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定義、動因及規范措施

2021-11-22 20:21王浩瑋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1年18期
關鍵詞:財務報告管理層盈余

王浩瑋

(湖南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長沙 410006)

0 引言

盈余管理作為一個熱門話題,一直是會計學界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關于盈余管理這個話題,學術界的不同學派有著不同的看法,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論。每一個學派都對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有著自己的界定標準和評判方法,彼此之間爭論不休。到目前為止,會計學界對盈余管理這一話題還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意見和認知。

隨著會計行業不斷發展,會計準則得到了不斷的完善,會計法規也一直處于修改和增補的狀態。在這樣的行業發展趨勢下,人們對企業盈余管理的研究不斷深入,認知不斷加深,取得的成果也愈發豐厚。筆者搜集和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試圖對當前學術界中有關盈余管理的理論和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對企業盈余管理的見解。

1 盈余管理的定義

如何對盈余管理做出一個合理而清晰的定義是一個非常有爭議性的話題,其中主要的矛盾點在于如何判斷企業的相關行為和活動是否屬于盈余管理的范疇。在以往的文獻中,不同的學者對盈余管理這一概念下過多種定義。當前會計學界對盈余管理這一概念的定義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4 種。

(1)第一種觀點認為應當從管理層做出這一行為時的心理動機出發,判斷這一行為是否可以定義為盈余管理。如果企業管理層做出這種行為的目的是給企業或者個人謀取利益,讓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盈余一項達到管理層所期望的目標,則該行為可以被稱為盈余管理。企業的財務報告對利益相關者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一些利益關系人會根據企業財務報告上的數據來判斷該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并做出相應的決策。企業通過盈余管理來粉飾企業的財務報告,從而誤導利益關系人做出利于企業的決策,帶來實際的利益。知名學者戴維森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盈余管理是企業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有計劃地采取一系列行動,使最終的財務報告呈現出企業想要的效果。但是,人的動機和意圖是不能被準確觀察到的,以管理層動機為判斷標準很難做到客觀公正。

(2)第二種觀點認為應當依據財務報告中關于企業盈余狀況的信息判斷企業是否進行了盈余管理。如果企業通過粉飾財務報告的行為使企業的財務報表所呈現出來的不是企業真實的盈余狀況,而是其所希望達到的盈余水平,那么可以認為該企業開展了盈余管理活動。這樣的理論認為企業所有盈余管理活動都可以被視作具有欺詐性質的行為,因為企業所公布的財務報告所反映的盈利狀況是虛假的,這樣沒有可信度的報告是在欺騙利益關系人。一些學者則持有另一種觀點,他們認為,雖然在真實性方面企業在盈余管理活動后得出的財務報告有所欠缺,但是這個問題還沒有嚴重到成為欺詐性報告的地步。我們似乎可以這樣為進行盈余管理活動的企業辯解,他們不披露企業真實的盈余狀況可能有多方面的考量,只是信息不對稱狀況客觀存在會導致最終出現對企業有利的結果。

(3)第三種觀點側重于考量管理層編制財務報告時是否摻雜了個人的判斷和觀點在企業公布的財務報表中。西方學者沃茨和和齊梅曼認為,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的管理層有限度地根據個人判斷來調整企業的會計數據,或者無限度地以個人觀點作為會計數據的調整依據。這樣的定義有一定的缺陷,如很難通過該定義去界定企業的盈余管理活動是否屬于欺詐行為,因為在適當的情況下對一些事項進行自行判斷是會計準則賦予企業的一項權利。與此同時,如何判斷出管理層是“有限度”地進行個人判斷還是“無約束”地使用個人觀點,是使用該定義對盈余管理進行實證研究時存在的問題之一。

(4)第四種觀點則是將企業是否在制作財務報表時遵守會計準則作為盈余管理的判斷標準,在這一觀點下又出現了3 個分支。①如果企業在制定財務報表時濫用會計準則,則可將該企業的行為視作盈余管理活動。這樣的觀點有一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濫用”是一個非常模糊的形容?!盀E用”有什么樣的具體標準?如何判斷企業的行為是否屬于“濫用”的范疇?這些問題在我們的實際研究中很難回答。②盈余管理是企業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有意識地讓企業的財務報告朝著企業想要的方向進行調整,可是持有該觀點的學者們既沒有指出應該如何判斷企業的操作是否屬于“有意識”,也沒有考慮到除了會計手段,通過實際活動也能達到操縱盈余的目的。③將企業在披露盈余狀況時所做的會計選擇分為3 類:具有欺詐性質的會計行為、盈余管理以及合理的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合理的會計選擇都完全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兩者的區別在于企業目的不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欺騙利益關系人,從而使企業獲得利益,而合理的會計選擇則沒有這樣的意圖。這樣的觀點存在一定的邏輯漏洞,盈余管理既然完全在會計準則的允許范圍之內,又怎么能稱之為欺騙行為呢?與此同時,前文中提到的第一種觀點所具有的無法準確考量企業管理層意圖的問題在這一觀點中也會出現。

