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路徑選擇

2021-11-03 14:54張曉燕
就業與保障 2021年24期
關鍵詞:大學生能力企業

文/張曉燕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據統計,2021屆我國高校畢業生約909萬人,同比上年增長了3.8%。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下,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工作遭遇了嚴峻的挑戰。國家十分重視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工作,繼續擴展政策性崗位、開發市場性崗位、優化就業指導服務、幫扶就業困難群體。高校要深入剖析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方面的教育,提升學生的核心就業競爭力。為此,本文針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教育路徑進行了分析與探究[1]。

一、加強就業創業教育的意義

(一)有效增強高校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當代青少年面臨巨大的考試壓力,許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時一味看重考試能力,忽略了培養孩子適應環境、解決困難的能力,以至于孩子畢業后,面臨社會多元復雜的環境,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工作積極性大打折扣,甚至一蹶不振,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中,影響職業生涯的發展。大學的就業創業教育對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更加全面、均衡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對社會對就業的心理預期,進而增強高校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在進入社會之前,大學生身處的環境相對封閉,他們對就業創業市場的認知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可以加強學生對社會的初步認識,使其更加善于發現自身的優點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觀,以更加全面的眼光來進行就業創業的選擇。

(三)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高校傳統的教育模式是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教授,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由于缺乏操作,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轉化上存在局限性,不能很好地符合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一些單位在招聘時,考慮到成本問題,會優先選擇有實戰經驗的人。因此,如果應屆畢業生擁有一定的實習經驗,在擇業時會有較大的優勢。推進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業創業的教育,可以改善傳統的課程教育帶來的弊端,提高學生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技能。

(四)有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

隨著國家經濟的日益發展,國人逐漸意識到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而年輕一代大學生則是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新中國成立幾十年來,我國一直都是將就業這一指標放在經濟發展的首要位置,因為保持長期的就業穩定、優化就業整體結構可以有效促進就業的質量,對社會經濟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每個歷史階段,國家及教育部門都會按照當前國際上的最新形勢和國內的發展前沿趨勢,來制定國家的整個發展計劃和當代高校的教育方針,以保證國家的發展跟得上國際的發展形勢,在國際上能夠有足夠的話語權,保障國民經濟的發展。推進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對于國家發展、社會穩定、經濟壯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開展就業創業教育時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模式單一,沒有新意

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的職業能力息息相關,但是很多學校在進行就業創業教育的時候,還是使用課堂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感到十分單調,因此教育質量大打折扣。另外,一些課程缺乏創新性,教師總是圍繞一些案例進行講解和理論分析,容易讓學生覺得不真實,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師在創新創業中缺乏實戰經驗,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造成就業創業教育效果不佳。

(二)就業創業氛圍不濃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通過理論教學或者舉辦一些創新創業比賽來完成學生就業創業教學,但是這種模式的教學,學生大都是被動接受,很難從其中吸取到經驗,對于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提升作用甚微。再加上大部分家長認為體面的穩定的機關體制工作才是好的出路,學生創業難以獲得家庭的支持。區域區別也導致創業氛圍有差別,在一些經濟發達或者觀念比較開放的地區整個商業體系、資源、氛圍都比較好,創業機會相對較多,而絕大多數中小城市缺乏良好的創業環境。要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及政府多部門協調落實。

(三)師資力量匱乏

就業創業教育需要有“雙創型”教師隊伍的保障?,F如今,很多高校都缺乏專業的就業創業教師,這不僅體現在教師數量上,還體現在質量上。很多高校的就業創業教育工作都是交給輔導員或者是思政教師來完成。他們本身也缺乏創業經驗,甚至畢業就在學校任職,未曾進入企業工作,缺乏實戰經驗,自然無法保證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工作的良好效果。

(四)校企合作平臺不完善

雖然各高校與社會各界都十分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工作,政府也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在真正實施時,往往沒有一個平臺可以協同合作,在校期間只在校內進行理論教育輔助各類比賽,很少真正和企業結合,無法保證項目實用性。要想真正落實就業創業教育工作,必須要依賴校企合作的平臺,這就需要企業和學校以及政府一起投入其中。當地政府需要幫助企業與學校構建橋梁,學校也要有足夠的意識與企業合作,讓學生能夠實打實地進行就業創業實踐。政府、學校和企業都影響著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缺了任何一環都可能讓就業創業教育無法有效進行,最終無法為企業培養真正具有創新型的實用性人才。

(五)學生就業創業意識不強

高校學生由于環境的影響,對自身的職業規劃意識比較薄弱,部分大學生甚至在大四之前沒有考慮過就業和創業的問題。即使高校設置了就業指導或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的課程,大部分學生也是抱著拿學分的心態,而非積極主動地進行規劃和探索。另外,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家里的獨生子,有些學生連大學的專業都是家長選擇的,整個大學生涯都是按照家庭的規劃進行的,沒有自我思考的成分在里面,導致就業創業意識非常缺乏。具體表現為就業創業意識弱、就業創業目的性差和就業創業的心理準備不足。部分大學生創業是為了跟風,也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創業比較酷,真正實施起來卻發現困難重重,所以就出現了開始創業者多而創業成功者少的情況。另外,創業心理準備不足也是意識薄弱的表現,當創業熱情退卻或碰壁后,能否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堅持下去,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環。

