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第三空間”的高校圖書館轉型路徑研究

2021-11-23 09:14浙江大學圖書館曾貝
辦公室業務 2021年23期
關鍵詞:第三空間師生物理

文/浙江大學圖書館 曾貝

21世紀以來,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飛速發展,重塑了高校師生獲取知識的方式與習慣,造成高校圖書館相關傳統資源服務建設業務萎縮、讀者不斷減少等問題。為此,在2009年的都靈國際圖聯衛星會議、2011年的世界圖書館與信息大會等會議上,理論界與實務界均認為圖書館應當向“第三空間”發展,需要重新評定圖書館的空間關系、價值定位,促使高校圖書館向著輔助研究、文化培育等方向發展。但是有些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出現了“雷聲大雨點小”“投入多回報少”的困局,不少圖書館進行了物理空間的改造,但依舊未能扭轉困局?;诖?,本文將進一步考察“第三空間”理論之于當前高校圖書館發展的指導意義,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當前高校圖書館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在高校中的功能定位日益模糊。在“高校-圖書館”的關系中,我國現代大學不是歷史演進而是直接建構的,其同古代書院最大的差異在于,高??臻g本身不是以“教師”為核心的建構,而是以“知識傳授”為基礎。如此一來,建基于此的圖書館之核心功能即為支撐大學知識傳授得以開展的知識存儲空間、收集空間與閱覽空間,此空間特性不為其他高校部門所有,是專門的“信息獲取與交流空間”。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師生能夠通過電腦在學校中的其他空間獲得所想要的電子資源,高校圖書館所基于的物理空間不再是讀者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隨著數字化建設愈發深刻,讀者對高校圖書館的依賴就在于其電子資源庫的建設,并且與圖書館之間的關聯多體現在咨詢電子資源庫使用故障、資源庫不足以滿足學習需要等問題上。這樣一來,就造成圖書館與宿舍、餐廳等空間存在功能上的混同,以至于在當前觀念中圖書館的功能僅為存放紙質的圖書。

(二)與師生之間的關系較為被動。在“圖書館-師生”維度中,多數高校圖書館只針對校內師生開放,在空間中所涉及的就是館員與師生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但長期以來,館員與師生之間的關系都是被動回應型,師生根據自身閱讀需要向館員提出需求,館員根據圖書館情況給予答復,而師生之間在圖書館空間中即便相聚,也往往只是簡單的交流。調查發現,當前學生群體對高校圖書館空間的定位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需求:其中一部分依舊如往常,即將圖書館視為純粹的知識閱覽空間,但是另一部分認為,圖書館最大的好處在于其能夠同時遇見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知識儲備的師生,如果圖書館能夠減少物理阻隔,那么師生可以通過直接交流來更進一步地豐富知識獲取類型。同時,在以往的慣性思維中,館員、教師與學生中前兩者之于后者往往處于一種“居高臨下”的地位,即在多數情況下高校圖書館的借閱規則已經不再滿足于當前學生的需要,卻未能適時予以變化,容易對讀者造成隱形的拒絕。

(三)職能部門有內卷化傾向。高校圖書館為師生提供科學研究所需資料的前提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進行基本的數據篩選、資源采集與加工,同時能夠根據館藏進一步整合和開拓出新學科方向所需要的文獻材料。這導致在圖書館內部有著圖書管理、讀者服務與參考咨詢的細分。然而在當前階段,各個部門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聯動關系,相反參考咨詢被簡化成為“創收”部門,而讀者服務被簡化成為管理圖書部門,前者沒有及時提供前沿信息來幫助后者完善自身空間設置,而后者也沒有根據前端所接受到的師生需求變化來督促自身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與館藏資源的系統處理。二者之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圖書館的“內卷化”,各部門不斷拓展自身職能,以自我為中心,提高自身能力,但圖書館本身的“教育與信息交流”能力提升卻停滯了。

