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與未來

2021-12-01 08:16
關鍵詞:小康小康社會中華民族

李 冉

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座里程碑。中華民族數千年期盼的“小康”生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中變成了現實。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就面臨著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深刻轉型。能否實現現代化,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命運和前進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中國的現代化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由此邁向了更高的發展階段。這繼而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千秋大業的發展者,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現代化事業才能找到正途、覓得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舉旗定向,守正創新,推動中國現代化事業不斷取得歷史性突破,把中華民族的復興事業不斷向前推進。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進一步說明,中國對發達國家已經開辟的現代化來說也具有了顯著的拓展意義。把全面建成小康置于現代化的歷史縱貫線中,考察中國共產黨推進現代化的初心和使命,把脈中國現代化的未來走向,觀瞻中國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歷史價值,對于我們更加堅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事業發展的主題,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脈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迎來了“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中華民族雖根脈尚存但已是羸弱不堪,已無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從傳統到現代的革命性轉變。中華民族需要一場暢快淋漓的革故鼎新,客觀上也需要先進的外部力量的輸入。另一方面,西方列強的殖民入侵雖然強力沖擊了中國社會固有的演進機理,但終究不能吞噬中華民族的強大母體。中華民族要完成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就需要激發出更加強大的內部力量。于是,在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時空交匯中,中華民族陷于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面對這一困境,中華民族的唯一出路就是要趕上時代,以中國的現代化適應世界的現代化。問題的癥結只在于,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應該怎么走?

在西強中弱的反思中,中國人民提出了種種救國理念,比如“中體西用”“西化”“歐化”“中西互補”等,這些理念無不展露出鮮明的現代化意識。中日甲午戰爭以后,中國的先進分子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潮流,提出了國家近代化(即現代化)的思想主張與實踐方案。然而,無論是洋務派開創的現代工業,還是維新派提出的“以工立國”,或是民族資產階級主張的“實業救國”,雖已觸摸到了現代化的主題,但其卻因附著于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母體之上而陷于空想與失敗。

中國共產黨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后,就提出了全新的現代化方案。這是一個以新民主主義為過渡,以社會主義為道路的現代化方案。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個方案從一開始就與以往的現代化方案劃出了清晰的界限,那就是通過徹底推翻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統治,徹底變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創造最基本的政權條件。

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經過28 年浴血奮戰,我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追求現代化的夢想才有了變為現實的條件,我們才能在一個較為完整的政權體系中謀劃現代化的藍圖。自此以后,中國共產黨對未來的所有規劃都是以現代化為坐標的——從毛澤東時代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再到把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定位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一條清晰的歷史主脈,鑲嵌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復興進程之中??梢哉f,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力量、以社會主義為道路選擇的中國式現代化才是破解中華民族復興事業與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歷史“秘鑰”。盡管我們可以把百年黨史分為革命、建設、改革等幾個歷史階段,但是更要看到現代化這條貫穿于這些階段的歷史主脈。即是說,我們需要把中國共產黨追求現代化的歷史和黨的發展史、民族復興史統合起來的大歷史觀。

在這樣的大歷史觀中,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現代化之于民族復興的意義,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盵1]162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也就能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有更加深刻的把握。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直至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無論是為人民謀幸福,還是為民族謀復興,抑或為世界謀大同,我們黨都必需以實現現代化為基本前提與行動載體。簡言之,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事業的主題,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脈。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現代化的一次偉大質變,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果說實現現代化是較長時期內黨和民族事業發展的主脈,那么在這條主脈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什么樣的歷史地位?繼而對黨和國家后續事業產生何種影響?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進一步講清楚全面小康與中國現代化的關系。

1979 年,鄧小平首次使用了“小康”這個說法。他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所以,我只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盵1]237在這段表述中,鄧小平繼承了“小康”的傳統意義,“小康之家”“小康的狀態”就是在表達中國人民千百年來所期盼的一種美好生活。同時,鄧小平也賦予了“小康”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即“中國式現代化”,或者標準低一些的“四個現代化”??梢赃@樣理解,鄧小平是在給中國現代化做一個精準定位,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科學配置現代化的目標與戰略。這個定位來自以下三個判斷:一是著眼于“文化大革命”后的處境,將現代化建設確定為“當前最大的政治”[1]163;二是著眼于“當前最大的政治”,就要從中國的現實條件出發;三是著眼于現實條件,就要實事求是地調整現代化的目標與標準。正如1979 年10 月4 日鄧小平所概括的:“我們開了大口,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后來改了個口,叫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把標準放低一點?!盵1]194在這樣的基礎上,同年12 月6 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就首次使用了“小康”這個概念。自此以后,小康與中國現代化的理論關聯就被建構起來了。

