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體驗性學習場的校本建構

2021-12-15 14:35仲嵐嵐
江蘇教育研究 2021年32期

仲嵐嵐

摘要:體驗性學習場是指服務于兒童發展、兒童參與建構的有利于開展兒童體驗性學習的各種背景或系統的總和。南京財經大學附屬小學基于20多年的體驗教育研究基礎,通過課堂、校園、社會等體驗性學習場的打造,建構了融物態場、虛擬場、關系場、文化場于一體的體驗性學習場,促進了兒童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關鍵詞:體驗性學習場;物態場;虛擬場;關系場;文化場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11B-0020-05

兒童總是在一定的環境和系統中成長的,人的行為是個性特征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場中,學生生活在主要由教師構建并加以豐富的學習場中。學校是載荷多樣文化的學生相互碰撞,并通過多元文化的交流協同學習的場所,要為兒童創設優良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一種有利于兒童學習、成長的學習場。

南京財經大學附屬小學在集團化辦學、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堅持體驗教育研究,成果豐碩。近年來,學校以體驗教育思想為指引,以學生素養提升為追求,以現代化學校發展為方向,通過課堂、校園、社會等體驗性學習場的打造,建構了融物態場、虛擬場、關系場、文化場于一體的體驗性學習場。

一、體驗性學習場建構的研究背景

南京財大附小研究體驗教育已有25年歷史,先后經歷了德育先行、轉向課堂、建構體系、開發校本課程四個階段,積累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案例,促進了學校體驗教育特色品牌的打造,為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奠定了基礎。

(一)體驗教育德育先行

1996年10月,為了響應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提出的開展“新世紀我能行”活動的號召,學校從少年兒童認知、情感規律出發,從理財教育出發,以南京經濟學院(現南京財經大學)為依托,建立了“南京少兒經濟學院”,開展了系列活動。2000年1月,學校創建了以青蘋果文化超市、青蘋果錢幣中心為載體的青蘋果少兒經濟學院及“青蘋果”系列體驗基地。在青蘋果文化超市這個微型社會場景中,經理、導購員、收銀員等崗位都由學生競聘擔任,超市的進貨、標價、售后服務等環節都由學生負責完成。在活動中,學生體驗著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角色,體驗著勞動的光榮與辛苦、創造的快樂與艱辛。學校意識到,體驗是一條育人新途徑,值得深入研究。

(二)體驗教育轉向課堂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出臺,學校意識到課堂應是實施體驗教育的主陣地,于是,學校申報的南京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小學體驗性學習活動的研究”獲批立項,體驗教育開始轉向課堂。

“小學體驗性學習活動的研究”就是針對以學科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的弊端提出的,引導學生在教師積極創設的各種情境中,主動地而非被動地、自主地而非依賴地、創造性地而非接受性地進行體驗,充分感受蘊藏于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愉悅,從而達到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學校歸納出體驗性學習活動“入境—體驗—建構—實踐”的基本環節,總結出了多種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如聯想體驗法、角色體驗法、實踐活動體驗法等。2007年,該課題圓滿結題。同年,學校面向南京市德育工作者舉辦了“體驗之路”市級體驗活動現場會。

(三)建構體驗教育體系

體驗教育德育活動和課堂教學的研究促使學校不斷思考二者的融合和協調發展。2007年,學校申報的課題“小學體驗教育體系構建的研究”被立項為南京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學校分別從德育活動、教學活動兩個塊面對體驗教育的體系構建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究,兩個領域同步推動、互相促進,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開發體驗教育校本課程

2011年,學校開始了體驗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體驗教育引領下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被立項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重點規劃課題。學校利用教師、家長、社區等不同資源,開發了適合學生成長需求的理財小能手、博物館探索之旅、科技小達人等10余門體驗教育校本課程,促進了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知識、技能和素養基礎。

(五)構建體驗教育學習場

隨著體驗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新的問題、新的思考不斷出現,比如在體驗教育中學生成長新的生長點是什么、學校應該為學生體驗提供什么樣的環境等。由此,學校在前面四個階段研究的基礎上,聚焦學生的學習,將新的研究目標定位在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上。2018年,學校開始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兒童體驗性學習場的校本建構”的研究。

二、體驗性學習場建構的理性思考

(一)學習場

“場”概念最早由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提出,他認為電荷與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傳遞的。1935年,勒溫提出可用于社會學的“場域”概念,認為,人的行為是個性特征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個人是群體中的一員,群體氛圍或群體氣氛對個人的發展很重要,群體中的成員之間會互相影響并具有交互依存的動力[1]。

鐘啟泉認為,學校是所有事件交織在一起的、具有內在統整性的整體,存在于這個整體之中的所有人(包括教師)、事物與事件的關系構成學習場,營造促進兒童發展的情境[2]。就學校育人系統而言,學習場是由學生、教師、課程、教育環境、校園文化等要素構成的育人“生態系統”。學習場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學習場具有整體性。存在于學習場之中的所有的人和其他因素,都是作為整體的一分子在發揮作用,而不是處于零散狀態。第二,學習場具有生成性。所有人都在學習場中與各種關系進行互動,進行同化、順應,實現意義建構,同時又超越具體要素的局限,生成未知的世界。第三,學習場具有生態性。在學習場中,支持兒童學習的各種環境和關系是和諧、協調的,形成了有利于兒童成長的良好生態。

