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應急科普場館中的場景化科普模式研究

2021-12-12 10:06胡俊吳家浩申世飛疏學明王佳齊培瀟尚甲
科普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消防安全

胡俊 吳家浩 申世飛 疏學明 王佳 齊培瀟 尚甲

[摘? ?要] 積極開展消防安全文化建設和消防知識科普工作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現實意義。應急科普場館是消防知識科普的主要場所之一,針對7類不同類型的應急科普場館,引入場景化應急科普的理念,研究了開展場景化應急科普的優勢,并按照傳播學中的5W理論,提出了不同類型應急科普場館的場景化應急科普模式,從而提升消防應急科普場館的科普能力。

[關鍵詞]消防安全 應急科普 科普場館 場景化科普

[中圖分類號] N4;G265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293/j.cnki.1673-8357.2021.05.006

火災作為當今世界嚴重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一類多發性災害,發生頻率高,造成的損失與危害觸目驚心,因而是應急科普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之一。根據美國消防協會估計,每個家庭成員在一生中至少會遇到兩次嚴重火災,2013—2017年美國平均每百萬人火災亡人率為9.9人[1]。據我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2020年我國共接報火災25.2萬起,死亡1 183人,受傷775人,直接財產損失高達40.09億元[2]。

因此,向公眾傳播消防安全預防知識、培訓演練形成自救互救能力,提升人們的消防安全素質、減少火災的發生及人員的傷亡十分必要。應急科普場館作為開展應急科普教育的重要場地之一,在傳播安全與應急知識、培訓演練形成自救互救能力、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安全理念,提升民眾的安全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 消防應急科普場館的分類

在針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科普教育實踐中,針對火災的消防科普教育發展較早,各類消防應急科普場館增長速度也較快[3]。目前,國內尚未有“應急科普場館”的官方定義,也沒有明確的類型劃分;在國外也未找到與“應急科普”對應的概念,但與“應急科普場館”較為類似的有防災博物館、防災體驗館等。

本文的“應急科普場館”主要指具有交互功能的、體驗式的安全體驗場館,該定義與學者鄭念的定義一致[4]。進一步地,本文的消防應急科普場館分為以下7類[4-6]。

(1)重大災害紀念館。目前國內的各類重大災害紀念館數量不多,但規模和影響力較大。就火災而言,國內目前唯一的災害紀念館是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位于黑龍江省漠河市,是為了反思紀念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而建造。

(2)綜合類應急科普場館。一般由地方政府支持,委托第三方興建,科普內容包括消防、交通、地震、臺風、應急救護等多個應急領域。

(3)專業類應急科普場館。在所有專業性的應急科普場館中,消防類應急科普場館起步早,占比最高。在許多專業類的消防應急科普場館中,設置有模擬餐廳、教室、超市、住宅、酒店等不同環境,模擬火災和煙霧、坍塌、擁擠、踐踏等情景,可以讓公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和學習掌握火場的響應與逃生技能[7]。

(4)社區安全體驗館。此類體驗館規模不一、數量較大,更貼近群眾,聚焦居家安全和日常安全知識,旨在增強居民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隱患排查能力和逃生能力。

(5)青少年/兒童安全體驗館。此類場館常以兒童樂園形式運營,較為強調娛樂性,即寓教于樂,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應急知識。

(6)學校安全體驗館。目前,國內部分地區建設有學校安全體驗館,將應急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列入學生實踐內容中。例如,山東省濰坊市中小學生示范性實踐基地建設有消防體驗館,對小學六年級至初中二年級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全覆蓋教育,每年接待5萬多名中小學生參加實踐活動。

(7)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此類應急科普場館的突出特點是輕便、快捷、靈活,能提升設備周轉利用率和科普范圍,深入農村等地區,打通應急科普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盡管目前已有如此多類型的消防應急科普場館,但是,正如楊家英等指出,目前的消防科普場館較為籠統,沒有發展出特有模式[3]。因此,本文將根據不同消防應急科普場館的特點,引入場景化應急科普的理念,依據傳播學中的5W [Who(誰),Says What(說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過什么渠道),To Whom(向誰說),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理論,對不同類型的場館設計出針對性的場景化應急科普模式,提升消防應急科普場館的科普能力。

2 場景化應急科普理念

場景化科普是結合場景化思維、情景學習、體驗式科普等概念提出的,秉承個性化定制、沉浸式體驗、場景化構建的原則,打造技術和體驗感并存的科普場館傳播模式[8]。針對應急知識的科普,場景化應急科普采用場景化的思維模式,根據應急科普知識的特點,通過建立虛擬的突發事件場景,開展“體驗式的應急科普”[9],實現“情境學習”“情境教學”“情境認知”“多感官學習”[10-11],塑造人們的行為,讓參與者掌握突發事件場景下的應對知識。場景化的應急科普具有如下特征。

