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想論析

2021-12-02 10:57唐正芒管勝昔
關鍵詞:農民農業農村

唐正芒,管勝昔

(湘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毛澤東出身于農村,與農村有著一份天然的情感聯結。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他同中國的農民與農村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早在1918年,毛澤東就提出了自己改變中國落后面貌的“新村”計劃,勾畫了自己心中理想的“新村”形象。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開始邁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第一步便是通過農業合作化運動確立農村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1956年7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題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的社論,正式吹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號角。在毛澤東的積極號召和有力推動下,全國各地逐漸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動局面。

一、發展“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化學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業

農業興則國家興。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毛澤東認為其“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里的“機械化”是廣義上的機械化,即運用電氣動力機械、用機械進行水利建設和“用機械制造化學肥料這件事,必須包括在內”。[1]49其實質包含了農業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和化學化四個方面的內容。毛澤東關于農業機械化的這一思想通過1959年4月29日的《黨內通信》傳達全黨,并轉化成了黨的意志。1961年中共中央批轉了《關于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問題的報告》,指出“我國發展農業的根本道路是實現農業的機械化、水利化、電氣化、化學化”。[2]541963年3月頒發的《一九六三—一九七二年全國農業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確立農業技術改革走“四化”的道路、方針和目標。

第一,“先合作化,后機械化”。

毛澤東認為,“沒有農業社會化,就沒有全部的鞏固的社會主義”。[3]1477因此,農業社會化是毛澤東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其“新農村”的本質也就在于確立了農村的社會主義道路。而進行農業技術革命,實現農業機械化,都是毛澤東在農業發展策略上置于農業合作化之后的。他認為不管是否已實現農業機械化都可先完成農業合作化。1951年9月,毛澤東通過中共中央第一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開始推行農業合作化。通過新中國幾年經濟建設的探索和實踐,毛澤東“先合作化后機械化”的想法愈加明晰。1953年6月7日,他在審閱修改中央農村工作部關于第二次全國農村工會議的報告時指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目前農業增產的主要出路。但要發揮這種增產潛在力,靠小農經濟是有限的,靠在農業中實行大規模的機械化是工業發展以后的遠景,在最近幾年之內必須依靠大力發展農業合作化,在合作化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各種可能的技術改革?!盵4]246這標志著他農業“先合作化后機械化”思想的確立。即便在遇到分歧和阻力時,他仍堅持這一方針。在1955年10月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他批評在合作化過程中邁不開步子、“像小腳女人走路”的情況,強調“不能夠認為先工業化、先機械化然后才有合作化,我們先搞好合作化,可以推動工業化?!盵5]385先合作化后機械化,是毛澤東根據我國國情做出的不同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選擇。

農業合作化后期,毛澤東確如之前所設想的,開始把視線轉移到農業機械化問題上。他在《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只有在社會經濟制度方面徹底地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又在技術方面,在一切能夠使用機器操作的部門和地方,統統使用機器操作,才能使社會經濟面貌全部改觀?!薄肮烙嬙谌珖秶鷥然旧贤瓿赊r業方面的技術改革,大概需要四個至五個五年計劃,即20年至25年時間。全黨必須為了實現這個偉大任務而奮斗?!盵6]2561957年他正式提出由過去的革命轉到技術革命的命題,并在1958年指示要把黨的工作中心放到技術革命上去。1958年1月,他在杭州考察行程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還抽出時間去浙江農科所參觀國內正在推廣使用的雙輪雙鏵犁,并親自扶犁耕地。在1959年4月29日的《黨內通信》中,毛澤東更明確地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盵7]236在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農業機械化獲得長足發展。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農業機械化仍然勢頭向好。這可以從該時期《人民日報》的系列報道中得到印證。如1973年《人民日報》報道了湖北省新洲縣(今武漢市新洲區)劉集公社機械化的發展情況:“只見廣闊肥沃的田野里,一臺臺東方紅牌拖拉機翻卷起黑色的泥土;寬坦的公路上,一輛輛滿載土雜肥的汽車和膠輪板車川流不息;舉水堤畔的抽水機歡唱著;沙洲上的推土機、鏟運機發出震天吼聲。這里,呈現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壯麗圖景?!盵8]1975年10月12日,《人民日報》也報道了全國的農業機械化情況,稱“最近四年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超過了前十五年”[9]。此外,還有1975年11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的《把農業機械化和科學種田結合起來——綏化縣充分發揮農業機械作用,糧食連年高產》等報道。從這些報道可以看出,農業機械化在20世紀70年代確有較為明顯的發展。

