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資本論》中的反貧困思想及當代啟迪

2021-12-11 02:39周甄武楊倩倩
關鍵詞:資本論資本主義馬克思

周甄武,楊倩倩

(合肥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資本論》作為馬克思花費四十余年乃至畢生精力創作的恢弘巨著,蘊含豐富的反貧困思想,迄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輝。馬克思通過對無產階級貧困產生的原因、貧困的表現形式以及貧困消解之道的分析論證,形成了完整的反貧困思想觀念及方法論體系。我國在繼承與發展馬克思反貧困思想的基礎上,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促進生產力高質量發展;以“志智雙扶”為契機,激發人民內生動力為路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鞏固脫貧成果、解決相對貧困乃至世界性的反貧困問題的紓解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資本論》中反貧困思想的邏輯進路

(一)理論層面:對已有反貧困思想的批判繼承

貧困問題作為歷史性難題,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而在歷史發展中顯現不同的具體形態,因此反貧困問題非馬克思首創。一方面,在資本主義急劇變化的時代,包括大衛·李嘉圖以及讓·沙·列·西斯蒙第等在內的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為資產階級“保駕護航”。他們不同程度地對現存社會矛盾進行反思,主張通過減少人口、國家干預分配等手段消除貧困,力圖緩解兩大階級的對立,但無論是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的李嘉圖還是西斯蒙第,皆未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弊端,因而無法幫助無產階級擺脫貧困。但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思想仍在馬克思反貧困理論中得以批判繼承。另一方面,在經濟學家努力為資本主義構建“理想王國”時,社會矛盾繼續激化、貧困現象仍在發生,以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站出來,依次從哲學社會學領域、歷史及社會制度、經濟實踐方面對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作了無情批判,并對未來社會提出美好構想。雖然空想社會主義者沒有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產生的必然性,也沒有提出具體的實踐路徑,但他們的思想仍在一定范圍內鼓舞人心、啟迪無產階級,馬克思對其思想進行革命性批判,成為馬克思主義反貧困思想的來源之一。

(二)現實層面:對西歐國家無產階級貧困的現實關照

馬克思所著《資本論》其研究對象包括西歐的英國、法國、德國,其中尤以英國最為典型,這是因為英國作為資本主義發展最充分的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形態在英國展現的最為全面具體,同時英國的無產階級遭受的壓迫與剝削也最深重。無論是紡織業、制繩業等手工工場,還是制鹽、制蠟燭等化工工場中,無產者不分晝夜的從事最骯臟、最勞累且報酬最低的工作……作為忠于為無產階級謀求解放的革命家、實踐家,馬克思迫切需要創立科學反貧困理論以幫助無產者擺脫貧困不堪的生活狀態。此外,法國與德國雖然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及英國,但國家內無產者所受壓迫卻是相同的,并且他們的政治經濟生活、思想領域和無產階級的反抗運動相互聯系。相繼爆發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昭示無產階級已無法忍受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馬克思的反貧困理論也在對無產階級悲慘的現實遭遇中應運而生。

(三)個人層面:秉持無產階級的根本立場

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者,馬克思早在中學畢業時,就鮮明地表達了崇高的人生理想。面對人生選擇,馬克思指出我們追尋的是自身完美之上的人類的幸福,一個只為自己勞動的人,永遠稱不上是偉大的人。生長于開明、富裕的猶太人家族的卡爾·馬克思,本可以過上上流社會的富庶生活,然而他毅然舍棄了這一切,選擇站在貧苦的無產階級立場上。1842年,在林木盜竊法的辯護中,馬克思主張撿樹枝是農民的權利,與偷盜行為判然不同。在論戰過程中,馬克思一方面看到了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殘酷壓榨、看到了貧苦大眾的不堪,另一方面也看到了社會生活中物質基礎的重要作用、看到了普魯士國家的腐敗墮落,這些都愈加堅定了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之路。此后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共產黨宣言》以及《雇傭勞動和資本》等著作中,馬克思不同程度的表達了對無產階級貧困問題的不斷關注。無論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經濟學問題還是異常尖銳的社會矛盾,馬克思始終如一的堅持唯物史觀,堅持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

二、《資本論》中反貧困理論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別從貧困的表現形式、貧困產生的原因及反貧困的實踐路徑等方面具體闡釋無產階級貧困的主要內容,形成了系統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

