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微外科修復術聯合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術治療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損傷的療效分析

2021-11-15 07:17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21年11期
關鍵詞:顯微外科創口四肢

胡 紅 升

(河南省焦作沁陽市聯盟醫院骨科 焦作 454550)

近些年來,建筑行業和交通事業發展,以及其他相關因素影響,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損傷患者不斷增加,并且成為臨床中常見骨折類型?;颊咴诎l生四肢骨折后,多數會多伴有血管損傷,甚至會對機體正常血循環產生影響。若未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易導致患者患肢出現感染或缺血性壞死,嚴重時甚至需要采用截肢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患者對該方式接受低[1]。因此,及時采用適合手術方式已經成為治療中重點。臨床中常用手術方式有多種,不同方式取得的治療效果存在差異,以往治療中主要以內固定等方式為主,對患者術后創傷和功能恢復改善效果不理想,對患者作用有限。與之相比,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術,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療結果,提升治療安全性[2]。本次研究中將收治的94例骨折患者作為治療觀察對象,主要探討對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損傷患者使用顯微外科修復術聯合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術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4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損傷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設置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51.8±2.4)歲;病因:車禍患者25例,高處墜落致骨折患者有11例,重物砸傷致骨折8例,機器絞傷患者有3例;疾病類型:脛骨干骨折合并脛前動脈、脛后動脈損傷29例,股骨骨折合并腘動脈損傷10例,尺橈骨骨折合并尺橈動脈損傷6例,肱骨骨折合并肱動脈損傷2例。觀察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52.2±2.2)歲;病因:車禍患者25例,高處墜落致骨折患者有12例,重物砸傷致骨折7例,機器絞傷患者有3例;疾病類型:脛骨干骨折合并脛前動脈、脛后動脈損傷28例,股骨骨折合并腘動脈損傷11例,尺橈骨骨折合并尺橈動脈損傷7例,肱骨骨折合并肱動脈損傷1例。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可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1)經診斷確診為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損傷;(2)不存在手術相關禁忌癥患者;(3)對手術中使用相關藥物無過敏反應;(4)無凝血功能障礙;(5)無免疫系統疾??;(6)本次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7)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2)存在嚴重認知功能、精神、意識功能障礙患者;(3)存在嚴重心、肝、肺等臟器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顯微外科修復術與可吸收螺釘治療四肢骨折。

顯微外科修復術:根據患者破損大小,選擇間斷或連續縫合法進行吻合治療,其中直徑≤2mm使用間斷縫合,直徑大于等于2mm使用連續縫合,縫線使用4-0~8-0細絲線,而小血管可使用8-0~11-0卡普隆線。使用二定點間斷縫合法,使用血管夾拉近血管兩端,靠攏血管對端,與上、下均做一縫合點,由內向外穿出。兩針與血管外側結扎,于二定點線間再次縫針,并根據血管口徑大小適當加針,要求針距和邊距均為0.5~1mm,而小血管均為0.3~0.5mm,每縫一針結扎后提起縫線,再次縫下一針。前壁縫合結束后,上翻兩端血管夾,繼續縫合血管后壁??p合最后一針時,檢查管腔并沖洗,縫合后壁后轉回血管夾,幫助患者恢復正常位置。

可吸收螺釘治療:根據患者骨折位置實際情況做一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斷裂段,并在骨折組織上選擇適合位置鉆孔,并確定方向,再進行鉆孔和攻絲,測量骨孔深度,結合骨折斷裂位置選擇適合可吸收螺釘置入骨孔并固定,并用石膏外固定骨折位置,固定時間為4~6周,術后3d開始進行早期功能訓練,術后均使用抗生素進行靜脈滴注預防感染。

觀察組顯微外科修復術聯合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術治療:患者入院后,使用止血帶進行創口止血,并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進行輸血、補液和抗休克治療。進入手術室后,使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進行全麻處理,麻醉生效后使用捆扎氣囊于四肢傷處止血,并用生理鹽水對四肢創口交替沖洗處理,并徹底清除患者壞死組織和受污染組織,使用生理鹽水與過氧化氫溶液交替沖洗。進行X線檢測,掌握患者骨折狀況,并使用相應手法對骨折位置進行復位,修復已骨折和重疊位置,根據患者骨折嚴重程度確定修復先后順序,后期修復成角位移、骨折旋轉和側方位移,修復中應分別于骨折部位遠端和近端做兩鉆孔,置入螺紋釘,安裝并調整外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后檢查患者血管受損情況,對血管進行吻合修復,修復方式與對照組相同。修復血管后松動外固定支架固定夾,進行成角移位等處理工作,再次擰緊固定夾,術中對固定效果不佳外固定支架,采用固定板進行骨折端固定。術后采用輸血、補液、抗感染等治療以及早期康復訓練等護理。

