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庫全書》抄工改字動機探究
——以??蓖跏镭憽稄m州山人續稿》為例

2021-10-13 00:32
關鍵詞:四庫底本異文

李 芷 瑩

(蘭州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前四庫學研究作為一項熱門,對四庫本訛誤相關情況前人已做諸方面探究,就考辨問題,針對四庫本與別本的??卑l現可對異文情況和類型做簡要認識。吳娟將四庫本中“于湖詞”的謬誤分為民族問題、謄錄筆誤、不知妄改、脫文、改字可議五類,肯定四庫纂修工作貢獻和存在的不足[1];狄寶心則指出“四庫本徑改之,因校益訛”[2]。學界對四庫本異文雖已有關注,然多集中在實例分析,且異文訛誤分類覆蓋未全,其簡單涉及評價版本優劣之處,即便肯定四庫纂修的??必暙I,亦未明確對其相關的明人空疏不學做深入討論,抄工改字動機方面也不夠突出,還有一定的研究空間。

張之洞曾廣告諸生:“讀書宜求善本”,現在通行易得文本,大多是經清人系統整理過的四庫本,但??蓖跏镭憽稄m州山人續稿》發現相比其他版本,四庫本存在諸多異文??梢姟端膸烊珪纷鳛橐徊看笮蛥矔?,歷經館臣??钡妆?、抄工謄校結合、分校覆校核對定本后仍異文頗多。那么這些異文是怎樣產生的,又分為幾類?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看待?不同異文類型對研究又有何種影響?下面筆者擬以《弇州山人續稿》??睂嶋H為基礎繼續進行個案研究,從異文類型和產生原因的方向展開分析。

一、四庫本《續稿》異文及分類

本文對吳娟《〈四庫全書〉本“于湖詞”版本??眴栴}摭談》中“謄錄筆誤”一類細分,此外,我們還發現了《續稿》中校改古雅字的現象,如四庫本改普本“動見??睘椤皠右娍!?,考證底本應為王世貞引《三國志·魏志》“動見??伞敝?,因二者意同且后者更近于日常表達而誤改。此類并不少見,“徑夕不示倦色”句,原意“毋問蚤莫”從早到晚未有倦色,而四庫本誤會為“竟夜”,同“竟夕”意,指從頭到尾一整晚。還有“余入靖來不復措意于工拙矣”等。

綜合異文大致可分為八類,抄工筆誤脫文倒文、形近而訛、混用異體字,改動敏感字、古雅字、淺易字,補正脫文等。為方便直觀閱覽,將部分異文舉例列為下表,表格中的訛誤來源于普本、四庫本的對校,皇明本雖貼近底本但缺失部分篇章并不完整,故以此本作為參校。

表1 選錄《續稿》卷七一至卷七九異文

表中前三類異文多是抄工無意造成的,與底本相差不大且并不妨礙理解文意,有些通用字如“文、丈”似出于古人抄寫時的共識習慣,故并不需判定是非,知曉不同版本間異同和形成原因即可。而后幾類異文則是刻意改字,有些改動能幫助理順文章,但有些則會造成閱讀困難或因一字之差使得文意有所出入,未能完整傳達底本意旨。此類異文因其所改對底本原貌和閱讀都有較大影響,需對改動正誤也予以關注,從而判斷四庫本改字的成果,我們也能從改字成果中略微認識四庫本的學術價值和影響。而無論何種異文,其產生皆有原因,即便無意為之也是一種外部環境變化作用下的內在無意識動機,《四庫全書》是人力抄寫而成,但人工畢竟與模式化的印刷機不同,無法完全復刻,會受到利益、精力、知識水平、時代環境、學術氛圍等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追求速度以致脫倒現象出現,或學問不足致使??卞e誤,因而異文形成背后也有著復雜性,值得對此進行探究。抄書離不開人力,心態又是影響行為的直接動因,那么我們在尋找異文原因的時候正可以從抄工心態來分析。

