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消費文化下“ 田螺 ”形象的重塑

2021-10-27 01:16孫麟淑
今古文創 2021年41期
關鍵詞:消費文化解構主義

【摘要】 韓國宋京雅的幻想小說《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是以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為原型改寫的。作品以后現代解構主義理論為指導,重塑了田螺形象,對提倡女性自我意識覺醒,消除父權、夫權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引人警惕欲望美學下消費文化的“仿象”與“超現實 ”的片面化問題。

【關鍵詞】 田螺形象;幻想小說;消費文化;解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I1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1-0019-03

韓國作家宋京雅出生于1971年,她以處女作小說《少年離家出走協會》登上文壇,其后又出版了《書》《電梯》等小說集,成為韓國文學界引人注目的幻想小說家。

宋京雅的《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發表于2005年,這部作品以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為母題,創造出了現代消費文化時代超現實的幻境,講述了在以生產為主的意識形態逐漸被消費意識形態所替代,個人自身欲望的不斷膨脹背景下輕視生命價值和追求的故事。女主人公的消費欲望導致了對田螺公子的權利意識,體現出后現代主義所宣揚的反權力、反神圣、反主流,強調顛覆性和解構性,否定一切事物終極價值的特點。

本文以解構論的視角,圍繞從田螺“姑娘”變成田螺“公子”,從民間故事的“幻想”變為現代消費文化的“幻想”的重塑,解析《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幻想小說的特點,并討論其現實意義。

一、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的文化意蘊

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流傳于世界很多國家。在阿爾奈-湯普森所著的《世界民間故事類型》中,它屬402“老鼠(青蛙等等)當新娘型和465因漂亮妻而受迫害的男人型。在丁乃通的《中國民間故事分類》中,它屬408“田螺姑娘”型。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源于中國《搜神后記》中白水素女和《太平廣記》中吳堪的故事。這兩部作品于高麗朝((918-1392))中后期傳入朝鮮半島,經改造、綜合,演變成了具有韓國文化意蘊的以《田螺姑娘》《蝴蝶雙雙比翼飛》為主要版本的 “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

按俄羅斯民間文藝學家弗拉基米爾·普洛普提出的民間故事的31種功能劃分,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可歸納出以下主要情節:

(1)深山里住著一個無依無靠的貧窮農夫。(缺乏)

(2)一天他在田地里干活時偶然撿到一只田螺,拿回放到水缸里養著。(傳遞)

(3)小伙子不在家時,田螺姑娘偷偷地為他做飯、做家務。(領受神力)

(4)后來小伙子和田螺姑娘喜結緣。(共謀)

(5)小伙子不讓田螺姑娘出門,可是田螺姑娘不聽他的話,她外出時偶遇縣官。(違背禁令)

(6)縣官強行帶走田螺姑娘。(搏斗)

(7)田螺姑娘得到丈夫的幫助,脫離了危險。(危險獲救)

(8)最終兩人過上幸福的日子。(身體轉換,婚禮)

較之韓國“田螺姑娘”的中國母題,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凸顯了韓國人的價值觀和民眾的期待視野。首先,故事的背景由市井文化變成了農耕文化,故事中的人物由喪妻的半有閑階層的縣吏,變成了未婚的貧窮農夫;其次是,雖然韓國田螺娘型故事與中國母題 “吳堪”故事同屬異類婚型愛情,韓國“田螺姑娘”卻是愛情的頌歌。韓國“田螺姑娘”故事中的年輕農夫質樸善良、豪爽樂觀,充滿對美好愛情的渴望;而田螺姑娘則聰穎賢惠、不畏強暴,為愛情寧愿犧牲;最終忠厚善良者獲得上天眷顧,為非作歹者受到現世現報。這些都打上了韓國文化的濃厚印記,體現了韓國民眾的價值取向與追求。