第二,“土洋并舉、大中小并舉”。

如前所述,毛澤東在1955年就提出要在20到25年內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想法。奈何中國當時機械化的基礎過于薄弱,難以一步到位地全面機械化。因此,毛澤東提出了“土洋并舉,大中小并舉”的實施方針。他說:“我們現在還不一般地提自動化。機械化要講,但也不要講得過頭。機械化、自動化講得過多了,會使人們看不起半機械化和土法生產。過去就曾經有過這樣的偏向,大家都片面追求新技術、新機器,追求大規模、高標準,看不起土的、半洋半土的,看不起中小的。提出洋土并舉、大中小并舉后,這個偏向才克服?!薄霸谝粋€時期內因為機器不夠,要提倡半機械化和改良農具?!盵1]125在1959年4月29日的《黨內通訊》中,他再次強調農業機械化要遵循發展由少到多、由低級到高級的基本規律,工作規劃要有目標、講步驟,“四年以內小解決,七年以內中解決,十年以內大解決。今年、明年,后年、大后年這四年內,主要依靠改良農具、半機械化農具?!?960年5月4日,他到山東省珍珠泉大院觀看了全省技術革新、技術革命最新成就展覽和工人表演的過程中叮囑青年研究工作者:“要兩條腿走路,土洋結合,土設備能解決大問題?!盵10]806在他的再三強調下,農業“四化”都是堅持“土洋并舉,大中小并舉”,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例如:水利化方面,堅持“小型為主,以蓄為主,社辦為主”的“三主”方針,同時“應該注意到在以小型工程為基礎的前提下,適當地發展中型工程和必要的可能的某些大型工程,并使大、中、小工程相互結合,有計劃地逐漸形成為比較完整的水利工程系統?!盵11]394在化學化方面,毛澤東強調:“我們是走洋化肥的道路,還是走現在人糞尿的道路?這是個方向問題。人糞尿有機質多,洋化肥容易使土壤板結。但這并不是不要洋化肥。土化肥與洋化肥基本是一樣的,都是好肥料,但不要迷信洋化肥?!盵10]512正是因為堅持“土洋并舉”“機械化與半機械化并舉”的發展方針和“全黨抓,全民動,有錢先往農業上用”的指導思想,我國農業機械化在六七十年代取得了明顯成績。1970年與1966年相比,農機產品增加了300多種;耕作機械、排灌機械、加工機械、運輸機械等機械化半機械化農具成倍增長。全國90%以上的縣有了農機修造廠。[12]903

第三,現代科學技術與優良農耕傳統相結合。

毛澤東非常重視對優良農耕傳統的總結、運用,以及與現代農業科技的結合和發展。由毛澤東親自主持制定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強調“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指導,必須同農民群眾的生產實踐密切地結合起來”。在1962年黨中央召開的全國農業會議上,毛澤東等與會人員再次確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一定要同精耕細作的傳統相結合,一定要既提高勞動生產率,又提高土地的單位面積產量。一定要把農民長期積累的經驗,祖國的農業科學遺產,同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結合起來”[13]641在《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中,毛澤東將他這一思想凝練成“農業八字憲法”,即“水、肥、土、種、密、保、工、管”這八個方面的農業增產經驗和思想。以“土”為例,一方面,毛澤東非常推崇蘇聯威廉斯的“草田輪作”和利用合理耕作制度改良土地肥力的思想。因此,他兩次接見并叮囑年輕的女土壤學家陳文新,要她學習蘇聯土壤學家威廉斯的耕作學理論,并將其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另一方面,他非常推崇中國傳統的“松土深一寸,等于上趟糞”的思想,提倡以深耕的方式充分利用自然肥力??梢?,在土地的利用和改造方面,毛澤東踐行的就是將現代農業科技與優良農耕傳統結合的思想。在“農肥”的使用方面亦然。他多次強調“化學肥料是無機肥料,中外的經驗都已經證明,必須與有機肥料混合施用,才能更好地發揮肥效,避免土壤惡化,因此,絕不要因為化肥特別是土化肥的增產,而放松了農家積肥造肥?!盵11]401提倡將傳統農家肥與現代化肥相結合,以促進作物增產和保持土壤肥力。

為了更好地落實毛澤東關于總結發揚各地優良農耕傳統、農民增產經驗與現代農業科技相結合的思想,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黨組組織全國力量編寫了關于農業增產經驗和農業科學技術的系列書籍。根據農業部黨組給中央、毛澤東和中央農村工作部的《關于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工作會議的報告》,僅1959年就組織編寫了水稻、小麥、棉花、果樹、桑樹栽培,農業土壤、肥料、植物保護、家畜傳染病等9本重要理論著作,各省、市、區也分別積極編寫了各種科學技術書籍280多種。毛澤東將現代農業科技與優良農耕傳統相結合的思想,以及他由此形成的“農業八字憲法”,確實對新中國的農業增產做出了重要貢獻。據《人民日報》1975年11月17日對綏化縣(今綏化市)運用農業機械化和科學種田相結合取得糧食連年高產的報道:“為了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認真貫徹農業‘八字憲法’,他們還根據本地條件,對作物栽培、施肥、中耕方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變淺耕為深耕;變集中施肥為散施肥、深施肥;變壟作壟管為平播壟管、壟平結合;變先鏟后趟為先趟后鏟,以趟為主,等等。這些做法都起到了增產的效果?!盵14]1974年全縣糧食畝產421斤,比1973年增長24%,比1965年增長60%。

