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現狀與培訓策略

2021-11-03 14:54王芳
就業與保障 2021年24期
關鍵詞:幼兒教師技能幼兒

文/王芳

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是我國幼師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承擔著培養優秀幼兒園教師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支持和鼓勵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要掌握各項基本的教學技能和實踐能力,以此滿足幼兒成長的各種需要。另外,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懂得教什么,更要明確如何教的問題?,F階段,國家較為重視實踐型的幼師人才,出臺的各項政策也比較偏重實踐性,各高校雖設置了較多的實踐性課程,但仍存在一些弊端。加強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的培訓十分重要,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各項技能,而且能不斷滿足國家、社會以及人民的需要。

一、學前教育專業技能的內涵

現階段,在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及實踐逐漸增多。教師的專業技能屬于教師專業化的內涵,與專業理念以及專業知識并列,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上具備較為豐富的專業知識及經驗。同時,可以在不斷練習下完成相應教學任務的能力。當前,學術界在學前教育專業技能上的分類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按照《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方面的要求,幼兒園教師技能表現的是能在幼教時間內良好地運用幼教專業知識及經驗,順利地完成幼兒園保育以及教育工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主要需要包括以下能力:一是教育技能;二是藝術技能。其中教育技能包括教育設計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了解幼兒的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藝術技能包括手工技能、音樂技能、舞蹈技能以及美術技能等。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一些復合綜合技能,更好地對幼兒園一日生活進行協調與處理。例如,班級的組織技能、環境創設技能、家園溝通技能以及教育資源利用技能等,以便更好地開展幼兒教育工作。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素養

(一)牢固的理論知識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如果想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獲得良好的幼兒教育成效,應掌握足夠且牢固的理論知識,只有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才能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在幼兒教育中能夠更好地應對一些突發事件。例如,幼兒哭鬧或者與其他小伙伴發生沖突時,能夠應用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理論加以解決。因此,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需要有牢固的理論知識。

(二)過硬的專業技能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相應的基礎理論知識,還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擁有較多的才藝,需要對舞蹈、鋼琴、美術以及音樂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學習,只有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才能在幼兒教育中教會幼兒更多的知識。與此同時,多才多藝的幼師更受家長的喜愛,對自身工作的開展具備一定積極的作用。

(三)全面的專業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擇業時,大部分會選擇符合自身專業的幼師工作,將自身所學技能及才華在幼兒園教育中盡可能地發揮出來。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專業技能強并不代表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還應具備全面的綜合素養。幼兒園屬于一個班集體,受到幼兒年齡的影響,班集體中的成員不太受約束,思維也極為活躍。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團結力及領導力,才能更好地開展幼兒教學。

三、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的現狀

現階段,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將學生技能培養作為關鍵內容,不過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教育教學的觀念較為落后、學校的培養目標缺乏科學性、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實踐課程開展不夠充分、學生缺乏過硬的技能和特長等,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點。

(一)教育教學的觀念較為落后

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活動中,因長時間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主要以理論課程為主,并且高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也重點突出了理論課程,忽視了實踐課程的設置,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雖充分地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對幼兒的生活、觀察、分析以及組織幼?;顒雍陀螒虻葘嵺`內容則學習不到位,導致學前專業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忽視幼兒的主體性和創新性以及幼兒的實踐性活動等內容,難以滿足國家、社會對幼師的相關要求。這種傳統理念不僅會影響學生獲得實踐性知識,也阻礙了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發展,使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相關技能不能得到充分提高,從而影響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效果。

(二)學校的培養目標缺乏科學性

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優秀的教育人才,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支持,學前教育的功能也不斷地深化。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從事幼兒園教師、家庭教師以及早教機構等工作時,必須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經驗。然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缺乏科學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研究,忽視了專業素養及專業能力的培養,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雖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知識、心理學知識以及教育學知識,但缺乏相關的職業技能,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質量不佳,不能滿足社會對學前教育教師的要求,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無法發揮,嚴重影響了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發展。

(三)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

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對幼兒園的六大課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仍不夠合理。在課程設置中較為重視專業理論課程以及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計劃與實施能力的培養,缺乏師德師風、評價反思等專業素養的相關課程[1]。某些高校存在專業課程重復設置、專業課程整合程度低的問題,嚴重影響學生專業理念的提高。某些高校選修課程過多,使得許多必修課程占比較少,不能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素質。與此同時,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藝術課程設置較為單一,在進行藝術課程設置時沒有基于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只是簡單地將幼師的藝術素養等同于會彈琴、唱歌、畫畫和跳舞,將大量的課時集中于彈、唱、跳、畫等方面,忽視了藝術素養的真正內涵,不能提高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和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不合理的課程設置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各項發展,使學前專業的學生不能更好地滿足幼兒教師的需求。

(四)實踐課程開展不夠充分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開展不夠充分,在實習和見習的安排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部分實踐課程中安排的實習活動,既沒有清晰的實習要求,也缺乏嚴格的實習時間,導致學生在觀念上難以重視實習活動,不利于學生實踐活動的培養。另外,學生實習主要以分散實習為主,學生尋找實習的幼兒園并安排實習內容和計劃,最后向學校遞交實習報告,導致學生在實習期間缺乏嚴格的指導,不能全面掌握幼兒教師的相關教學技能和幼兒管理的相關知識。部分學生在實習時工作較為單一,存在學生無法適應環境的問題,或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質量。甚至部分學生由于忙于畢業論文、準備考研或找工作等原因,甚至沒有到幼兒園或者幼兒機構實習。高校必須在保證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情況下,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促進學生的成長。

