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應用價值探究

2021-10-28 07:43喬燕燕
康頤 2021年18期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臨床診斷應用價值

喬燕燕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動態心電圖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計80例,選取時間分布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間,全部患者均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常規心電圖檢查、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作為診斷依據,對比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的診斷有效性情況。結果:80例冠心病患者當中,通過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為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共有56例,發病率達到70.00%;在敏感性、特異性、有效性對比方面,動態心電圖診斷結果,相較于常規心電圖明顯偏高,組間對比呈P<0.05有意義;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日間ST段下移、心肌缺血持續時間、心肌缺血閥變異性,相較于夜間明顯偏高,組間對比呈P<0.05有意義。結論:在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臨床診斷中,動態心電圖檢查方法有著較高的敏感性、特異性以及有效性,能夠有效檢查患者發病的時間節律性,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應用價值;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541.4;R540.41 【文獻標識碼】A 【DOI】

冠心病作為臨床較為多見的心血管疾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且病程時間比較長、并發癥比較多,使臨床治療難度進一步加大。在冠心病患者當中,超過30%的患者屬于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疾病[1],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盡管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但是心肌缺血導致動態心電圖發生變化,其發作高峰時段以6-12小時,而0-6小時最低。此種疾病有著顯著的隱匿性,不容易被診斷出來,一旦延誤治療,會對患者自身帶來嚴重影響。冠脈造影檢查作為臨床診斷冠心病的有效手段,由于檢查結果精準度高,臨床將其作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是因冠脈造影檢查是一種有創檢查方式,容易對患者帶來一定的創傷,加之檢查價格比較高,積極探索一種安全、可靠、準確的無創檢查手段。臨床上常用心電圖檢查方式,但是此種方式只能記錄心臟10秒鐘的心電活動,無法準確呈現患者心臟異?,F象,從而對臨床診斷的有效性帶來一定影響。然而,動態心電圖能夠精準記錄患者24小時的心臟電活動情況,以便及時發現異?,F象,目前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應用普遍。為了進一步驗證動態心電圖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將80例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診斷過程進行如下匯報。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計80例,選取時間分布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間。其中,男性49例,女性32例,年齡分布55歲-76歲,平均年齡(65.64±3.21)歲,病變情況:44例為1支血管病變,25例為2支血管病變,11例為3支血管病變。全部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本次臨床研究表示支持贊同,臨床檢查過程中患者臨床資料具有同質性(P>0.05)。

納入標準:(1)全部患者均滿足《冠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有關冠心病的判定標準[2],患者在體力活動過程中,突然感知心前區疼痛,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憋悶癥狀,在安靜情況下或者夜間休息期間,偶然出現胸痛癥狀;(2)全部患者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排出標準:(1)排出存在肥厚性心肌病、心房撲動等疾病患者;(2)排出存在惡性腫瘤、肝功能障礙的患者。

1.2 檢驗方法

1.2.1心電圖檢查方法

檢查之前,讓患者處于情緒穩定狀態,保持仰臥位姿勢,準確連接肢導聯、胸導聯。檢查過程中,走紙速度保持每秒25毫米,增益設定為每毫伏10毫米。判定標準:(1)ST短水平型或者下斜型下移超過0.05毫伏;(2)ST段表現為弓背向上抬高,而對應導聯ST段壓低;(3)(左室面為主的導聯)T波小于相同導聯的R波1/10。

1.2.2動態心電圖檢查方法

讓患者保持身心放松的狀態,準確放置電極片,使用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記錄24小時,將其記錄信息合理導出,并對ST-T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判定標準[3]:(1)ST段呈水平型或者下斜型下移超過0.1毫伏,持續時間大于1分鐘;(2)有兩次短暫性缺血發作時間間隔超過1分鐘。

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均交由2名臨床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師運用雙盲方法共同閱片,做出相應的臨床判定。將冠脈造影檢驗結果作為本次臨床研究的標準。冠脈造影結果判定標準:左前降支、右冠狀動脈主干、左冠狀動脈主干、左回旋支等任意冠脈主干或者重要分支狹窄程度超過50%。

1.3 觀察標準

將冠脈造影檢查結果作為參照標準,對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檢出陽性率、判斷敏感性、特異性、有效性進行對比分析。對6點-22點、22點-次日6點的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動態心電圖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具體對比指標為ST段下移、心肌缺血持續時長、心肌缺血閾變異性。

1.4 統計學處理

8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均運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20.0)展開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均用(均數±標準差)、(百分比)加以表示,并展開t檢驗與卡方檢驗,統計學差異有意義,說明P<0.05。

2 結果

2.1 冠脈造影檢查結果分析

80例冠心病患者當中,通過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為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共有56例,發病率達到70.00%。

2.2 對比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的檢查結果

在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臨床診斷中,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的檢出陽性率對比差異小,組間對比呈P>0.05無意義;在敏感性、特異性、有效性對比方面,動態心電圖各項指標,相較于常規心電圖明顯偏高,組間對比呈P<0.05有意義,詳情見表1。

