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學科滲透勞動教育三法

2021-11-18 19:42劉佳
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 2021年3期
關鍵詞:竹節勞動技能

劉佳

語文教師應當立足語文學科的育人特色,挖掘其中的勞動元素,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讓學生在發展文學素養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勞動知識的增長、勞動技能的提高、勞動觀念的形成和勞動精神的養成。

一、 挖掘教材元素,實施勞動教育

語文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深入解讀,挖掘教材中的勞動元素,開展教學活動,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例如,在《落花生》這一課中,作者通過借物喻人的方式,闡述了“人應當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一道理。結合文章中的內容,教師可以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深度分析,挖掘其與勞動之間的密切聯系,并在教學目標中進行明確表達,引領教學活動,將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意識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

二、 展開實踐活動,提高勞動知識和技能

教師應結合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多為學生設定趣味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勞動的樂趣,學習勞動的知識和技能。

以《竹節人》這一課的教學為例。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語言生動且富有童趣,記敘了作者童年時代與小伙伴一起制作竹節人、斗竹節人的過程。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樂趣,使學生產生與作者相似的情感體驗,教師先為學生講述制作竹節人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制作竹節人的基本流程。緊接著,為學生提供材料,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學,進行竹節人的制作。在學生制作完畢后,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搭建平臺,組織學生斗竹節人,使學生親身體驗,真正地感受到作者的樂趣,愛上竹節人的編制活動,更主動地參與到勞動中去。

三、 密切聯系生活,培養勞動精神

教師應當主動地引導學生走進現實生活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勞動教育,以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形成勞動的自覺性,主動地參與到勞動活動中去,培養勞動精神。

比如,在《慈母情深》這一篇課文中,作者描繪了一個平凡貧寒、瘦弱辛勞、慷慨毅然的母親形象。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分析后,教師向學生提出“你每天是如何與父母相處的呢?他們有沒有做過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的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地聯系自己的現實生活,透過生活中的小事,認識到自己父母的不易和辛勞。之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我們的爸爸媽媽這么辛苦,我們應當做些什么來幫助他們呢?”等問題,使得學生可以主動地產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助爸爸媽媽打掃衛生”等想法,讓學生領會勞動的意義,提高勞動自覺性,培養其勞動精神。

猜你喜歡
竹節勞動技能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廖瑞霖:竹節人
竹節人風波
學做“竹節人”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女生總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竹節人”中說“趣味”
熱愛勞動
拼技能,享豐收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