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終關懷護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發展

2021-10-28 05:27李嘉欣
康頤 2021年18期
關鍵詞:尊嚴臨終關懷問題

李嘉欣

【摘要】桑德斯曾說:“你重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人到達終點之時,我們該處以何種關懷,不論是從醫療還是家庭角度來看,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臨終關懷又稱安寧療護,為患者在生命品質不可逆轉的前提下提供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療護與人文關懷,讓患者有尊嚴的離世。減輕生理上的痛苦,排解心理對臨終的恐懼,幫助臨終者在生命最后時刻平靜面對死亡,同時為其家人提供排解心理壓力的幫助。本論文結合護理專業理論知識和臨終關懷護理模式發展的調研,將從多方面對臨終關懷進行闡述。

【關鍵詞】臨終關懷;尊嚴;問題;發展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

1 緒論

1.1 課題背景

人從出生到死亡,是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追求有尊嚴不飽受痛苦的逝世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逐漸開放。人們關注的重點開始從如何延長臨終生命,到如何坦然接受并有尊的嚴離去在慢慢轉變?,F代臨終關懷創始于1967年,在英國,桑德斯博士創辦了第一所臨終關懷院——圣克里斯多福,在此后臨終關懷服務在眾多國家中不斷擴大。我國臨終關懷起源于20 世紀八十年代,1988年7月15日,天津醫科大學臨終關懷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專門研究臨終關懷的機構,同時這也標志我國臨終關懷事業大門的開啟。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臨終關懷護理事業發展比較的緩慢,在發展期間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不斷地去完善。

1.2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1課題研究的目的

(1)分析臨終關懷護理模式的處境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并構想屬于我國的“中國式”臨終關懷護理模式

(2)普及臨終關懷知識,使臨終關懷走向大眾化,讓生命的離去更有尊嚴。

1.2.2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分析臨終關懷護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更能清楚認識到我國在臨終關懷護理事業上所做的不足之處,使臨終關懷護理服務在今后發展中更清晰化、立體化、系統化,讓人文關懷模式在臨終關懷護理服務中更具特色,這樣能夠使臨終關懷護理服務,更加的完善和有效,能夠更好地為臨終者服務。

2 臨終關懷的概述

臨終關懷是患者快要逝世的一段時間里,為了緩解其疾病帶來的痛苦,提高生命質量,滿足其臨終需求的一種醫療護理模式。隨著社會的進行,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樣在面對死亡時,希望臨終逝世的階段里,生活質量依然能夠得到滿足。而臨終關懷能夠使臨終者在最后的時光里,平靜、有尊嚴的離開,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臨終者的需求。

2.1 臨終關懷的背景

對于臨終關懷的發展,我國的起步比較晚,最早開始進行臨終關懷研究的,是在1988年天津醫學院成立的臨終關懷研究中心[1]。隨著時代的發展,現階段我國出現了比較多的臨終關懷機構,其中包括:北京松堂關懷醫院、天津醫學院臨終關懷中心等。雖然臨終關懷機構比較的多,各個機構之間開始對臨終關懷有了更深的研究,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導致臨終關懷事業的發生比較緩慢。

2.1.1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

據資料顯示,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們可以看出過去十年我國老年人口一直呈現增長趨勢,60歲以上的老人在人口總人數中,占的比重越來越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比較的嚴重。中國“未富先老”的問題情況比較的嚴重,并且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不斷加快[2]。對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等都帶來一定的影響。

2.1.2家庭組成結構發生變化

從60年代初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導致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20世紀90年代末,獨生子女比例將近達到90%。目前還存在獨生子女家庭不斷上升趨勢,超過一億的中國家庭呈現典型的“四二一”的家庭結構,空巢家庭現象正在凸顯[3]。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加快,承擔的生活壓力越來越重,許多子女紛紛到外地發展。如何照護臨終老人已成為令子女非常擔憂的問題。

2.1.3我國疾病譜變發生變化

由于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環境污染嚴重,中國近30年疾病譜變發生重大變化,各種晚期慢性疾病發病率在不斷上升。在我國,每天都有很多人被確診為癌癥,晚期疾病的發病率比較高,基本上每分鐘都有被確診的人。據衛生部發布的《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由惡性腫瘤導致的死亡率在不斷增加,到2009年已經增長到了27%,其中腦血管死亡占19.6%[4]。當病人患晚期疾病生命進入末期之時,醫學治療也只是維持病人生命長度,生命質量在治療過程中就會大幅下降。

