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綠色消費觀重新構建研究

2021-10-18 12:25白云濤
黑河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消費觀消費綠色

白云濤

(黑河學院 理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ヂ摼W+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創新創業的新局面。新的消費領域變革催生了消費格局新模式。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和消費理念的變化明顯,價格不再作為選擇商品的單一標準,要“買對的”;“小眾”成為購買的新風尚,凸顯個性化,防止“撞衫”,自我意識更加突出;“服務”成為選擇商品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共享”經濟成為消費的新時尚。樹立構建綠色消費觀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如何引導和梳理學生的價值觀、消費觀,正確合理消費,在新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消費觀的演變

為了更準確了解大學生消費觀的演變過程,設計相關問題,通過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大學生的消費觀獲得相應的統計數據。問卷調查范圍為在校大學生和2000年前畢業的大學生,使用的軟件為問卷星,共投放問卷2000份,實際有效回收286份,其中在校大學生收回178份,2000年前畢業大學生108份。

表1 大學生消費觀念對比信息統計表

圖1 大學生消費觀念對比圖例

調查顯示,2000年以前的傳統大學生,消費觀念以勤儉節約、攀比沖動、包容開放為主,分別占統計數據的32%、24%和35%;而當代在校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以追求品質、講究個性、趨向社交、認可分期為主,分別占統計數據的24%、20%、20%和23%。

(一)傳統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1.勤儉節約消費觀

消費行為與生產力發展水平關系密切。在經濟高度集中時期的改革開放前,社會產品供給量不足,經濟水平發展受到較為落后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消費憑票,溫飽成為消費的主要內容,層次不高。這個時期的主流價值觀以“平均” “集體”“奉獻”為主流價值觀。特定的歷史時期命運多舛,自然災害、文革、無疑給社會的發展設置了阻礙。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是改變貧窮的方式,進入高校學習機會難得,恢復高考第一批的大學生年齡差距比較大,成分比較復雜,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遠遠高于對物質層面的追求,學校定量發放糧食,也成為高校學生的身份象征[1]。物質匱乏,供應緊張,消費單一,產品趨同,能省則省,滿足基本需求,崇尚節儉的“新三年,舊三年”成為消費觀的主流意識。

2.攀比沖動消費觀

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轉折時刻,社會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中西方文化思潮的碰撞,使大學生的消費觀從壓抑性轉向開放性。對人生的反思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促使消費開始從勤儉向攀比式轉變,對物質的渴求從數量向質量轉變,精神消費也成為重要的消費領域。獵奇、標新、崇洋,黑白灰老三樣變成色彩斑斕,款式新穎,自由灑脫,注重享受。在價值觀激蕩時期,部分大學生開始在物欲中迷失,追求及時行樂,墨鏡卷發喇叭褲,流行歌曲霹靂舞,電影小說朦朧詩,時尚扮酷追星族。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期,消費觀念也形成了傳統——時尚的對抗,大學生群體新事物接受能力快,但行為及購買力不夠成熟,在打破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節儉消費觀基礎上重新構建,這一過程中產生了盲目和攀比。

3.包容開放消費觀

世紀之交,生產力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經濟迅猛發展,物質豐富,全民消費成為主流。價值評判融入中西文化,不再單純地以一元作為標準,從宏大的抽象思維逐漸向具象過度,寬嚴并進的評判標準使國家層面和個體層面都變得更為理性。大學生作為消費群體開始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費者,不再跟風,開始思考自己需要什么,關注商品的價值和價格比對及商品的性價比等內容,強調個性突出。大學生的消費以食、衣、行為主,溫飽是重要的消費領域,但對社交、文化交流等方面開始出現消費行為,追求品質,向往休閑。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1.追求高品質消費

我國正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邁進,進入“品質經濟”時代。生活水平條件改善,物質豐富,種類繁多,能滿足各種要求。精神追求被提到更高的層次上來,“物質和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消費觀念開始出現新的構建,既有世俗化內容,又有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強調產品的品質和服務,開始關注環保,略有結余的消費,不用再囤積貨物,只需要“現買現用”即可。大學生開始有了投資意識,更加關注自我的個性化消費,消費結構也逐漸擴展到休閑、旅游、美容等行列中,希望通過外界的認同和優越,實現自我的心理補償。

2.講究個性消費

當代大學生大多出生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成長于互聯網時代,個人主體意識強,希望借助個性的展示來提升自我地位。在商品消費過程中,著重考量商品的內涵、風格與自身價值選擇的匹配程度,注重個性的彰顯,消費呈現個性化、定制化、多樣化。

3.趨向社交消費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各類網絡社交軟件迅速發展,以社交平臺為載體的消費也應運而生,并打破社交和消費之間壁壘,有飯圈經濟、網紅直播、明星帶貨等形式[2]。據調查顯示,更有90%以上大學生都曾有過社交消費,已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

4.認可分期消費

分期消費憑借申請方式靈活、手續便捷無需抵押擔保、審批速度快等特點,解決了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大學生可借助分期消費,實現“花明天錢,買今天東西”的快感。但防范意識不強,易受網絡信息欺騙。

二、當代大學生綠色消費觀構建的原則

中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綠色消費觀的內外生存環境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雙刃劍就必須適時調整。高校承擔著育人功能,綠色消費觀的教育工作,要貫穿學生工作的始終,通過制定標準,遵守法則,使消費觀朝著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凸出教育主導性原則

