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斯木村秋事

2021-11-12 10:25索窮
西藏人文地理 2021年6期
關鍵詞:桑吉木村卡斯

索窮

村主任拌種子

秋事

卡斯木,一個隱秘的村莊;卡斯木,一場秋天的盛宴。

27日:果實落地的聲音

在卡斯木村村里的小巷里,我問一位站在桃樹下的老者路怎么走?淅淅瀝瀝的秋雨中,兩顆毛桃“吧嗒”一聲掉在老人身上,老人渾然不覺。落到地上的毛桃被他身后信步踱來的黃牛一口吃掉。 他怔怔地面對突然出現的我,問我要去哪里?環顧四周,我只能囁嚅:去,茶館。他用手指了指前方茶館的位置。 村里的茶館是一個凹字形的彩鋼棚。 爐火滅了。茶館里的小姑娘用川產的醇蠟作為助燃劑生火,旁邊的人呆看著幫不上什么忙。門外的一個老大哥一邊抽煙一邊悄聲跟我說話,意思是在生活技能上現在的年輕一輩是退化了,他用一種有點自得的表情說“當年,我們在陰暗潮濕的森林里可以用濕木材點起熊熊大火,否則是不能稱己為合格獵民的?!?切了一塊城里買來的西瓜給大家分,小孩們看著大人的臉色,面無表情。老人們則大方地接過去吃。 村里的這家茶館是由一位大學即將畢業的女孩在看管,她的母親偶爾來幫幫忙,茶客多是穿著傳統工布服裝的老年婦女。一臺手機里循環往復地播放一首嗓音沙啞的工布民歌,歌詞里反復出現:“到我出生的地方去,到我出生的地方去……”,旋律古樸、自由。 一個圍著寬大披肩的男人突然走進來,屋內的光線為之一暗。他長著一副常年鉆森林的人特有的精瘦的身材。目光迷離、面無表情地坐下來,馬上有人殷勤地搭話,問他可來一瓶啤酒?他淡淡地拒絕。請他吃面,他說“不沾葷”。只是突然轉頭問我“轉山嗎?”我說還沒有想好。他似乎是自言自語:我今年轉了100 圈了。并主動向我提議:可以把你的電話號碼給我,我后天轉山,我自己沒有電話,我到時候用別人的手機喊你一起走。我問他山上怎么住人。他說有朝佛旅館。我問住宿費多少錢?他說不會收他錢,但是可能會收我的錢,也許15 元,也許20 元。

