課程標準和內容,將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內容增加到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中。

關鍵詞:日本;奧林匹克教育;經驗;啟示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9-0062-03

至今日本成功申辦了4屆奧運會。1964年第18屆東京奧運會是第一次在亞洲舉辦的奧運會。教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安身立命之本。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啟了奧運會主辦國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先河。日本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遠遠早于國際奧委會的奧林匹克教育舉措。國際奧委會在1994年的百年慶典大會上提出“在申辦奧運會的過程中,要求申辦城市/國家,長期宣傳和普及奧林匹克理想”。自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起,國際奧委會不但要求申辦城市/國家提供奧林匹克教育計劃,還要求承辦奧運會的七年中開展奧林匹克教育。[1]日本在奧林匹克教育實施和學校體育教學實踐方面都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國學習。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日本奧林匹克教育實施目標和實施方式進行分析,歸納其特點,并結合我國奧林匹克教育實施的實際,提出可借鑒的建議。

一、日本奧林匹克教育的發展歷程

根據日本奧委會官方網站的信息資料表明,日本參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比較早。1909年狩野治五郎(1860-1938)被任命為國際奧委會(IOC)的第一位日本成員。自此,狩野治五郎開始參與奧林匹克運動。他成立了日本業余體育協會(Japan Amateur Sports Association,現稱日本體育協會),負責派遣日本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并為運動員舉辦資格賽。1912年,日本第一次參加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奧運會,參加田徑比賽的有三島八彥和金谷志。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上,熊谷一彌獲得了網球銀牌,這是日本第一次獲得銀牌。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娟枝瞳作為第一位女運動員,在800米田徑比賽中獲得銀牌。日本在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了七枚金牌(世界排名第五),這證實了日本隊的快速增長。1936年8月,在柏林舉行的第35屆國際奧委會會議上,日本成功獲得了1940年第12屆奧運會的主辦權。然而,1938年7月,由于戰爭的加劇,當時的組委會被迫做出了放棄奧運會的痛苦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東京再次申請并于1964年被選為第18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2]

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不僅促進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在日本的發展,奧運會也揭開了日本經濟快速增長的序幕。體育俱樂部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興起,形成了從兒童到老年人定期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因此,1964年東京奧運會奧林匹克教育的成果受到了高度好評。奧運會籌辦期間,日本首相辦公室、日本奧委會(JOC)、教育部和其他組織共同推動了全國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一方面通過奧林匹克巡回展、影視資料和出版讀本等形式,向大眾普及奧林匹克知識,培養奧林匹克主義價值觀和日本公民的自我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學校教育中的學科教育,將奧林匹克和體育主題融合到不同課程中,增強對社會、科學發展的理解,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動機,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此外,學生們通過參加國際聯誼活動、奧林匹克歷史論壇和參觀展覽等活動增強國際理解。但是遺憾的是,這些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后沒有繼續下去。

1972年札幌冬奧會和1998年長野冬奧會,日本政府為學校的奧林匹克學習和社會教育活動提供了設施等資源。一些學校與外國學校建立了密切的關系。1998年長野冬奧會籌辦期間,當地居民參與了“一校一國”的教育方案,直接與各國人士互動,同時為本國運動員加油。一些學校接待了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NOC)成員或駐日大使的來訪。還有一些學校接待了參加雪橇、冰壺、滑雪、速滑和冰球比賽的運動員的來訪。在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孩子們熱烈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作為學校國際教育的一部分,“一校一國”項目使學生們了解了伙伴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促進學生們形成國際視野和積極的人生價值觀,也在全球贏得了榮譽。在長野冬奧會期間經歷過“一校一國”項目的許多孩子,現在都已成為大學生和社會公民。這一活動對他們的生活、專業選擇、擇業以及社會服務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1972年札幌冬奧會和1998年長野冬奧會進一步發展和深化了日本的奧林匹克運動。

2010年日本奧林匹克研究與教育中心(CORE)在筑波大學建立。該中心的宗旨是在日本和世界各地推廣奧林匹克教育,通過體育實現世界和平。它提供了與奧林匹克教育相關的各種研究和倡議,并為中小學和大學、研究生院提供了廣泛的實踐應用機會。從2013年開始,作為健康和體育課程中體育理論內容的一部分,要求初三和高一學生通過兩年時間學習奧林匹克運動、體育的歷史和文化,以及現代體育等。此外,還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和社區體育活動,開展模擬奧運會和奧林匹克長跑等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

在東京2020奧運會籌辦期間,東京市政府在2014年選擇了300所奧林匹克和殘奧會教育促進學校。在2015年選擇了600所學校。超過2300所公立學校都被要求在2016年開始實施奧林匹克教育計劃。鼓勵發展志愿者心態,包括日本人的熱情好客;倡導了解殘疾人士,培養日本公民意識和自豪感的同時發展多元文化意識。東京都教育委員提出了具體的“4×4”奧林匹克教育行動方案,即圍繞奧林匹克運動和殘奧會精神與價值、運動、文化、環境4個主題,開展學習、觀看、體驗和支持四大實踐行動。奧林匹克教育的目標明確具體,與東京2020奧運會整體理念高度一致,教育活動豐富多彩,既關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又在創新的基礎上尊重不同孩子的多樣化需求與選擇;不僅關注教育的有形遺產建構,更加重視奧林匹克價值教育,期望通過奧林匹克教育樹立對青少年未來成長有積極影響的價值觀。