二、抄工身份與四庫本改字

據表可知,《續稿》異文種類多樣,作為一部官修之書,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異文現象?既是上敕命人抄錄,改字主體自然涉及纂修抄書之人,是他們直接導致了異文出現,而前人關注四庫本改字卻鮮有從抄工和心態著手,故本文探究四庫本異文訛誤時以此切入,首先從抄工這一主體自身會影響心態的主觀因素出發,即所持的社會身份,考慮傳統社會士農工商分級環境對個人狀態的作用,尤其關注他們身份構成下的相應心態。謄錄《四庫全書》需大量抄工,其人員構成共經歷三次變化,首先是保舉,“令現在提調、纂修各員于在京之舉人及貢監各生內擇字畫工致者各舉數人”,由總裁“復加閱定”[3]。此法存在行賄索賄、物議紛紛弊端。后又發展為考查法,規定“各令當堂親書數行,擇其字畫端正者,照數取錄,以次充補,纂修、提調等官均不干預其事”[3]132。此法避免奔走經營的弊端,但亦受到限制,抄書者議敘期滿后陸續離館或因特殊原因中途離開,而額定謄錄人數報缺立即需填補,要求源源不斷儲備,未能繼續推行。又由核定人數當堂考查轉為從鄉試落第卷內挑取,“擇其字畫勻凈,可供鈔錄者,酌取備用”[3]246,此法好處在于每三年有大量鄉試落第考生,可分別在不同落第字號卷內挑取,這樣既保證穩定來源,秀才身份又一定程度確保抄寫質量,故經歷三變后落榜秀才成為抄工最終人選。

身份變化引起了立場變化,隨之心態也會發生變化。首先,從社會環境的影響整體觀之,文人成為修書工程的參與者,以布衣領士人工作,暫時與統治層有了相同立場,對本朝的自信感和榮譽感更甚。在固有新朝不滿前朝的文化氛圍下,使其對待明人之書或存輕視,成為抄工一員時也將此自矜心理帶入抄書過程而隨意妄改。其次,抄工既由落榜者擔任,落第士子作為特殊文人群體有特殊文化心態,自隋唐開科,依靠讀書晉身便為廣大士子所愿,一旦應試不中則打擊巨大。秀才落榜無緣舉人會試,遑論進士及第,抄書時不免帶些許不平之氣,然考成又激勵了他們,“每謄錄一名,繕字二百萬者列為一等,一百六十五萬者列為二等”[3]1928,并根據抄書成績次序分別授以州同、州判、縣丞、主簿官職,于是“四庫書館方開,天下寒畯爭奔走求試謄錄,期滿得以丞簿進身”[4]。

因身份現實,獎懲直接關系到抄工改字心態,王大帥即指出:“謄錄者抄書是為獲取抄書報酬或得到封賞?!盵5]既是抄書來謀利,自應保質量,為何還會出現“然其結果,則信手抽查,既有訛舛”[6]的情況?張升表示:纂修官和分校官都校書,纂修校底本,分校校謄錄,如分校校出原書錯誤可記功,出于主觀僥幸心理和客觀人際關系,分??赡軙⒅氐妆惧e誤且與抄工相互掩飾[7]。依此言,分校官的注意力更集中于底本,對謄錄難免有所疏忽,又因分外工作獎勵及人情周轉,使其包庇錯誤。但何燦認為此種觀點還有待商榷,據《纂修四庫全書檔案》所附錯誤記過清單,還是應少記過,且檢閱具有隨機性,乾隆又常親自閱書[8]。任松如據“按乾隆帝,遇事自矜明察。當時臣下,善承意旨者,往往故為脫誤,以待帝之御筆指出”[9]考慮脫誤是故意為之,想讓皇帝彰顯圣明。三者觀點都有合理處,筆者則從考成制度對士子心態的影響來看。

三、考成制度及急功心態作用下的異文

抄工另尋他途躋身仕林,這種希冀抄書得官的隱微心曲作用于校改過程,伴隨了整個抄寫工作,抄書主體的特殊心態無疑會影響四庫本異文情況,其合理性不必贅述,但心態同時又是在主客觀原因作用下形成的,除了抄工身份,還可能會受到考成制度的影響,剖析致訛原因時要兩者結合,且重點關注考成制度作為有力外部因素對心態的影響,當然落第現實所反映的文化水平這一現實條件也要納入考量。我們細查異文又可據動機不同分為兩大類:一為謄錄錯誤,似為無意之舉;二為??备淖?,多是有意為之。以下分情況論述。