二、建設富裕、文明、美麗、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958年4月,毛澤東曾在與劉少奇、陸定一談話中描繪了自己心中理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圖景:“那時我國的鄉村中將是許多共產主義的公社,每個公社有自己的農業、工業,有大學、中學、小學,有醫院,有科學研究機關,有商店和服務行業,有交通事業,有托兒所和公共食堂,有俱樂部,也有維持治安的警察等等。若干鄉村公社圍繞著城市,又成為更大的共產主義公社?!盵16]90同年11月6日,山東范縣人民公社黨委(縣委)第一書記謝惠玉提出了1960年建成共產主義新樂園的設想:“新樂園真正強,四面八方是樓房,有大學有工廠,公園街上百花香,柏油馬路明又亮,汽車穿梭排成行,有電影有戲院,勞動以后去聽唱,冬天室內有暖氣,夏天開開電扇乘乘涼,生活真是大變樣,萬年幸福樂無疆?!盵17]496毛澤東對范縣這一充滿詩情畫意的設想表現出很大的興趣,當即表示想邀陳伯達、張春橋、李友九前去看看??梢娝蛲氖且粋€富裕、文明、美麗、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一,積極發展農村生產,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毛澤東時刻把農民生活情況放在心上。1957年警衛員馬維給毛澤東帶回家鄉農民吃的難以下咽的窩窩頭,毛澤東一邊自己吃,一邊招呼身邊工作人員吃。他沉痛地說:“為什么是這樣呢?為什么?……人民當家作主了,不再是為地主種田,是為人民群眾自身搞生產,生產力應該獲得解放么?!盵18]16他為農民生活苦而傷心和憂慮,強調“我們各方面政策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是發展生產,促進生產,對生產有利?!盵19]1010他決心以發展生產來改善農民生活。

首先,他倡導農業走合作化道路的目的,就是要解放農村生產力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早在1943年11月,毛澤東在題為“組織起來”的講話中就指出:“在農民群眾方面,幾千年來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己陷于永遠的窮苦??朔@種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逐漸地集體化。而達到集體化的唯一道路,依據列寧所說,就是經過合作社?!盵20]931“使農民共同富裕起來,窮的要富裕,所有農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過現在的富裕農民。只要合作化了,全體農村人民會要一年一年地富裕起來,商品糧和工業原料就多了?!盵21]434因此,他明確提出:“發展互助合作運動,不斷地提高農業生產力,這是黨在農村中工作的中心?!盵22]81-82他衡量合作社辦得是否成功,其首要標準也是能否提高生產力?!霸黾由a量,增加社員收入,從而使農民能夠把農業生產合作社經濟繁榮看成是不斷增進自己物質與文化幸福的主要源泉,是辦好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根本標志?!盵21]219-220農業集體化確實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增收,正如《光明日報》1961年12月發表的兩首七律所描繪的那樣:“麥苗肥壯谷登場,誰信當年一片荒?排灌齊全輪作好,蘆臺今日是糧倉?!薄笆砥貕︻^菜掛檐,棉田片片麥無邊,農村活躍歌聲里,綠女紅男夕照前?!盵23]619即是說農民積極生產,農村煥發生機。毛澤東自己的詩歌《七律·到韶山》中“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也是對公社農民積極勞動而喜獲豐收的熱情歌頌。

其次,他倡導發展農村工業、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毛澤東在給林彪的“五七指示”中明確提出:“公社農民以農為主”,但“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集體辦些小工廠”。[12]860農村工業化是毛澤東提高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乃至推行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手段。1970年編制的“四五”計劃要求各省區發展縣、社、隊辦的小機械、小煤窯、小水泥、小鋼鐵和小化肥,即“五小工業”,并決定由中央財政撥出專項資金80億元用于發展地方“五小”工業。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為農業服務的工業,尤其是‘五小’工業發展迅速?!盵12]887以山西晉城縣(今晉城市)為例,1971年該縣的縣、社、隊三級辦的工礦企業,比“文革”前增長了兩倍?!斑@個縣從城鎮到農村,小礦山、小高爐、小機械廠、小化肥廠等小型工業星羅棋布?!盵24]農村工業化是毛澤東晚年思考和實踐的一個重要課題。1975年9月27日,他親自批示了浙江省永康縣(今永康市)銀行基層干部周長庚要求支持發展社隊企業給他和中共中央的信,以及隨信附上的1974年12月28日《華國鋒同志給湖南省委的一封信》和《河南日報》1974年12月15日以《光明燦爛的希望》為題發表的《河南省鞏縣回郭鎮公社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的調查報告,指示鄧小平將三件材料印發給在京參加中央農村工作座談會的各中央同志進行討論。在中央農村工作座談會上,部門和地方負責人都支持發展社隊工業。在毛澤東的肯定和支持下,社隊企業(即后來的鄉鎮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利用閑置勞力、發展農村工業、活躍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范式。