一方面,這種建構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主要是要汲取教訓,把現代化建設與中國國情緊密結合起來?;仡櫄v史,在落后條件下實施“追趕型”“后發型”的現代化,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開啟現代化,我們的現代化之路究竟怎么走?這個問題曾經長期困擾著中國共產黨。盡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曾深入探討過這個問題,也形成了關于中國現代化道路的許多寶貴認識。但是,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卻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出現了反復與波折。這啟示我們,中國的現代化事業不僅需要深刻的認識,更需要成熟的理論,用成熟的理論揭示中國現代化的獨特國情與典型方位,繼而用黨的政治路線對現代化戰略加以固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抗小勝即安的樂觀,防范民粹主義的狂熱,否則中國現代化道路就有隨時被中斷的可能。脫離國情、超越時代、急于求成、大起大落,曾經招致了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慘痛教訓。

另一方面,這種建構有著充分的現實原因。在當時的條件下,要在20 世紀末實現之前確定的“四個現代化”目標已經不太可能。這是鄧小平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并稱之為“小康”的現實依據。1982 年9 月,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更加明確地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薄斑@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盵2]2-3只有做到理論上的清醒,才能有實踐中的堅定。在這個意義上說,“小康”的提出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一個重要拐點。從此以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才開始走向成熟。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在中國共產黨的詞典中,無論是‘奔小康’,還是‘全面小康’的提出,都同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國情條件下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認知息息相關?!盵3]

將現代化與基本國情一旦結合起來,歷史大幕就徹底打開了。20 世紀末,我們如期實現了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小康目標。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又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4],就是要使“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21 世紀頭20 年發展成為“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5]。黨的十八大既堅持了黨的十六大、黨的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小康”目標,又把“建設”改為“建成”,正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4 年習近平總書記又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由“戰略目標”升格為“戰略布局”。需要指出的是,盡管之前黨的十七大報告有兩次出現了“全面建成”的表述①一處是:“我們已經朝著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后要繼續努力奮斗,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绷硪惶幨牵骸敖窈笪迥晔侨娼ㄔO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堅定信心,埋頭苦干,為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眳⒁姾\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載《求是》2007年第21期。,但我們不能據此認為是這次會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命題。這是因為,這兩處表述都是從結果導向出發,是對全面小康建設成效的一種要求。

從“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建設”到“建成”,從全面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實現現代化,這是一個量變漸進、量變升華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承上啟下的一環,是“歷史交匯期”的重要內容。即是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承接過去,發揮著對小康社會鞏固提升的功能,也延展未來,肩負著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路奠基的使命。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于中國現代化的重大意義。一是厚植了全面現代化的發展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在“全面”這個問題上有所突破,建設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擴大了全面小康的覆蓋領域、覆蓋人口、覆蓋地區,顯著增強了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提升了“小康”的整體水平,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的根基。二是提升了全面現代化的發展動力。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經濟社會轉向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了現代化的發展能級。三是彌補了全面現代化的發展短板。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有效彌補了小康社會的短板。同時,著眼于長治久安與千秋大業,堅決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避免顛覆性錯誤,有效破除了“新長征”道路上的前進障礙與發展瓶頸。四是摹寫了全面現代化的戰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由戰略目標提升為戰略布局,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戰略舉措,形成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治國理政方略。這就為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上升為新的戰略布局創造了條件,積累了經驗。

三、中國現代化道路必將展現出越來越普遍的世界歷史意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將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在邁向“強起來”的時代審視中國現代化,必須擁有世界眼光。所謂強弱是基于中國與世界的比較而言,再也不是“站起來”“富起來”時代那種與自己過往歷史的比較。從世界視野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于現代化的意義在于:社會主義中國開辟了人類現代化的新路,人類實現現代化的成功道路并不是唯一的。由此,資本主義領導現代化的“唯一真理”成為歷史的過往。所有這一切都昭示了這樣一種趨勢:社會主義現代化已經展現出了比肩乃至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可能性,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夢想呈現出光明前景。

1987 年鄧小平曾講到:“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盵2]24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今天,我們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盵6]如果說,“趕上時代”曾經是“中國式現代化”起步的沖鋒號,那么“引領時代”就是中國現代化走向世界的動員令。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昭示了中國現代化的偉大轉變,而將這個轉變置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中,就能清晰地看到中國現代化所彰顯的世界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7]。這就是說,在中華民族“富起來”的時代,我們已經在發展中國家中取得了現代化建設的比較優勢。只要我們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中國現代化就必將在中華民族邁向“強起來”的時代彰顯出他對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那也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正走向世界的時代,更是中國對人類現代化事業的偉大貢獻。

