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產階級革命是進入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嗎?
——評伯恩施坦、考茨基和列寧的論爭

2021-12-01 08:16夏銀平馮婉玲
關鍵詞: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列寧

夏銀平,馮婉玲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發展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的矛盾進一步深化。帝國主義戰爭使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顯著發展,二月革命后的俄國具備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契機。然而,馬克思主義理論長期遭到資產階級的各種攻擊和歪曲,改良主義思潮對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其中,被視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繼承者,以及第二國際時期馬克思主義的權威的伯恩施坦和考茨基,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修正馬克思主義,宣傳改良主義,否定無產階級革命道路?!盁o產階級革命是進入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嗎?”這個問題成為當時爭議的焦點。在帝國主義戰爭已經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無產階級革命已經發展到可以通過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關鍵時期,列寧深入批判了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改良主義,號召俄國及世界各國被壓迫的無產階級人民群眾及時抓住革命時機,奮起斗爭奪取政權。了解伯恩施坦、考茨基和列寧關于革命與改良的爭論,對于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革命理論的深刻內涵及其在第二國際時期的發展,加深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一、伯恩施坦否定無產階級革命道路,主張“和平長入社會主義”

伯恩施坦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著名領導人,是最早全面修正馬克思主義理論、使改良主義理論化和系統化的政論家。從1896年至1898 年,伯恩施坦就陸續在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刊物《新時代》上公開發表批判馬克思主義的文章。這些文章后來補充擴展為一本著作,書名是《馬克思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以下簡稱《前提》),于1899 年出版。伯恩施坦在《前提》及其他相關文章中,全面否定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經濟學和政治理論,進而否定無產階級革命道路。

在哲學方面,伯恩施坦批判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他一方面批評歷史唯物主義過于強調經濟因素的決定作用,過于強調歷史的必然性,是一種宿命論,主張應當重視人的道德、意志等“非經濟因素”,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但另一方面又批評馬克思忽視客觀經濟條件,以黑格爾的純思辨的辯證法來為布朗基主義革命暴動狡辯,批評《共產黨宣言》中對革命的預測是“黑格爾的矛盾辯證法殘余的產物”[1]。伯恩施坦把歷史唯物主義視為“經濟決定論”,把馬克思和黑格爾的辯證法混為一談,并且割裂了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內在聯系。

在經濟學方面,伯恩施坦批判了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學說。他把這些理論看成是“純抽象的概念”或“純思辨的公式”[2],認為這些理論考察的是商品總體范疇和整個生產過程,因此不適用于現實生活中具體的“個別的商品或商品范疇”以及個別的生產部門。伯恩施坦分析了西歐國家的經濟形勢和階級結構的新變化,并以此否定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判斷。首先,他以德國工業和英國農業為例,說明在西歐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只形成了“中型工業”和獨立的農業散戶,資本集中并未出現。其次,他還指出一些新的經濟因素的出現阻止了普遍性經濟危機的爆發,這包括:股份制使社會財產分散;信用制度的靈活性減少了普遍營業危機;卡特爾、辛迪加等壟斷組織和企業主同盟的發展有利于更好地組織生產;交通技術的進步有助于消除信用制度的負面作用。最后,他指出社會財富的增長和股份制的發展,使得各種類型的資本家不斷增加,這雖然改變了中等階層的性質,但并沒有使他們從社會階梯中消失。他認為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并沒有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和階級沖突。