最后,他倡導“以糧為綱”、“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以增加農民收入。毛澤東曾說:“手里有糧,心里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盵25]4對糧食的重視是由中國當時6億人口的基數決定的,所以他確立了“以糧為綱”的方針。同時,他提倡在以糧為綱的基礎上開展多種經營。一方面,這是因為多種經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地、山川和湖海等自然資源;另一方面,是因為各種經濟作物、畜牧業和各項副業生產占農村收入的比重很大,在許多省份甚至占農業總產值的百分之四五十以上,如果忽視多種經營,勢必影響到合作社和社員個人收入的增加,也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的平衡發展和人民生活上的需要。[26]10所以,1956年6月,當他看到譚震林《關于湖南攸縣農村情況的報告》和《河北省委關于河北省農業和副業產值中各項產物所占的比例》兩個材料時,他非常憂心,立刻指示中央發出關于農業生產合作社要注意多種經營的通知,強調“有必要號召各農業生產合作社立即注意開展多種經營,才能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員每年增加個人的收入,否則就是一個很大的偏差,甚至要犯嚴重錯誤”。[27]123為了促進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1961年中共中央規定,應該有領導地開放農村集市貿易。除了糧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類物資和完成國家合同任務以后的第二類物資,都可以拿到集市上進行交易。同時,要求恢復農產品加工作坊,農村原有的農產品加工作坊,例如油坊、豆腐坊、粉坊以及其他作坊,應該經過充分醞釀,準備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地恢復起來,以便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活躍農村市場。[2]3983991962年8月毛澤東又在一次會議上進一步指出應放開對糧、棉、油進入自由市場的限制,他說:“自由市場既然有,又起交流作用,還不如讓它公開出來,起糧食交流作用。有許多三類物資,我們不搞,又不允許上自由市場,結果邯鄲把幾百萬斤三類物資都損壞了?!盵18]1012毛澤東指示恢復和發展農村商業、市場,對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繁榮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毛澤東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1958年發動的“大躍進”運動,實際上也是他急于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一次不成功的探索。即便是在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時期,他都始終強調要發展生產。他說:“如果生產搞壞了,下降了,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就是失敗了?!盵18]1083-1084一切工作不能損傷農業生產,這是他領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變理念。

第二,改革舊的思想習俗,樹立農村文明新風。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整體已經被消滅,但人民的思想覺悟、文化水平、道德習俗不會因為新制度的確立而立刻得到根本改變。正如1964年3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的社論《立新風樹新俗》中所指出的一樣:“立新風,必須移舊風;樹新俗,必須除舊俗;社會主義之風,不是從天上吹來的,而是在同不良的舊風舊俗作斗爭中形成起來的。當然,舊風舊俗,不完全是壞的,有的可以保留,有的還要改造。但是,許多不良的舊風舊俗,必須移易。這些不良的舊風舊俗,往往同迷信活動、宗法思想、私有觀念糾纏在一起,麻醉人們的頭腦,束縛社會生產力?!盵28]毛澤東對封建惡俗十分反感。他說:“什么紅白喜事,討媳婦,死了人,大辦其酒席,實在可以不必?!薄斑€有賭博,這樣的問題過去是沒有法子禁止的?!盵29]308他要求人民“改造自己從舊社會得來的壞習慣和壞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動派指引的錯誤路上去,并繼續前進,向著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前進”。[3]1476他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禁毒、禁賭、除惡、禁賣淫嫖娼、處理反動淫穢書刊等活動,有效遏制了封建舊習。

此外,毛澤東力倡男女平等。他曾說:“為了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發動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生產活動,具有極大的意義。在生產中,必須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真正的男女平等,只有在整個社會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才能實現?!盵30]452-453為了照顧女性的生理特點,他還多次強調婦女參加勞動要執行‘三期’(月經期、懷孕期、哺乳期)的照顧。此外,毛澤東還推動了封建舊婚姻制度的革命。1950年頒布了《婚姻法》,確立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確保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形成了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新風尚。1964年《人民日報》通訊《“望郎姑”出閣》,就是寫一位農村黨支部書記將自家收養的“望郎姑”臘梅作為女兒出嫁,而非按封建舊俗留給兒子做媳婦,是帶頭立新風樹新俗的典型。在毛澤東、黨中央的重視下,新中國農村婦女的生活地位有了很大提高。60年代的電影《李雙雙》和《女社長》就反映了農村婦女地位的提高,塑造了不同于倍受壓迫的傳統女性的“農村新女性”形象。