二、“田螺”形象的重塑

幻想小說《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通過構筑超現實的時空一體的幻境,徹底拆解了現存的主體支配邏輯,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原來已經固化的觀念架構,通過打破“禁忌”的行為,實現理念或認識的擴張。

故事的女主人公李素賢大學畢業后,對未來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將近三十歲時仍然無所事事。而母親好不容易和共同生活了幾十年有外遇的父親離了婚,用當時分到的錢買下的江南的兩套公寓。而后隨后房屋價格暴漲,她一下子成為擁有數十億韓幣資產的富婆。素賢無須贍養父母,因此她大多時間都泡在舅舅的咖啡館里,偶爾也學英語,或玩游戲、看電影,過著悠閑的生活。由于素賢沒有結婚,過著獨身生活,既沒有婆家壓力,也無須撫養孩子。在獨身主義者素賢看來,現代社會的婚姻制度已無法約束她。

素賢的表姐跟素賢不同,從小就是優秀聰明的才女。不過她結婚后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成為全職主婦。表姐知道“田螺公子”的存在后,考慮到素賢需要他,就替她用電視購物的方式訂了一個,并交了首付。

素賢剛開始拒絕這份禮物,后來在表姐的勸說下接受下來?!疤锫莨印钡截浐?,在她不在時現出人身,為她做飯、洗衣,操持家務。素賢非常滿意地說:“姐姐,謝謝你啦。果不其然,我需要的不是結婚的對象,而是一個‘田螺公子’”。

再后來,素賢違反“田螺公子”使用規定,導致與變為人形的“田螺公子”見面。而“田螺公子”則向素賢求婚,在素賢不允后,他變成田螺,進入水缸,再不出來操持家務。最后,素賢通過網絡平臺把“田螺公子”作為二手貨賣掉。

為了對比和分析《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對母題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人物形象等的重塑,下面再次以普洛普的民間故事的31種功能劃分方法對小說主要情節進行歸納:

(1)素賢和離婚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初始狀態)

(2)結了婚的表姐和母親不斷催促素賢結婚。(缺席)

(3)表姐為素賢通過電視購物訂了‘田螺公子’,幫她付了第一筆分期付款。(調停)

(4)“田螺公子”到貨后,素賢了解了必須遵守的使用 “注意事項”,即當田螺變成人時,千萬不要讓他看見自己,否則他會盲目地追求主人,并且要求結婚。(禁令)

(5)“田螺公子”在家人不在時現身。(空間轉換)

(6)“田螺公子”做家務井井有條,之前的單調乏味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領受神力)

(7)一天,喝醉了酒的素賢,被“田螺公子”看到。(違背禁令)

(8)“田螺公子”沒有回到田螺的樣子,而是向素賢求婚。(無理要求)

(9) 素賢拒絕了田螺小伙子的求婚。(反應)

(10)“田螺公子”回到田螺的樣子,不再從水槽出來做家務。(揭露真相)

(11) 素賢通過網絡平臺把“田螺公子”當作二手物品出售。(懲罰)

通過上面的歸納,可以發現《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對其母題——中國和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進行了拆分、增刪、重組,既體現了互文性,又塑造出了全新的人物形象。比如:故事的背景由生產文化變為消費文化;田螺由姑娘變為“公子”;希望得到田螺的原因由追求愛情變為追求服務;得到田螺的方式由無意拾得變為有意購買(而且是網購);與田螺的相處方式由夫妻的口頭約束變為制度化的條文;違禁的結果由夫妻實現共生變為解除合同,分道揚鑣……。

作為后現代主義重要流派的解構主義就是要打破現存的網格化的秩序。這種秩序不僅指社會秩序,還包括婚姻秩序、道德倫理規范等,甚至包括個人意識上的秩序??梢钥闯?,宋京雅是一位深受后現代主義影響的作家,作品中權利主體與被支配者性別的反轉集中體現出了后現代主義反傳統、反主流、反權威的特點;女主人公不為百年好合,只為獲得服務的愛情觀正是后現代主義宣揚的虛無、娛樂的消費主義文化的體現;而故事結尾處兩位主要人物契約式的分離則是后現代主義否定一切事物終極價值的必然結局。