工布老人
進入林芝地界

漫長的秋天里,老年人會花大把時間在茶館里聊家長里短、時政國事。有時候又突然一言不發。街上靜得出奇。幾乎每家緊閉著的大鐵門上都掛著綠色的“平安戶”和藍色的“養犬戶”金屬牌。 我決定走一段轉山路,探探道。見村道上有一座古老的夯土墻房,已廢棄不用,邊上停著一輛轉山客運送行李的架子車,草叢中斜立著暖水瓶。人卻不知去了哪里。 出村的每條陌巷里枝杈叢生,各種聲響窸窸窣窣,讓你不敢貿然行動。不時有從哪個拐角冒出的牦牛、黃牛和馬迎面出現,令人猝不及防,青岡樹木堆砌的柴垛和刺柴柵欄后面傳出豬的哼哼聲和不知什么鳥兒的鳴叫。感覺動物對人的親近到了不設防的程度,一頭不到一歲的小花牛犢隔著草場上的鐵絲網伸出濕漉漉的嘴唇找我要吃的,憨態可掬的形象攝入我的鏡頭。 不知走了多久,跟在我身后的老牛熟門熟路地角頂一戶院落的大門,院里的狗隨之叫起來,一個阿佳(大姐)開門看了看,又閃回門內。 幾個轉山的丁青青年走到“丁青甘巖鄉商店”門口的臺球桌前熟稔地拿起桿子就打,說店主人是他們的老鄉。 不遠的村東口還有一家“丁青尺牘商鋪”,一行藏文招牌小字兒頗見功力。尺牘是很古老的地名了,也是苯教徒眾多的地方。 也有幾個轉山的小伙子在這里停了下來稍事休整。我正好有時間跟他們閑聊幾句,順便觀察他們那些特制的轉山行頭。 所謂“轉山行頭”,有的東西是你想像不到的,如這種應該是汽車輪胎內膽作成的護膝(上部用一根繩子掛到褲腰帶上以防下墜),在“場”里有人專門制售,價六十,供磕頭轉山者專用,這位昌都洛隆縣來的小伙子說磕頭轉山一圈一般要用十三天時間。他把護膝取下來休息了會兒,只見沾滿塵土的曬干的褲子上只有膝蓋部位被捂得濕漉漉的,也是遭罪。還有一種經過加工的防塵面罩,10 元錢,加上帆布圍腰,裝備的總價在百元以上。 早上在茶館里認識的格格阿姨也走過來加入聊天,今年60 歲的她說自己的奶奶也是從四川巴塘過來的轉山客,“小時候朝佛,在這邊遇到我爺爺”,轉山結束后留在當地落腳。 她說過去此地地多人少,只有五六戶人家。來自瓊波、色扎、比如等地筋疲力竭的轉山人一看此地很好,便不斷有人留下來。久而久之,發展到如今有五十多戶人家的大村莊。她告訴我們說:“轉山人的虔誠和毅力是令人吃驚的,我所知道的最多的轉山數字是一個人大概用11 年時間轉了1360 多圈,他是個中年僧人。我們這里的村民就是以移民戶居多,比如縣來的最多,然后是丁青的,你在路上看到的丁青甘巖鄉商店女主人就是丁青人,我幾乎是看著她長大的,那時候她每年春天回丁青老家采挖蟲草,蟲草一出手就立即回到這邊不停地轉山,最后遇到這邊的一個男青年結婚成家蓋了那間房子。來到這邊的轉山大戶還有一個是聶榮人。但是總的來說,挖蟲草得來的錢來得快去得也快,聶榮基本沒有蟲草,聶榮人來錢全靠自家養的牛羊和田地里的收成,但是他們的錢反而比挖蟲草的經花,這是懂得珍惜的緣故。過去來這里轉山,如果你是聶榮人,先要從聶榮找車到那曲,從那曲找車到拉薩,從拉薩找車到林芝,再從林芝找車到苯日山,好惱火。但是現在一是公路修得好,二是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汽車,來轉山就方便多了?!?從轉山道回來,躺在床上,我忽然聽到后院方向某個地方傳來有人用鍘草機切割秋草的聲音,想著秋天里收獲高草的場景是無論如何值得拍下來的,但是手機剛充電只有幾格電量,一方面是希望別人的割草工作晚點結束,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手機早點充夠電,迷迷糊糊中,人已沉沉進入夢鄉。