在政治理論方面,伯恩施坦提出了“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政治主張。他認為由于資本集中以及嚴重的兩極分化和階級沖突并未出現,且嚴重的經濟危機沒有爆發,資本主義還有很強的生命力;由于無產階級是由“異常多種多樣的分子”組成的混合物,他們有著各種不同的需求,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團結,也不必然支持社會主義,因此不能寄希望于通過“一次群眾起義”就掌握政權,從而廢除資本主義。他認為民主監督權的擴展、民主自治的建立、民主團體的擴大等向社會主義發展的因素都是逐漸形成的,因此社會主義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實現”的。社會民主黨應當做的是“在政治上把工人階級組織起來,訓練他們運用民主,為國內的一切適于提高工人階級和按民主精神改造國家制度的改革而斗爭”[3]。伯恩施坦認為議會斗爭是迫使資產階級向工人階級讓步的有效手段。此外,他高度贊揚資產階級共和制,認為它賦予人民充分的自由。社會民主黨只要擴大對國家的影響,就可以“把國家機器轉變為一個解放工人階級的工具”[4]。他并不看重能否實現“社會主義最終目標”,認為運動就是一切。伯恩施坦后來還批評蘇維埃俄國的無產階級專政,指責它“實際上壓迫工人階級,壓制企業主;導致官僚機構的膨脹”[5]。

總體上看,伯恩施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和經濟學理論的批判是比較粗淺的,但他比較敏銳地洞察到19 世紀末西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的一些新變化。然而,伯恩施坦對這些新變化的解釋并不準確,他提出的“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政治主張遭到同時期德國國內及第二國際一些學者的批評。

二、考茨基對“和平過渡論”既批評又調和

考茨基也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著名領導人,長期擔任德國社會民主黨中央理論刊物《新時代》的主編。他與伯恩施坦曾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兩人共同參加了《愛爾福特綱領》的起草??即幕櫦皟扇说慕磺?,沒有立即批判伯恩施坦,但在伯恩施坦的《前提》一書出版后,考茨基就陸續發表文章批駁伯恩施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理論的歪曲,批判他的改良主義政治主張。然而,總體上看,考茨基的批判并不徹底。

考茨基批評伯恩施坦依靠折中主義“擺脫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邏輯和統一性的束縛”[6]。為了系統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考茨基寫了《唯物主義歷史觀》這本哲學巨著。但他對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即幕筒魇┨苟际艿搅水敃r所流行的達爾文主義的影響,而考茨基所受的影響更深??即幕偸前焉鐣l展與自然進化作類比,過于強調量變,而忽視質變,以庸俗進化論來解釋歷史進程。同時,他對黑格爾辯證法也缺乏了解,把它視為馬克思學說中的“叛變性因素”,不懂得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及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重要意義。因此,對馬克思主義是“歷史決定論”,考茨基未能徹底反駁,他過于強調“社會發展由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否定無產階級的“道德理想”“革命斗志”的歷史作用[7]。這些局限都影響了他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和無產階級革命策略的認識和判斷。

關于馬克思的經濟學,考茨基批評伯恩施坦不懂得理論與事實、規律與現象的辯證關系;不懂得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這些“純粹思維”不是價值的“事實”(現象),而是價值的“理論”(規律)??即幕赋觥凹兇馑季S”試圖發現某些“貌似神秘的事實”(規律)及其與經濟生活中人們所共知的事實之間的關系,來闡明這些“神秘的事實”。但他也認為馬克思的經濟理論還不是很完備,應當根據新的歷史事實,使用新的研究方法來發展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對于伯恩施坦否定資本集中、經濟危機、兩極分化,考茨基都進行了反駁。首先,他引用伯恩施坦文章中所使用的德國工業的資料以及其他數據資料,論證了小企業的經濟活動范圍在不斷縮小,大工廠大企業的數量和產值比重都在迅速增長,資本集中的趨勢沒有變。其次,他指出伯恩施坦所說的交通工具、信用制度的發展都不能消除經濟危機,只會使更多商品充斥市場,從而使危機的進程加速,使危機的破壞作用增強。最后,他指出雖然一個“新中產階級”正在形成,但這個階級所處的經濟地位影響著他們的政治態度,他們終究會加入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當中。但考茨基把經濟危機的根源歸結為生產不斷擴大與消費不足的矛盾,他認為隨著資本輸出和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本主義將進入“超帝國主義階段”,國際壟斷同盟將加強合作,共同和平地剝削世界,各種矛盾和危機將得以消除??即幕茨茏プ〗洕C的真正根源,未能認清廢除私有制才是解決經濟危機和兩極分化的根本出路,因而也未能認清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繼而實行公有制的重要性。