(五)學生缺乏過硬的技能和特長

現階段,幼兒教育十分重視特色教育,例如英語、繪畫、舞蹈、音樂、體操等活動。但是,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沒有專職的藝術類教師,存在藝術系教師兼職代課的情況。藝術系教師缺乏幼兒的相關知識,在教學時很難將課程與幼兒的心理相結合,導致藝術類課程脫離了實際情況,使學前教育專業缺乏過硬的特長和技能。此外,高校還存在設備資源不足的情況,嚴重地限制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訓練活動的進行。

四、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培訓策略

(一)科學設置課程體系,構建多類型的培養模式

高校要科學設置學前教育專業的相關課程,并且課程設置要滿足當下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高校要合理分配專業理論課程與專業實踐課程之間的比例,要增加實踐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總課程中的比重。通過學習專業理論課程,例如教育學、心理學、人體解剖學等學科,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素養,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把握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規律。實踐課程要立足于幼兒實際,通過專業實驗、實習和見習等活動,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在實習中學習真正適合教學的相關方法。另外,高校要設置專門的應用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技能,滿足幼師崗位所需要的各項特殊技能。此外,學??梢愿鶕W生的興趣和愛好開設相關選修課程,不斷地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合理定位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要不斷提升學生技能,合理地定位其培養目標,并且要對培養目標有著清晰的認識,對學生的技能發展提出明確的要求。高校要培養貫徹專業培養、特色培養以及個性培養的目標,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培養成專業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優越、具有科學精神與創造精神的優秀人才[2]。首先,高校要著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以便充分地把握幼兒的心理成長;其次,要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使學生獲得勝任幼兒教師的各項教學技能,從而實現高校專業化人才的培養目標。

(三)優化藝術類課程體系,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藝術課程是課程中重要的內容,但學前教育專業藝術課程中存在著課程結構單一、藝術課程與幼兒實際不符合等相關問題,高校必須予以重視并優化藝術類課程體系的建設。首先,藝術課程大多為技能展示類課程,可以將課余時間與藝術課程相結合,通過成立相關的社團,如音樂社團、舞蹈社團、繪畫社團等,安排專職教師承擔社團組織與管理事項,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好固定學習的時間。在此期間,教師集中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其余時間由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自由練習,這樣既保證了理論的學習,也可以進行技能的訓練;其次,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幼兒園教師,應發揮學前教育專業自身的特點,將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知識與藝術類課程相結合,從而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另外,還要加強與一線教師的溝通,將藝術課程立足于幼兒實際,幫助學生了解幼兒的心理規律及成長的特點,滿足幼兒教師的需求。

(四)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教育教學技能和實踐能力

高校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活動不僅包括實踐課程,更包括選修實踐課程、社會實踐、見習以及畢業實習等。首先,高校要將實踐活動貫穿于課程體系的全過程,從大一入學到畢業期間,要不斷地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實踐能力,將公共理論轉化為個人的思想;其次,高校要完善見習和實習制度,實行分散實習和集中實習相結合的制度,嚴格要求實習的任務,將實習任務和要求標準化。在實習階段,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詢問和審查,做好學生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實習環境中;最后,要在課堂中滲透實踐活動,抓好主干課程與技能課程的訓練,在課程實驗中要制定嚴格規范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加強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滲透,在保證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情況下,不斷提升專業化技能和實踐能力[3]。

此外,高校還應對教育教學方式進行豐富與優化,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成效。高校應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整體實踐能力提升上,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應對以往的教育教學方式及內容進行不斷豐富,與現場觀摩、一日一課以及角色互換等新型的教學方式結合,確保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自身選取職業的內容及形式,同時在新型教學模式深入推進中使學生自身各類教育技能得到持續提升,例如,反思能力、總結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評價能力,保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更好地適應崗位要求[4];第二,應制定出細致、科學的教學實踐方案,使實踐類教育教學有效性得以穩定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屬于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相關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環節,需要將科學、有效的實習方案作為主要依據,實施結合式教學,轉變以往的實踐教學框架,將短期見習同階段性實習結合起來,同時,保證每個見習學生均有一名幼師指導。一方面,提升學生自身崗位適應度;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良好融合。

(五)改革傳統的教學評價和考核方式,重點突出實踐能力的考核

高校要改變學前教育專業以考試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法,重點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首先,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例如,運用口試、發展性考核以及現場測試等手段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師風師德、技能掌握以及實踐能力進行嚴格的考核。在運用現場測試的方式時,可以針對學前衛生這一標準,考核學生營養配餐的能力以及對人體進行正確施救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各項技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其次,學校要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一旦出現學業成績不達標的現象,立即幫助學生重新制定學業計劃,并且不斷地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讓學生圓滿完成學業任務。

五、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是我國培養優秀幼兒教師的重要基地,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的培訓,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幼兒成長的規律,還能滿足社會對幼兒教師的各種需求。文章從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合理定位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優化藝術類課程體系、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改革傳統的教學評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技能培訓提出了相關的策略,這些策略的有效實施,能夠不斷地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各項技能,滿足幼兒教師的各種要求。

猜你喜歡
幼兒教師技能幼兒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