(一)關于貧困的表現形式

1.內容上:物質貧困與人文貧困

物質貧困。作為辯證唯物主義創立者的馬克思,指出物質貧困是無產階級貧困的直接表現,且具體表現在工資貧困、工作條件貧困、生活條件貧困三方面。其一,資產階級無償占有勞動者剩余價值,勞動者辛勤勞動僅換得維持甚至無法維持基本生活的微薄工資。獲取勞動者剩余價值的資本家一邊驕奢淫逸,另一邊則是無產者的食不果腹,在《資本論》中,剩余價值率精確指出了資本家對無產者的剝削程度。其二,滿眼利益的資產階級漠視人性關懷,他們只關注工廠、機器,不顧無產者的工作環境?!皩臻g、空氣、陽光以及對保護工人在生產過程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設備系統的掠奪?!盵1](P.467)其三,工資貧困、經濟條件惡化必然帶來無產者生活條件的貧困。狹窄的房屋容納超限的人口、房間里混雜著各種怪味對于無產者來說再正常不過了。此外,生活狀況的貧困還表現在自然生態系統的惡化。資產階級將自然狀態下的生活資料異化為生產資料,不斷侵占良田、砍伐森林,工廠“夜以繼日”的向天空排放污染物,生態環境每況愈下。

人文貧困。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貧困是“一切的貧困”,人文貧困在《資本論》中主要表現為精神道德貧困、教育貧困、健康貧困。就精神道德貧困而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通過對英國工人階級的現狀考察,特別是對《童工調查委員會。第5號報告》的引用,淋漓盡致的體現了無產者的精神道德貧困?!霸谝粯O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盵1](P.708)毋庸置疑,無產者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生產勞作中,他們已然無時間也無金錢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無德的工廠廠主將大量年齡不同、性別相異、興趣相差的貧民混雜在一起輪班勞作,長時間的壓榨嚴重損害勞工的神經系統,淫亂罪惡之事時有發生。教育貧困表現為工人及工人子女教育貧困兩方面。出于技術需要工人接受技能訓練,但這種教育具有明顯的利他性,這也決定了工人教育的畸形化和片面性;由于工資微薄,工人無力供養子女接受教育,情況惡劣時甚至子女也被迫出賣勞動力。在無產階級整體貧困的狀態下,即便少數兒童接受教育,教育環境也令人堪憂。[1](P.440)在健康貧困方面,資產階級對剩余價值的剝削嚴重損害了無產階級的生命健康權。資產階級將工人置于惡劣的勞作環境中,剝奪他們呼吸清新空氣、沐浴陽光的時間,乃至吃飯時間也遭壓榨。諾定昂貧民診所特魯曼醫生的統計材料中詳細記錄了因人群的過度集中、高強度的工作量及工作時間,導致的流行病的蔓延。

2.程度上: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無論在勞作條件還是生活條件等各方面日益惡化,喪失勞動資料及生活資料的無產者進而陷入“赤貧”、一無所有的狀態,其中實際工資降低甚至喪失是無產階級淪為絕對貧困的突出表現。資本主義制度下,一切生產資料皆由資產階級掌握,反之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絕對從屬于資本。無產階級除了自身的勞動力以外別無所有,他們有且只有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工人只是作為勞動能力與物質的、實際的財富相對立?!盵2](P.40)當勞動力不能充當商品時,無產階級就陷入了無力逃避、不可掩飾且難以抵抗的貧困之中?!皠趧恿ι唐贰彼枷胱鳛轳R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明晰馬克思“絕對貧困”理論的要旨。

相對貧困作為資產階級維護者都無力辯駁的觀點,指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無產階級收入在國民收入總額中占比日趨降低,資產階級收入占比日益上升。具體表現為無產階級在以資產階級為參照系的前提下,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都處于“匱乏”狀態。馬克思指出,盡管生產力發展的同時社會總財富變多,無產階級可獲得的物資及享受較之以往也增加了,但比起一般社會發展水平及資本家的獲得,工人得到的社會滿足程度反而降低了……因為作為社會化的人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會性質,所以它們是相對的。即便資本家們迫于對社會矛盾深化的恐懼會給予勞動者一定的福利、救濟,譬如增加工人工資,但是這種做法猶如“用強盜的方式無償地占有你辛勤勞動創造出的財富,然后又以一副慈善家的面孔給你微不足道的一點”,然而無產階級仍舊貧困。