(二)體驗性學習場

所謂體驗性學習場,是指服務于兒童發展、兒童參與建構的有利于開展兒童體驗性學習的各種背景或系統的總和。體驗性學習場具有以下意蘊:第一,體驗性學習場是由學生、教師、課程、教育環境、校園文化等要素構成的育人系統,這一系統是立體的、多維的,而非平面的。第二,體驗性是體驗性學習場的主要特征。在體驗性學習場中,學生通過諸如角色體驗、實踐操作、反思自省等體驗性學習行為,與各種教育關系和要素進行溝通交流,形成經驗,生成智慧,實現意義建構,促進自身成長。第三,體驗性學習場的核心要素是人,包括學生和教師;關鍵行為是學生的體驗性學習。沒有人的存在,就沒有學習場的存在;沒有學生的體驗性學習行為,體驗性學習場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第四,體驗性學習場的形成必須有學習任務的驅動,必須有進階思維的顯現,必須有品質學習的加入,因為學習場的形成總是和一定的學習任務聯系在一起的,而高品質的學習場應該有高品質思維的介入。

(三)體驗性學習場的類型

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不僅指向學生所處的物態學習環境,還涵蓋與學生心理因素息息相關的關系場和文化場。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體驗性學習場還應包括網絡技術支持的“虛擬空間”?;诖?,學校著力建構以下類型的學習場:一是兒童體驗性學習物態場。依托學校已有的青蘋果少兒超市、少兒銀行、擊劍館、圖書館等資源建構體驗性學習物態場。重點推進學校特色小銀行理財體驗基地建設,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培養理財觀念、提升理財能力。利用“飆馬三模俱樂部”科技體驗基地,以及健美操、擊劍操、輪滑隊等多支體育體驗隊伍,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同時,開發新的體驗性活動基地,如“小廚神”“3D打印社”等。二是兒童體驗性學習虛擬場。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創建學校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等,積極開展“互聯網+”環境下的學習研究,建構優質的兒童體驗性學習虛擬場。三是兒童體驗性學習關系場。在群體中,成員之間會互相影響并具有交互依存的動力,處理好學生與學習資料、教師、同伴之間的關系以及教師相互之間的關系,建構良好的體驗性學習關系場。四是兒童體驗性學習文化場。利用學校的文化環境、文化氣氛、文化活動等各種文化因素,以規范、暗示、熏陶、啟迪和管理等方式,建構體驗性學習文化場,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體系、心理人格和行為習慣。

三、體驗性學習場建構的實踐行動

兒童的學習場域主要存在于課堂、校園、社會。體驗性學習的物態場、虛擬場、關系場、文化場是相互融合、無法分割的,因此,學校將四者融為一體,組建了課堂、校園和社會三個體驗性學習場建構項目組,全方位開展兒童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

(一)課堂兒童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

課堂是兒童體驗性學習的主要場域,是建構體驗性學習文化場、關系場和虛擬場的重要領域,既是兒童體驗性學習場建構的重點,也是其難點。學校以體驗性課堂研究為抓手,充分發揮課堂各要素之間的促進、協同、融合作用,開展課堂中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

1.明確課堂兒童體驗性學習場基本構成要素。課堂體驗性學習場的構成要素較多,但最重要的要素有三個:教師、學生和學習任務。在課堂體驗性學習場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學習任務為驅動,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促使學生在場、在思、在創,進行有效學習。

2.明晰課堂體驗性學習場的特征。課堂體驗性學習場注重四度:參與度、自由度、整合度、練習度。即:課堂應該是學生能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課堂應該充滿輕松自由的氛圍,師生之間有愉快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學生和知識之間有著水乳交融的默契;課堂應該避免過度的“分析主義”,使學生獲得整合知識的智慧;課堂應該真正地讓學生“動”起來,在課堂上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兒童在體驗性學習場中的學習要體現三性:主體性、差異性、自悟性。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真實參與學習活動過程;差異化的個性體驗被提倡和珍惜;更注重在學習中獲得新的感受,在意會自悟中實現自我建構與發展。學校引導兒童做到人在場、身在場、心在場、思在場,也就是學在場。

3.總結課堂體驗性學習場建構的基本流程。即:入境導入,提供情境場—提問啟思,創設思維場—多元互動,形成交流場—延伸拓展,形成共生場。

4.進行課堂虛擬學習場的初步建構。適應時代科技發展趨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促進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一直是學校探索的方向。除了使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網絡交流平臺外,學校引進多種網絡移動學習設備,如平板電腦、電子答題器、智慧紙筆等,建構虛擬學習場。虛擬學習場作為一個學習空間,有效彌補了線下學習資源的不足,豐富了師生、生生的交互方式,提高了家?;ネǖ男?。

