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學習單:讓學生成為會思考的學習者

2021-12-15 14:35朱皓華
江蘇教育研究 2021年32期
關鍵詞:學習者小學數學教學思考

朱皓華

摘要:一切教學活動都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思維。研究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既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又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系統化和具體化思維過程。通過問題導航、思維可視、變式拓展等方法,促進學生形成思維鏈條、優化思維模式、提升思維能力,達成自主思考的路徑。

關鍵詞:研究學習單;思考;思維;學習者;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11B-0045-03

一、引言

一切關于“教與學”的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首先,教師要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教師應是有思想的教學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1]。其次,學生的學不應是被動的活動。一切教學活動都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思維,培養學生善反思、敢質疑的思維品質。于是,蘇州市吳江區思賢實驗小學提出了以研究學習單引領學生學習的學習范式,旨在讓學生成為會思考的學習者。利用研究學習單創設一系列與教學重難點高度相關的研究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以學引思,從而讓學生成為一個會思考的學習者。本文以“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的研究學習為例,談談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利用研究學習單開展教學活動的。

二、教師視角:設計引領思考的步驟

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教師要先行思考。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就需要先行研究教學目標、重難點等,將整個教學內容分解成幾大思維板塊,構建適合學生思維的研究學習單,從而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透視”學生的思維,“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

筆者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品質,設計了“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研究學習單,主要內容包括:1.自主探索。王大叔用22根1米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怎樣圍面積最大?2.回顧總結?;仡櫧鉀Q問題的過程,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把自己的體會和經驗寫下來和同學們交流。3.變式拓展。(1)一張靶紙共三圈,投中內圈得10環,投中中圈得8環,投中外圈得6環。小華投中1次,可能得多少環?投中2次呢?(2)投中3次可能得多少環?投中4次、5次、更多次呢?你能找出其中的規律嗎?

以上學習任務,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全部完成,學習能力弱一點的學生則可以盡己所能完成部分學習任務,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相對更高的發展。這樣的學習過程,既有利于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更有利于教師把握學生的思維深度,從而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展開教學活動。

三、學生視角:達成自主思考的路徑

以上是從教師的視角描述的教學步驟。但是,一切教學預設,都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都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思考,所以學生的學才是檢驗教師教學設計好壞的唯一標準。下面筆者從學生的視角,解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如何運用研究學習單,開展學習活動的。

(一)問題導航,形成思維鏈條

一般一節課的學習活動,需要一個核心問題的引領,還需要若干個圍繞核心問題的、層層推進的小問題。核心問題統領整個教學環節,是整個學習任務的核心,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若干個小問題的作用是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也可以說它們是幫助學生一步步完成核心任務的小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起到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作用。

比如,案例中研究學習單中的“自主探索”部分,學生需要完成的核心問題是“怎樣圍面積最大?”。學生需要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探索學習,但是,如果只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大部分學生將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甚至都不知道該怎樣展開學習活動。此時,就需要若干個小問題或者小任務,引領學生的思維。首先,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筆者設計了一個“畫一畫”的小任務,學生都能畫出一個符合題目要求的長方形。然后,筆者又設計了一個“算一算”的小任務,請學生算出自己所畫長方形的面積。明白了題意和目的之后,就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他不同的圍法?要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可以怎樣做?”提出這兩個問題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思考,要解決這個核心問題所必須要經歷的步驟有哪些。學生通過完成以上三個小任務,已經基本掌握解題思路,最后教師請學生完成第四個小任務,嘗試用具體的方法解決核心問題“怎樣圍面積最大?”。

學生通過以上四個小任務的探索,已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條思維鏈條,即通過“畫一畫”理解題目意思,通過“算一算”了解畫圖的目的,通過“想一想”思考更多情況,通過“試一試”最終解決問題。學生在這樣一條思維鏈中進行探索與學習,不同的學生所能達到的層次是不同的。教師也可以因此清晰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達到的思維層次,故而有利于教師幫助每一位學生往更高的思維層次提升與進步,幫助學生形成更長、更深入的思維鏈條。