(1)沉浸感。與其他非應急性質的科普工作相比,應急科普更看重體驗[12-13]。場景化的應急科普會模擬各類災害場景,讓科普受眾感受到災害環境,掌握災害場景下的科學應對知識。

(2)交互性。應急科普中的重要科普內容是突發事件場景下的科學應對知識,為了保證科普知識的有效性,場景化的應急科普通過模擬情景的體驗式學習,“邊動手邊動腦”,讓公眾最大可能地形成災難發生場景下的真實感受和意識,掌握自救、救人及逃生技能,提高科學決策和行動能力,培養公眾對災難的心理承受能力[5]。

(3)反饋機制。場景化的應急科普通過應急知識教學開展模擬場景體驗,并對參與者體驗過程進行記錄。一方面,應急科普工作人員和專家可以了解科普受眾對災害場景下應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反饋給科普受眾進行鞏固;另一方面,科普受眾也可以為場景化的應急科普工作和模擬場景體驗提供反饋,不斷優化和完善場景化應急科普的內容及形式。

3 消防應急科普場館的場景化科普模式設計

3.1場景化技術手段

場景化應急科普的形式,需要盡可能地利用新技術,模擬更加真實的突發場景,為應急科普服務。為了實現場景化的消防應急科普,消防應急科普場館中可采用的技術手段和科普形式總結見表1。

(1)聲光電技術。將音頻、視頻、色彩、影像、文字、電子電控設備與應急科普場館的設施結構、空間設計結合,網絡化、智能化地進行演示。

(2)增強現實(AR)技術。通過計算機技術將虛擬的二維影像或三維模型融合到真實的空間環境中,綜合應用了顯示技術、跟蹤注冊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等多種技術 [14-15]。

(3)三維(3D)投影技術。通過計算機的運算達到視覺、聽覺等方面立體效果的一種技術,使用互相重疊的圖像來增強觀看者的深度感、立體感。

(4)虛擬現實(VR)技術。綜合應用三維圖形生成技術、模式識別技術、仿真技術、多傳感交互技術、人工智能等,配合高性能音像顯示設備,營造出逼真的虛擬環境,實現人與虛擬世界的互動,使參與者產生“身臨其境”的臨場感。

(5)語音識別技術。將人類語音中的詞匯內容轉換為計算機可讀的輸入,例如按鍵、二進制編碼或者字符序列。在科普場館中,可通過語言識別技術實現智能控制科普講解的內容以及模擬消防報警體驗等功能。

3.2場景化科普模式設計

按照學者哈羅德·拉斯韋爾(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理論[16],對應應急科普場館傳播應急科普知識的過程,列出5個基本要素為:應急科普場館(Who)、應急科普知識(Says What)、應急科普形式(In Which Channel)、應急科普受眾(To Whom)和應急科普效果(With What Effect)。根據5W理論,本文對上述7類消防應急科普場館的應急科普全過程進行設計。各類場館的場景化消防科普模式見圖1。

(1)重大災害紀念館

重大災害紀念館的主要目的是紀念重大災害帶來的苦難,并提醒人們養成安全意識,學會在危險情況下自救。目前國內針對火災的重大災害紀念館僅有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尚沒有其他類型的火災紀念館(例如建筑火災、隧道火災等)。即便如此,在應急科普過程中,也需要普及各類火災的知識。因此,重大災害紀念館中,場景化應急科普的主要場景應是重大的火災場景,包括各類場所下的重大火災場景,例如建筑火災、隧道火災、化工廠火災等。在這些場景下,火災已經發展到了較為嚴重的程度,因此科普的知識應主要是如何進行科學的逃生、疏散,在首先保證科普受眾掌握這些重要知識的情況下,再科普如何防范這類火災的發生,以及在火災初期如何進行撲滅及報警。對于科普的受眾,由于場景化的設計多是重大災害場景,較為慘烈,因此不適合低年齡段兒童,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不利[17];且重大災害場景下的許多逃生措施較為復雜(例如結繩自救等),低年齡段兒童難以掌握。因此科普受眾應該是14歲以上的公眾。對于低年齡段兒童的應急科普可以在更有針對性的兒童/學校安全體驗館開展。