(二)關于貧困產生的原因

馬克思通過對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所遭受的現實情況的考察分析,明晰了無產階級貧困產生的根源——資本主義制度?!爱a生這個結果的,并不是這個或那個次要的弊端而是制度本身?!盵3](P.368)這一觀點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根本立足點。資本主義制度作為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產物,意味著對無產階級的壓制,因此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無產階級的貧困就注定存在,且他們的貧困與資本主義的剝削成正比。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運用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統的論證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資本剝削理論,包括勞動價值學說、剩余價值學說等。此外,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雇傭勞動不僅加深了對本國人民的剝削程度,同時還將掠奪擴展至世界各地,加速了貧困在世界范圍內的蔓延。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資本積累是造成無產階級貧困的原因之一。資產階級的貪婪本性促使他們無止境地剝削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將無產者創造的剩余價值用以購買廠房、機器、設備等不變資本,以完成資本積累?!爸灰e累在進行,資本家就是在出售所生產的商品,并把出售商品所取得的貨幣再轉化為資本?!盵1](P.619)一方面,在資本積累中,資產階級通過購買大量機器進行生產,機器化大生產對工人勞動的熟練程度要求低,從而降低了對勞動者年齡、性別的限制。殘暴的資產階級為了減少工資支出而雇傭兒童、婦女參與工廠勞作,“機器把工人家庭的全體成員都拋到勞動市場上,就把男勞動力的價值分到他全家人身上了?!盵1](P.433)資產階級完成了由“剝削一個人的剩余價值到剝削全家人剩余價值”的轉變。此外,在生產技術不變的情況下,資產階級為了獲得較多的相對乃至絕對剩余勞動,延長工作日、延長剩余勞動時間,這產生了對無產階級“不分晝夜”、“像雪崩一樣猛烈”的剝削。另一方面,隨著資本家繼續加大對不變資本的投入,用來支付工人工資的可變資本相應減少,產生了相對過剩人口,[4](P.89)于是出現一部分無產者過度勞作,一部分無產者游手好閑的畸形狀態。

(三)關于反貧困的實踐路徑

其一,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路徑。如前所述,在馬克思之前,前人已對反貧困問題進行探析,但無論是古典經濟學家從人口、利潤出發分析剩余價值,還是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的改良資本主義制度、激發資產階級善心的種種舉措,都無法從實踐中幫助無產階級擺脫貧困,原因之一在于他們始終停留在純粹理論批判的范圍內而并未調動物質力量,盡管理論批判也是批判的武器。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克服前人表象的批判,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詳細分析,指明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實踐道路——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同時馬克思強調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辯證否定,即共產主義社會的建立不是打碎一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而是建立在資本主義時代以往獲得成果的基礎上,即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1](P.832)

其二,發展生產力是解決貧困問題的必然選擇。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帶來人的異化的同時肯定其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資產階級早期迫使無產階級拼命勞作的同期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提供強大的物質力量。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共產主義制度同樣以生產力的發展為物質基礎。只有這樣的條件,才能為一個更高級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創造現實基礎。[1](P.649)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建立,是以資本主義無法容納新的生產要素為前提的,當生產力極大發展時,更高的社會形態將建立,無產階級的貧困問題也將得到解決。

其三,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力量。作為沒有特殊利益且代表社會大多數人利益的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專政代之以無產階級專政,是實現擺脫資產階級壓迫的重要實踐,也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站在唯物主義立場上,充分肯定了無產階級解放自身的革命力量?!斑@個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最后消滅階級。這個階級就是無產階級?!盵1](P.18)同時無產階級也具有革命因素。一方面,無產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孿生兄弟”,他們勞而不獲與資產階級不勞而獲形成鮮明對比。深受剝削、壓迫的無產者一窮二白,除了進行革命以外別無選擇,他們能失去的只有枷鎖,革命意志極為強烈。另一方面,大量無產階級參加過工廠勞作,流水線般的勞作在異化自身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各國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為政權建立提供了強大力量。

三、《資本論》反貧困思想的當代啟迪

關于反貧困的一切批判,如果僅停留于理念批判,只能是關于貧困的表面批判,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為無產階級擺脫貧困提供了實踐路徑。歷經一百多年的發展,無產階級貧困較之以往有了根本改變,但距離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仍有一段路程。面對新的時代形勢,繼續堅持并發展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的基本路徑,對于鞏固我國減貧成果、推進世界反貧進程,仍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一)中國之維:新時代繼承和發展馬克思的反貧困路徑