二、“第三空間”對當前高校圖書館轉型的理論意義

所謂“第三空間”是由愛德華·索佳在“空間辯證法”中的部分,而后被美國社會學家奧登伯格拓展為處于家庭空間、工作空間之外的“能夠給人以安全環境……自由、寬松、便利的空間”。它不是一種對物理空間靜態的描述,而是指不同主體在這一空間中互動關系的性質?!暗谌臻g”在價值上要求具體空間不應當是冷冰冰、拘束、強制化的空間,同時各個主體在這一空間中的互動關系是開放的、中立的。

(一)“第三空間”豐富了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定位?!暗谌臻g”所要改變的是圖書館作為紙質圖書存儲空間的定位,使其能夠在既有基礎之上發展出關于校園文化建設、師生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的空間,這也能夠使其區別于宿舍等生活空間,進而在高校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第三空間”理論指出,隨著時代的變化,高校師生對圖書館所擁有的知識供給功能有著更高要求,圖書館要充分發揮信息收集、流轉的功能,同時有效建立起館際互動渠道來彌補因為物理空間限制而造成的圖書館紙質館藏“大而無當”,同時,“以資源為核心”的圖書館建設依舊沒有改變。

(二)“第三空間”要求高校圖書館確立“以讀者為中心”。在圖書館與師生的關系上,“第三空間”所要改變的重點就是要提高圖書館對于師生的回應能力,要從被動轉為主動,從依規則執行變為在傾聽需求后予以改進,不斷豐富圖書館內部空間的區分,即要在借閱區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出能夠容納更多、包容更多、交流更多的物理空間供師生進一步互動,而圖書館需要為之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

(三)“第三空間”要求內部職能部門加強合作共建?!暗谌臻g”要求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必須在“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這二者之間建立起相互促進、相互合作的內部關系,只有保證圖書館及時跟上時代變革,優化資源數據,才能夠支撐起它在師生中作為“信息空間”這一基本的定位。

整體而言,“第三空間”所針對的恰是當前高校圖書館發展階段中所面臨的痛點、難點,其有助于拓展高校圖書館作為公共交流、校園文化培育等新功能,進而減少由互聯網所帶來的影響,使得師生能夠重新活動于高校圖書館中。但是這種變革的發生,不是簡單地建立在圖書館新設置了多少個足以支持休閑、交流的物理空間上,而是高校圖書館要不斷以此為基礎來優化“高校-圖書館-師生”這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三、基于“第三空間”的實踐路徑

2015年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規定了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社會文化建設中的功能,更加強調圖書館在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與“第三空間”的內容相重合。但是,當前學界在分析、應用“第三空間”理論時,往往將其簡化為一套固定的標準,并在建構過程中僵化為了圖書館應當不斷在物理空間維度上擴大其“活動”的屬性。例如強調要進行園林式的圖書館建設,以高大寬敞作為衡量標準,不斷在內部增加師生活動空間、休閑空間等物理空間,建設樓閣、創意綠植等,忽略了原本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屬性。事實上,“第三空間”的建設不是簡單地表現為在物理意義上增加拓展空間類型、邊界,而是要根據高校圖書館所處的空間關系來實現有針對性的塑造,使其在動態的層面上表現出“第三空間”的特點,進而成為高校文化建設、師生知識交流的重要依托。換言之,所謂“第三空間”應當基于“高校-圖書館-師生”這三元關系來進行,否則就會出現即便圖書館在館內建設了“水吧”“討論區”“電子閱覽區”等頗具個性化的空間,但師生依舊將之作為“自習室”的“尷尬局面”,圖書館的空間性質依舊沒能得到提升。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進一步強化高校對圖書館建設的指導?;诋斍皣鴥雀鞲咝YY源、能力、定位不一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在第八條中柔性設置了“高校-圖書館”的空間關系,指出有條件、有需要的高??梢酝ㄟ^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的形式來進行工作。這之中所反映的其實是圖書館的資源建設、信息服務等一系列服務不能簡單地進行孤立設置,而必須緊跟高校中心工作,進而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圖書館資源來反哺高校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例如要及時根據特定節點、重大事件宣傳的需要進行專題化的教育宣講、學校文化展示與知識培訓等活動。而對于尚不處于此類范圍的高校圖書館而言,也應當通過如請示報告制度等其他形式來強化圖書館與高校之間的關聯,保證圖書館與高校之間的關系能夠落到實處。