(二)校園兒童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

學校場館、基地是建構兒童體驗性學習場的重要資源。學校以校內體驗場館、基地為依托,發揮各要素的協同作用,重點建構物態學習場。

學校對全校所有能夠助力體驗性學習場建構的場館進行了梳理整合,根據功能不同在現有場館和體驗基地中植入學習場的理念,創設了“理財學習場”“小農夫種植體驗園”“小達人技能創造室”“小劍客擊劍館”等多個體驗性學習物態場。在“理財學習場”中,學生在理財長廊中了解中外貨幣知識,認識金融名人,學習理財基本知識;在理財教育基地——少兒超市和少兒銀行中學會了儲蓄存款、積分消費等理財技能?!靶∞r夫種植體驗園”是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合適場所。學生合作種植蔬菜瓜果,親手采摘勞動成果,品嘗收獲的快樂,增長勞動技能,更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和樂趣。兒童在這些物態學習場中體驗了成長的煩惱與快樂,激發了學習潛能,增長了成長智慧。

(三)社會兒童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

校外實踐基地、各類場館等都是建構體驗性學習場的重要資源,學校挖掘其中蘊含的環境要素、動力要素、育人要素等,推進社會體驗性學習物態場和關系場的建構。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開展了諸如博物館課程學習、“小手拉大手”社區服務、雛鷹假日小隊實踐、少年軍?;顒?、劉伯承中隊紅色尋訪等體驗活動,并把這些活動場域建成學生體驗性學習的“第二所學?!?。

每年,學校都會組織五年級學生去六朝博物館、明城垣史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總統府(中國近代史博物館)這四個博物館開展主題學習。在博物館這個特定的學習場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問題開展探索,通過多種體驗性學習方式,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獲得對家鄉歷史更加真實的體驗和感知。

每年,學校都會組織三、四、五年級學生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國防教育為主題的少年軍?;顒?,學生在陸軍指揮學院教官的指導下站軍姿、學軍操、強體魄、煉意志。雖然只有短短幾天時間,但深度參與帶給學生的影響是持久而深遠的,他們經過鍛煉的身體更加健壯,經歷錘煉的意志更加堅定,經歷磨煉的品格更加堅韌。

學校組建雛鷹假日小隊,引導學生開展校外主題體驗活動。學生在體驗活動中觀察、發現、思考、驗證,提升了認識事物的能力,提高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新的經驗,也增強了作為小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四、體驗性學習場建構的成果檢視

(一)整合學校育人要素,形成兒童發展的場合力

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聚零為整,將學校各育人系統進行整合,發揮各要素的整體協作力量,形成能夠更好促進兒童成長的學習場。物態場為兒童發展提供物理空間,文化場為兒童發展提供精神引領,關系場為兒童發展提供情緒助推,虛擬場為兒童發展提供資源補充。不同形式的學習場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形成了促進兒童成長的強大合力。同時,學校倡導學習場從校內延至校外,從封閉走向開放,形成學校、家長與社會之間資源共享、團結合作的學習場建構模式,建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互融合、優勢互補和有機整合的無邊界的學習場。

(二)突出體驗學習特點,形成兒童發展的場動力

體驗性學習的核心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學習情境的創設,強調體驗過程中的實踐性操作,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建構、自我反省。它能夠使兒童的學習更加主動自由,更加深入有效??梢?,體驗性學習具有兒童特點,是符合兒童成長規律的。體驗性學習場給兒童創設了自由成長和快樂學習的場域,兒童在不同形態的學習場中,通過各種體驗性學習活動和方式,知識學習、能力提升更具系統性、結構性、多維性,將學習變成一個多邊互動、不斷生成的動態過程。學生在學習場中進行的體驗性學習,拓展了學習場的空間,延拓了學習場的外延;體驗性學習場空間的拓展和外延的延拓,又為學生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提供了場動力。

(三)培養適應未來素養,形成兒童發展的場引力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素養是學校育人的重要使命。建構學習場,就是要協調發揮學校教育各系統的作用,讓兒童在物態學習場中展開認知體驗、探究體驗,在文化學習場中展開情感體驗、審美體驗,在關系學習場中展開價值體驗、道德體驗,在虛擬學習場中展開想象體驗、自由體驗;讓他們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養成優秀的品格,獲得成長的內驅力,最終帶著自信走向社會,融入社會,適應未來??梢哉f,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為兒童全面提升適應未來的素養,實現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強大的場引力。

(四)實現研究主題賡續,形成兒童發展的場續力

賡續包含著傳承與創新。體驗性學習場建構的研究是在學校體驗性學習活動研究、體驗教育體系研究、體驗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的基礎上整合提升而成的研究項目,充分應用了前期研究成果,彰顯了學校體驗教育的特色,豐富、拓展了體驗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強化了學校體驗教育的品牌,促進了學??沙掷m發展。體驗性學習場的建構帶來了兒童學習方式的突破和變革,為學校辦學品質的提升和辦學特色的打造提供了支撐理論、實踐模式和示范案例。

參考文獻:

[1]張學良,邵東燕,張富利,等.勒溫場動力理論視閾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動力的激發探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7(2):82.

[2]鐘啟泉.“學習場”的生成與教師角色[J].上海教育科研,2004(9):5.

責任編輯:楊孝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