考茨基在批駁伯恩施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的歪曲之基礎上,進一步批判了伯恩施坦的“和平長入社會主義”政治主張??即幕赋鲑Y本集中和兩極分化的趨勢沒有變,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必然會尖銳化。到了矛盾沖突極端尖銳化的時候,無產階級就“不得不”起來反抗,奪取政權??即幕赋觥笆欠駣Z取政權”是革命派與社會改良派的主要區別。在《社會革命》一書中,他提到,社會改良派否認奪取政權是社會變革的必要手段,而力圖使變革局限于統治階級所允許的范圍;革命派“力求由迄今一直受壓迫的階級來奪取國家政權”[8]95。但他還補充強調無產階級不必馬上奪取政權,只要以奪取政權為目標,通過改革來為奪取政權做準備也屬于革命派。在《伯恩施坦和社會民主黨的綱領》一文中,他指出社會革命與起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社會革命是人們在原則上確定下來的目的,起義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人們始終只能根據是否合適來判斷這一手段”[9]。他指出為了實現徹底的社會變革(或稱“社會革命”),可以走“犧牲較小的穩妥的道路”(即和平道路),也可以采用起義的手段,但起義應該在合適的條件下才采用。因此,革命不等于武裝起義。在《取得政權的道路》一書中,考茨基進一步指出革命是需要條件的,當無產階級的力量強大到能吸引絕大多數人民時,無產階級革命才能實現;而在條件還沒成熟前,社會民主黨應當利用議會斗爭,利用黨的影響力,使資產階級政府做出一些改革??即幕偸且詶l件沒有足夠成熟為由,把西歐國家無產階級革命任務的完成視為遙遠將來的事情,在現實斗爭中采取伯恩施坦的那套議會斗爭和平改良策略??即幕才u布爾什維克的階級專政,認為它背離了馬克思關于階級統治以民主為基礎的思想[10]。

綜上所述,考茨基雖然批判了伯恩施坦的“和平長入社會主義”政治主張,但他的批判并不徹底,他與伯恩施坦在立場、觀點和策略選擇上都存在許多相似性,他其實是在革命路線和改良路線之間調和??傮w上看,考茨基只是在原則上主張革命道路,實際行動上卻主張和平改良。在帝國主義時代,在西歐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隨著資產階級政府權力的加強,無產階級發動武裝起義推翻資產階級統治而成功奪取政權的可能性似乎很渺茫,而通過議會斗爭和罷工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爭取到一些民主權利,迫使政府作出一些改革。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議會斗爭策略看起來似乎更符合實際,因此,這些改良主義思想在當時吸引了不少支持者。

三、列寧的批判與論證

伯恩施坦的著作傳入俄國后,沙皇當局把這些著作指定為“工人讀物”,馬克思主義的敵人把伯恩施坦尊奉為馬克思主義的“毀滅者”。在伯恩施坦的《前提》一書出版后,列寧立即批閱了此書,寫下了伯恩施坦沒有“認真進行獨立批評”,是“膽小的機會主義者”等評語。1908 年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一文,是列寧全面揭露伯恩施坦對馬克思主義的歪曲,徹底批判改良主義的代表性著作。列寧論證了改良主義的理論基礎、現實依據不成立,政治主張不可行,批評改良主義放棄了奪取政權的目標,為了眼前的假想的利益而犧牲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相較于伯恩施坦鮮明的改良主義路線,考茨基在革命與改良之間折中的調和路線更具迷惑性,危害更大。十月革命前夕,列寧尤其重視批判考茨基的機會主義調和策略。列寧在《國家與革命》等著作中批評考茨基對伯恩施坦的批駁當中,隱含了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反對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思想。這包括:一是避而不談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用無法預先確定的關于打碎舊國家機器的具體形式的問題,來取代關于要不要打碎舊國家機器的問題;二是主張無產階級應當“通過社會解放來完成其政治解放”[8]95,提倡開展持久而深入的斗爭的“社會革命”,回避了急需回答的無產階級革命對國家的態度問題;三是世界大戰爆發時,公然為帝國主義侵略戰爭搖旗吶喊,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維護本國資產階級利益。