抄書會出現筆誤,雖然御史戈源提議抄書快可提前議敘的奏議被駁回(仍以五年為期),但條例依然強調議敘時字數的重要性,一旦速度成為了抄工的共同追求,不時脫倒也是常情。且抄書需“自備資斧”,為一兩字額外花費不值,而如“于是”“于”脫字無礙理解,“也者、者也”更相差無幾,有所錯訛也就隨之去。同時,求快則不一一辨別字形,以致“文、丈”“大、太”等相似字誤抄,或夾雜屈才心態偶有散漫??芍`錄有誤亦會影響議敘,那么抄工為何不擔憂求速出錯?這就涉及懲罰方面,只要字畫尚屬公正,訛脫過多者再留一兩年依然準予議敘,故即便會記過仍選擇追求進度。而由于人員眾多,規定再嚴亦有疏漏,“戶部尚書王際華奏謄錄姚岐謨曠課數月分校鄭爔等不查報請交部議處折”[3]225就記載了謄錄曠工數月未被發現之事,這也使抄工心存僥幸。還有異體字混用現象,同卷兩寫可據《四庫全書館研究》所載謄錄狀況推知[7]69,是因抄工習慣不同。但同篇多為同一人謄錄,且前后所隔不過數行,不當是盲目求速所致。是否同篇亦為不同人謄抄?當時還存在為皇帝所知甚至默許的“傭書”現象,抄工抄書是為了報酬或封賞,既然雇傭價格相對經濟的私家抄工可獲利,同篇兩寫當為此原因。但此類異文并不影響閱讀,無論取何本文意皆通順未變,故不上升到判斷正誤的層面,只是出于??蹦康牟煌飨鄳∩?。

??备淖謨炔坑钟袇^別,因避諱動機不同,先簡單敘述。清代禁書十分嚴苛,大抵滿清以外族入關,清初統治者自卑的文化心態要求易改涉及民族偏見的字,陳垣歸納清朝忌字正有“虜、戎、胡”等[10],而同字改為“邊”“敵”“殺”“北兵”應為抄工習慣不一。其余異文無論改或添,都不似脫倒無意為之,但乾隆帝尤為看重???,甚至成果輯錄為《四庫全書考證》一書,且抄書責任追查也落實到個人。無意出錯尚可理解,為何還會刻意改字呢?分析此類異文前,先要說明抄工??钡莫剟钜幎??!疤扔心軐⒃居炞挚闯?,簽請酌改得當者,每一處記功一次”,這無疑激發了改字的積極性,且“每人日以千字為準”[3]55的要求限制了抄寫字數,這就使抄工一定程度轉向??豹勝p。這一規定下確有正確改字,他?!岸Y樂征代”為“征伐”,理?!疤熳印睘椤疤旌酢?。還有易字改難的情況,如“娓娓”改作“亹亹”,然抄工此處心態更為復雜,增加改字量外似用難字炫才以慰落第之憾。另“褎”字讀作xiù時,顏師古注“奮褎低卬”曰:“褎,古衣袖字”,而讀作yòu時亦可作“裒”,四庫本便取此義改“裒”為“褎”,充分顯示扎實的小學基礎,由此亦可見抄工知識結構并不單一,八股取士亦有所長。

以上都是改正或改動未有影響,但也存在大量誤改,對古雅字大多處理不當。復古主張促使古雅觀成為王世貞理論的一個重點,不僅論書畫時多次使用“古雅幽深,豐妍峭蒨”“雖時代不同,而古雅則一”[11]等語,詩文更是崇尚這一標準,文集中不少“??毖耪Z,然抄工未能盡得古意,如“然未嘗不東望咄嗟茹涕也”取故園東望意,四庫本改為悵望后表達惆惘之情的話語蘊藉顯然不如原本。抄工汲汲于校改底本,又不能像館臣有相關資料參閱,亦難以如“各纂修、校對等分頭排勘…旁參互證”[3]266。館臣尚有錯漏,無論文化水平還是外部條件都落后的抄工刻意改字不免誤失古雅義。還有部分脫文的情況,《四庫全書》雖盡量取“善本”“足本”而抄[9]31,但去時略遠,流傳中不免散逸,脫文據恢復底本或閱讀方便的不同??蹦康?,可原樣錄取或??毖a足,四庫本對《續稿》的處理態度為后者。為何選擇補足?從編纂目的觀之,《四庫全書》要形成一部包羅宏富的叢書以弘揚文治武功,“足”應為重要的標準;從心態觀之,??泵撐目捎浌?,故抄工也多傾向補添。但所補有存疑,“見□勞之”四庫本補“輒”而皇明本補“勞”,可“見到就慰勞”和“見到勞苦人慰勞”難斷何義更佳。另“跡可數□□□□當試”四庫本補“也服除復”,雖能稍通文義,但缺字太多其補能否貼近原意還有待考證。抄工在處理古雅字和脫文時似受考成制度影響,有較明顯的刻意??眱A向,又囿于自身水平限制往往錯改,此類異文存疑率較高,一定程度影響了四庫本的質量。