2.2 臨終關懷護理服務的基本原則

2.2.1適度治療原則

臨終關懷本質是不以延長病人的生命為目的,把如何提高臨終者的生活品質和服務質量放在服務重點上。所以當臨終者在生命最后時刻,臨終關懷服務采取的并不是花費高昂的醫療費用來救治患者,而是通過適度治療生理上痛苦,把更多關注點放在如何緩解病人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懼,讓病人在臨終前可以安詳滿足的離開,才是臨終關懷護理服務所需要做的。

2.2.2全面照護原則

臨終關懷不只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還逐漸發展成一門邊緣性的交叉學科——臨終關懷學[5]。臨終關懷護理服務本身涉及多方面的服務,包括死亡教育、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服務。臨終關懷在生理上要舒緩病人的疼痛所帶來的痛苦,還要大力給予臨終者心理上的安慰及精神支持。不僅僅是對臨終者提供照護還有其家人,也要為臨終者的家人提供居喪期的全方位服務,做到讓逝者安心離去,讓家人盡快從悲傷情緒中走出,繼續生活。

2.2.3尊重生命的人道主義原則

臨終關懷首要的目標就是“有尊嚴的離去”,旨在臨終者在生命的末期,來提高其生命質量,以保證對生命尊嚴的尊重。滿足臨終者在生命末期的合理心愿,尊重屬于他們本該應有的權利。

3 臨終關懷護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3.1 臨終關懷護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3.1.1臨終關懷本土化進程較慢

由于臨終關懷起源于西方,本身具有較為開放思想去接受的特征。但是由于我國傳統孝道、傳統生死觀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使得臨終關懷普及停滯不前,在我國的發展比較的緩慢。大多數人認為死亡是痛苦的應該去避諱的,所以更多人愿意選擇去閉口不談死亡的話題,甚至逃避死亡,不愿意正確的去面對。這就導致社會缺乏對生死觀念的正確認知和無法直面死亡的現狀。臨終關懷本身就是對生命末期的臨終者進行科學的照護服務,使臨終者能夠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有尊嚴的死去。由于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沒有及時的糾正和改變,導致臨終關懷護理事業進程較慢。

3.1.2臨終關懷的宣傳教育較少

據資料顯示,受傳統“重孝”觀念影響會導致無效治療的問題,在身邊親人面臨救治無效的情境下,有較多家人依然會選擇沒有任何意義的救治,這只會徒增生命末期患者的臨終痛苦,大多數人把較多的救治留在生命最后一段時間里,這使得在生命末期醫療救治資源的投入與生命低質量形成明顯反比[6]。這明顯反映出大多數人臨終關懷方面知識的匱乏,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對臨終關懷宣傳教育的缺失,極大程度導致臨終關懷護理服務的質量下降,也導致我國臨終關懷事業受到阻礙。

3.1.3缺乏臨終關懷方面的專業醫務人員

臨終關懷是一門涉及心理學、倫理學、醫學、哲學等許多領域的邊緣性學科,因此,從事這項工作的專業人員首先必須學習,如何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品格,同時也更加需要具備超高的臨終護理醫學技術和相關的護理知識[7]。目前的醫務人員具有較完備的臨床專業技能,但缺乏臨終關懷護理服務的理論及實踐,理論未能結合實踐,導致臨終關懷護理缺少系統化、全面化的服務。同時醫務人員在校學習期間,接觸的相關專業知識比較的少,缺乏專業的學習,導致醫務人員對臨終關懷護理服務和臨床護理不能夠明確區分其職責,同時缺少心理知識與溝通技巧。使臨終關懷事業缺乏相關的專業支持,無法為臨終者提供幫助。

3.1.4對臨終關懷事業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

目前,醫療部門較少開設有關臨終關懷相關的護理服務,醫療部門對此投入缺乏積極性,同時我國并未出臺有關臨終關懷的政策及法規,臨終關懷行業所有的職業規范還在初級階段,并未得到相關完善。而且在臨終關懷機構的建立上,缺少相關的資金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導致臨終關懷相關的機構無法擴大規模,設施無法得到完善。因此,臨終關懷行業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持,導致臨終關懷護理事業發展受到制約。

