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情志護理對顱腦外傷康復期患者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2021-10-28 05:27陳秀珍
康頤 2021年18期
關鍵詞:中醫情志護理康復期顱腦外傷

陳秀珍

【摘要】目的:分析中醫情志護理對顱腦外傷康復患者心理狀態以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將2019年6月-2020年3月住院患者中選擇100例患者進入康復期的顱腦損傷患者,按護理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將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的稱為對照組,實施中醫情志護理稱為實驗組,每組50例,兩組分別用焦慮自評表(SAS)和抑郁自評表(SDS)、生存質量表進行評價。結果:干預組在心理狀態、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質量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結論:通過中醫情志護理干預之后,顱腦外傷康復患者的負面情緒均得到了改善,可以應用到臨床醫學當中。

【關鍵詞】中醫情志護理;顱腦外傷;康復期;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DOI】

Effect of emotion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in rehabilitation stage

Chen Xiuzhen

(Department of surgery, Zengcheng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motion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Methods: 100 patients from June 2019 to March 2020 were grouped by different care methods, routine care intervention as controls, TCM care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0 cases each evaluated by anxiety (SAS), depression (SDS) and quality of survival.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psychological stat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nd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 after the emo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have been improved,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clinical medicine.

【key words】emotion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raniocerebral trauma; Rehabilitation period; Quality of life

顱腦外傷作為一種常見的創傷性疾病,在恢復過程中很難完全恢復,占全身損傷的15%~20%,部分患者在治療過后仍會留有生理行為、認知障礙等社會性缺陷。大多數患者在手術之后一時很難接受身體素質和生活狀態與之前不符合,從而心理、身體上的壓力會給患者情緒造成抑郁、焦慮、暴躁、恐懼等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下降,對于家庭成員的心理也造成一定傷害,不利于家庭和諧,給社會也帶來了極大的負擔。我院將2019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顱外傷康復期患者,采用中醫情志護理模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患者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中來,從而使患者可以更快的康復,減輕相應痛苦。

為了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心理,使手術后恢復到正常生理水平,減輕患者、家庭、社會壓力,提高患者生存質量?,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6月-2020年3月住院患者中選擇100例患者進入康復期的顱腦損傷患者100例,均經過CT檢查確診,其中男性76名,女性24名,年齡均在45.66±15.34歲。100例患者均經搶救過后處于康復期,意識清醒,并且積極配合治療,現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人,兩組性別、年齡、文化差異、病情、住院時間長短,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包括使用臨床的藥物治療和相應的康復訓練,并且對于患者進行隨訪調查研究,干預組在對比組的基礎上實施中醫情志護理干預,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順意療法,顧名思義就是順從患者的意志、緩解患者情緒來進行治療,比如患者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會對醫院的設施、布局感到害怕,這時醫護人員要用真誠的態度去服務患者,帶患者參觀病房,熟悉醫院的布局,緩解緊張的情緒。護理人員在溝通時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語氣,如若患者在情緒激動暴躁時,要等患者情緒穩定之后再進行勸導、溝通、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告知怒氣會導致氣血淤滯、從而導致病情加重。

(2)安神靜志,每天固定時間讓患者雙腿盤坐進行一個簡單的呼吸,再慢慢調節心中的想法,這一過程中告知患者非常安全,不會有任何危險,安靜享受即可。告知患者在焦慮不安時也可使用此方法環節不良情緒。指導患者通過靜坐、靜臥或者靜立等使自己處于一個放空狀態來進行自我控制,可以利用患者的宗教信仰,或者患者的平時生活愛好,比如老年人喜歡太極、氣功,年輕人喜歡的瑜伽等都可以。在患者情緒和病情相對穩定后,再進行指導靜坐、靜臥、靜立,時間為30分鐘,通過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全身放松,手掌自然放在身體兩側,閉目養神,集中注意力,平穩的呼吸保持3-5分鐘,然后慢慢的將眼睛睜開,將此動作進行重復?;蛘邘椭颊呦胂笊钪忻篮玫氖挛?,給患者播放一些大自然環境的視頻或者照片,促進患者自主構想美好的場景、情境以及畫面。同時引導患者在想象美好事物的同時進行冥想,想象自己正在身臨其境,在喜歡的環境做自己喜歡的事。出院后叮囑患者要將此治療方法延續到出院回歸家庭之后,從而使患者的病情可以更好的恢復。