為了批判改良主義,闡明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宣傳無產階級革命思想,列寧寫了大量著作,從不同方面論證了革命道路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第一,哲學方面,闡明唯物主義歷史觀不是“歷史決定論”,論證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列寧在早年所寫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一書中,就把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看作是馬克思主義的緊密結合的兩大“基石”,闡明唯物主義歷史觀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列寧指出,肯定歷史的必然性,并不意味著要否定人的意志自由,以及否定個人的歷史作用,但個人的自由活動必須符合歷史規律,并匯集到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中,才會取得顯著成果。因此,社會民主黨應當考慮的是如何吸引廣大無產階級群眾共同參加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斗爭。列寧還結合各國革命的歷史,論述了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從古到今,沒有哪個被壓迫階級不經過奪取政權,并用暴力鎮壓剝削者的猛烈而瘋狂的反抗,就能取得統治[11]693。

列寧在晚年所寫的《論我國革命》中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中有決定意義的東西,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辯證法?!盵8]775列寧正是因為深刻理解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辯證法,而沒有把歷史唯物主義看成“歷史決定論”,所以善于抓住革命時機,成功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勝利,證明了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進入社會主義的現實可能性,證明了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十月革命的勝利也證明了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形式和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12]776。

第二,經濟學方面,闡明帝國主義的本質和發展趨勢,以及帝國主義戰爭與無產階級革命的關系,論證無產階級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列寧就開始對帝國主義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列寧在全面查閱世界各國有關帝國主義時期的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著作,做了20 個筆記本的筆記后,撰寫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列寧在書中結合大量詳實的統計資料及各國學者的理論,分析了一戰時期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總結了帝國主義的本質和發展趨勢。他指出: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導致卡特爾、托拉斯等壟斷組織以及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的出現;壟斷并不能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更加激烈和殘酷;隨著壟斷資本對外輸出擴張,國際壟斷組織開始瓜分世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因為爭奪原料、市場和殖民地而引發沖突和戰爭;帝國主義戰爭又激化更多矛盾和沖突。因此,壟斷資本主義使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不斷激化,是推動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強大動力,“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13]582。

同時,列寧還揭示了帝國主義時代各國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而帝國主義戰爭造成了帝國主義鏈條上出現薄弱環節,因此個別國家的無產階級有可能通過發動暴力革命推翻本國資產階級統治而首先奪得政權。列寧強調,帝國主義戰爭帶來政治動蕩,加劇被壓迫階級的貧困,激發群眾的革命積極性,造成了客觀的革命形勢,但不是所有客觀的革命形勢都會引發革命,因為即使在危機時代,如果沒有外力“推倒”舊政府,它是不會倒的。所以,革命政黨應當宣傳和發動群眾,喚起群眾的革命意識和革命斗志,帶領無產階級采取革命行動打倒舊政府。

第三,政治理論方面,闡明國家的本質和資本主義民主制的實質,論證改良主義道路不可行

對于國家的本質,列寧強調國家不是中立的調和各階級利益的機關,而是被統治階級操縱的、用于維護統治階級利益、鎮壓和剝削被統治階級的工具。由于資產階級掌握著國家暴力機關這個“實行鎮壓的特殊力量”,鎮壓無產階級的反抗,所以無產階級必須通過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正如馬克思說,暴力革命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14]861。列寧還指出,資產階級在帝國主義時代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利用他們所操縱的國家機器對外侵略,對內鎮壓,這是導致矛盾沖突、戰爭和災難的根源。各先進國家無論是共和制的還是君主制的,在帝國主義時代都加強了對無產階級的鎮壓,國家官僚機構和軍事機構都空前加強,因此,無產階級必須集中一切力量去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