(二)思維可視,優化思維模式

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教師首先就要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明晰學生的思維方式。而讓學生寫出思考過程,敘述思考過程無疑是讓思維變得可視的有效路徑。比如,案例中思維研究學習單中的“回顧總結”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把自己的體會和經驗寫下來和同學們交流。

生1:我是這樣思考并解決這個問題的,先根據題目要求畫了一個長8米、寬3米的長方形,并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為24平方米。但我認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不一定是最大的,所以,我又試著畫了一個長7米、寬4米的長方形,算出面積是28平方米,我發現比我畫的第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大,但也不一定是最大的。我認為要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必須要列舉出所有的情況。于是,我又分別畫了長6米、寬5米,長9米、寬2米,長10米、寬1米這三個長方形,最后經過計算與比較,得到當長方形的長是6米、寬是5米時,長方形的面積最大,為30平方米。

生2:我跟他(生1)的想法差不多,我也認為要列舉出所有的情況才能確定怎樣圍面積最大。但我在列舉時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列舉的,不然我覺得有些亂。我先從長10米、寬1米的長方形開始畫,接著畫長9米、寬2米的長方形,每次長減少1米,寬就增加1米,一直畫到長6米、寬5米,一共畫了5個長方形。最后經過計算得出當長方形的長為6米、寬為5米時,圍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最大,是30平方米。

師:誰能來評價一下這兩位同學的思考過程與學習體會呢?

生3:我覺得他們的想法都很好,都能列舉出所有的情況,并在計算出所有長方形的面積后,進行比較得到答案,從而解決了問題。但是我認為生2的解題思路更好一些,因為他在列舉時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這樣可以避免在列舉的時候出現重復或遺漏的情況。

通過“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經驗和體會?”這樣的問題,可以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實現思維的可視化。生1是無序列舉,生2是有序列舉,其他學生通過傾聽與比較,也明確感受到了生2的列舉方法更有序,顯然這樣的列舉方法更加優化,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思維的可視,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從而達到學習別人的思維方式,優化自己的思維模式的目的。

(三)變式拓展,提升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經常采用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一般的練習方式只能起到鞏固思維的目的。而拓展變式練習能更好地突出思維的不同訓練點,提高學生的思維難度,在思維遷移中提升思維能力。

如在上面思維研究學習單中的“變式拓展”這一板塊中,筆者先讓學生完成教材上的一個基本練習:一張靶紙共三圈(三個大小不同的同心圓),投中內圈得10環,投中中圈得8環,投中外圈得6環。小華投中靶紙1次,可能得多少環?投中靶紙2次呢?這兩個問題,學生完成得比較輕松,投中1次可以得10環、8環、6環,有3種情況。投中2次可能得10+10=20環,10+8=18環,10+6=16環,8+8=16環,8+6=14環,6+6=12,有5種情況。這兩個問題的難度與例題相近,只需通過簡單的有序列舉即可完成解答,起到了鞏固學生思維的作用。但是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需要進一步的變式拓展練習。此時就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繼續思考:投中3次可能得多少環?投中4次、5次、更多次呢?你能找出其中的規律嗎?首先,學生可以在列舉中體會有序列舉的重要性,因為隨著數據的增多,如果不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列舉,將很容易產生重復和遺漏的問題。其次,學生還可以在列舉中逐步找到規律,即投中3次可出現的環數為最大值30環與最小值18環之間的所有偶數環,共7種情況;投中4次可出現的環數為最大值40環與最小值24環之間的所有偶數環,共9種情況……學生在列舉與找規律的過程中,隨著思維的不斷深入,思維能力也不斷得到了提升。

四、結語

研究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既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在學習單的引領下,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又能讓學生在綜合、抽象、概括、比較、歸類等學習活動中系統化和具體化自己的思維過程。同時,學生在完成研究學習單的過程中,可以把原本隱藏在大腦中的思維路徑、思維結構呈現出來,從而實現思維的可視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思維變化情況及時開展導、點、評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掌握思維方法,學會思考。

參考文獻:

[1]趙印獎.論教書育人的現代教師角色[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4):58.

責任編輯:賈凌燕

猜你喜歡
學習者小學數學教學思考
在線學習環境下學習者畫像構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情感過濾假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非正式學習環境下基于移動終端的學習者模型研究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