四、四庫本改字與明人“空疏不學”之風

以上我們另辟一路,關注四庫本改字問題時從抄書主體抄工入手,且主要是從抄工心態討論,結合會影響心態的主客觀因素——身份和考成制度,對各類異文產生原因作了推斷,并對改動的是非成果和存疑處有了大致了解??偠^之這部分異文還反映了明人學術的問題,通過清人對明本所做的修改,在四庫本所改底本中有誤的地方,對比可見明人學問方面的某些長處,來重新審視明人“空疏不學”一說。

明代評價八股文時已有“束書不觀,游談無根”言,此語原為焦竑針對當時王學流布而致學風空疏淺陋的狀況所作,明中葉焦竑、楊慎等人就認識到此種風氣之偏頗,晚明東林黨人則力圖矯正這一流弊[12]。而清人評明人亦多持無學說,顧炎武在“朱子晚年定論”中即貶斥王學之風有言:“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風至于百有余年之久者,古有之矣…其在于今,則王伯安之良知是也…撥亂世反諸正,豈不在后賢乎!”[13]郭紹虞談及明人治學態度時則指出:“正因明代學風偏于文藝的緣故,于是‘空疏不學’四字,又成為一般人加于明代文人的評語?!盵14]由此可見,明人“空疏不學”論為多數人所認同,且多論及明代心學、講學風氣與空疏學風的承襲關系,那么明人是否真如此空疏淺陋呢?四庫本對《續稿》的校改恰可視作明清人之間學問的交鋒,我們可通過實例試作分析。

量化《續稿》卷七一至卷七九的八類異文,除脫文倒文、混用異體字、形近而訛三類,其余因主觀目的校改而產生的異文,正確改、添九處,錯誤、存疑十三處,改正略遜于誤,而誤改又集中于對古雅字妄改、逕改?;虿唤獾涔?、不通文意,又或不明王世貞獨特行文風格,如最典型的“??薄翱!敝?,就是不知用典誤改,而在文中能用到不為清人所解之典,又何謂明人皆空疏不學?再如卷十“余入靖來不復措意于工拙矣”一句,入靜乃道家語,意為一種特殊的精神安靜狀態,胡三省注“乘其入靜”曰:“道家所謂入靜,即禪家入定而稍異…澄神靜慮,無思無營?!盵15]王世貞則好用“入靖”來表示屏除雜念的“入靜”狀態,清人因不識其慣用語,認為底本有誤而錯改。王世貞主盟文壇頗負才名,行文多沿用孤深奧典,而由此例可見,清人對于前代文壇領袖之文都尚未精深研讀,遑論他人,斷言空疏可謂不妥。另如不知“毋”通“母”而誤解“不肯循故事歸毋留都”,錯改“毋”為“謁”,使表意完全不同。且就規范性而言,明人王世貞作文時有尊重人名的意識,《弇州四部稿》《藝苑卮言》《續稿》皆稱“孟軻”,不似四庫本徑改作“孟子”。且《明史·文苑傳序》列有李東陽、李夢陽、何景明、王慎中、唐順之、李攀龍、王世貞、歸有光、袁宏道、鐘惺等,無一不為明文壇引領一時風氣之士,有明一代文學流派眾多,明人文士風采可見一斑。若前后七子以復古為倡,文辭盡顯古雅深典之色,何謂明人空疏不學?還有未開宗立派亦未入《明史·文苑傳》的才子楊慎,謫居云南潛心著述,雜著百余種,更有考據學成果《丹鉛錄》等書,如何言其空談心性、束書不觀?空疏之風當為王學后學的部分流弊,并不能一以概之整個明文壇,且明末之際已有顧炎武、錢謙益等人對此學風作反思與糾正,其經歷由明入清的過程,可謂開清人經世致用的實用風氣之先。

廖可斌已對明人“空疏不學”的觀點進行了討論,他認為清代以來以閻若璩為代表的否認明代文學和學術者的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并對否定者所持八股取士、復古、心學三方面的共識一一作了回應,后分體裁比較明清文學成果也肯定了明人文學對清代的影響和相較于清成就上的卓越[16]。??薄独m稿》可以為此觀點提供新的文獻素材,從量化實例的層面打破明人普遍空疏不學的認識。清人一向不屑于明人學風,而推重自己經世致用的實學,但經世致用和考據之學皆有明人為先,且究竟是否清人學問大過明人則未然。