(二)進一步增強館際間的交流合作。在知識爆炸時代,依賴圖書館物理空間能力與有限的建設經費顯然不足以滿足讀者的閱覽需求。但是在各高校圖書館之間形成的有效聯動不僅能夠進一步降低圖書館資源建設成本,而且有助于提升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并激勵各圖書館形成更具自身特色的資源體系。通過率先成立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協商采用聯合采購或是支付使用費的形式進行資源共建,同時打通館際之間的數據壁壘,形成可操作的一體檢索平臺,并積極推動紙質館藏電子化活動,便于館際互動。積極拓展對外合作,通過共建CADAL項目,拓展遠程教學與科研之邊界,竭力消融因為單個學校的資源貧困而造成的學校之間知識獲取能力的壁壘。

(三)進一步優化“圖書館-師生”的互動方式?!皥D書館-師生”之間的尺度關系不是單純的主導與被主導、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而是辯證共生的空間互動。圖書館不但要學會“像個讀者一樣”去謀劃具體活動,而且要學會“傾聽”,豐富二者之間的互通渠道,并通過圖書館讀者委員會等組織建設打破二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全面提高服務精準性。同時,應當主動抓牢特定時間點提供的資源服務,例如在抗疫期間的大眾化科普與專業化研究分析報告提供、2021黨史學習年的主題推送等等。將資源建設、讀者服務等部分“端口”進一步前移,圍繞“學科+前沿”主動供給基礎知識、進階知識,圍繞資源服務、情報服務、出版服務、智庫服務等方面不斷做精做強,形成體系化、系統化的圖書館資源體系。而在物理空間建設方面,雖然不應當過度強調對原本物理形式的改造,但也應當盡可能地消除原本館藏所帶來的阻隔效應,可以探索通過建設“Living Library(真人圖書館)”的形式來降低物理空間的影響,在一對一的定制化知識傳播交流過程中提升師生對圖書館知識的交流,也可以通過進行“吧式”圖書館的改造,對物理空間進行細致改進,使其具有更易接近的特點,但這種特色空間的建設尤其需要注意日常的維護,不得“一建了之”。

(四)進一步完善圖書館內部的職能設定。積極回應web2.0、RFID等新技術對原有圖書館職能的沖擊,以功能為導向有效整合內部組織機構設置,實現從以“紙質館藏”為本位轉變為以“信息流”“信息服務”為本位的機構設置與業務流轉。建立有效的圖書館內部管理體系,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聯動,完善圖書館“前端”與“后端”之間的關系。通過定期發布各學科信息前沿匯編、建立部門聯系溝通機制等形式,打破內部部門之間的壁壘,加強情報分析、素養培訓、讀者服務等部門之間的聯系,實現圖書館內部的人事往來、生活交流等業務上的轉變。同時,要進一步促進傳統館員的業務能力提升,在掌握圖書館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不斷提升計算機技術水平,掌握數字資源管理的能力,全面強化圖書館回應外部空間需求的整體能力,共同打造符合時代特點、迎合高校與師生需要的具體產品。

猜你喜歡
第三空間師生物理
高考物理模擬試題(五)
高考物理模擬試題(六)
留言板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以書畫教育引領師生成長
思政課,師生如何“動起來——因為扣準“問題鏈”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輪復習檢測題
在文化改寫中建構第三空間
麻辣師生
從空間批評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