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解析

2021-10-30 02:37姚永梅
國際經濟與管理 2021年5期
關鍵詞: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

*通訊作者:姚永梅,1976年3月,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就職于濟陽街道辦事處稻花香黃河情綜合黨委書記,本科。研究方向:農業農村工作相關。

摘? ?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生產力得到了大規模的釋放,農業生產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但是在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規模依然處于較低的水平當中,與國外發達國家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因此越來越多的業內研究人員開始將研究重點放在我國農業的發展模式當中。從多方面的角度來看,生態農業的發展將是提升我國農業生產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唯一切實可行的舉措。本文對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一、生態農業的典型特點

(一)開放性和局限性并存

農業技術的升級改造是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基礎性的條件,但是在技術升級改造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技術的環保性,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味引進新型技術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生態農業發展工作的停滯。同時,要充分利用我國國土資源與作物多樣性的優勢,對農業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做到開發和保護并重,使農業資源能夠更好地為農業生產進行服務[1]。

(二)產業結構模式的全面優化創新

從本質上來看,生態農業發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并為農業生產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最終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對農民群眾的生活方式進行全面的優化,眾所周知,任何作物的生長都具備一定的規律,而生態農業的發展正是充分利用這一規律,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生產技術,對有限的農業資源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創造,并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合理的保護,最終使農作物得到良好的生長和發育,提升農業生產工作的技術含量,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在產業結構模式創新的整個過程當中,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水平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要對生產技術進行不斷的升級和改造,積極使用符合生態農業發展狀況的設備和工具,對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的維護,保證生態農業呈現良性化的健康發展狀態,提升資源利用的效率[2]。

(三)農業生態系統的協調性

生態農業系統可以視為一個有機系統,重點強調的是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并通過科學的手段對這兩種特點進行整合協調。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生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重點是自然資源,實現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料的使用價值最大化,最終提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整體效益和農產品的質量[3]。

二、農業生態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現存問題

(一)缺乏先進技術的支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不僅適用于科技發展,也適用于農業發展。通過了解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可知,農業生產普遍缺乏技術上的支持。如果在生態農業生產階段缺乏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就很難生產出精細的生態農產品,同時阻礙了生態農業的發展和創新。特別是在近年來社會不斷發展和資源信息共享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難以獲得預期的效果,部分地區甚至表現出了停滯或者倒退的現象。

(二)農業生產群體整體素質偏低

在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是主要的勞動者,但受知識水平的限制,其綜合素質偏低,這也給農業生態和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同時受地理條件的影響,大部分農村的信息還比較閉塞,農民不能及時掌握農貿市場中對農產品的實際需求,容易出現供大于求或供不應求的情況,不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4]。

三、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

(一)提升生產力

應該對自然與生態規律進行深入分析,確保農業發展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平衡,有效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要求。在農業發展中應該與自然生態發展規律相結合,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優化與調整農業生態結構。這不僅能夠實現農業經濟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而且能夠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應該對農業承載量進行分析,防止在農業生產中出現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在經濟活動開展當中,應該進行合理組織安排[5]。

(二)加強農業社會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

從宏觀角度上來看,若想實現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使農業經濟進入到一個可持續的發展軌道當中,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還要加強與生態農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通過相關的優惠政策來對生態農產品的市場進行全面的保護。

在優惠政策制定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要重點考量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大力扶持生態農產品的外銷和出口,提升土地流轉的效率,此外,還需要完善生態農產品的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優化生態農業的相關保險機制,根據實際情況對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程度的生態補償。

針對生態環境惡劣的區域,相關部門還要通過規章制度的約束作用,加強地方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以及環境污染治理的監測和監管力度,例如,完善水利水電設施維護機制、控制亂采亂墾行為、加強生態農產品的質量審核等。通過農業社會服務體系的保障,全面清除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阻礙[6]。

(三)促進環保產業發展

應該促進農業環保產業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為農業經濟快速提升奠定基礎,同時加強與其他產業之間的有效融合,形成強大的產業合力,提高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也成了一項重點工作,協調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能夠在改善農村環境的同時,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同時建立長效機制,避免出現只重視眼前經濟利益的問題[7]。

(四)完善能源型農業經濟模式

現代農業發展中,多種先進技術和手段得到廣泛應用,促進了其發展速度的提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應該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協調環境保護和農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防止在經濟發展中以環境的污染作為代價。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該減少化工產品的應用,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解決農業生產中造成的環境問題,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應該加強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的應用,促進能源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構建。

(五)提高農業生產者整體素質

要想促進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就要提高農業生產者的自身素質,引用和推廣科學技術,普及農業技術,深化生態農業意識,貫徹生態農業理念。農業生產者不僅要認識到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生態農業具有重要意義,還要了解生態農業與農業生產者之間存在的經濟利益關系。

在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可通過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進行宣傳,從而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者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深入宣傳和貫徹各項惠農政策,使農業生產者不斷加深對惠農的認識和理解。以這些政策為依據,對實踐模式進行及時地調整和改進。在這一過程中,有關人員可以對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代表展開周期性地培訓,及時更新農業生產者的知識,使其第一時間了解新政策。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同時要強化農業生產者的環保意識,使其能夠自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六)強化地區政府的引導作用

在促進我國農業生態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例如加大對農業問題的研究力度和對生態農業的投入力度,出臺一系列與生態農業和農業經濟有關的財稅扶持政策,規范農貿市場中對農產品的相關要求,擴大農業生態規模,讓農業生產者了解市場對農產品的實際需求,以此幫助農業生產者有目的、精細化的對農產品進行生產[8]。與此同時,相關政府部門要配合農業生產者,做好跟蹤記錄工作,明確農業經濟和農業生態之間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8]。

四、結束語

生態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較而言,其主要優勢是能夠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同時降低農業生產的資源能源消耗,不僅能夠實現農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目前國家大力倡導和政策扶持的利國利民的工程。在實際工作當中,應該通過提升生產力、完善服務體系、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和完善能源型農業經濟模式等途徑,促進我國生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毅華.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探析[J].湖北農機化, 2019(18):15-16.

[2]馮憲艷.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解析[J].中國新通信, 2019,21(17):234.

[3]高巧弟.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解析[J].科技經濟導刊, 2019,27(15):113-114.

[4]王廣貞.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分析[J].種子科技, 2019,37(05):40.

[5]陳璽名,尚杰.生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農業工程技術, 2019,39(2):2-3.

[6]李建兵.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 2018,(20):7.

[7]王小菊.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究[J].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8,(11):206.

[8]方杰,張婷,劉應洪,史曉娟.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與實現四川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J].農村經濟, 2006(6):96-99.

猜你喜歡
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
長沙市生態農業發展水平評價
對生態農業旅游創新模式的探討
我國生態農業法律保障的現狀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態農業園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