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2021-11-04 09:26湖南省洞口縣水東鎮中心小學伍愛華
小學生作文輔導 2021年25期
關鍵詞:寫作方法寫作能力文本

湖南省洞口縣水東鎮中心小學 伍愛華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師要認識與處理好讀寫的辯證關系,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目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1.讀與寫用力不均衡

所謂讀與寫用力不均衡,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偏向于閱讀教學,忽視與寫作教學的結合。重閱讀、輕寫作傾向的形成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因為在語文考試中,閱讀所占比重較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加大了閱讀指導力度。但是,只致力于對字詞的分析、段落的劃分及對某個句子的解析,閱讀教學會成為肢解式閱讀,學生缺乏有效的整體感知,只是應付考試。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分數,但是從長遠來說,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是支離破碎的,缺乏系統性的。而且這種閱讀與寫作指導分離的教學,會讓學生很難進入文本閱讀的更深層次。學生在閱讀中缺乏素材積累意識,缺乏情感體驗和寫作方法的學習,是造成“作文難”現象的重要原因。

2.閱讀教學缺乏寫作視角

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讀與寫的關系,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情感體驗,從而與文本及作者達到情感共鳴,讓學生學會在作文中表達自身的思想情感,讓學生把寫作作為情感表達的出口,提高學生的寫作動力。不僅如此,學生還要在閱讀中學會寫作方法,提升寫作技能。但是,傳統教學中的閱讀,教師通常是就閱讀而閱讀,閱讀中很少涉及寫作層面的指導,不善于從寫作的視角去閱讀分析。例如,教學《火燒云》時,沒有從寫作層面讓學生學習作者在寫景時運用了哪些形象生動的詞語,是從哪些方面來表達火燒云這一景物變化的。教師在閱讀時往往是讓學生進行段落劃分,理解詞語,或者挑選出某一段落讓學生背誦,而這些都沒有從寫作的視角去指導,更沒有結合閱讀進行跟蹤性寫作,學生很難在閱讀中獲取寫作體驗,寫作能力就很難得以提升。

3.閱讀后缺乏有效的跟蹤寫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同時,閱讀后的寫作也是對寫作方法的模仿與鞏固。模仿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在不斷模仿中,學生才能規范有效地掌握寫作方法,運用在閱讀中形成的語感及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寫作。同時,寫作也是個性化表達的過程,學生在跟蹤性寫作中,可以運用自身的生活體驗、情感認知等,進行語言的組織,寫作結構的安排,從而在模仿中有所創新,在跟蹤寫作訓練中不斷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許多教師除了沒有從寫作層面展開閱讀外,還將閱讀獨立于寫作之外,認為引導學生閱讀一篇課文,能理解其大意,了解其語言特色與寫作特點就可以了。這種膚淺的閱讀理解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也阻礙了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致使讀寫能力不能同步提升。

二、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加深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寫作動力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融合的學科,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本身屬于人文教育層面。從寫作層面來說,學生具有情感體驗能力,就可以激發其寫作的動機,就會認識到寫作是進行情感抒發的重要載體,就會拿起筆來,從而真正實現“我筆表我情”,消除面對作文感覺“無情可抒”的現象。當然,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要給學生進行情感表達的機會,即讓學生把自身的切身體驗訴諸筆端,真正實現閱讀寫作的無痕對接與有機結合。例如,在學習《父愛之舟》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本文中寫了幾個生活化場景?這些場景中,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父親為什么不舍得吃豆腐腦而讓給“我”吃?為什么在住宿時,父親看“我”被臭蟲咬,非常心疼,動了心要換房間,而“我”卻堅持不同意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入閱讀文本,更容易體會到父親疼愛孩子的情感,同時也能感悟到孩子同情父親的心理。至此,學生對語篇的情感基調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但是,要真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引領學生走進現實生活情境,例如,教師讓學生結合課文,說說父親在生活中對自己關愛的點點滴滴,從而引發學生的切身體驗,體會父愛的偉大與無私。接下來,教師趁熱打鐵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寫一段關于父親生活中對自己關愛的場景,并且進行適當的情感表達。由于學生對文本及生活情境十分熟悉,紛紛拿起筆,寫出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文字,表達對父親的愛??梢?,在閱讀教學中,情感體驗也跟素材積累及方法的掌握同樣重要,學生有了情感體驗,產生了寫作表達的欲望。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2.在閱讀中展開仿寫,學習寫作方法

仿寫是一種有效的寫作訓練手段,符合小學生可塑性強、善于模仿的特點,通過模仿實現鞏固與內化,對讀寫能力提升十分有效。如果學生能通過閱讀仿寫而使學習技法內化于心,在寫作中進行有效輸出,讀寫在良性循環中必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譬如,作者對大榕樹的描寫特別生動形象,把大榕樹上的每一片葉子比作似乎“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為什么是“新”的生命,為什么用“顫動”一詞?讀了這段描寫你有什么體驗?并讓學生背誦這一段,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描寫現實生活中自己印象深刻的樹木或任意植物。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只有真正理解課文才能寫出更有深度的文章。例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讓學生展開辯論,正方觀點是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人人要保護環境;反方觀點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我們可以找到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由于學生在課前就進行了相應科技資料的收集,所以在辯論中能用足夠充分的資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讓學生寫一篇關于地球環境保護的文章,模仿課文語言及敘述方式有條理地表達,不僅促進了學生的閱讀理解,還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能力。

3.課內閱讀向課外延伸,促進讀寫結合效果的提高

實踐證明,課堂閱讀受時間的限制,學生的閱讀視野很難得到開闊,寫作技能也很難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為學生開辟課文閱讀渠道,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生活,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教師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與總結諸葛亮的性格特征,體會其足智多謀。學生學習課文后往往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借勢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讓學生閱讀“失街亭”“六出祈山”等體現諸葛亮智慧的章回,或根據小說中人物的線索進行閱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方法,描寫現實生活中熟悉的人物;結合小說中對場景的描寫,圍繞現實生活中自己印象深刻的情境寫一段話,使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拓寬學生閱讀視野與豐富學生寫作素材。此外,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讀寫交流會,讓學生交流閱讀與寫作體會。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優秀閱讀語篇及作文上傳至校園網,讓其他學生點擊閱讀,并且以此為范例進行寫作。這樣,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就做到了有機結合,同步提高,也有效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做到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就需要從寫作的視角來進行閱讀,通過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對文本語言的體味,使學生近距離與文本及作者進行對話,從而更好地從語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引發情感共鳴,進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與技巧,豐富寫作素材,提升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寫作方法寫作能力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把握課文特點,習得寫作方法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寫作方法指導重在運用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畫一畫,寫一寫
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立體化地培育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人文的寫作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