《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是一部超現實的幻想小說,但“超現實”并不是“非現實”;“幻想”并不是“空想”。宋京雅的“幻想”建立在現代消費文化的基礎上,她恰當地編輯不同的時空,結構重組。在時空的同一化、主體性、現實性的統一作用下,對主體性和現實主宰的邏輯進行了徹底的解構,使得作品在現實與幻想的邊界中實現了自己方式的幻想。

宋京雅認為:“境遇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框架,而將這個框架重新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是一切藝術的基礎。雖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斥責了繆斯,但我沒有繆斯的幫助,就只能通過那種巫女的想象力進行寫作?!辈浑y看出,她的這類幻想小說往往從熟悉的故事中“認生”,運用順行的“逆行”以及極端的夸張、扭曲、變形手法,通過幻化場景,使讀者從作品中獲得一種新的體驗。

三、消費文化下婚姻觀的扭曲

愛情、婚姻是文學的永恒主題,也是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重要課題?;橐鲇^屬于上層建筑中的社會意識形態,由經濟基礎決定。不同社會、不同時代、不同經濟情況下,婚姻觀自然不同。韓國傳統的婚姻觀受中國儒教影響,與中國傳統的婚姻觀大同小異,強調兩情相悅,愛情就是為了結婚;強調婚姻本身的責任與義務;強調家國情懷,重視孝道、親情;強調男人的地位,父權、夫權意識根深蒂固。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體現出了這種傳統的婚姻觀。

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隨著科學和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改變了西方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從而進入了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后工業社會的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也發生了巨變,各種文化思潮風起云涌,消費文化漸成主流。在此背景下,無論社會結構、道德觀念還是人際關系,都發生了質的變化。較之以前,社會結構由農村式變成了城市式;人們由重傳統變成輕傳統;由縱向、歷史主義地思考問題變成橫向、地理主義地思考問題;由有共同信仰、固定的價值觀變成散漫的、無中心的個人至上;由個人服從群體、群體直接約束個人變成許可與約束的格局法式化、非人格化、抽象化;由道德、理性的支配欲變成本能、直覺地抬頭……較之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韓國較多地保留了過去的傳統,但它畢竟已是高度發展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上述的種種變化有的業已形成,有的則正在完成。

《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展現出了一種與“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完全不同的婚姻觀,是對傳統婚姻觀的反叛與扭曲,這種觀念的產生正是源于被稱為“漢江奇跡”的韓國經濟騰飛的背景。作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20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經濟獲得高速發展,人均GDP由1963年的100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000余美元,增長高達160倍。而2005年正是《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發表之年。(2021年7月2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通過韓國地位變更案,正式將韓國認定為發達國家。)

《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中的素賢是一個衣食無憂,有閑的知識女性。她整天沉浸于喝咖啡、玩游戲、看電影等用錢買快樂的“縱欲”之中。消費文化主導著她的意識與行動,在她的婚姻觀里沒有愛情,沒有責任,有的只是有花錢買服務的消費。

“假如是田螺公子,我想要一個。我不想要那種我需要照顧的丈夫?!?/p>

面對老大不小而不結婚的素賢,母親和表姐都著急地催婚,而她卻不為所動。因為在她看來,婚姻并非百年佳約,而是一條令人失望的無聊之旅,因此多半人都無法走完這一旅途。而當表姐向她介紹有可以網購的“田螺公子”時,她終于同意說“我想要一個”,而之前的不結婚,是因為“不想要那種我需要照顧的丈夫”。

網購的“田螺公子”到貨開始服務后,展現出了對主人的無微不至的細心與超常的操持家務的能力。備餐、洗碗、洗衣、分類垃圾等無所不能,工作的認真程度和質量效果都超過了女人。