在了解完關于盈余管理定義的4 個主流觀點之后我們可以看出,這4 個觀點分別從盈余管理的目的、對象、方式和方法的合法性4 個方面對盈余管理進行了界定。與此同時,4 個觀點間也存在一些相似之處。比如,在上述4 種理論中,企業管理當局都被視作盈余管理的主體,而公認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和會計估計則被當作盈余管理的客體。上述4 種理論中,企業管理層開展盈余管理活動最重要的目的是盡可能使企業利益最大化,或者讓管理層能夠為自己謀得更多的利益,而要達成這樣的目的,選擇性的會計行為是必不可少的手段[1]。

筆者認為,以上4 種觀點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如判斷時的主觀性較強、做出判斷所需的依據難以獲得以及判斷的標準模糊不清等。要想更加全面客觀地對盈余管理做出定義,我們所采納的判斷標準應該足夠清晰、客觀,做出判斷所需的依據應該較易獲得。

目前,盈余管理所面臨的處境與當初的納稅籌劃十分相似,曾經在很多人的眼中,納稅籌劃和偷稅、漏稅有一樣的性質,后來學者們達成了共識,將納稅籌劃的發生時間作為標準進行界定,如果相關行為屬于事前安排,則其可被認定為合法的納稅籌劃[2]。此后,企業的納稅籌劃行為才得到廣泛認可,該領域的相關理論也逐漸發展起來。

現在在面臨相似情景時,我們也可以借鑒納稅籌劃的判斷標準來合理地區分什么樣的企業活動屬于盈余管理的范疇。我們可以以盈余調整發生的時間作為判斷依據,如果是企業管理層在經濟活動發生之前對未來可能的盈余狀況做出預測,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相應的會計調整,做出對于企業未來財務報告來說最有利的會計選擇,從而達到美化企業財務報告的目的,那么這樣的行為就屬于合法合理的盈余管理[3]。倘若企業管理層在相關的經濟活動發生之后,為了美化企業的財務報告,對企業的利益關系人產生誤導而做出一系列會計調整,那么這樣的行為便超出了盈余管理的范疇。對于這些行為中不違法的部分,我們稱其為盈余操縱,而違法的部分則屬于盈余造假的范疇。

2 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2.1 企業管理層為了財務報告能夠達到其期望而進行盈余管理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經營者具有很高的地位,在企業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擁有控制權。企業的管理層成了企業會計信息的壟斷提供者,在缺乏相關約束機制的情況下,他們會為了企業或者自己的利益,通過盈余管理使企業財務報告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

2.1.1 企業管理層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企業的管理層作為企業的代理人,與身為委托人的企業股東之間的目標并不是一致的。而企業管理層與股東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代理人相較于委托人來說有明顯的信息優勢。因此,企業管理層往往會利用其擁有的信息優勢,通過盈余管理侵犯股東的權益獲得屬于自己的利益。

2.1.2 企業期望通過盈余管理達成上市和獲得配股資格的目的

根據《公司法》規定,企業在符合一定條件后才能獲得上市和發行新股的資格,這些條件包括公司在最近的3 年內持續盈利以及公司預期的利潤率不得低于同一時期的銀行存款利率。一些企業的管理層在企業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想通過一些操作使企業成功上市,便會開展一系列盈余活動,使企業財務報告看上去更加好看,以獲得上市和發行股票的資格。企業在成功上市后,要想獲得配股資格,后續仍然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比如,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需要在最近3 年內一直保持在10%的水平上。這樣的要求對一些上市公司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公司管理層會開展盈余管理活動,如轉讓、進行關聯方交易等,使企業的資產收益率達到10%以上。

2.1.3 企業出于債務方面的考慮進行盈余管理

公司有限責任制度使投資失敗時股東只需承擔有限的責任,而債權人卻要承擔投資失敗的全部后果,這使債權人相較于債務人來說處于一個較為不利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為了讓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便會在借債之前讓債務人出具財務報告。此外,債權人還會在債務合同中設置一系列保護性條款,如果債務人違反了這些條款,可能會面臨貸款被收回及經營活動被限制的窘境。在這樣的情境下,企業為了能夠成功借債,并在債務期間內不違反相關條款,便會開展一系列盈余管理活動,以達到讓債權人滿意的目的。

2.1.4 企業希望盡可能地減少稅款

企業管理層總是希望能夠盡可能少繳所得稅,因此作為企業所得稅計稅基礎的會計利潤成了管理層操作調整的對象。通過一些盈余管理行為來遞延利潤或降低收益不僅可以減少企業所需上交的稅款,還可能使政府采取對企業進行補貼的措施。

2.2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很少關注會計信息的質量高低

當前在我國資本市場上,許多本該對企業財務信息有所需求的人卻沒有認識到企業財務信息的重要性。上市公司的一些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嚴重缺乏會計素養,他們不懂會計信息的重要性甚至連財務報表都看不懂。對他們來說,股市行情遠比企業的財務狀況看上去更加重要。在這樣的資本市場大環境下,企業有很大的空間對自己的盈余狀況進行粉飾。