第三,經營生態美麗農村,改善農村衛生環境。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非常重視農村環境和綠化問題。1958年8月5日毛澤東在安國縣(今安國市)巡視,當即表示河北省委提出的農村園田化的口號很好,應大量這樣搞。8月30日他在北戴河會議上又指出:“農村、城市統統要園林化,好像一個公園一樣。幾年之后,畝產量很高了,不需要那么多耕地面積了,可以拿三分之一種樹,三分之一種糧,三分之一休耕。我們現在這個國家剛剛開始建設,我看要用新的觀點好好經營一下,有規劃,搞得很美,是園林化?!盵31]425具體來說,就是“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有計劃的種起樹來”。[32]571為了動員農民積極種樹栽花,毛澤東主持制定的《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還規定:鼓勵社員在自己的宅旁種樹,自種自有。較大程度地激發了農民綠化鄉村的積極性,農村綠化情況得到很大改善。

毛澤東還非常重視農村衛生環境的改善。他說:“環境衛生,極為重要,一定要使居民養成衛生習慣,以衛生為光榮,以不衛生為恥辱?!薄靶l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有利于生產,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學習,有利于改造我國人民低弱的體質,使身體康強,環境清潔,與生產大躍進,文化和技術大革命,相互結合起來?!盵1]150意識到農村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后,毛澤東身體力行地推動農村環境衛生的革命?!度珖r業發展綱要(草案)》第27條就規定要從1956年開始,分別在5年、7年或者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后改為“臭蟲”)、蒼蠅、蚊子”的目標,在全國范圍內拉開了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的序幕。愛國衛生運動成效顯著。如當時農民中流傳的順口溜“處處無雀叫,戶戶無鼠跑,茅房沒有蛆,家無臭蟲、虱子、蚊蠅蚤?!薄懊飨妙I導,八害基本消滅了,黑夜睡覺不受咬,白天勞動精神好?!倍际寝r民歌頌愛國衛生運動的生動反映。這也可以從《人民日報》1958年2月12日發表的一篇題為《富足、文明、美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李輝代表報告太陽村消滅“四害”促進生產的模范事跡》的報道得到印證。報道稱:“宅旁、路旁、村旁和農民的院里,從一九五六年起開始栽起了花草樹木。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優美的風景。在這里,家家是窗明屋凈,鍋頭、桌凳和箱柜上沒有塵土,碗筷和灶具放在用白紗布遮蓋著的廚柜里。全村定期進行室內消毒,戶戶有痰盂,幾千年來人們隨地吐痰的惡習破除了。在這里,講究個人衛生也開始形成新的風尚?!薄鞍岩粋€又臟又窮的‘瘟村’變成了人畜健康,五谷豐登,人們過著文明幸福生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33]山西稷山縣也因此成了黨中央推崇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環境美化的模范典型。衛生部(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于同年11月12日至21日在山西省稷山縣召開全國農村衛生工作現場會議,主要目的是推廣稷山縣農村衛生工作的經驗,廣泛交流全國各地的經驗,以促使愛國衛生運動更上一個新臺階。

第四,建設農村公益事業,保障農民幸福生活。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目的是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使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一切勞動者都能夠共同享受富裕的有文化的幸福生活?!盵31]298毛澤東認為,發展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他說:“我們的重點必須放在發展生產上,但發展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二者必須兼顧?!比嗣竦摹案@豢刹恢\,不可多謀,不謀不行”。[21]92

首先,毛澤東主張在農村建立社會福利和社會救濟制度。在合作社時期,對于社內缺乏勞動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社員,農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籌劃,指定生產隊或者生產小組在生產上給予適當的安排,使他們能夠參加力能勝任的勞動;在生活上給予適當的照顧,“做到保吃、保穿、保燒(燃料)、保教(兒童和少年)、保葬,使他們的生養死葬都有指靠?!盵31]576農村實行“五?!?、救濟困難、優待烈屬和殘疾革命軍人的制度被寫進了《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中。農村人民公社成立后,中共中央在《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中規定:生產大隊可以從大隊可分配的總收入中,扣留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公益金,作為社會保險和集體福利事業的費用。生產大隊對于生活沒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殘疾的社員,家庭人口多、勞動力少的社員,和遭到不幸事故、生活發生困難的社員,實行供給或者給予補助。這個供給和補助的部分,從公益金內開支。[2]344公社還普遍建立了幸福院,收容沒有兒女的老年人,組織他們參加輕微的勞動,給予必要的生活物資,使他們能夠安度晚年。此外,對于缺乏勞動力的烈屬和享受殘疾撫恤金以后仍然不能維持生活的殘疾革命軍人,則按照國家規定的優待辦法給以優待,使他們的生活不致低于一般社員的水平。在制度上保障了困難社員的生活?!拔灞!敝贫群图泄B孤寡老人的做法保留到了現在。