五、余論

本文是在??蓖跏镭憽独m稿》諸版本時發見四庫本異文問題的,清修《四庫全書》作為一個浩大的文化工程,將古典典籍都系統整理,存有四庫全書版本系統。今查諸書版本,都繞不開四庫全書本。但因為四庫既是修書又是毀書,工程與浩劫并存,談及四庫本,大多研究者習于扣上“不佳”的印象,慈波明確表示:“各本中成化初刻本文字最可據依,重刻本則錄文最全,但三種明本都較罕見,特別是重刻本與翻刻本皆為孤本,而常見的四庫本不佳……四庫本收錄的時候作出了不少改動,因而不能算是善本”[17],李春光亦指出四庫本??陛嬝矫娲嬖诓簧賳栴},破壞了書的原貌和完整性[18]。皆認為較之其他版本四庫本紕謬更多,可靠度不足以成為學術研究的可用“善本”,而學界關于四庫本版本價值的褒貶之聲也一直爭論不休。王篤堃在《〈尚書日記〉四庫本訛誤考辨》一文中即指出:“比勘《尚書日記》諸版本,四庫本有訛改、脫衍、倒乙諸方面問題”[19],認為四庫本問題較多,需詳細梳理。黃山本則認為以寫本為依據的四庫本要優于遺書本,肯定四庫本的質量[20]。那么四庫本究竟能否作為學術研究之可據版本,我們在看待這一問題時可從異文與文意角度分析。

論述明人文學所勝時,是擇異文實例分析、量化部分類型正誤之數討論,這里考量四庫本依舊借助量化,統觀所有改動處的正誤數據來分析其可信度、可用度?!独m稿》卷七一至卷七九,據??庇浗y計(異體字不納入):共改動113處,除去無意訛誤而無礙閱讀之數(避諱、敏感字、倒文、兩寫等),兩通9處,改正18處、訛誤23處,補全脫文而文意可通17處,就數量而言,訛誤確多于改正。但四庫本改動處多為倒文,如“古今”“今古”“除服”“服除”“暮春”“春暮”;或因語言習慣而寫法不一,如“恨”“憾”“傅”“傳”“跳”“逃”,此種改動無礙讀者閱讀。而對于有礙文意處,雖改正略遜于誤,然結合補正脫文總體觀之,還是理通文意的正確數更多。且四庫本訛誤處,除某些大段脫文,如“然迄不使毋知,嘗夜暴有寇警”中“毋知嘗夜暴有寇警”等字缺、“有母在,何論橐”中“有母在何”字缺,會造成閱讀困難,其余“東望”“悵望”、“甚或”“甚至”、“伯”“百”一類,并未影響理解文意。至于“弗起”“復起”、“逕夕”“竟夕”、“一切”“一時”等意思相反或相差較大的異文所占比例就較小了,不足以降低四庫本的可用性。

綜上,我們在??蔽母鍟r發現了四庫本存在諸多異文的情況,因異文眾多對其分類,后結合時代環境,從主客觀影響抄工心態的身份、考成制度梳理了異文產生原因,并采取量化法對異文中的正誤數作分析,為前人已談及的明人并非空疏不學論提供了新的例證。四庫本誠然存在諸多不足,但瑕不掩瑜,訛誤與改正并存,甚至改正之處比重更大,又出于保存完備以便閱讀的??蹦康膶﹃I文進行修補,使其完整性比照其他諸本相對完善,并不盡如魯迅所言“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21],此語太過強調《四庫全書》修書時對古書的破壞性。其實翻閱四庫本,因避諱而致缺筆或改字很大程度上未阻礙研究進程,不影響閱讀文獻。至于處在王朝立場篡改史實、抄錄脫漏而使文意不通或大變動處,治學之人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孜孜的科研精神,出于疑問后比對其他版本??币嗄馨l見錯誤并及時予以補正,為《四庫全書補正》增添新鮮血液。故而學術研究在難以尋到其他版本的情況下可以用四庫本作為一定依據,亦能廣泛參考四庫本的??背晒?。

猜你喜歡
四庫底本異文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終南捷徑,帝王心事
談《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的一處異文——讀紅零札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者和國家》簡介
安大簡《詩經·召南·小星》異文考辨
也談哈斯寶《新譯紅樓夢》翻譯底本問題
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證
論《西游記》中重復修辭的運用
從宋人語境看底本與話本的關系
四庫學研究專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