對于資本主義民主制,列寧既肯定了它的積極作用和歷史進步性,也指出了它的虛偽性和局限性。相對于封建專制制度,資本主義民主制擴大了資產階級民主的范圍和程度,賦予資產階級更多的民主權利,也在形式上給予了無產階級一定的選舉權。無產階級通過議會斗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爭取民主權利,迫使資產階級作出一定程度的改革。但無產階級的民主參與程度總是受到各種限制,在資產階級統治下,普選制作為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只是測量工人階級成熟程度的標尺,并不可能提供更多東西;議會制的真正本質是“每隔幾年決定一次由統治階級中什么人在議會里代表和鎮壓人民”[11]150,議會只是愚弄老百姓的“清談館”,而不是資產階級的真正的權力機關;民主共和制只是資產階級用來掩飾對人民進行剝削的“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殼”。因此,無產階級不能指望通過利用資本主義民主制,通過議會斗爭就能從資產階級手中奪得政權進入社會主義。

列寧還進一步闡明了利用資本主義民主制進行合法斗爭的改良與無產階級革命的聯系。他認為,雖然資本主義民主制不能消除資本對勞動的統治,不能消除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不能真正緩解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但它會使斗爭擴大化、明朗化和尖銳化。雖然議會只是“清談館”,但當革命條件還不成熟時,無產階級可以利用議會講壇揭露資產階級反動面目,提高人民覺悟,積蓄革命力量??梢?,馬克思主義并不籠統地反對改良,馬克思主義者也積極爭取為改善勞動者境況而斗爭的改良,利用改良來爭取自由以及為社會主義革命作準備。

四、爭論的理論遺產及啟示

第二國際時期,伯恩施坦、考茨基和列寧關于“無產階級革命是進入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嗎”這個問題的爭論留下了豐富的理論遺產,對于我們理解革命與改良的相關理論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第一,不能孤立探討“革命還是改良”。伯恩施坦、考茨基和列寧關于革命與改良的爭論,表面上看只是關于社會主義實現方式問題的爭論,實際上涉及關于如何認識帝國主義時期世界經濟政治發展出現的新變化,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尤其革命理論在新的歷史時期是否還具有解釋力等問題。伯恩施坦、考茨基和列寧都沒有脫離具體歷史條件,脫離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孤立探討“革命還是改良”。伯恩施坦和考茨基都敏銳地觀察到了資本主義在帝國主義時期出現的新變化,然而,由于對達爾文主義的熱衷及對黑格爾辯證法的無知,他們都未能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經濟學和政治理論,未能正確評析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伯恩施坦和考茨基作為第二國際時期的主要領導人和理論權威,他們基于對歐洲地區新變化的觀察、對馬克思主義的“僵化”理解而提出的議會斗爭改良策略,給俄國及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帶來惡劣的影響,動搖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斗志。列寧基于對帝國主義的深入研究,在新的歷史時期捍衛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以之全面批判了改良主義,論證了在帝國主義戰爭時期,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革命不一定都是暴力的。對“無產階級革命是不是進入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的探討,首先應明確革命的內涵與革命的方式?!案锩痹诓煌Z境中有不同的內涵。廣義上講,革命是指推動舊事物向新事物轉變的根本性變革。在社會變革中,革命通常是指被壓迫階級用暴力奪取政權,破壞舊的社會制度和舊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社會制度和建立新的生產關系。提起革命,人們通常想到的是暴力革命(武裝起義)。然而,革命能否采取和平的方式?考茨基提到,“是否奪取政權”是革命派與改良派的主要區別,但革命不等于武裝起義??即幕该髁烁锩年P鍵是奪取政權,而奪取政權不一定都要采取武裝起義的暴力方式。事實上,馬克思和恩格斯也并沒有排除和平革命的可能性,但他們依然強調暴力革命的重要性。馬克思在1872 年的一次演講中指出,考慮到各國的制度、風俗和傳統不同,美國、英國以及荷蘭的工人有可能通過和平手段達成目的,但他緊接著指出“在大陸上的大多數國家,暴力應當是我們革命的杠桿”[15]。恩格斯在1886 年重申了馬克思的觀點,指出至少在歐洲,英國可以進行和平的和合法的革命,但他也接著提到,統治階級不會輕易“屈服在這種和平和合法的革命面前”[14]35。伯恩施坦及當代一些西方學者經常以恩格斯在1895 年為《1848 年至1850 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寫的導言為依據,斷定恩格斯晚年轉向了“和平改良”,實際上這篇導言“在發表過程中受到各種干擾和阻力乃至被閹割”[16]。恩格斯晚年只是從策略的角度論述了議會斗爭的意義,但在戰略上,他仍然強調暴力革命的重要性,強調武裝起義在決戰時期的重要作用。