其次,毛澤東強調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聽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匯報工作后,嚴肅地說:“衛生部只給全國人口的15%工作,而且這15%中主要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稱城市衛生部或老爺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薄皯摪厌t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培養一大批‘農村也養的起的醫生’,由他們來為農民看病服務?!盵34]87毛澤東作出“六二六”指示后,中共中央批轉了衛生部黨組《關于把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的報告》,狠抓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第一,在農村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從縣到生產隊的四級醫療衛生機構,一般采取縣設醫院,公社設衛生院,生產大隊設衛生所,生產隊設不脫產衛生人員的衛生室的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農村的醫療衛生網。第二,貫徹“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大力培養農村醫衛人員。1965年1月,毛澤東作出了組織城市醫務人員下農村、為農村培養醫生的指示。在毛澤東的號召下,大量巡回醫療隊或其他形式的臨時醫療組織到農村工作,為農村培養了一支中西醫結合、高中初級衛生人員結合、脫產與不脫產人員結合的衛生隊伍?!氨称疳t箱當醫生,拿起鋤頭當農民”的“赤腳醫生”由此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1968年9月,毛澤東親自修改并批示了《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調查報告,他盛贊“赤腳醫生這支新型醫療衛生隊伍發展的巨大生命力”[35]559。該報告于同年9月10日在《紅旗》雜志第三期刊出。在毛澤東的重視和倡導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赤腳醫生”發展的春天。1975年出品的電影《紅雨》就反映了當時農村“赤腳醫生”的生產生活情況?!俺嗄_醫生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夸,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千家。出診愿翻千層嶺,采藥敢登萬丈崖,迎著斗爭風和雨,革命路上鋪彩霞?!边@首插曲《赤腳醫生向陽花》體現了當時農村“赤腳醫生”辛勤為民的整體形象。同年,美國拍攝制作的紀錄片《中國農村的赤腳醫生》也反映了當時中國農村的“赤腳醫生”和醫療衛生狀況。

最后,毛澤東批示在農村推廣“合作醫療”制度。合作醫療最早是河南省正陽縣王莊鄉團結社以農業合作社保健站的形式辦起來的。合作醫療制度伴隨著農業合作化的發展而發展。到了人民公社時期,則形成了每年由社員交納一定的保健費,看病只交藥費或少量掛號費,在可能的范圍內,由公社、生產隊的公益金補助一部分的形式并得到推廣。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親自批示的、由湖北省宜昌地區革委會、長陽縣革委會、長陽縣人民武裝部調查組撰寫的《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一文,顯示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深厚群眾基礎和強大生命力。到1977年底,全國有85%的生產大隊實行合作醫療。[36]20有效緩解了當時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其作用意義影響至今。

三、培育“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有技術、有全面才能”的新農民

毛澤東深知“中國歷來只是地主有文化,農民沒有文化”[37]39。受封建愚民政策的影響,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早在1917年毛澤東就對當時的中國教育狀況表現出深深的憂思,認為應以學校教育為急,對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階層普及教育,造就新民,以推動社會發展。他還身體力行地以辦夜校的方式來為貧苦勞動人民提供學習機會。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作出了“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的著名論斷,將教育農民、培養農民提到了戰略高度。1958年8月他在北戴河會議上提出:“公社要逐步把社員培養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有技術、有全面才能的勞動者?!盵16]345為了落實培養新型農民的目標,他要求“各級黨委應當加強對共青團的工作的領導,使團的組織在團結廣大青年,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科學知識的新型農民的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38]53

第一,將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教育廣大農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

毛澤東認為要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有技術、有全面才能的新型農民,首先就要重視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為“政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中心”[18]1110。他深知中國是一個有長期封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深受小農思想的影響和束縛,表現出“兩個積極性,一個是個體經濟的積極性,一個是互助合作的積極性”。[39]47因此,他認為要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就必須對農民進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克服其個體性、保守性。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他多次強調:“用社會主義精神教育農民群眾,使農民逐步地成為自覺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是我們黨的一項最重要的歷史任務?!盵22]515具體來說,就是“鄉村黨的組織在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工作,必須善于聯系社員的實際生活,不斷地在社員中進行關于社會主義(沒有人剝削人、而使大家都富裕起來)和資本主義(最少數人剝削最大多數人、而使大多數人貧窮、只有很少的人富裕)兩條新舊不同道路的教育;進行關于工農聯盟的教育;教育社員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及國家利益結合起來;教育社員積極從事勞動,使他們懂得勞動好和勞動多,而比別人獲得較多的報酬,并依靠自己勞動的所得改善自己的生活,是光榮的,不努力勞動并因而減少了收入,這是可恥的……”[20]226-227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時期,毛澤東則先后于1957年起和1964年上半年起在農村開展了兩次頗具聲勢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以增強農民的社會主義意識,鞏固農村的社會主義陣地。此外,他還在1964年發出“農業學大寨”的指示,號召各地政府和廣大農民“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樣”[12]805,要學習大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農業學大寨雖然在極左思潮影響下出現過曲折,但它確實對于改變當時部分農村干部和農民中存在的“怨上不支持,怨下不聽話,怨天不幫忙,怨地不打糧”“喊困難、等條件、靠投資”等消極思想,形成團結奮進、自力更生、克服困難的力量,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第二,“國家辦學與集體或個人辦學并舉”,多種辦學掃除文盲。

