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詩詞意象,暢享語文精彩

2021-11-04 09:26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大橋小學高里分校
小學生作文輔導 2021年25期
關鍵詞:蘇軾意象古詩詞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大橋小學高里分校 胡 靜

古詩詞是探尋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古詩詞之妙,妙在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體,在言意轉化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意象這一寄托的載體,引導學生探尋古詩詞內涵,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本文從不同的策略入手,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意象教學展開深入分析,旨在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

一、吟詠意象,讀出詩美

意象是極為抽象的概念,是利用語言文字展現的藝術。長久以來,在古詩詞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感知意象,教師常常將意象剖析得淋漓盡致,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讓學生徹底掌握意象。實際上,這樣的教學策略完全是錯誤的。因為詩歌屬于一種音韻藝術,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掌握詩歌的內容,完成詩歌解讀,而是對詩歌音韻之美的直接體會。意象是體會詩歌音韻之美的核心媒介。對意象最直接的感知方式莫過于吟詠。細細吟詠意象,可從音韻層面強化學生對詩歌之美的理解和認知。

例如,在教學《長相思》時,為了體會意象,感受詩歌的音韻之美,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組織不同形式的誦讀活動,引導學生于吟詠誦讀中感悟詩歌情感。教學一開始,教師可為學生進行示范誦讀,并對學生的誦讀行為進行指導,讓學生讀準字音,讀出韻律,讀對節奏。在這一個環節,學生將對古詩詞形成初步感知。接下來,教師可以采取全班吟誦、小組賽讀、男女競讀、個人展示等方法,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誦讀活動中深化對詩歌內涵的理解,感知詩歌的音韻之美。最后,教師還可以借助電教設施為學生播放詩歌的配樂音頻,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同時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意象所組成的畫面。反復誦讀吟詠,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詩歌的印象,激發學生對詩歌的情感共鳴。此時此刻,學生才知道作者提到的種種意象,不管是山、水、風、雪,還是千帳燈,都是詩人思鄉之情的寄托。而正是思鄉之情,才讓這些原本常見之景變得更加意味深長。

在詩詞中,意象的品讀需要借助吟詠的方式才能盡快實現。在反復的吟詠中,學生對意象的理解更加感性,更加詩意,而這對學生理解意象的審美價值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利用故事,親近意象

古詩詞教學中,有關意象的解讀極為關鍵,因為對意象的解讀影響著對詩歌內涵的理解。常規的解讀方式太過于機械化,反而會破壞意象的審美價值,甚至會破壞學生對詩歌的整體印象。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解讀意象,才能既保有其原本的審美價值,還能增添詩歌的韻味呢?我認為,意象本身是抽象的,但意象的產生并非無緣無故。如果可以發掘其背后的故事,就可以將原本枯燥的教學變得趣味盎然。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從故事的角度為學生解讀意象的深刻內涵,引導學生親近意象,親近古詩詞。

例如,在教學《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時,學生在誦讀這首詩歌以后,對詩意的理解依舊淺顯。由于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而蘇軾本人具備傳奇的故事,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蘇軾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體會詩歌意象的深層內涵。詩人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豪,深受朝野官員的器重。盡管蘇軾本人極有才華,但其仕途經歷卻極為坎坷,終其一生都未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后來,蘇軾在“烏臺詩案”以后,更是接連遭遇了三次貶謫,其貶謫之地全都極為偏遠。但即便如此,蘇軾也從未放棄自己的人生價值,即便到了貶謫之地,也依然心存樂觀。而這首古詩《題西林壁》就創作于蘇軾貶謫期間,學生這才明白核心意象“廬山峰”,其實也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皺M看成嶺側成峰”強調的是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從樂觀的角度看待人生,人生便充滿陽光;如果從悲觀的角度看待人生,人生便充滿失意。只有超脫心境,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脫。