3.2 臨終關懷護理模式的發展策略

近年來,隨著臨終關懷服務事業不斷發展,臨終關懷醫院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建立,臨終關懷護理模式因此被大眾所熟知。但是,由于我國臨終關懷護理服務發展較晚,還有很多阻礙其發展的制約因素。本文結合其在當下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見解。

3.2.1進行臨終關懷教育,提高大眾的認知度

由于我國受“忌死”、“孝道”傳統觀念影響,在我國幾乎沒有有力的社會宣傳力度,導致大眾對臨終關懷方面認知程度較低。所以應廣泛開展臨終關懷知識的講座,鼓勵大眾積極參加,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同時利用大眾媒體,傳播臨終關懷護理服務真正的理念,做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3.2.2培養臨終關懷服務的人才,建立專業化隊伍

從學校相關教育開始加以重視,臨終關懷教育是培養高標準專業化人員的關鍵一步。在醫學院應開設有關臨終關懷教育的課程,并應把此課程納入必修課之中,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開設臨終關懷的專題講座和小組討論,讓學生多向前輩吸取經驗,加深對臨終關懷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實踐懂得臨終關懷更多的還是人文關懷,如何保護臨終者的尊嚴,滿足其生命最后的需求,讓他們沒有遺憾溫暖的離開,才是這項服務的宗旨。

3.2.3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支持臨終關懷事業發展

政策法規是規范的一條線,可以避免大量良莠不齊的臨終關懷醫院的建立,同時也可以保障患者個人權益不受侵害。第一臨終關懷服務的醫護人員需要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才可以上崗。第二對于已上崗的臨終關懷服務的醫護人員,要定期進行理論與技能考核。全面提高臨終關懷服務人員的素質。第三對于臨終關懷醫院收費明細要及時如實向大眾公示,切實做到公開透明。相信有了政策法規的干預,臨終關懷服務事業一定會在規范化的這條道路上發展的越來越好。

3.2.4加大投資力度,加強臨終關懷服務

雖然現階段臨終關懷服務機構,開始陸陸續續的建立,但是及規模還是比較的小,且與國外的服務機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國臨終關懷機構缺乏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導致臨終關懷的規模不大,發展的比較緩慢。因此應呼吁社會各界加大對臨終關懷護理事業的支持,使其能夠得到更多的來自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這樣才能保障臨終關懷事業的有效發展。不斷地完善臨終關懷護理理念,提高相關人員的服務質量,使其能夠更好地為臨終者提供臨終關懷服務。

4 結論

通過對臨終關懷的研究,深刻認識到臨終關懷護理服務發展的不足之處,所以要使臨終關懷服務事業不斷地進步,還是要堅定不移的發展中國本土化臨終關懷護理模式,并應用到各大臨終關懷醫院,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臨終關懷的醫護人員應時刻把臨終者的心理照護放在第一位,將人文關懷落實到照護的每一處,真正讓臨終者無痛苦有尊嚴的安詳離世。相信,只要堅持下去,臨終關懷護理事業一定可以不斷穩步前進,賦予臨終生命更多價值。

參考文獻:

[1]周金霖,雷東亞,馮偉.中國臨終關懷事業存在的問題與政府政策

探析[J].新西部,2018(26):20-21.

[2]劉錦秀,杜明卿.我國臨終關懷事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3(03):6-8.

[3]張姍姍,孫大鵬.我國臨終關懷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現代養生,2016(24):272.

[4]李小萍,覃安寧.我國臨終關懷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其思考[J].醫學與法學,2016,8(05):10-14.

[5]胡菁.臨終關懷在我國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養生,2016(18):37.

[6]唐超.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發展的倫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

[7]王華萍,浦東新區老年醫院安寧舒緩療護(臨終關懷)現狀、問題與發展研究.上海市,上海市浦東新區老年醫院,2016-10-12.

猜你喜歡
尊嚴臨終關懷問題
關于《巴黎圣母院》的文本賞析
提高臨終關懷認知度和更好的開展臨終關懷的研究
南風直須吹
對康德的道德“尊嚴”概念的思考
社會工作視角下的中國臨終關懷探析
女性尊嚴的艱難追尋
從浦東新區老年醫院發展看地區機構臨終關懷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