術后對全部患者均實施抗感染、抗凝、輸血、補液以及抗血管痙攣等治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臨床癥狀,觀察是否存在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癥、高血鉀癥以及酸中毒等問題,出現異常及時由醫生進行處理,并定期進行創口換藥。創口檢查中,若存在膿性分泌物,需要及時采集膿性分泌物,并將其成分送至實驗室進行細菌培養,再根據培養結果,給予患者相應抗生素方式進行進行治療。另外,還應注意觀察患肢腫脹程度,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對其提供相應康復鍛煉指導,以此改善患者肢體狀況,加快其恢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腿部功能恢復正常時間、術后1d疼痛程度評分和住院時間,其中,疼痛程度評分標準采用國際公認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確定,由患者根據自身主觀感受進行評分,總分為10分:最低分為0分表示無任何痛感,1~3分表示有輕微疼痛,4~6分表示有明顯疼痛,7~10分表示疼痛劇烈且難以忍受[3]。

觀察兩組患者畸形愈合、骨頭壞死、感染和運動功能障礙等并發癥發生率。

1.4 療效判定

臨床治療效果根據患者術后恢復狀況進行確定:

顯效: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無運動障礙和不良反應;有效:患者術后功能明顯改善,無明顯運動障礙和不良反應;無效:治療后功能未見恢復,甚至出現嚴重功能障礙[4]。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恢復狀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療效指標比較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為4.26%,對照組為17.02%,兩組發生率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為95.74%,對照組為82.98%,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3 討論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損傷是骨傷科常見創傷問題,對患者影響較大,若未及時采用適合治療方式,會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甚至導致術后運動功能障礙。針對該類創傷通常要求在6~8h內進行治療,可減少截肢概率,降低術后并發癥,利于改善促進患者患肢功能恢復[5]。近些年來臨床用于治療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損傷方式有多種,均可起到一定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肢體恢復,但不同方式取得效果不同[6]。而顯微外科修復技術聯合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術,已經成為當前治療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損傷的常用方式,該方式具有明顯使用優勢,步驟簡潔且用時短,通過大體復位后修復受損血管,再對其成角移位等進行修復,能夠縮短患肢缺血時間,利于減低骨頭壞死和截肢等問題發生率,并且外固定支架用于骨折端,調節方便,利于術后患者創口恢復,同時通過防止材料與創口接觸,利于降低創口感染率[7~8]。將顯微外科修復技術應用于血管修復中,可根據血管缺損長度,切取適合長度小腿大隱靜脈,倒置后與創傷破損區血管吻合,并于治療中合并修復有靜脈損傷位置,以此防止遠端肢體腫脹,可提升手術治療安全性[9~10]。術后要求使用抗生素等做好抗感染、抗炎等治療工作,可減輕感染等風險。此外,術后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等護理,利于患者早期恢復肢體功能[11~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恢復指標、并發癥發生率和臨床治療效果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說明四肢骨折和血管損傷治療中使用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術與顯微外科修復術,可加快患者恢復,減少炎性感染等問題對患者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顯著,該方式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通過使用閉合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術治療四肢骨折,并用顯微外科修復術治療血管損傷,可幫助患者快速恢復骨折和血管破損,利于降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該方式使用安全性高,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顯微外科創口四肢
顯微外科技術治療再植術后中指持續腫脹成功1例
比縫合更好的創口封閉方法
肛門內鏡顯微外科手術用于直腸少見腫瘤治療的臨床價值
心靈創口貼
顯微外科在口腔醫學教育中教學設計與培訓時機的探討
跟蹤導練(四)
延續性康復護理對復雜性手外傷患者顯微外科修復術功能恢復的影響
跟蹤導練(四)
改良型創口貼
小傷口都能用創口貼 ?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