第三,不能把“改良”與“改良主義”混同??即幕岬皆诟锩鼦l件還沒成熟前,社會民主黨應當利用議會斗爭,使資產階級政府作出一些改革。實際上,馬克思主義不反對利用資本主義民主制進行合法斗爭,從而逐漸改造資本主義,并且為革命積聚力量的“改良”。列寧在《馬克思主義和改良主義》一文中指出,馬克思主義者積極參與杜馬選舉、創辦工人報紙、利用保險改革、建立工會組織等,“在實際利用改良和為爭取改良而進行的斗爭中,不但沒有落在后面,反而明顯地走在前列”[13]329。但“改良”不等于“改良主義”,列寧闡明了利用資本主義民主制進行合法斗爭的改良與改良主義的區別。改良主義者主張保存資本主義,認為“改良就是一切”,是否最終“實現社會主義”微不足道,“他們直接或間接地用改良來限制工人階級的意向和活動”[13]327,用小恩小惠來誘騙工人放棄階級斗爭,放棄從資產階級手中奪取政權。而馬克思主義者堅持以實現社會主義為最終目的,使改良運動朝著最終目的發展,利用改良來爭取自由以及為社會主義革命作準備。為了徹底批駁改良主義,列寧在這篇文章的最后,還深刻揭示:“在歐洲,改良主義實際上就是不要馬克思主義,用資產階級的‘社會政策’取代馬克思主義?!盵13]330

第四,不能把暴力革命及俄國十月革命經驗絕對化。伯恩施坦、考茨基關于無產階級可以通過和平斗爭的方式逐步改良資本主義的探討,其實主要面向的是議會斗爭比較成熟的歐洲發達地區,這些探討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但在帝國主義戰爭時期,他們的理論主張給俄國及第三世界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帶來惡劣影響。列寧在批判改良主義思潮中,論證了暴力革命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普遍性和規律性,論證了帝國主義時期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及《國家與革命》的廣泛傳播,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然而,列寧并沒有要求其他國家都必須“照搬”俄國經驗。他在晚年所寫的《論我國革命》中,就指出不能以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性來否定個別發展階段的特殊性;強調不能把俄國革命的經驗絕對化,明確指出東方國家等其他國家的革命“無疑會比俄國革命帶有更多的特殊性”[12]778。在新的歷史時期,各國應當選擇怎樣的革命或改革方式,選擇怎樣的發展道路,應當結合各國的具體國情實際以及具體歷史條件具體分析。

猜你喜歡
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列寧
列寧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拉美有多少“列寧”?
“危險的侵略者”
帝國主義教唆國民黨軍發動第四次“圍剿”
準備與日本帝國主義直接作戰
對時代觀視閾下《共產黨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認知及影響
紀念列寧
請求列寧幫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