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渭源縣以林草生態示范建設帶動區域發展的優勢

2021-12-08 10:18馬會榮
甘肅農業 2021年5期
關鍵詞:渭河林草綠化

馬會榮

渭源縣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甘肅 渭源 748200

林草生態示范建設帶動區域發展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舉措。渭源縣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縣境內分洮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兩部分,生態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的基礎在于生態,發展的危機也在于生態,扎實有效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修復渭河源頭生態,改善渭源的生態環境,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加快轉變經濟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一、良好的林草生態基礎

(一)生態重要性日趨凸顯

渭源縣作為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鍵之一,境內按流域可劃分為渭河流域和洮河流域兩大塊。渭源縣也是典型的黃土高原生態脆弱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保護和建設好渭水源頭的林草生態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的具體實踐,是建設黃河流域重要生態屏障的具體舉措,將對黃河上游局部地區生態系統的氣候調節、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抵御自然災害和生物多樣性維持等產生深遠影響,有利于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效,有利于協調全縣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實現生態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

(二)生態資源豐富多彩

渭源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年降水量500mm左右,平均氣溫4.1~7.1℃,無霜期142d。根據地形、氣候、降雨量等不同特點,全縣分為南部高寒陰濕區、中部淺山河谷川(塬)區、北部黃土梁峁溝壑干旱區三種類型,其中南部高寒陰濕,植被良好;中部河谷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北部干旱少雨,耕地面積大。從自然資源三調數據來看,全縣林草總面積8.94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43.44%。林地面積6.23萬hm2,其中有林地3.83萬hm2,占林地面積的61.49%,灌木林地0.69萬hm2,占林地面積的11.05%,其他林地1.71萬hm2,占林地面積的27.46%,草地面積2.71萬hm2??h境內林木和草本植物共有99科573種,林木樹種計30科138種。其中喬木樹種35種,灌木樹種103種,草本植物共有69科435種,其中可供藥用的有344種之多,享有盛譽的有當歸、黨參、貝母、柴胡、黃芪、天冬、五味子、雞血大黃、祖師麻、天南星、細辛、甘草等。

二、林草發展勢頭良好

(一)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穩步實現“雙增長”

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6.49%增長到2019年的15.88%,增長了9.39個百分點,林木綠化率由1985年的12.74%增長至2019年的24.04%,增長了11.3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由1985年的82.6萬m3增長到2019年的179.4萬m3,增長了96.8萬m3。

(二)林業“四大”工程成效明顯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綠色發展戰略,城鄉面山綠化、生態廊道、景區綠化和林業重點項目等工程深入推進,努力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生態網絡格局。按照因地制宜、分區施策、精細管理的要求,喬灌草結合、造封管并舉,高標準建成老君山、元古堆等城區面山及干部職工義務植樹133.33hm2以上綠化點6個,每個鄉(鎮)初步建設33.33hm2以上義務植樹基地1~2個,高標準建成新寨馬鹿溝、峽城脫家山、麻家集黨家山等林業重點工程133.33hm2以上綠化點5個,以點帶面,輻射全局,帶動了全縣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整體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深入開展,林業重點工程扎實推進,城鄉生態面貌顯著改善,生態社會效能初步顯現,鄉村振興的生態基礎進一步筑牢。

(三)生態建設和脫貧攻堅實現互惠共贏

立足貧困地區生態脆弱與深度貧困高度重疊、互為因果的實際,把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緊密結合,拓展創新生態扶貧方式。通過工程造林帶貧、苗木合作社帶貧、花卉產業帶貧和生態護林員帶貧等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不斷增加貧困群眾收入。822名生態護林員人均年享受補助8 000元,將退耕還林任務優先向符合規定的貧困村、貧困戶傾斜,共惠及建檔立卡戶3 863戶14 595人,花卉種植帶動6 0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增收5 000元以上。發展現代特色林木種苗產業,種苗木合作社達30個,綠化公司達28個,育苗面積在達486.67多hm2。全縣造林合作社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為幫扶村募捐資金10.16萬元,有效解決幫扶村“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近五年1 600多戶貧困群眾在參與林業生態治理中增收,林業生態建設讓“百姓富”與“生態美”同頻共振,實現了既增綠又增收、既修復生態又脫貧致富的目標。

三、林草示范帶動區域發展

(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發展基礎

渭源自古是絲綢之路重鎮,距省會蘭州市174km,蘭渝鐵路在縣內設站,G30連霍高速、G75蘭海高速和國道212、310、316線穿境而過,渭武高速正在建設,蘭漢高鐵即將啟動建設,渭源融入南向通道的區位優勢凸顯。同時,縣內交通網絡日益便捷,為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和林草生態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使渭源形成更加優化高速、鐵路、公路于一體的交通網。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便捷快速的交通條件,已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重要集散地和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凸顯出創建林草生態建設獨特區位優勢。

(二)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強勁的生態旅游

全縣按照“打造全國生態旅游名縣”的發展方向,堅持把生態文明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基本方向,牢固樹立“大旅游、大渭河、大文化”理念,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著力打造甘肅生態文化旅游名縣。重點建設以渭河源國家級森林公園為中心的渭河源頭生態功能區保護與恢復工程,進一步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公益林管護、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資源管理等林政工作。大力實施渭河源頭生態保護、森林植被保護與恢復和重點林區綜合管護,把渭源建設成為甘肅中部重要的生態屏障。以“生態觀光旅游、感悟渭河文化”和“暢游渭水源頭、感悟渭河古韻、助力消費扶貧”為主題的渭源文化旅游節,深入挖掘生態文化旅游資源,編制完成了《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首陽山、渭河源頭、雙石門旅游景區的建設詳規,策劃了渭河源生態文化旅游帶等3條精品旅游線路,實施了首陽山、天井峽景區道路、渭河源地質公園、“八線三點”生態綠化等景區建設項目,渭河源生態文化旅游知名度不斷提高。

(三)良好的宣傳基礎和廣泛的社會關注

渭源縣通過建設生態文明試點示范縣和打造生態文化旅游名縣為載體,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在全國形成了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基礎,通過宣傳教育,凝聚起了全縣生態建設的強大共識。通過普及生態文明知識,邀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國內知名學者舉辦專題講座、加大人員外訓等多種方式,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樹立生態文明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參與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將全社會力量凝聚到大規模國土綠化的實際行動上來,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具體實踐中,形成了良好的宣傳基礎和廣泛的社會關注,使渭源成為宣傳甘肅生態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

四、結語

渭源縣按照“建設生態渭源為主線”的總體思路,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自然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技術力量雄厚為林草生態示范帶動區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符合生態建設方向,符合渭源生態立縣的戰略實際,對于發揮縣域資源優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為西部地區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總結成功經驗,探索建設模式具有十分重要而長遠的意義。

猜你喜歡
渭河林草綠化
四川省林草碳匯能力建設研討會在蓉召開
提高林草科技實效性的思考
故鄉
故鄉
刊首寄語 林草風采
中國林科院科信所建成林草統計數據統一搜索平臺
朱屺瞻《綠化都市》
關中“下水道”變“黃金水道”
我愛綠化
小猴栽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