村主人家客

28日:村主任家的貝殼包

卡斯木的“駐村”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村主任安排我住到她家一直空著的二樓客廳里。 上樓一看,屋內的陳設讓從小生在牧區帳篷里的我大開眼界,首先是客廳里的藏式狗蹄木桌竟然是從中間開口,整個從立柱里面穿過去的,把立柱包圍在一個天衣無縫的四邊形藏桌中央,原來這個叫“廓爾角”,只有像卡斯木這樣的林區村莊才會有這樣輕奢的講究,第二是掛在立柱上的工布彎刀,家里的老人解釋說因為部分工布人過去以狩獵為生,立柱是獵神聚魂的地方,刀槍掛在立柱上一是為了迎戰神、祭戰神;二是為了樹己威、立自信;三是為了辟邪、退敵。 在村主任家的墻壁上還掛著一種小牛皮制成的貝殼包。家里的老人說這種叫作“排雜瑪庫”的東西是從放牛袋演變過來的。過去人們在山上放牛,需要把牛喚回家擠牛奶時,牧人會背上這種袋子上山,里面裝著牛喜歡舔舐的麩皮、糌粑和鹽巴的混合物。牧人在山下一邊用手“恰恰恰”地拍打袋子,一邊在嘴里喊“秀,秀,秀(來來來)!”奶牛便會自己跑下來,嘗一小把主人手心里的美味,再讓主人放心地擠奶。我問老人會不會有喊錯奶牛的時候?老人說不會,牛比人還聰明,知道自家“鹽面”的滋味,就像一百個母親打出的酥油茶味道各個不同,奶牛也是不會搞錯自家主人味道的。 村主任桑吉措姆,這個微胖的鄰家大姐,面帶微笑,端上來熱騰騰的酥油茶,讓人感覺是自家親人。談起村莊的發展思路,目光中透露出堅毅和果敢……59 歲的桑吉措姆是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卡斯木村村主任及婦女致富“領頭人”。 2016 年,在桑吉措姆的帶領下,村里向巴宜區扶貧辦爭取了29 萬余元扶貧資金,村民自籌5 萬元,建設了卡斯木村氆氌加工坊,生產“美氆”牌系列產品。 為了提高紡織技能技術,吸收更多的婦女加入進來,每年桑吉措姆都會從各種渠道特別是巴宜區婦聯等,爭取資金對婦女進行編織氆氌的技術培訓。從起步時的16 名婦女參加,到現在已經增加到26 名婦女,其中還包括2 戶精準扶貧戶。她拍著自己身上的“秋巴”說“我們自己從小就是穿著這種自己生產的優質氆氌毛料服長大的,所以我當時創辦企業的初衷是實在不想讓這么好的手藝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失傳,因為當時村中只有3 個婦女還會編織氆氌”,原來,桑吉措姆由此感到時間的緊迫。 氆氌加工坊建成之初,桑吉措姆就制定了嚴格的上下班制度。每天上班簽到,工資一季度一結,從起初的每名婦女每天可紡織5 米,至現如今每天可紡織10 至15 米。她們主要制作藏族服飾、藏式圍巾披肩、藏式沙發套、汽車坐墊、藏式挎包、藏式桌布的原材料等產品。 桑吉措姆告訴我:本來,西藏自治區的婦聯部門很看好她的創業項目,有意向她們提供更加正規的創業培訓,但是根據相關要求最少需要30 人參加,培訓時間也不得短于45 天,這在小小的卡斯木村卻是困難重重,這算是桑吉措姆目前最甜蜜的煩惱了。 桑吉措姆大姐的孩子們都在外地生活學習,家里大人都圍著桑吉措姆小弟弟的孩子轉。這個小可憐的,今天生病了,哭個不停。好在明天他父母要去巴宜區,會帶他看醫生。他的父母是接到媽媽娘家的電話,去參加親戚孩子考上大學的慶?;顒?。他母親在院子里摘了一天李子說是帶給娘家的土特產。而桑吉措姆帶給他們的伴手禮當然是自己家織的一卷優質氆氌,估計沒有比這更受歡迎的厚禮了。