2.3 對比不同時段患者動態心電圖變化情況

在56例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動態心電圖檢查過程中,檢查結果表明(如表2),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日間ST段下移、心肌缺血持續時間、心肌缺血閥變異性,相較于夜間明顯偏高,組間對比呈P<0.05有意義。詳情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屬于一種臨床多見病癥,發病影響因素比較多,譬如精神壓力、神經受損、血管痙攣、心肌微結構變化等[4]。大多數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沒有顯著的臨床表現,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1)痛感靈敏性比較低,疼痛閾值升高,導致對輕微疼痛難以精準感知;(2)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持續時間比較短,范圍相對較小,患者沒有感受到疼痛時就已經消失;(3)發作過程中,腦啡肽、內啡肽等分泌量增多,這些物質能夠起到鎮痛作用,使患者無法及時感受到疼痛。根據相關研究發現[5],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下移好發于日間階段,發生高峰期一般在6點-12點,而ST下移程度增加或者下移時間比較久,能夠引發胸悶、氣短、心悸等不適癥狀,嚴重情況下可危害患者的生命。為此,運用安全有效的檢查方式,確保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早期診斷的精準性,對患者的臨床治療、預后效果評估有重要作用。

常規心電圖作為臨床運用較為廣泛的冠心病診斷手段,此方法能夠在較短時間之內獲得即刻心電信號,從而發現患者存在的心電異?,F象,為調整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但是,常規心電圖檢查的運用有一定局限性,由于檢查時間比較短,只能體現10秒之內患者心臟電活動的變化情況,難以精準反映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狀況,也無法有效反映患者心臟異常時間間歇性特點,對臨床診斷的有效性帶來一定影響。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日益提升,使心電圖技術方法得到優化創新,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的臨床應用,使其在臨床上取得很好成效,能夠彌補常規心電圖只能檢查靜息狀態下某一階段心臟活動異常的不足,支持患者在日常休息、活動等不同情況下監測心電活動,以便對病情變化情況實現動態化反饋。

本次臨床研究結果表明,80例冠心病患者當中,通過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為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共有56例,發病率達到70.00%;在敏感性、特異性、有效性對比方面,動態心電圖各項指標,相較于常規心電圖明顯偏高,組間對比呈P<0.05有意義。由此可見,在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臨床診斷中,相較于常規心電圖檢驗,動態心電圖的敏感性、特異性、有效性較高,可保障臨床診斷的效果。除此之外,動態心電圖能夠對患者24小時內靜息、動態情況下的心電活動進行監測,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發現無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并做出有效判定。與此同時,大多數研究學者認為,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盡管沒有顯著的臨床特征,但是容易造成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失衡,心律失常的發生,加之人體在持續性心肌損傷的情況下,多出現交感神經興奮,促使ST段下降,提高心肌缺血的發生概率。為此,對患者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跟蹤檢查,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的心肌缺血。本次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日間ST段下移、心肌缺血持續時間、心肌缺血閾變異性,相較于夜間明顯偏高,組間對比呈P<0.05有意義。說明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日間心肌缺血發生概率相較于夜間明顯偏高,形成原因是:患者早起之后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兒茶酚胺的靈敏性升高,加之患者白天會從事體力活力、腦力活動,促使人體中的兒茶酚胺、皮質激素進一步升高,與此同時患者體內血小板聚集程度比較高,而纖溶活性、抗凝血酶水平進一步減少[6],導致患者心肌缺血的發病概率增加。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察覺異常癥狀,因此在實際生活當中,需要患者加強重視自身的體征變化、行為習慣,才能有效預防。另外,臨床醫師也要結合患者的基礎資料、身體情況,對其病情做出客觀評估,才能提高臨床診斷的有效性,避免漏診和誤診。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診斷過程中,運用動態心電圖檢查方式,有較高的敏感性、特異性與有效性,亦可準確反映患者病情發作的時間節律性,以便為臨床醫師調整治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孫聯國.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中外醫療,2019,38(09):34-36.

[2]鄒桃秀,羅菊.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臨床診斷價值[J].飲食保健,2020,007(010):88-89.

[3]姜姝婧,閻振紅,鄂震,等.24h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2019,057(024):19-21.

[4]常浩勛.動態心電圖監測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5):45-46.

[5]王瑞峰.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1):130-132.

[6]于惠萍.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應用動態心電圖診斷的分析與評價[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24):165+175.

猜你喜歡
動態心電圖臨床診斷應用價值
動態心電圖及心臟彩超與冠脈造影對冠心病的診斷分析
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比較
細小病毒患犬病例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下肢靜脈血栓診斷中D—二聚體定量檢測的應用價值評析
更年期女性動態心電圖ST—T變化的臨床意義
動態心電圖應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診斷中的臨床價值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