(3)運用音樂療法,有針對性的對情志進行音樂熏陶,利用音樂的舒緩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針對于不同的患者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音樂,比如對于精神狀態高度緊張,或者脾氣比較容易煩悶、暴躁、激動的患者可以使用中國的古典音樂,高山流水或者天鵝湖組曲等溫和、舒緩的樂曲,讓患者的精神可以更好的融入到音樂當中,從而使患者的精神得到放松。對于水面質量較差的患者,可以播放莫扎特的催眠曲,或者小提琴協奏曲,悠揚、沉靜的樂曲。也要根據患者的愛好、音樂素養、此時此刻的心情、受教育程度、性格特點的不同,幫助患者挑選不同類型的音樂。每天在規定時間播放音樂,時間為30分鐘。在出院后,同樣叮囑家屬也要持續為患者播放音樂,讓治療可以有一個延續性。

(4)疏導開解,護理患者時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況、工作經歷、興趣愛好,通過誘發式提問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詢問,引導患者多回憶以往的輝煌成就、動人時刻、生活樂趣等。用喜悅的情緒戰勝悲傷的情緒。同時,積極鼓勵患者正視疾病,為了家庭、朋友、生活著想,建立信心,從而今早康復。

(5)情志轉移,通過豐富患者的住院生活,讓患者有事情做,不會一直處在一種悲傷的情緒當中,適當緩解心中的煩悶,實際上情志轉移就是通過一定的措施借助外界的環境轉移患者此時對于疾病的注意力,使對于疾病的注意力減少或者消除,從而降低不良情緒對于患者的危害。開展多種有趣生動的互動來充實、豐富患者的生活,轉移其對于病痛的注意力。醫院可以舉行智力競賽,舉辦猜字謎、腦筋急轉彎、益智游戲等鍛煉患者的大腦。每天醫護人員組織給患者播放可以使身心愉悅、情緒得到放松的電視節目,比如相聲、表演、小品等,盡量看歡快的電視節目,避免患者觸景生情。也可以鼓勵患者動手種花,拼圖之類的活動,以此來怡情悅志,轉移負面情緒。在出院之后,要叮囑患者的家屬要對患者多陪伴,或者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或者患者在生病之前有哪些愛好,聽戲曲、養鳥、觀魚、練習書法等。充實患者的生活和精神,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防止患者一直處于一種對于疾病的擔心和消極的情緒當中。

(6)穴位按摩?;颊咴谧≡阂恢苤?,協助和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按摩相應穴位,百會、人中、極泉等相應穴位,同時在患者的住院期間,指導其家屬進行穴位的按摩培訓,教會家屬穴位的識別和按摩的手法,為了在出院后可以繼續對患者進行穴位的按摩。

1.3 觀察指標

分析干預組在治療后的焦慮自評表(SAS)、抑郁自評表(SDS)滿分100分,超過50分即表明存在焦慮、抑郁情緒,分數越高,情緒越嚴重。生存質量表,分數越高證明生活質量越好,滿分為60分。

1.4 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 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干預前P>0.05,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的抑郁、焦慮情況明顯小于對于對照組,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干預后生存質量,干預組在生理功能、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等方面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顱腦損傷往往伴隨著恢復慢、機體功能障礙等情況出現,這往往會加重患者生理及心理的負擔,對于日后鍛煉恢復的積極性降低,延長康復周期,不利于患者康復。在本次護理研究過程當中,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的意愿進行了順意療法,極大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的需求,從而使患者的精神愉悅,避免情緒過于激動。情志療法是人類外在的一種精神治療活動,受外界環境長時間的影響,患者容易出現抑郁、興奮等情緒,導致身體各項機能失調,誘發疾病或加重病情。所以護理人員采用正念減壓法來幫助患者保持平穩情緒,打消心中的煩悶,建立良好、樂觀的心態,這樣對于患者的康復有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將中醫情志治療運用到顱腦外傷康復期的患者當中,能有效緩解患者的情志,減少負面情緒,維持飽滿的精神態度,對患者機體康復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張健冰,余潔明.中醫情志護理對顱腦外傷康復期患者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5):232-233.

[2]劉東.中醫情志護理對腦外傷患者心理情感、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7,30(1):P.109-112.

[3]曹霞,楊雨明,CAO,等.中醫情志護理對腦外傷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療,2017,34(v.36):142-144.

[4]何燕,李勇蘭,彭小芳.中醫情志護理對腦外傷患者心理情感、生活質量的具體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v.17(98):246.

猜你喜歡
中醫情志護理康復期顱腦外傷
中醫情志護理預防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睡眠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
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男性患者執行功能損害分散內觀認知療法干預對照研究
顱腦外傷引發的精神障礙發生影響因素分析
淺析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期的心理干預
舒適護理對輕~中型顱腦外傷患者睡眠質量和綜合功能的影響
康復期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分析
顱腦外傷術后顱骨缺損并發腦積水36例臨床診治分析
中醫情志護理對中風后遺癥36例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西醫常規療法結合中醫情志護理治療神經衰弱的臨床分析
中醫情志護理對腦中風偏癱患者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