二、日本奧林匹克教育實施的特點

通過回顧日本奧林匹克教育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日本在奧林匹克教育實施中,有以下特點。

(一)日本奧林匹克教育具有重視實踐教育,并將奧林匹克研究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特點

比如,筑波大學擁有11所實驗學校,一直致力于發展奧林匹克教育。2010年在日本筑波大學建立的日本奧林匹克研究與教育中心(CORE),不僅從事奧林匹克運動的理論研究,普及奧林匹克主義和價值觀,而且將研究與學校教學實踐以及社會實踐相結合。例如:將奧運圣火和火炬接力作為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學生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圣火和火炬接力的意義,以及具體的點火和傳遞圣火的方式,并模擬體驗火炬傳遞。

日本2018年9月開始招募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志愿者,筑波大學在進行志愿者培訓時,除了相關理論知識等培訓,更重視志愿者的體驗和感受,以及志愿服務實際訓練和提高。如圖1所示,志愿者體驗如何給予視覺殘障者建議和引導,圖2是志愿者體驗盲人足球運動。

(二)開展跨學科實施,將奧林匹克價值觀融入到中小學各門課程中,并形成常態化

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籌辦和舉辦期間,奧林匹克教育就開始在各個學科的各門課程中進行了結合。比如,結合東京奧運會,在科學課上引導學生思考奧運會對交通和電力鐵路的影響,讓學生們發現,鐵路電氣化和東海道新干線都是通過奧運會帶來的交通運輸業進步的產物。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時代的變化和體育觀念的變遷,體育產業和經濟、體育傳媒以及興奮劑等問題,融入到了中小學的學科教育中,這種融合形成了教學的常態化。如圖3所示,學生在課上討論東京2020奧運會遺產會有哪些,舉辦奧運會的利與弊。

(三)1998年長野冬奧會后,一直持續開展“一校一國”實踐,保持奧林匹克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由主辦城市/國家組織的奧林匹克教育直到1964年的東京夏奧會和1972年的札幌冬奧會才正式開始,特別是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一校一國”項目引起廣泛關注。長野冬奧會結束后,一些參加“一校一國”的項目校持續開展活動,并于2006年對參與該項目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訪談。這進一步佐證該項目對學生形成了積極的終身影響。日本“一校一國”實踐活動至今還在持續,而且,這一實踐活動在鹽湖城2002奧運會、都靈2006奧運會和北京2008奧運會期間都得到了借鑒和傳承。

(四)重視殘奧會的教育價值開發

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時,日本奧委會出版了《奧林匹克運動會與學校:奧林匹克研究手冊》。這本書展示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人們對促進國際友好和世界和平的態度,培養他們尊重生命和尊嚴的態度以及作為日本公民的自我意識”,在“東京2020奧林匹克教育計劃”中,又強調達到“了解殘疾人士”的目標。在宣傳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理念和精神的同時,鼓勵殘疾青年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并給他們充分提供了體育參與、參賽和國際交流的機會。如圖4所示,附屬視覺特別支援學校學生參加體育競賽和國際交流活動。

三、日本奧林匹克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在北京2008奧運會籌辦期間開啟了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實踐。2015年申冬奧成功后,進一步加強了奧林匹克價值觀教育和冰雪運動進校園等主題活動。但是,從開展區域上、活動內容上以及教育的可持續性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應借鑒日本經驗,首先,在大學普及奧林匹克課程,將奧林匹克研究與中小學的教育實踐相結合。其次,在全國的中小學融入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活動,并通過學科融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行為能力,提高他們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體育參與和人格教育。再其次,重視殘奧會的教育價值的開發。通過制定系統的教育活動方案,使學生學會如何對待殘疾人,學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性別、宗教的人們,形成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最后,教育部門通過更新課程標準和內容,將奧林匹克教育的實踐內容增加到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中,將奧林匹克教育可持續性地進行下去。

四、結語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新目標,從而學校體育進入了“四位一體”的新目標階段。奧林匹克的核心價值觀是卓越、尊重、友誼。日本奧林匹克教育實施的經驗,值得中國借鑒與參考。但中國北京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雙奧國家城市,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開拓奧林匹克教育實施的可持續性發展途徑,為奧林匹克教育作出中國貢獻。

參考文獻:

[1]Roland Naul, Deanna Binder, Anton Rychtecky and Ian Culpan. Olympic Education[M].Typeset in Sabon by Sunrise Setting Ltd., Brixham, UK.2017:35-45.

[2]日本奧林匹克官網:https://www.joc.or.jp/olympism/kano/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2022北京冬奧會背景下中國奧林匹克教育傳承與創新研究”項目的部分成果,項目號:19BTY040]

猜你喜歡
啟示經驗日本
探尋日本
樂淘淘“先進”經驗
樂淘淘“先進”經驗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日本神社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關經驗
日本混亂中迎接希拉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