人類最早的現代化是通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來實現的,這種生產方式一旦啟動就將其固有邏輯推向全球,由此開辟了“世界歷史”。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歷史”既是一種引領進步的力量,為其他國家走向現代化創造了先決條件,也是一種制造落后的力量,它憑借隱性的債務控制、經濟控制、政治控制、金融控制把其他國家和地區淪為現代化的附庸。究其原因,這是由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是由資本主義開辟“世界歷史”的目的和手段所決定的。為了完成從產品到商品的“驚險的跳躍”以求得最大利潤,資本主義以殖民、戰爭、傾銷、不均衡貿易為手段開辟了“世界歷史”,其本質上是利用全球化帶來的增量空間換取資本主義繁榮的時間生命,而當這種增量空間減少時“美國優先”的叫囂也就不足為怪了??梢哉f,在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征程上,既照耀著希望之光,也遍布獵人的陷阱。對此馬克思早有洞察,他提出的“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設想就是要使俄國社會免遭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碾壓從而尋找一條屬于俄國的現代化新路。歷史的境遇規定著前進的向度。發展中國家要走上現代化的康莊大道,非得要把現代化的本質統一性與形式多樣性統一起來,把運用資本主義現代化文明的先進性與擺脫資本主義世界歷史的剝奪性統一起來,這是一個歷史的規定性。由此說來,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成功必然是以突破西方現代化的路徑依賴為前提的,也必然意味著整個發展中國家現代化模式的成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作為一種“路徑”,應至少包括發展道路、治理體系與戰略規劃等三個要素。

首先,要始終找準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之路都是按照西方理念設計的,美國更是在1989年以“華盛頓共識”之名為拉美經濟改革開出了十項主張。然而30 多年過去了,那些遵從西方道路的發展中國家非但沒有實現現代化,反因屢遭經濟與金融危機而陷于困頓。道路決定命運,發展中國家要牢牢把握發展道路的領導權,找出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的現代化之所以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是因為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這條道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也注重發揮市場經濟的商品交換原則;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加財富總量,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追求全面現代化,也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實現重點領域的戰略性突破,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正成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始終打造堅強有力的治理體系。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尤其呼喚強大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一方面,這是由現代化的本質所決定的?,F代化不同于一般的社會變遷,它是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和社會結構的系統改造。這就需要構建強大的治理體系,尤其要鍛造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從而加強現代化事業的頂層設計。另一方面,這是由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獨特處境所決定的。在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普遍出現了一些棘手的二元性問題,比如發展與穩定的矛盾、開放與自主的矛盾、經濟市場化與政治民主化的矛盾、后發優勢與后發劣勢的矛盾、發展問題與發展起來問題的矛盾,等等。要駕馭這些矛盾而不至于觸發系統性風險,就需要強大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國共產黨以強大的政治定力,致力于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為整個現代化事業保駕護航。盡管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制度有著本質差異,但是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精髓要義其是相通的。比如,發揮執政黨領導的“頂梁柱”作用,發揮戰略布局的支撐作用,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保持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的動態平衡,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維護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匯聚各方力量的政治智慧與建設合力。

再次,要始終制定科學有效的戰略規劃。戰略規劃本質上是建構行動體系,這是走通一條新路徑的必備要件。發展中國家尤其需要強大的戰略規劃能力。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就曾撰文指出:“沒有明確的目標,政府就沒有明確的路線圖,因而也就容易陷入迷茫,這是拉美國家在未來發展道路上應竭力避免的,也是我們需要向中國加強學習和借鑒之處?!盵8]在現代化的戰略規劃方面,中國共產黨有著厚重的積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進行目標規劃,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一百年不動搖”的長遠目標;以積小勝為大勝的導向進行過程規劃,因時制宜地調整長遠目標的實施過程,從“三步走戰略”到“兩個十五年”的戰略安排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以釘釘子抓落實的精神進行政策規劃,通過制定一個又一個“五年規劃”不斷把奮斗目標轉化為行動與政策綱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進行行動規劃,一張藍圖干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而不像有些西方國家那樣做“互相否決黨”,甚至造成歷史的撕裂與發展道路的中斷。這些經驗歸根到底,就是要有一個勇擔歷史責任、勇于自我革命的領導集團,這是發展中國家不斷拓展現代化路徑的基本保障。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對于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以及中國現代化展現出來的光明前景,世界上有些人、有些國家或由于意識形態的偏見與零和博弈的霸權思維,未必會在短期內甘愿接受,甚至會揶揄他、打壓他。但是,現實是最真實的力量。中國現代化的恢弘成就是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抹殺的。作為一種現實,中國的現代化事業已然掀開了新的篇章,人類現代化的歷史必將因此重新書寫。

猜你喜歡
小康小康社會中華民族
我家的小康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我家的小康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群眾文藝云上展演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匯聚打贏疫情阻擊戰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巾幗力量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小康之路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