(2)綜合類應急科普場館

綜合類應急科普場館具有綜合性特征,場館內需要覆蓋盡可能多的突發性安全事件類型,因此,對于火災的科普難以兼顧科普知識的深度。對于綜合類應急科普場館,其場景化的設計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場景的常見性,設計的火災場景應是較為常見的建筑(住宅、商場、學校等)火災場景;二是場景的耦合性,設計的火災場景應考慮到其可能引發的其他次級災害場景或可能引發火災的其他初始災害場景。其場景化的科普模式如圖1所示,科普的主要知識是日常生活中的防火知識、起火初期如何使用相關滅火設施及報警、常見火災場景下的逃生。在應急科普的形式上,多災種耦合的場景較為復雜,因此比較合理的方案是通過3D投影模擬災害的衍生演變過程。

(3)專業類應急科普場館

專業的消防應急科普場館主題明確,因此火災的科普也應該較為全面和深入。采用AR技術,生動講解日常的火災防范知識和火災動態的發展過程;通過聲光電技術,展示各類消防設施設備的作用及聯動,普及消防設施知識;采用語音識別技術,培訓科普受眾的火災報警信息規范化,使得報警信息全面、清晰;采用VR技術,模擬不同類型的火災場景下的滅火、逃生等。最終讓科普受眾形成安全的防火意識,掌握基本的滅火知識、規范的火災報警、科學高效的逃生方式。

(4)社區安全體驗館

社區安全體驗館的應急科普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首先,科普受眾主要針對社區居民;其次,應急科普的場景化設計主要針對社區中的建筑火災場景。應急科普的知識主要是建筑中的防火、滅火知識,例如針對電氣火災、廚房火災的防火與滅火措施進行科普。社區安全體驗館的規模一般不大,因此采用的場景化技術也以VR技術為主,開展建筑火災時的逃生體驗、滅火體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區安全體驗館深入了社區基層,因而應急科普也應該關注到社區中的特殊人群,包括高齡老人、青少年兒童等。不能忽略對特殊人群的應急科普,尤其是老年人的廚房用火、用電等消防安全問題。同時,對特殊人群的應急科普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應該有區別。例如,針對高齡老人,場景化應急科普中許多需要操作的設備較為復雜;對于火災場景的應對,固守待援也比疏散逃生更適合高齡老人。

(5)青少年/兒童安全體驗館

青少年/兒童安全體驗館開展應急科普的受眾是青少年兒童??紤]到青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狀態,開展消防應急科普應借鑒日本的經驗,對幼齡兒童開展防火安全教育要有兩個“不為”[17]:其一,不帶領他們進入真實的火災現場參觀,不搞“恐怖教育”;其二,不允許他們參與滅火活動,不宣揚兒童救火英雄事跡。針對幼齡兒童只傳授自救與逃生技能,有關救火滅火等技能則等到他們年齡增長、力所能及時才進行科普。因此,場景化的應急科普需要保證科普內容的適當性以及科普手段的趣味性。在場景化的科普模式中,科普內容僅包括日常防火知識、火災報警知識以及常見火災場景下如何逃生,不宣傳及教授滅火知識;科普的形式包括利用AR技術生成卡通形象的“講解員”,講解防火知識和報警知識,并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帶領青少年兒童進行火災報警訓練,記住報警號碼并清楚準確地表達起火信息,充分調動青少年兒童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也可采用VR技術模擬簡單的火災場景進行逃生體驗,但要避免模擬過于慘烈的場景,保證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

(6)學校安全體驗館

學校安全體驗館的科普受眾與青少年/兒童安全體驗館的受眾較為一致,是年齡較小的中小學生。但學校安全體驗館作為學生安全教育實踐的重要場所,是國民應急安全教育體系的重要保證,因此相比于青少年/兒童安全體驗館,其應急科普知識的權威性更高,需要及時更新;同時,需要對應急科普工作進行考核,保證對學生的應急科普教育是達標的。采用VR技術模擬簡單的火災場景進行逃生體驗是必要的,同時,需要對逃生方式進行評價,保證火災場景下的有效應對。學校安全體驗館既要有趣味性,也要引入考核機制,保障對學生的應急科普教育水平。

(7)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

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是固定應急科普場館的補充,能增加消防應急科普的覆蓋面,打通應急科普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此類場館具有流動性,進行科普活動的場地面積相對較小,且由于資金、場地的限制,能采用的場景化技術方案也不多。場景化的科普模式中,科普的受眾主要是尚未建設科技館的縣、鎮、農村地區的居民(統稱“非城市居民”),應急科普的知識主要是日常的防火知識、常見火災場景下的滅火及逃生知識。其中,防火知識要因地制宜,針對科普地區的特點確定對建筑火災、森林火災或草原火災的防火知識。能采用的場景化技術方法也具有局限性,通常情況下可采用穿戴式設備,通過VR技術進行火災場景下的逃生體驗、滅火體驗。