為了全面提升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率和受教育程度,毛澤東認為農村教育要貫徹“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主要是國家辦學與集體或個人辦學并舉,普及教育與提高教育相結合?!耙谌珖r村中普及小學教育,辦好全日制的中學和半日制的農業中學,或者其他中等職業學校,逐步做到普及中等教育。在成人中要認真地掃除文盲,組織各種業余學校,進行政治、文化和技術教育。在勞動人民中間實行普及教育,并且逐步提高教育水平,”“此外,各公社還必須選送一部分青年去投考城市中的高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和高等學校,以便為國家和公社培養有較高文化水平的工作人員?!盵11]535毛澤東認為這樣做好處甚多:一是既有利于普及教育,又有利于提高教育水平;二是既可以為各級學校提供合格學生,又可以為各項建設特別是農業建設培養勞動后備力量。為了提高私人辦學的積極性,他強調:農村中的私立中學“辦了之后政府不要去接收。私人辦了,又被接收,私人辦學的積極性就高不起來了”。[28]245為了貫徹毛澤東提出的農村教育要國家辦學與集體辦學并舉、兩條腿走路的方針,農村出現了形式多樣的辦學方式。有半耕半讀式的簡易小學,即后來的“耕讀小學”,其中又包含了隔日制、半日制、季節性小學與識字班等辦學形式;農業中學也在轟轟烈烈的辦學運動中應運而生,它以培養農村技術力量為目標,以文化課程與技術課程相結合為教學特色。此外村塾改良學校、流動小學、戴帽中學等多種辦學形式與普通的公立中小學并存。如當年的韶山學校以小學為主,又辦了初中、高中班,“是一個戴帽子的學?!?。毛澤東1959年回韶山時曾滿意地戲稱學生是“坐在帽子下面讀書?!盵40]247

農村教育兩條腿走路、多種形式辦學的方法使新中國的農村教育得到了很大發展,農村的入學人數快速增加。據統計,1949年我國農村小學數量為34.68萬所,在校生2439.1萬人。到1964年,我國農村民辦小學數量為58.54萬所,其數量遠遠超過農村公辦學校數量。1965年農村小學生增長到9399.9萬人,占全國小學生總數的80.9%[41]45,大大改善了農村基礎教育極度缺乏的狀態,有效提高了農民的思想文化技術水平。

第三,知青下鄉,干部下放,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為了推動農村教育事業和生產力的發展,1955年12月,毛澤東號召廣大知識青年到農村去。他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29]462,要求廣大知識青年支援農村的建設和發展。為了妥善安置到農村插隊的廣大知識青年,中共中央先后制定和發布了《關于動員和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參加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草案)》和《中央安置城市下鄉青年領導小組向中央的報告》,要求“一定要加強領導,配備起一個強有力的班子,把這項工作做好。安置工作也要做到五好:教育好,組織好,準備好,安置好,鞏固好。使下鄉落戶、參加農業生產的青年學生,在貧下中農和農場工人的教育影響下,真正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有技術的新型的農業勞動者”。[42]528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方面使知識青年通過生產勞動和政治運動的鍛煉,在實踐中成長為新型農民;另一方面,讓他們指導并參與農村文化教育活動,進一步活躍農村的文化生活。通過“選用當地的和下鄉插隊的成分好、思想好、作風好、勞動好、合乎教學條件的知識青年擔任教師”的方式,充分運用知識青年的力量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同時要求“教師不采用全部脫產教書的辦法,實行半耕半教,在農閑教學期間給以一定的工資或采取學生交工分的辦法,國家根據具體情況給以一定的補助,農忙期間回隊勞動”[11]351。這種民辦教師制度和前述的合作醫療、“赤腳醫生”制度一起,成為當年效果好、影響大、深受農民歡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生事物。

為了使干部接受勞動教育,毛澤東在1957年2月27日所作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中強調,要精簡機構、下放干部,從而“使相當大的一批干部回到生產中去”。上百萬的干部陸續分批被下放到工廠、農村進行勞動鍛煉,且其最主要的流動方向是農村。為了彌補農村教師資源的缺陷,中央還指示各地從下放干部中“挑選一批適合擔任中小學教員的工作人員到中小學去代替那些不稱職的教員”,指導下放干部農閑時兼課和負責指導群眾性的各種業余文化活動,農忙時參加生產勞動,使下放干部“在文化、衛生,特別是改進生產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11]171-172干部下放到農村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既是對干部進行勞動鍛煉、加強思想教育、密切干群聯系、促進農村生產發展的有效方式,也有效推動了農村文教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培養。