1.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擺脫貧困的根本路徑是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主義制度下,無產階級貧困的制度根源已不復存在,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仍處于發展完善階段,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恰如恩格斯所言:‘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5](P.588)當下全面深化改革,理順禁錮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既是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也是新時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現實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來,我國的改革經歷了探索到完善的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的重點服務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因此改革重點在經濟、政治領域,自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轉變,因此改革的重點涉及領域更細致,其中制度體系的建構是重點?!爸贫葍瀯菔且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盵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為世界減貧作出突出貢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扶貧開發計劃的有效實施,我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減貧目標。[7]進入新時代,我國脫貧攻堅更是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中2020年后絕對貧困問題消除。中國制度下的脫貧經驗也被非洲等中等收入國家和國際社會學習借鑒,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也要清醒看到體制建設中的短板問題,制度建設任重道遠。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應堅持正確方向。第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以來,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尤其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脫貧模板,無比有力的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第二,堅持黨的領導。無論是革命年代反帝反封建的流血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改革,共產黨人都以一往無前的魄力帶領人民奔赴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共產黨人領導下的革命或改革,指向當下,指向未來,更指向人民。第三,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無論是深化改革還是完善制度,其真正旨歸皆是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還應致力于滿足人民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需要。把人民利益當作價值取向,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堅持也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中國化發展。

2.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促進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設想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建立的共產主義社會將消除貧困,但由于我國特殊國情,即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之上,致使其成為我國貧困問題長期存在的原因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武裝自己,歷代領導人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為中華民族的脫貧攻堅事業提供了物質基礎。進入新時代,人民的需要由物質需要轉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但這些需要的滿足仍建立在物質基礎即貧困問題的徹底消除之上。中國共產黨堅持大力發展生產力同時立足我國國情,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及反貧困路徑做出了中國貢獻。

創新理念指明了生產力發展的動力問題。當下創新理念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者科技創新思想下更廣范圍的創新,包括經濟創新、文化創新等。新時代脫貧工作應堅持“科技創新與民生緊密結合”的理念,在貧困地區利用科技增加農產品產量、農村環保技術等,發揮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協調理念要求正確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問題,其中包括城鄉、區域間的發展。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協調理念要求一個人都不能掉隊。綠色理念強調自在自然與人化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如若不顧自在自然,對之過分挖掘,那么人類社會的永續生存難以保障,進而陷入整體貧困。正所謂“綠色扶貧是永續扶貧的必要條件”。[8](P.7)開放理念強調了生產力發展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開放政策極大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但在促進開放、吸收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要處理好市場經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在利用市場經濟時,將其嚴格限定在資源配置層面,防止它對社會機體的無限入侵。當下應合理利用資本力量,調動各經濟主體積極參與到相對貧困治理之中。共享理念強調全民共享、全面共享,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全民共享而言,要求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譬如脫貧攻堅工作中應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公共衛生等基本服務的供給,以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打贏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9](P.14)同時全民共享也包括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世界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就全面共享而言,要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不斷滿足不同人群需要。在相對貧困治理中,全面共享尤為重要。當下應注重政治建設中保障人民平等的話語權,經濟建設中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等,以實現多維度、深程度的發展。

3.以“志智雙扶”為契機,激發人民內生動力

馬克思在反貧困問題上一如既往發揮無產階級政權的力量。在我國,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繼承了馬克思反貧困理論,在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下提出人民民主專政,強調人民當家作主,并發展了其中的人民立場:毛澤東把反貧困與解決“吃飯”問題緊密結合,鄧小平倡導反貧困應立足于農村具體特點,尊重農民選擇,江澤民主張反貧困重點聚焦農民溫飽問題,胡錦濤則由聚焦溫飽問題轉向科學發展的反貧困之路。立足新時代,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進行創造性轉化,提出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三扶”政策,側重“造血式”扶貧,發揮人民群眾主體地位。