以上是根據不同消防應急科普場館的特點、能力的不同而設計的不同場景化科普模式。在實際的應急科普場館建設中,還需要考慮設施設備的維護、應急科普內容信息的及時更新,也可以根據場館經費、場地的擴展而加入其他更有效的場景化科普模式。

3.3場景化科普模式實證研究

為了進一步驗證設計的場景化科普模式的可行性,我們選取了當前國內較為典型的綜合類應急科普場館、專業類應急科普場館和青少年/兒童安全體驗館三類消防應急科普場館進行實證研究,并從不同的學習理論角度,說明場景化應急科普的理論優勢和實踐意義。

(1)綜合類應急科普場館。以北京市海淀公共安全館為例,該展館包括消防安全、地震災害、環境安全、交通安全等13個展區,應急科普受眾為普通公眾。在消防安全展區,應急科普知識包括火災現場復原、報警訓練、居室安全訓練、煙霧逃生訓練等內容,采用了很多場景化的技術手段,例如通過投影技術,應用數字化仿真運動平臺和環幕放映系統,讓觀眾感受火災情景[18]。場景化的應急科普,能讓科普受眾學習火災的預防知識與自救常識,形成安全防火意識和掌握逃生方法??紤]到未來的發展,作為綜合類應急科普場館,北京市海淀公共安全館還可以在場景的耦合性方面進行提升,設計的火災場景可以考慮到火災可能引發的其他次級災害場景以及可能引發火災的其他初始災害場景,這樣的火災場景更能體現綜合類應急科普的特點。

(2)專業類應急科普場館。在國內的專業類消防應急科普場館中,最為專業的當屬中國消防博物館[19]。中國消防博物館中針對消防的應急科普知識較為全面系統,包括城市消防規劃、建筑消防設施、火災應急疏散、家庭火災滅火、“119”電話報警等。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應急科普場館,專業類應急科普場館中對于消防設施知識的普及更加全面深入,可以讓科普受眾了解到各類消防設施設備的作用及聯動知識。中國消防博物館中場景化科普的主要區域是以安全互動體驗形式為主的防火防災體驗館,采用的場景化技術手段包括高清投影、電子沙盤模型、光電感應等多媒體展陳技術。場景化的應急科普,讓科普受眾形成安全防火的意識,掌握基本滅火知識,能在報警的時候提供全面清晰的災情信息,并知曉科學高效的逃生方式。其他地區的專業類應急科普場館,也可以借鑒中國消防博物館在應急科普知識全面性和應急科普形式多樣性方面的經驗。

(3)青少年/兒童安全體驗館。當前,國內的許多城市都逐漸建有針對青少年/兒童的具有娛樂性的安全體驗館,寓教于樂。以杭州市“笑笑橙”青少年消防應急安全體驗館為例[20],該體驗館的應急科普受眾是5~16歲的青少年兒童,設有救援現場區、設備體驗區、體能訓練區、3D影院區、逃生區、消防隊等多個功能區,采用的場景化應急科普技術有VR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仿真技術等,旨在讓青少年兒童掌握防火滅火、災難逃生、自護自救等生存技能。但是,正如在上述場景化科普模式設計中提到的,針對青少年兒童的應急科普,除了要關注科普手段的趣味性,還應保證科普內容的適當性。借鑒日本的“兩個不為” [17]經驗,針對幼齡兒童不宜科普滅火知識。因此,諸如模擬消防員滅火、使用滅火設備等滅火知識的科普應該注意年齡的限制。

根據不同的學習理論,場景化的應急科普模式具有理論優勢和實踐意義。

(1)按照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大部分的學習都是操作型學習,表現形式是增強參觀者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習動機變得持久[21]。場景化的科普通過引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將虛擬的火災場景變得鮮活生動,全方位感官的刺激能激發參觀者在參觀體驗過程中對科普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與虛擬災害場景的互動和反饋促使參觀者將所學到的知識和真實世界進行聯結,進而使得參觀者的學習動機變得更加持久。

(2)按照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知識本身是一種基于社會情境的實踐活動,是社會文化、背景和實踐活動的一部分,學習者在真實情景中通過社會性活動學習知識和技能,并在知識實際應用活動中進行思考、探索和實踐,從而在實際生活中不斷提升問題能力和知識文化水平[22]。場景化的應急科普一方面可以通過仿真式的體驗設備直接為參觀者提供逼近真實的火災場景下的逃生、滅火等應對實踐(社會實踐情境);另一方面可以實現科普受眾之間、科普講解員和科普受眾之間的互動,通過協作、互動、相互探討,科普受眾從實踐共同體中的“邊緣性參與”逐步轉變為“充分參與”,在學習到更多共同體知識的同時,求知行為也變得愈發積極。