在購買的服務獲得超值回報后,素賢非常滿意,說:“姐姐,謝謝你啦。果不其然,我需要的不是結婚的對象,而是一個‘田螺公子’”。

維系素賢與“田螺公子”關系的并非是感情,更不是愛情,而是作為契約的使用說明的注意事項。所以當契約被違反時,便是沒有挽回余地的分手。

“‘田螺公子’既無婆家,也沒有負擔……它是愛我的,并且要求和我在一起……但我立刻拒絕了。要是‘田螺公子’反抗,我就把他賣了?!?/p>

在素賢看來,“田螺公子”本來就是網購的“物”,而非人,是已經物化成了符號的人。對“田螺公子”的最終處理方式是作為二手貨轉賣給了一個女職員。這種處理方式完全符合后現代消費行為的“購物——用物——厭物——棄物”模式。

后現代的消費文化釀成了素賢的愛情觀,主導了對“田螺公子”的處理方式,但同時也造成了后現代人們普遍存在的迷茫與動搖:“田螺公子用一種埋怨的目光看著我,仿佛我做錯了什么似的。事實上要推給別人做事情的時候,不僅要付錢還要付出感情。 當然,田螺公子想跟我結婚的要求是太過分了。但原來我的這種“因為我交了錢,得到相應的服務就可以了”的想法。事實上和田螺公子想要跟我結婚的想法是一樣的,這一種想法既荒謬又過分?!?/p>

在小說的結尾,素賢對即將離婚的表姐說道:“我要改變我的生活,要反省一直追求自己的快樂和自由生活的態度。我并不想這樣逃避現實,我要跟別人和社會建立自己的社交圈?!锫莨印嗵幜艘魂囎又?,這就算是明白了?!?/p>

主人公的感悟也是小說作者本身的迷茫。

托多羅夫在《幻想作品導論》指出:“幻想存在于懸而未決之中, 一旦人們選擇了這樣或那樣的答案, 就不再是幻想作品, 而是相近的另一種體裁——志怪或神話了?;孟?, 是一個了解自然規律的人, 面對一個超自然事件時感到的猶豫不定 ?!?/p>

四、結語

宋京雅在后現代文學創作理論的指導下,以解構主義的手法完成了從韓國田螺姑娘型民間故事到《我的田螺公子的故事》的人物重塑與故事重組。除小說的敘事的結構和思路具有打破傳統,消除權威的意義外,作品中人物田螺的性別變化、當事雙方從屬關系、工作內容的變化等對提升女性自我覺醒意識,消除父權、夫權等也具有積極意義。

作為后現代主義美學形態的欲望美學針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現狀況提出了 “消費社會 ”和消費主義的觀念,形成了一種“仿象”的“超現實 ”和消費主義的欲望化傾向,給文學的發展帶來了特別的影響。但是,在運用中也要防止片面化,建設符合國情、社情的文學理論,倡導正確的消費觀。

參考文獻:

[1]孫麟淑.《巴里流浪記》的文化符號學研究[J].韓國語教學與研究,2021,(34).

[2]全南玧.中國現當代幻想文學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

[3]徐新建.數智時代的文學幻想——從文學人類學出發[J].文學人類學研究,2019,(1).

作者簡介:孫麟淑,女,韓國人,大連外國語大學韓國語學院外教,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韓比較文學。

猜你喜歡
消費文化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對現代園林與景觀設計的影響
基于解構主義的非常規結構服裝設計探究
重塑與解構
審美·家國·想象:由滬上咖啡館到知識分子的“戀地情結”
再生與異化的悖論:消費文化驅動下歷史街區商業化改造的機制解析及應對
瘋癲亦夢幻
略論消費文化視域中的藝術表現手法
城市大眾消費文化的狂歡
具象詩:文字的張力或詩性的缺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