深入貫徹“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的政策。一方面,繼續加強對貧困人口的財政傾斜、經濟補貼,使低收入者不愁吃不愁穿,同時繼續貫徹習總書記“精準扶貧”理念,在“脫貧不脫政策”的步伐中尤其關注無兒無女、傷殘人員的生活狀態。另一方面,培養貧困個體的脫貧意識,激發貧困者的主體性思維,將“要我脫貧”轉化為“我要脫貧”。毋庸置疑,給予貧困者經濟補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現狀,但單一的物質幫扶無法從源頭解決問題,缺乏脫貧意識的貧困戶多數會在經濟救助缺失時再度返貧。 “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擺脫貧困’?!盵10](P.160)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反貧困理論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基礎上堅持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協同推進,主張激發貧困主體的內生動力。貧困人口必須樹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堅決摒棄“等靠要”等消極墮落思想?!懊撠毑粌H在于物質脫貧,還在于人民群眾精神和文明的提升”[11](P.96),為此積極開展鄉村文化建設也不失為培養貧困者主體性思維的途徑之一。扶貧單位通過舉辦文化匯演等活動豐富鄉村人民的文化生活,以緩解人民抑郁、煩躁的心理活動,塑造樂觀、開朗的心態,促使個體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深入貫徹“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的政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證的資本主義剝削已然消滅,但貧困地區因條件惡劣等導致的教育貧困仍然存在。當下為鞏固脫貧成果、擺脫相對貧困,應特別重視貧困地區的“扶智”工作。國家在助力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加大貧困地區教師的政策傾斜,鼓勵更多優質教師在貧困地區鑄魂育人。同時加大貧困地區互聯網、寬帶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貧困地區的學生可以借助網絡發展在線教育,與全國乃至全球的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以此幫助學生獲取外界信息,擴大學生視野。此外,加強對貧困地區的技能扶貧也是教育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認為要改變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1](P.195)國家或當地政府聘請專家、技術人員對貧困地區人們進行技術培訓,授之以漁,使當地人們掌握一項生存技能,無論是借此技能外出務工還是就地創業,都不失為致富的一種手段。

(二)世界之維: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的國際減貧合作

當下貧困問題不僅存在于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同樣存在:由貧困引發的食品短缺、健康惡化、難民危機等生存問題乃至由此滋生的地區沖突、恐怖主義等政治安全問題,不同程度威脅著世界和平穩定。消除貧困作為世界性、歷史性難題,僅僅依靠某個國家的力量無力解決,必須尋求國際合作,這也是實現《資本論》中“自由人聯合體”的題中應有之義。習總書記在出席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時發表重要講話,呼吁加快全球減貧進程、加強減貧發展合作,呼吁共建一個消除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12](P.8)當下,世界各國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及發展援助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重大決策。

國際減貧合作的實踐路徑分為政府間與非政府間的減貧合作。就政府間的減貧合作而言,各國政府應積極構建“命運共生型”合作路線。國際減貧合作的發展史大致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即干預階段、引導階段與共生階段。干預階段的特征主要是以物質基礎為手段對援助國施加政治影響;引導階段側重于“授人以漁”,即單向性的向援助國提供經驗技術;當下倡導的共生階段則側重援助國與受援國之間的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即援助國與受援國之間是雙向互動的關系,而非昔日的給予與被給予的關系。近年來我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等一系列舉措,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身發展能力的同時贏得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衷心擁護。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不排斥發達國家,而是倡導全球共建共享,面對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我國施行的援助兼顧精準對接,根據各國不同群體及面臨的不同狀況施以形式各異的幫扶方式,如援助肯尼亞修筑新鐵路并進行技術培訓,在威尼斯投資建設深水集裝箱碼頭等一系列援助實踐。

就非政府間的減貧合作而言,應充分發揮各民間組織、跨國公司的積極作用,將“命運共生型”理念貫徹到社會各組織,發揮其社會效益,結成全方位的“命運共同體”。民間組織作為人民溝通聯系的橋梁之一,能夠最清晰、最細致的反映老百姓的呼聲,同時也能體現脫貧工作的成果,因而各國的民間組織應加強交流,促成國際減貧組織的建立,以彌補政府間溝通的不足。此外,跨國公司以一定的經濟基礎、技術條件為支撐,成為國際脫貧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可口可樂(中國)公司2011年在崇左市建設甘蔗扶貧基地,并將“可持續甘蔗”種植理念及技術引入基地,實現綠色供應鏈與農戶收入穩步增長的雙贏狀態,該公司繼而將此模式復制到湖南茶葉、黑龍江玉米等生產中,在幫助公司實現主要農業原料可持續采購目標的同時助力中國脫貧事業。[13](P.165)當然,面對互聯網急速發展的新時代,無論是政府間還是非政府間的扶貧交流,都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不斷拓寬扶貧路徑。2017年5月,由中國政府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所機構聯合發起的減貧案例在線分享活動,極大地彌合了跨領域交流的不足,為促進國際減貧提供了有益借鑒,同時創新減貧模式和方案。

總之,馬克思揭露了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剝削的奧秘,明晰了無產階級擺脫壓迫及貧困的路徑選擇。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的基礎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馬克思反貧困理論進行了中國式的發展,以鞏固當下的脫貧成果乃至推進后扶貧時代工作。

猜你喜歡
資本論資本主義馬克思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像
我與《資本論》的故事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資本論的雙重誤讀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習近平: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逆全球化:資本主義最新動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