(3)按照體驗學習理論,體驗學習的四個步驟為具體的體驗、觀察與反思、抽象概念和歸納的形成以及在新環境中測試概念的意義[23]。場景化的應急科普一方面可以構建虛擬的災害情境,讓學習者在情境中親身接觸和感受環境內的事物,受到強烈、多感官的刺激,在此過程中產生豐富的體驗;另一方面可以評估應對行為,評估結果能讓受眾有積極的反思,在體驗過程將當下學到的知識和先前習得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并將當前學習和未來關聯在一起,不斷地循環著“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最后完成科普知識的內化。

4 結語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加強全社會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的意見》《加強新時代防震減災科普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發布,應急科普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消防應急科普是應急科普工作的一種重要類型,針對不同的消防應急科普場館,按照傳播學的5W理論,從應急科普場館、應急科普知識、應急科普形式、應急科普受眾和應急科普效果角度,設計不同的消防應急知識場景化科普模式,可以為消防應急科普場館的建設提供參考,提升消防應急科普場館的應急科普能力,促進消防安全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國輝.美國火災亡人率統計報告[J]. 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11):1560.

[2]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EB/OL]. (2021-02-01)[2021-04-09].https://www.119.gov.cn/gongkai/sjtj .

[3] 楊家英,趙菡,鄭念. 中國應急科普場地發展分析[J]. 中國高新科技,2020(6):11-14.

[4] 岳勇華,何國家.我國應急安全體驗場館的現狀分析[J]. 中國應急管理,2019(11):34-37.

[5] 楊華娟. 體驗式應急安全教育發展路徑探討[J]. 社會治理,2019(10):57-62.

[6] 趙菡,楊家英,鄭念. 從突發公共事件科普看應急科普場館建設[J]. 科普研究,2020,15(2):68-75,106-107.

[7] 搜狐網.應急安全科普體驗館常見的幾種解決方案[EB/OL]. (2020-08-21)[2021-04-09].https://www.sohu.com/a/414228792_120743922.

[8] 王夢捷,杜興苗,王海洋,等.淺談場景化科普教育形式在科普場館中的運用[C]//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新時代公眾科學素質評估評價專題論壇暨第二十五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8:11.

[9] 任廣乾,汪敏達. 體驗式科普及其行為機理理論綜述[J]. 科普研究,2010,5(4):22-27.

[10] 常娟,霍菲菲. 多感官學習在科技館展覽輔導中的應用[J]. 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16,1(3):49-55.

[11] 吳子珺,朱翔宇,王雪. 智慧博物館情境感知微型學習模式研究[J]. 科技廣場,2017(10):172-177.

[12] 蔡文東,龐曉東,陳健,等. 在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中開展應急科普工作的研究[J]. 科普研究,2016,11(4):53-56,62,96.

[13] 陳世華. 我國綜合安全教育訓練館的發展和現狀[J]. 城市與減災,2019(4):46-50.

[14]Azuma R,Baillot Y,Behringer R,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Augmented Reality [J].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2001,21(6):34-37.

[15] Azuma R. A 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 [J]. In Presence: 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1997, 6(4):355-385.

[16] 郭慶光. 傳播學教程[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17] 范強強. 值得借鑒的日本中小學生防火安全教育[J]. 生命與災害, 2019(4):34-35.

[18]百度百科.海淀公共安全館[EB/OL].(2015-02-13)[2021-04-06].https://baike.baidu.com/item/海淀公共安全館/1968773?fr=aladdin.

[19]潘春華.走進中國消防博物館[J].生命與災害, 2020(11):38-39.

[20]浙江日報.杭州少年宮消防安全體驗館開館在即 萌萌吉祥物亮相[EB/OL].(2018-12-14)[2021-04-0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827599027155486&wfr=spider&for=pc.

[2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下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2]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Meaning and Identity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3]David A Kolb. 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與發展的源泉[M].王燦明,朱水萍,等,譯.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 張英姿)

猜你喜歡
消防安全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
歷史文化的遺存與保護:科技發展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對高層建筑消防電氣設計中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鄒議
論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構筑火災“防控網”
試論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淺析高職院校消防安全保衛工作重要性的思考
火電廠員工消防安全培訓及對策
“一戶一表”改造給老舊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管理帶來的影響及其對策
住宅小區物業管理中消防安全問題及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