放生羊吃毛桃
幾日寺

29日:觀賞桃花的打卡地

關于工布地區的宗教生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 我聽過村民達瓦多吉講工布王皈依宗教的故事,他說:古工布的祖先阿杰杰布是魔鬼的化身,不信神佛,因此古工布人沒有宗教信仰。后藏發生戰事,士兵集結拉薩,拉薩人驚奇阿杰杰布竟然不信神。大大咧咧的阿杰杰布說:呀呀,那我就試探一下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佛的威力。其實他是半信半疑,也下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內心里想萬一我沒死我就真信佛。他把自己的一雙鞋子放到了佛祖的手掌里,說我從戰場回來如果鞋子還在,我就信佛,如果不在,我還是不會信的。一個拉薩的老奶奶朝佛時見此情形,驚呼啊滋滋,佛祖掌上放鞋子,罪過罪過,欲扔掉鞋子。佛祖突然開口說:工布的阿杰杰布發了大誓愿,要讓工布人皈依,此鞋不能扔啊。此事在拉薩造成轟動效應。戰場回來的阿杰杰布看到鞋子還在。從此,目空一切的工布人算是有了信仰系統。 我決定上兩公里外的幾日寺拍一張卡斯木村全景圖。 在寺院里,再次感到這個世界的渺小——卻見拉薩名歌手格桑曲珍的親弟弟格桑堅贊是寺里的僧人,他給我們講解工布地區的山水文化。下山后我幾次在其他村里看到格桑堅贊騎著摩托車急匆匆地出來閃去,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他說寺院南面的坡地正是春天里游客看桃花最好的地方。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群調皮的山羊和滿山滿坡滾落的毛桃。吧嗒、吧嗒、吧嗒,細雨中的樹林里到處都是毛桃掉落地上的聲音。而山羊卻對滿山滿坡的毛桃挑肥揀瘦。 所謂挑肥揀瘦是指山羊很少看得上“品相”差點或已經臟污的桃子,它們煞有介事地偏著頭,豎著耳朵傾聽,聽到掉下一顆毛桃,奔著聲音而去吃新鮮的。吃的時候呲牙咧嘴,表情夸張,不時甩甩彈彈,把毛桃上的泥沙露珠抖干凈,然后才去咬,吃完后揚長而去,上坡繼續咀嚼樹葉,品嘗山澗水。吃飽喝足,開始追逐、頂角,消化腹中美食。 問寺中僧人,說這些都是得到免死金牌的放生羊。作為放生羊的標志是它們那狂放不篤的性格和那一身蓬松的無人打理的毛發,像穿了斗篷一樣,當它們站著發呆不動看你的時候,毛叢中露出兩只前腿的造型竟有點像南極的企鵝,呆頭呆腦,又對周遭的一切充滿好奇。 我看到這邊的地質是一種極其厚實的黃土層,可以說種什么長什么。 據說每年的三、四月,巨大的野桃林帶使林芝地區的春天格外妖嬈壯麗,雪山冰川下高大的野桃花與當地獨特的地理人文完美結合,讓您能夠感受到質樸的民風、空靈純凈的世外桃源。 林芝市賞花最好的選擇是林芝縣、波密縣、米林縣、工布江達縣、朗縣5 處,其中,嘎拉村、達則村、卡斯木村最為著名。線路是從巴宜區出發到嘎拉村——卡斯木村——達則村,返回路線由達則村經尼池村——嘎拉村——巴宜區。其中嘎拉村318 國道沿線,卡斯木村東南方向距318國道2 公里左右,達則村5 公里左右。最佳賞花期為3 月15 日至4 月10 日。尤其是卡斯木村,距離林芝鎮僅2.6 公里,坐落在一個幽靜的山谷里,因為地處高處,花期比溝里晚十來天,有其獨特的優勢。 卡斯木村內有很多的田地,一到三四月,到處開滿了紅白兩色的桃花,并且去村子的交通相對而言不是很“醒目”,也就少了游客的打擾,山谷里開滿了桃花,仿佛一團團粉白色的云霧,山坡上可以俯視整個村落和遠處干活的藏族農民,阡陌交錯,十分恬靜。 可以說幾日寺下的山坡的確是游客觀賞桃花最好的地方。 晚上來村長家串門的格格大姐也說,從幾日寺看去,卡斯木村就像是躺在大山的手掌心里,安逸極了,讓人百看不厭。 我聽村主任桑吉措姆也抱怨部分村民以前因為種地需要砍掉了不少長在田里的桃樹,否則,卡斯木村的春天會比現在還美,但是現在村里已經很重視這項工作,每天輪流安排兩位村民作為護林值班,見有火災隱患和毀樹行為會及時制止。 我又從幾日寺下來,往東北方向步行兩公里,到了康扎村,當地人稱其為“場”,曾經是伐木場舊址,如今,“場”的員工宿舍被開辟為廉價出租房 ,租給轉山客,每間每月收150 元,套間,條件還不錯,住著好幾戶色扎牧人。一個叫香秀的丁青青年執意請我搭車,他夏天回家挖蟲草,秋冬季回“場”做生意。他說搬到這里唯一的原因是孩子上學方便,如今的孩子如果不好好上學,“像我們一樣”,他做了一個手勢:只能吃自己的手指頭。在一間裝修艷麗的茶館里整理資料,又被一個丁青小伙子叫住,不過這次是做生意,他“要求”我租他的摩托車,把我從“場”送到下一個村莊。 為了拍照方便,我還是決定選擇徒步,跟隨轉山者經過埡口上一座廢棄的老屋往回走。 走到村邊,看到一座面積巨大的草料堆場。偷偷進來的牛怎么吃都吃不完。但是一到晚上草料場的大門就被鎖上了,估計是為了消防需要。