三、提升就業創業教育效果的路徑安排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近幾年,雖然很多中小型企業快速發展,讓高校畢業生有了更多就業選擇,但是每年的畢業生數量也在增長,加上往屆生就業帶來的競爭壓力,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就業難”的現象。由于社會經驗的不足,有些大學生只關注工資待遇,在就業時屢遭淘汰,久而久之內心出現了倦怠的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在校時間長,沒有進入社會的經歷,與一些有過實習經歷的學生相比,內心存在落差,在找工作時有畏難心理。對于這些學生,高校工作者應該幫助他們分析當前的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教育他們在就業時應具備樂觀的態度。大學期間是學生形成就業觀的重要時期,高校要依據市場的導向,按照學生個人能力高低、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等各類因素正確引導學生的就業觀。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首先應該要做到降低就業的期望值。指導教師要引導畢業生及時調整就業理想,找工作時不能以高薪作為第一標準,以工作取經驗也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是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素質,認清企業需求,做好適崗準備,及時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時刻準備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后,要讓學生及時適應嚴峻的就業環境,讓他們明白就業困難是相對的,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在嚴峻的形勢中更好地就業。

(二)加強心理素質,提高責任意識

心理健康現在越來越受到社會及高校的重視,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挫折。因此,在很多面試中,面試官會特別觀察求職者的心理素質,企業會優先考慮有強大心理素質的人?,F在許多高校都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成立心理健康部門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幫助緩解大學生的焦慮情緒,提高他們的抗壓力,為將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端正心態奠定基礎。同時,高校應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如果沒有良好的責任意識,就無法在競爭殘酷的社會中擁有一席之地。

(三)規劃大學生活,提升職業能力

如何規劃大學生活,其實就是對自己的一個正確的認識以及進行一個全面而又透徹的分析,從而去形成學業的規劃,再根據自身的愛好、家庭情況等做出具體的發展規劃。高校輔導員是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群體,輔導員在大學生進入大學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引導學生自我管理,進行學業和職業的規劃。大學期間的學習不僅能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而且能夠提升溝通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抗壓能力等職業能力,只有綜合職業能力較強,才能更加從容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因此,學校要發掘學生的潛力,落實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以便畢業后更好地面對復雜的就業環境。

(四)完善就業創業課程體系

所有大學生都要面臨畢業就業問題,建立并完善就業創業課程體系是極有必要的。就業創業課程應該加強針對性以及時效性,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對于大一大二的低年級學生,應該側重于就業創業基礎知識的灌輸,利用網絡資源讓同學們對何為就業創業有個基本的認識,激發同學們的就業創業興趣,形成初步意識,進行思維訓練;針對大三大四高年級的同學,學校應通過一些創新創業項目,讓同學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為將來的發展夯實基礎。高??梢酝ㄟ^一些現代化網絡宣傳渠道營造良好的氛圍,采取微博、貼吧、論壇等大學生接受度高的方式來增強大學生對就業創業的認同感,提高大學生對就業創業的接受度。同時,要盡量激發學生在就業創業實踐中的潛能,學校也要提高在創業類比賽的扶持度,讓學生深入其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為此,高校一方面要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平臺和資金支持,形成就業創業模擬平臺,鼓勵學生參加;另一方面要不斷優化平臺,增強服務效果,結合線上指導,保證高校就業創業服務的實效性。

(五)增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知

在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具體實施中,高校不能僅僅偏重基礎知識的培養,這樣不利于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識。高校要創造條件,構建企業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讓學生真實地感知企業,真正了解企業的發展過程,從而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熱情。這種真實感受比課堂上模糊的理論認識形成的認知更加清晰,有助于大學生畢業后更好地融入就業創業的氛圍中。

(六)加強校企合作

學校與企業相互合作、共同介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培養高質量人才,對于發展社會經濟、促進社會快速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校企合作可以通過多種模式實現:第一,簽訂協議模式。在錄取之前就可以與學生和家長簽訂委培用工協議,實現同步招生招工[2]。其中,學校負責學生的課程部分,企業負責學生的生產實訓,這樣畢業之后就可以實現就業;第二,教學見習模式。具體是學生經過一定的理論知識學習之后,到實地進行參觀見習,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就業意識,協作意識以及適應市場的能力;第三,頂崗實習模式。在校學生前兩年可以在校進行專業理論知識教學,之后通過學校推薦或自我推薦到用人單位進行半年以上的實習;第四,產學研模式。充分地發揮出專任教師的專業優勢,促進高校專業同企業共同發展;第五,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之后,接受專業知識時,利用基地的優勢,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實踐能力、動手技能等。在互聯網時代,高校應充分結合企業的就業創業資源,深入探索企業的發展,及時調整校企合作的方向,為大學生爭取更好的就業創業平臺。對企業而言,既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又有實戰操作經驗的應用型人才,是企業強大發展的重要因素。校企雙方應該相互配合,積極調動資源,以達到共贏的目的。因此,學校與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要轉變固有思維,企業應明確自己的用人標準,探索優化合作招生模式;而高校更應配合企業的發展方向,調整課程設置,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與此同時,高校與企業搭建合作平臺時,應線上線下相結合,尤其是在當前疫情防控情勢下,線上線下結合的培養模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

(七)完善就業創業的師資隊伍

在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的前提下,可以培養一支融合校園與企業的綜合優勢的就業創業師資隊伍。就業創業師資可以由校內專業教師和校外企業兼職教師組成,保證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的互補。校內的專業教師可以負責理論知識的教授,而校外教師可以在就業實踐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還可以給學生提供行業內的最新消息。同時,學??梢灾概蓪I教師到相應的企業進行實戰鍛煉,而合作的企業也可以安排員工到學校擔任就業實習等課程的指導教師,促進就業創業教育更接地氣。

就業居于“六穩”“六?!敝?,高校對大學生開展就業創業教育指導至關重要。高校應深入剖析當前就業形勢,明確政策指導,探索就業創業教育指導路徑,促使學生在嚴峻環境下成功實現就業創業。

猜你喜歡
大學生能力企業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學生之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