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2021-12-15 00:51薛春
江蘇教育研究 2021年32期
關鍵詞:問題設計小學英語教學

摘要:基于英語繪本閱讀的特點,通過設計引導性、遞進性、延伸性、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繪本細節信息,深度理解繪本,拓寬思維廣度,深探故事內涵,從而提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英語繪本閱讀;問題設計;小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11B-0058-03

小學英語是義務教育階段主要學科之一。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優秀的文化品格、英語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是英語教學的宗旨。繪本憑借著豐富多彩的圖文、簡單幽默的故事、生動且深刻的內涵,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接受并喜愛,因此將趣味性極強的繪本融入英語課堂,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語言輸入的渠道。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巧妙設計問題,既引領學生積極閱讀、深入思考,也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一、設計引導性問題,關注細節信息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促進師生互動、語言生成的最為直接的方式。繪本閱讀時,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設計具有一定導向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激活繪本背景的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繪本細節,從而進行更生動靈活的語言表達。

以適合中、高年級閱讀的“攀登英語”第三級Magic Tails的教學為例,筆者首先將此繪本故事定位為科普讀物資源,通過繪本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自然萬物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處事能力。Magic Tails把有趣的故事情節與自然科學知識完美結合,形象生動又有趣?!芭囵B學生能細致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能進行適切的表達”為本課主要的能力目標之一?;诖四繕?,在繪本閱讀前的熱身環節,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視頻短片Animals in the Zoo,根據動感的視頻呈現,設計提出問題“What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zoo?”。當學生回答出“tiger、monkey、zebra、gorilla、snake、butterfly...”時,教師繼續追問“Wha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do you find?”,通過不斷的對話與引導,學生可知“Some animals have tails, and some dont have tails.”。在這類引導性問題的指引下,學生一步步地關注“尾巴”這一細節信息,從而進行分類,完成對動物種類的初步的科學認識。再通過“Can you help the tails to find the owners?”的問題過渡,教師帶領學生完成“尾巴和主人”的配對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不同動物的尾巴的顏色、長短、形狀等信息,并大膽地進行口語闡述。教師有意識地圍繞繪本的主題語句提出引導性問題,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口語展示的舞臺,更幫助學生關注細節,為課中進行順暢的展示做了極好的鋪墊。

二、設計遞進性問題,深度理解文本

繪本閱讀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更有條理地閱讀,逐步推進文本理解,教師可以設計遞進性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通過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帶領學生經歷從推測到驗證的過程,促成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度地理解文本,實現自主建構[1]。即根據主要內容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問題,逐漸走進繪本的閱讀中,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深刻把握。

以繪本Magic Tails的閱讀為例,在導讀之后,為了引導學生了解繪本內容,可以設計連貫性、邏輯性、遞進性的問題,既實現以問促思、以問促讀,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幾張動物尾巴的圖片,再逐一提出問題“Whose tail is it?”,引導學生大膽猜測,也引出“tail”這個新單詞。當學生讀到蒼蠅看到好多動物有尾巴,如猴子、老虎、兔子等動物時,教師提出問題“What does the fly think?”,引領學生走進繪本故事情節中,對蒼蠅的心理進行猜測;再讓學生大聲朗讀出氣泡中的蒼蠅所說的話,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和蒼蠅的想法一致。從“Who can give me a tail?”入手,而提出問題“Can you guess who can give the fly a tail?”,培養學生猜讀、推斷讀的習慣。繼而創設情境“If the fly wants a tail, what should he do?”,引導學生推斷蒼蠅既然想要個尾巴,會想出去借的方法,繼續設疑:“Who could he borrow a tail from?”。讀到蒼蠅向猴子借尾巴時,以“Would the monkey lend the fly his tail? Why?”這樣的問題進行猜測。以“tail”和“borrow tail”為線索,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和深入繪本,理清閱讀思路,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力,充分理解繪本內容和意義,從而深度理解文本。

三、設計延伸性問題,拓寬思維廣度

探究主題內容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興趣點和動力來源,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程度[2]。為了幫助學生探究思考,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文本提出延伸性問題,在立足教學目標的同時,驅動學生主動探究問題,適當對文本進行廣泛挖掘,從而拓寬思維的廣度。

仍然以繪本Magic Tails的閱讀教學為例,學生閱讀到繪本第4頁時,教師提出問題“蒼蠅借尾巴,動物們會不會借給他”,學生根據經驗和判斷而回答出“No”時,教師可以趁機提出問題“Why do the animals say ‘No to the fly?”,讓學生帶著這個延伸性的問題,去閱讀繪本第4頁到第11頁的內容。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學生不僅認識到動物們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獨特的作用,不可能借給蒼蠅,并且通過這個問題,引領學生理解繪本大意,深層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這時的課堂已經帶領著學生從感性閱讀逐漸進入理性閱讀,也促使學生聯系生活,思考動物尾巴的用途,從而增加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四、設計啟發性問題,深探故事內涵

在教學中設計啟發性的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就是全身心地探究故事的豐富內涵和意義的過程。為此,閱讀英語繪本時,教師不妨根據繪本內容和故事情節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發現繪本中的疑問和矛盾,深入思考和辨別,使學生對事件、人物等做出客觀的評判、判斷,從而全面地解讀繪本,更深刻地探究故事內涵。

仍以Magic Tails的閱讀為例,教師提出“Does the fly really need a tail?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等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啟發下,學生針對蒼蠅是否需要尾巴的問題各抒己見,紛紛表達自己對蒼蠅借尾巴的看法,大部分學生會根據故事情節,例如,猴子的尾巴是用來采摘水果的等客觀事實來判斷蒼蠅并不需要尾巴,因為它不需要采摘水果。但也有小部分學生會說“如果蒼蠅有了尾巴,就可以做許多事”。面對不同的看法,教師再次組織討論,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基于文本再創,提問“Next time, what else will the fly borrow?”。這一啟發性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另一個思考的空間,他們在表達觀點的同時,也對故事信息再次審視。教師還可以不失時機地再次提問“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e fly?”,引導學生通過思考進行意義表達和內涵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繪本故事中明白了道理,學到新的知識,對動物尾巴的作用產生新的認識,進而對每個動物本身的所屬有了新的思考。在閱讀理解繪本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激活學生思維的啟發性問題,指導學生對繪本進行深度分析、歸納并呈現自己的想法。

參考文獻:

[1]高一鳴.小學英語閱讀課整體性教學的有效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21(6):51.

[2]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5.

責任編輯:賈凌燕

本文系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行動研究”(D/B/2018/001)階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9-14

作者簡介:薛春,無錫市前洲中心小學(江蘇無錫,214181)校長助理,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問題設計小學英語教學
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問題導學案”的有效實施
對EEPO課堂問題設計的思考
精設計,巧提問
芻議體態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小英語詞匯教學問題及解決方法
微課提問的設計:以一件獲獎作品為例
小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