卡斯木村全景
草料場
卡斯木村

30日:卡斯木村“秋事”

早上聞著村主任家滿院子的李子味道醒來。 喝口茶,去村民們稱之為“野豬林”的坡地里拍攝秋播。 此時的卡斯木人才真是“秋天里播種,夏天里收獲”。 因為這里氣候特別好,九十歲的老奶奶耳聰目明。我這幾天的困惑是經常把人家的爸爸問成“你大哥叫什么名字”?我在農田里也遇到這種事情。我向翻土的青年打聽他邊上看起來大不了他幾歲的同伴“你大哥多少歲了?”他笑著說他是我爸爸。 這位青年的爸爸告訴我說冬小麥和春小麥很相似,但冬小麥比春小麥耐寒,而且成長速度很慢,每年9 ~ 10 月時播種,大多分布在北方每畝收獲200 ~ 450 斤左右。 在冬小麥秋播前后,也就是每逢藏歷馬年8 月10 日,林芝縣卡斯木、達則等村的群眾和前來朝拜的信教群眾在卡斯木村舉行宗教活動,內容包括祭神、跳神、跳民間" 博" 舞、牦牛舞等,主要是為了驅魔鎮邪,慶祝豐收、祈禱風調雨順。村里的“萬事通”達瓦桑杰大哥給我講了很多秋天里的故事和諺語,一句叫“端咖冊都,拜喀瑪茹”,如果我沒有聽錯他的工布方言,意思是說人一旦進入秋季的村莊,千萬不要做閉嘴的青蛙。大哥解釋說青蛙是一種兩棲動物,平時棲息在池塘、水溝或河流沿岸的草叢中。生活習性是秋末天氣變冷時蟄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氣變暖時再回到水中繁殖。等于進入秋末青蛙就不能鼓噪了,閉嘴了,冬眠了,也就等同于偷懶去了。所以,進入秋天,我們要動起來,吼起來,燥起來,該種地的種地,該割草的割草,該砍柴的砍柴(而不能學秋天里的青蛙),來年才會有幸福的生活。 大哥補充說這句話的另外一層意思是說如果因為你偷懶?;?,錯過了金貴的農時,就會像秋天里的青蛙一樣,雖然大自然的收獲季節到了,但是你只能酸溜溜地閉嘴裝睡,享受不到這甜美的果實。 興致勃勃的桑杰大哥還說了一句工布諺語:夏天管好鐵(易銹),冬天管好陶(易碎),一年四季管好嘴。但傾聽佳言是很好的品德。大哥的右耳上戴一顆碧綠的松石鑲金耳飾,很是吸引人,跟他說的諺語倒也貼切。我說真的,大哥你口才很好呀,他又用一句當地諺語回答:啊,就那么回事,僅僅是“前額頭可以見人,后腿窩不給狗咬”而已,透著一股老農的豪邁和自信。 桑杰大哥的家在村中經幡陣邊上,旁邊是一個小小的“拉康”,大哥說這里供著本村的土地神,具體說供奉著本地人依賴的“結拉”——出生神和外來戶和外地媳婦、女婿們崇信的“域拉”守護神,各取所需。 92 歲的次吉老人便是村中外來戶的代表人物。 村里茶館的老板是次吉的女婿,所以每天早晨次吉都會出現在茶館里一邊喝茶一邊搖著轉經筒跟老姐妹們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一邊看大學生孫女招呼客人。 次吉對自己年輕時的日子從不懷念,也不愿意提起,如果不是再三的勸說,她可能會永不提起。下面關于她的故事,她的兒孫們也是第一次聽到。 次吉的老家在古稱納雪的那曲東部比如某地,很小時她就獨自一人放羊。她說自己在18 歲以前就沒穿過鞋子,光著腳在風雪雨水中行走,以此是造成了她今天行走不便,一到雨雪天腳就痛得要命的病根。次吉的父母生了三個孩子,她是老二,三兄妹那時候都分別替大戶放羊。在次吉16 歲時,大戶要求她去了更遠的草場放羊,次吉哪里知道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1951 年,那曲比如縣成了重災區,次吉遇到了一幫土匪,一句也沒多說就將次吉和羊群一起帶走。這幫土匪走得很慢,一路上除了搶劫就是睡覺,而被搶來的百姓便成了他們的傭人,干活稍慢些就非打即罵還不給吃飽。晚上只能和牲畜一同睡覺。次吉也不知跟這幫土匪走了多少時日,在走到山南地界時集聚了大量的土匪,被解放軍擊潰了。而那時次吉正生著病,眼看就不行了。所以土匪便扔下她不管各自逃命。 沖上來的解放軍見次吉病重,便將她送到部隊的醫院治療,病好后由于她也說不清自己家的具體地址,就只好將她托與當地政府。政府便將她和一批同樣不知家鄉地址的解救人員安置在當地,和當地群眾一樣地分配了土地和住所。安定下來后經人介紹便和當地的一位村民結婚生子。從此次吉一家人便在此定居,如今已四世同堂。 可以說接近百歲的次吉幾乎是村里年紀最大的人了,她一直笑說自己歲數大了耳不聰目不明,什么都記不起來了,但是一旦覺察到鏡頭對著她馬上掉過頭去,她可機警著呢。 9 月30 日,是我在卡斯木采訪的最后一天。 看到村主任在院里摘果子;在家里拌種子。 主任說:明天10 月1 日國慶節,開始秋播。從9 月下旬到10 月上旬,隨播種期推遲小麥產量會逐漸降低。試驗研究和抽樣調查結果表明,播種期每推遲一天,小麥畝產下降5 公斤以上,最多可達10 公斤。因此,一定要提倡適期播種。來串門的格格說種冬小麥必須水要跟上,否則地下的種子容易干死, 造成越冬困難?!按謇锏耐恋靥昧?,種什么長什么,青稞、冬小麥、玉米、土豆、蕎麥,更不要說各種水果?,F在很多農田活兒實現了機械化,我們當年可苦了,為了不讓牛闖入田間吃青苗,我們組織婦女上山砍柴筑籬笆,這種山里的刺柴很扎人,我們在雙臂上套一種皮制的袖套才敢靠近勞作,現在多方便,拉一節鐵絲網就完結了。就等著明年有一個好收成了?!?/p>

猜你喜歡
桑吉木村卡斯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動態增強MR表現
“桑吉”油殤
《臺聲》畫坊
桑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