在古詩詞教學中,意象的領悟極為關鍵,但學生對意象的理解太過淺薄。為了提高學生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入詩歌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從故事化的角度理解詩歌意象的內涵,這樣才能深化學生對詩歌的解讀。

三、想象詩歌,感知意象

意象是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程度上,學習詩歌就是學習意象。當意象組合起來,便形成了詩歌的意境。對小學生而言,詩歌本身是抽象的,而詩歌的意境更是難以體會。久而久之,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只會日益褊狹,導致學生對詩歌產生一種疏離的感覺,很難將詩歌讀到心里去。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詩歌中的畫面,并在想象的過程中感知詩歌的意象。如此一來,才能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增進學生對意象的感性認知。

例如,在教學《漁歌子》這首詞時,一開始,教師便為學生介紹了詩人張志和的相關資料,又為學生介紹了詞的創作背景。接下來,教師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學生引入詩意的氛圍,“王維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裉煳覀兗磳W習的詞同樣如詩如畫,讓人陶醉?,F在,老師為同學們誦讀這首詞,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試著想象詞中的畫面?!苯酉聛?,教師為學生播放配樂《高山流水》,并為學生深情誦讀《漁歌子》,同時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在想象以后,教師讓學生動筆圈畫出詩詞中描畫的意象。具體而言,以“西塞山”為例,教師詢問學生,“通過‘西塞山’這個意象,可以聯想到怎樣的畫面?”有的學生說想到了朦朧的云霧,想到了郁郁蔥蔥的山林;有的學生想到了翩翩而過的白鷺,想到了盛放燦爛的桃花。教師接著啟發學生,讓學生聯想詩詞中的其他意象,并試著畫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對意象的感知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詩詞學習體驗。

在古詩詞教學中,對意象的感知和體會,還可以借助想象的方式進行。如上述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讓學生通過想象感知意象,并引導學生畫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這對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無弊。

四、聯系生活,領會意象

真正掌握、理解一首詩,其判斷依據并不取決于學生能否完整說出詩歌的內容,而是依賴于學生對“詩歌意象的把握和體會是否深刻”這一點。只有學生真正掌握一首詩歌的精髓,才算是讀懂了這首詩。但是對大多數小學生而言,他們對意象的理解相對褊狹,有些學生甚至根本不在意所謂的“意象”。由于意象本身具備一定的抽象性,而且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才能有所領會。因此,為了促進學生對意象的理解,教師可聯系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提供一扇生活的窗口,讓學生駐足凝望,揣摩意象內涵。

例如,《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古詩展現的是西湖的絕美風光,由于大多數學生并未親身領略過西湖的美景,導致學生在學習這首古詩時很難對詩人的描繪產生觸動。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學生并沒有直接經驗或者體會,其對詩詞的理解猶如隔著重重帷帳,始終難以靠近。鑒于此,教師不妨在學校周邊尋一處湖光山色,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戶外踏青。當學生置身在湖光山色之中,看著遠處煙霧繚繞,近處波光粼粼,學生對蘇軾筆下描繪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就有了更加深刻而直觀的領會。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西湖”這一意象的認識不再是抽象的,而是有了現實的依托,學生的情感漣漪也在此時輕輕激蕩開來。

想要理解詩歌的意境,必須借助詩歌的意象,但意象本身抽象,為了提升學生的認識,教師可聯系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提供生活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從生活化的視角感知意象,自然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綜上所述,古詩詞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媒介,它不僅美在韻律、美在畫面,更美在意象上。對意象的解讀是學生掌握古詩詞的關鍵所在,本文提供了四種解讀的方式,旨在讓學生準確把握意象內涵,使學生走進詩意人生。

猜你喜歡
蘇軾意象古詩詞
古詩詞里的清明時節
踏青古詩詞
撫遠意象等
我愛古詩詞
從善如流
蘇軾錯改菊花詩
意象、形神
蘇軾吟詩赴宴
略論意象間的主體構架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