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極大地滿足了大學生的物質需求,供選擇性可逐漸增多,“生活意識”不斷增強,學生思維活躍,觀念轉換周期短,給思想工作帶來難度逐漸增加。新思想的層出不窮,學生接觸的新事物翻新,復雜多元的情形導致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需求多元、矛盾突出、自我感強、穩定性弱、追求新奇、甄別力差,種種特性和思潮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對個人利益得失心重,對他人淡漠,對集體和國家歸屬感低。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把政治原則放在首位,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從主流意識形態出發,立德樹人,綠色健康,堅持把綠色消費觀一元主導性地位貫穿到底,“幫助大學生在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求共識,多變中定方位”,對待問題辯證看、正向看、全面看,促進綠色消費觀的構建。

(二)解決問題針對性原則

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扎實就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教育對象發生變化,教育手段和理念就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才能有效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綠色消費觀的構建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透過學生性格、家庭、需求分析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精心設計、積極引導、視覺沖擊,利用網絡資源,環境感染,在尊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理、自立、自主、自強,合理消費,不奢侈,不炫耀,不攀比。

(三)內化規范參與性原則

預設情景,潤物無聲,通過觸動和感動使學生自覺地接受綠色消費觀,并付諸實踐,通過社會規范和行為習慣的改變逐漸內化為自身行為,使理念全程參與到教育過程中,促進效果的持續性。綠色消費觀的構建,借住活動是外因,學生可塑性強,樂意參與并轉換,才是內因。高校發揮主導作用不越界,學生自覺參與有擔當,自發自覺,自我完善,在實踐中查擺自身不足,通過自我約束和自我反思拜托對物質的依賴,相應的評估機構和監督機制也為綠色消費觀的建立提供保障,變他律為自律,逐步達到預期。

三、當代大學生樹立綠色消費觀重構的途徑

(一)營造校園的理性消費氛圍

校園文化有其獨特性,是以學校為空間背景建立的物質和精神環境,這種環境的創造主體是由師生共同完成的,包含著師生的共同信念和價值行為,是思政環境的重要組成。校園文化的多元發展影響學生的選擇行為,作為思想陣地,既要強化,又要優化,突出育人功能,將先進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中去,營造綠色的、理性的消費氛圍。首先,以主題活動為載體,通過“講”的形式,將綠色消費觀貫穿學生成長始終,以黨團活動、班主題活動、專題講座、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等節點為契機,利用平臺進行宣傳,將消費觀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從 “陽春白雪”式的高屋建瓴,到“下里巴人”式的接地氣兒,使消費觀落下來,讓學生感受到資源的珍重,能源的不可再生,適度消費,節約節能,綠色環保,廢物再利用,學會斷舍離,有針對性地進行消費判斷和控制選擇。其次,以綠色社團中平輩群體的教育為榜樣,以綠色社團為教育平臺,潛移默化地影響、體驗綠色活動,督導學生行為,開展俱樂部活動,步行出行,關愛生命等活動,個體融入集體,在互動中交換行為和價值觀,通過同輩群體的影響,構建更趨理性的消費觀[3]。最后,以綠色社會實踐為契機,根植綠色消費觀念。通過展開勞動實踐,勤工儉學,走進社區,走進農村,志愿服務,在實踐中體驗收入的可貴,勞動的艱辛,消費不可揮霍。要積極開展社會調查研究,觀察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諧共生,一損俱損,強調綠色消費的知行合一,增強使命感。

(二)發揮好家長的督導作用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的第一站,是關乎綠色消費觀能否得以實施的重要一環。家風是以家庭為單位,長期形成的家庭文化,家族特征明顯,體現家庭道德。家長在家庭教育體系中占主導作用,通過親情烘托消費價值觀,言傳身教,引導學生鍛造奮斗、感恩、責任、節約、勵志的可貴精神。以家庭為單位,家長是消費的主體,也是綠色消費的主體,家長通過滿足子女的物質和精神追求,對提出的要求來者不拒,造成消費無度,不懂得節制。言傳身教是要求家長首先要進行自我道德修養,不攀不比不虛榮,不奢不侈不浪費,節約能源,垃圾分類,注重環保,注重精神和物質消費并重,優化消費結構,適度借鑒,量入而出。家長也可以幫助子女進行理財意識培養,定期支出,做好消費記錄,拒絕不合理要求。要能夠抵御誘惑,正向引導,從理財角度增加收支,培養理財意識;從體驗角度,可以增加子女勞動體驗,獲取報酬。

(三)占領網絡主陣地引導正確輿論導向

網絡主陣地傳播內容寬泛,涉及范圍廣,傳播速度快,是操控意識平臺的工具,時常通過模擬環境將時尚元素作為文化符號,誘惑迎合人們的喜好而產生新的消費方式。有宣傳就有吸引,有刺激就想要去體驗,以此來擴大消費渠道。大眾傳媒已經無處不在,無時不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消費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逐漸滲透到中國文化里,人們汲取著新的刺激和理念,也激發了一定的社會矛盾,使消費行為失控。大眾媒體更為直觀化,形象化,通過視覺沖擊使大學生對其產生依賴,廣告、劇集、短視頻、抖音、快手成為大學生消費新空間的構建,無孔不入,要在利用大眾傳媒積極作用的同時,警覺其負面影響。要加強導向觀念,做好監督,促進綠色健康的消費觀,做到堅持主流價值導向,傳播核心價值觀,尊重自然,和諧共生。做到正能量報道。摒棄因利潤驅使改變傳媒的初衷,加強責任感,宣傳公益,樹立典型。要嚴格控制負面信息的傳播,減少奢靡的廣告投放,避免消費過激行為,不刻意夸大事實,不惡意捏造事實,公正客觀地鼓勵物質和文化層次的需求。

猜你喜歡
消費觀消費綠色
綠色低碳
正確認識消費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消費觀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40年消費流變
基于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消費觀
新消費ABC
不同筆記本用戶的鼠標消費觀我的街頭采訪奇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