四、吸取歷史智慧助力鄉村振興

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想內容非常豐富,充分體現了他對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殷殷之情和迫切希望改變中國農村落后面貌的拳拳之心。他的這種開拓創新、百折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繼續發揚。他在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成功經驗,是我們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寶貴財富;而他在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曲折和失誤,有些在今天終于成功而變成美好現實甚至實現超越,有些則成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避免再走彎路的警示明燈。

第一,始終堅持“生產力標準”: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生產力標準,就是把發展生產力放在第一位,將社會生產力是否得到發展作為判斷我們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作為判斷我們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作為判斷社會制度是否優越和進步的根本標準。雖然毛澤東本人沒有提出“生產力標準”這一概念,但他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諸多實踐都是在踐行“生產力標準”。如前文所述,他曾在推進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強調,要將能否增加生產量、增加社員收入、增加物質基礎作為檢驗是否辦好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根本標準。只是在后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中,他并未能將生產力標準貫徹到底?!耙噪A級斗爭為綱”,進行“文化大革命”就是對生產力標準的背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產力的后退,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始終堅持“生產力標準”,抓好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產業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F階段,振興農村產業,就是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破當前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應不足并存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首先,要合理遴選和培育農村產業項目,壯大農村新業態,優化農村產品產業結構,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其次,要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深挖農村生態休閑、文化旅游、農產品深度加工等功能,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第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最后,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農村產業發展。一方面,及時將新技術運用到農村產業發展過程中,以科技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另一方面,是運用新媒體技術,打造“互聯網+現代農業”新形態,打通供需通道,提升產業效益。多措并舉振興農村產業,這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所在,也是實現農民生活富裕目標的題中應有之義。

第二,努力發展農村的教育: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農民是農村建設的主體。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就非常重視農民的主體地位和發揮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主要表現為他非常重視農民的教育問題。他提倡在農村普及基礎教育,通過多種辦學方式掃除文盲,將農民培養成“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有技術、有全面才能”的新型農民。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人才振興,能力提升是關鍵。因此,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對農民教育問題的重視和實踐經驗能為我們現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益借鑒。首先,要重視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造就鄉村振興“帶頭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的充分重視才能帶來行動上的堅定不移。在教育和培養農民的問題上,各級黨組織和政府要堅決貫徹和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指示精神,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其次,要拓展新型職業農民的來源和培育途徑。一方面,要推動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型;另一方面,要鼓勵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農民工等返鄉創業人員加入新型職業農民的隊伍。在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問題上,要將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在職培訓等方式相結合,將線上培訓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實現新型職業農民教育渠道的多樣化。

第三,“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

在《文化的統一戰線》一文中,毛澤東強調:“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的熱忱,必須聯系群眾,而不要脫離群眾?!盵19]1012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毛澤東也非常重視農村文化的建設:一是通過在農村興辦各類學校,大辦文教事業,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二是通過鼓勵出版適合農民需要的通俗讀物,提倡文藝工作者為人民服務、深入工農群眾,通過發展農村廣播網、電影放映隊,組織文化娛樂等方式來強化農村文化建設;三是通過在農村禁止賭博、道會門、童養媳等樹立農村文明新風。通過這一系列舉措,農村的文化建設確實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也要重視文化建設,以文化振興帶動鄉村振興。首先,是要多渠道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農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農村文明新風尚;其次,是要充分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一村一品”,壯大農村文化產業;再次,是要完善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縣文化館、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為基礎的三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體系,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基礎庫群;最后,大力開展“送文化下鄉”“戲劇下鄉”等活動,豐富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啟發農民將不同文藝形態與當地文化傳統相結合進行創新,激發農民進行文化創造的內生動力,實現由“輸血式”送文化到“造血式”自主創新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之魂。

第四,建設農村公益事業:改善民生是鄉村振興的根本。

如前所述,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通過指示衛生部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鼓勵農村發展“赤腳醫生”隊伍,批示推廣合作醫療制度,推行“五?!敝贫鹊扰e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極大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區別于中國傳統農村的一個顯著標志。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也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宗旨,抓牢鄉村振興的根本,夯實鄉村振興的根基。一是要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牢固樹立鄉村振興為了人民、鄉村振興依靠人民、鄉村振興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為廣大農民謀幸福。二是要決勝脫貧攻堅,兜住防止致貧返貧的底線,確保小康路上“無一人掉隊”。三是要建立農村現代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農村醫療、養老和社會救助制度,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四是要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建設的新局面,這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和實踐的根本所在,也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它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檢驗黨的“三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唯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守人民立場,切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宗旨,才能更好地激發農民的主體意識,使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忠實擁護者和積極踐行者。

猜你喜歡
農民農業農村
國內農業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耕牛和農民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農民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