2.3 現行的會計方法和會計理論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目前在我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只會對一般性的會計規范做出明確的要求,當涉及一些特殊的會計政策時,企業往往會獲得較大的自主選擇權。因為不同的企業所處的環境差異很大,所以使用一模一樣的會計政策不利于企業更加合理地反映其盈余狀況。但當企業擁有了一定的會計政策自主選擇權后,企業管理層便能獲得較大的操作空間來進行盈余管理。權責發生制便是一個能夠為企業盈余管理活動提供操作空間的制度。在什么樣的時間確認多少“量”,很大程度上為企業管理層的主觀選擇所確定。在這樣的情境下,企業管理層很難不做出降低會計信息質量,但能給企業帶來更多利益的會計選擇。

3 盈余管理行為的規范

盈余管理只是對企業的財務報告進行粉飾,企業的實際盈余并不會因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活動而增加。如果企業管理層只是通過盈余管理使企業近期的財務報告變得更加好看,而不是采取實際措施來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最終只會對投資者的利益造成損害。因此,政府不僅應當堅決抵制并嚴厲打擊企業的盈余造假行為,還應當正確引導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對企業在盈余管理活動中的操作加以規范,這樣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才能得到提升。

3.1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

在目前的會計準則和相關制度的約束下,企業管理層擁有了關于會計決策的自主選擇權,這給了企業管理層的盈余管理活動很大的操作空間[4]。政府和相關的準則制定機構應當明確在不同的情況下企業應采取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這樣既能做到對企業所處的不同環境予以分別考慮,又能縮小企業管理層的可操作空間,防止他們進行過度盈余管理操作[5]。

3.2 逐步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使之與我國的制度與文化背景相適宜

大量關于國外盈余管理的研究表明,企業的治理結構不夠完善是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一家企業有成熟且完善的獨立董事制度,做到董事長與總經理分離,那么這家企業相較于那些存在“弱董事會”現象的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會輕得多。能夠有效監督公司運營狀況,并客觀公正地保護企業利益的獨立董事機構,是一套成熟而完善的企業治理結構體系的關鍵之處。擴大獨立董事的比例,使獨立董事不再是零星的一點聲音,而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可以將企業的盈余情況置于更好的管理與監控之下,從而給予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以引導和規范。

除此之外,通過前面的成因分析可知,企業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很多時候是為自己的利益考慮,而這樣只圖一己私利的短視行為必然會影響企業的長期利益。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考慮對企業管理層的報酬進行更加合理的安排。如果我們采用一些長期酬勞計劃,將管理層的報酬與企業的長期發展掛鉤,那么企業管理層便不會再進行過度的盈余管理來損害企業的長期利益。

3.3 加強外部監督,加大處罰力度

我國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建立一套企業信息披露的電子化系統,通過該系統對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及時披露,以動態監管的方式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衡量和測定。我國的各監管機構應該分工合作,從不同方面對企業進行監管。財政部應當制定并完善會計監管規范,并組織各方共同實施會計監管。證監會應當對上市企業披露的財務信息加以監督,如果企業出現不及時、不充分披露信息或披露虛假信息等行為,證監會應當對其處以嚴厲的懲罰。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在審計時對企業的盈余管理采取更嚴格的監控措施,提供被審計企業盈余管理的評價報告,使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可行度得到保障。

3.4 提高財務信息使用者對企業是否進行盈余管理的辨別能力

在當前我國的資本市場中,許多財務信息使用者嚴重缺乏會計素養。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無所顧忌地進行財務管理來欺騙利益關系人。如果能夠對這些財務信息使用者進行關于企業財務報表的培訓,使他們對企業是否進行了盈余管理有基本的辨識力,那么企業管理層在試圖進行盈余管理活動時便會有所顧忌。通過分析公司的現金流量或者企業收入中意外項目和期間利潤之間的差異,企業的利益關系人便可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基本的認知。

4 結語

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雖然處于合法的范圍內,但它會降低企業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并誤導企業利益關系人做出不利于自己但有利于企業的判斷與決策。我們應當對企業盈余管理的概念產生清晰的認知,了解企業管理層因為哪些原因而進行盈余管理,并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盈余管理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我們應當在外部對企業進行嚴格而有效的監管,在內部對企業的治理結構加以調整和完善,使利益關系人能夠得到更加真實而可靠的財務報告,盡可能減少企業通過盈余管理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情況。但我們不能對盈余管理進行全盤否定,而應充分利用盈余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產生的積極作用。只有做到這些,我國的資本市場才能擁有一個更加健康的發展環境,才能在未來發展的更好。

猜你喜歡
財務報告管理層盈余
企業內部財務報告體系設計與應用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與盈余管理
財務報告目標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關于經常項目盈余的思考
核安全文化對管理層的要求
財政部修訂印發《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試行)》
高級管理層股權激勵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層持股對公司債務杠桿的影響
戴德明教授暢談財務報告的功能擴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