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督脈及夾脊穴對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兒核心肌力及運動能力影響*

2021-12-17 05:23羅雪梅黃任秀周滿相胡怡佳覃中華曾懿懿
中醫外治雜志 2021年5期
關鍵詞:夾脊運動型督脈

羅雪梅,黃任秀,周滿相,胡怡佳,覃中華,曾懿懿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廣西科技大學附屬婦產醫院 兒童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1)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7年6月~2019年10月至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住院患者中符合納入標準的患兒71例。根據入院先后順序標號,進行簡易隨機分組,其中治療組36例、對照組35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治療前GMFM分值及腹直肌、豎脊肌平均RMS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專業委員會中國腦癱康復指南對不隨意運動型腦癱的描述[1]:①符合腦性癱瘓定義:發育不成熟的大腦(產前、產時或產后)先天性發育缺陷(畸形、宮內感染)或獲得性(早產、低出生體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核黃疸、外傷、感染)等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②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伴或不伴有感知覺和智力缺陷。③頭顱MRI提示:以錐體外系受損為主;④具有典型的不隨意臨床特征:非對稱性姿勢,頭部和四肢出現不隨意運動,即進行某種動作時常夾雜許多多余動作,四肢、頭部不停地晃動,難以自我控制。肌張力可高可低,可隨年齡改變。腱反射正常、錐體外系征TLR(+)、ATNR(+)。靜止時肌張力低下,隨意運動時增強,對刺激敏感,表情奇特,擠眉弄眼,頸部不穩定,構音與發音障礙,流涎、攝食困難。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不隨意運動型腦癱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0個月;③獨坐不穩,軀干控制能力差;④具有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能配合訓練。

1.4 排除標準

①先天性脊柱發育畸形;②不能配合治療者;③家屬拒絕納入項目;④未能完成6個療程治療者。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Bobath療法、Brunnstrom技術、Rood技術等為主的神經發育學療法及作業療法等常規康復訓練。

2.1 對照組

予常規頭針結合體針治療。焦氏頭針:取運動區、足運感區、平衡區;體針取穴內關、合谷、曲池、三陰交、足三里、太沖、環跳、秩邊、居髎、陽陵泉。每日治療1次,頭針留針30 min,體針不留針。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針刺穴位的基礎上加用督脈及華佗夾脊穴。具體操作方法:選擇頸2至腰4督脈及夾脊穴。夾脊穴:定位棘突旁開0.5寸,針刺時針尖應刺入緩慢,進針不應過深,各穴進針深度應控制在0.5寸~1.0寸,以免誤傷脊髓,以25 mm毫針針刺,快速點刺,不留針。每日治療1次,頭針留針30 min,體針不留針。

2.3 療 程

兩組均每周治療5 d,4周為1療程,治療6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溯江而下,江面的水產養殖,一度成為生態公害。珍珠、漁業這些新興產業給村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付出著昂貴的生態代價。

3 療效分析

3.1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由同一位治療師對患兒的GMFM-88進行評估及運用表面肌電進行核心肌群(雙側腹直肌、豎脊肌)表面肌電值的測定。

3.1.1 粗大運動功能測試

采用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GMFM)總百分比的變化來評價兩組患兒治療6個療程后較治療前的粗大運動功能評分變化。GMFM量表包括88個項目,分為5個能區,每一項均采用4級評分法:A區(臥位與翻身)總分51分(17項);B區(坐位)總分60分(20項);C區(爬與跪)總分42分(14項)總分39分(13項);D區(站立位);E區(行走與跑跳)E區總分72分(24項)。GMFM總百分比:5個能區原始分與各自總分相除,乘以100 %之和,再除以5,得分即為最終得分。

3.1.2 核心肌群表面肌電測定

采用加拿大Tought Technology表面肌電圖進行雙側腹直肌、豎脊肌RMS值的采集,了解核心肌力變化。

3.2 統計學方法

3.3 治療結果

3.3.1 兩組治療前后GMFM分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GMFM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GMFM分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GMFM分值比較

3.3.2 兩組治療前后腹直肌、豎脊肌表面肌電RMS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腹直肌、豎脊肌RMS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腹直肌、豎脊肌RMS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腹直肌、豎脊肌RMS值比較

4 討 論

腦癱是導致兒童身體嚴重殘疾的最常見原因[2]。不隨意運動型腦癱(Dyskinetic cerebral palsy,DCP)是僅次于痙攣型腦癱的第二大常見類型,近期文獻報道該類型的腦癱發病率有上升趨勢[3]。DCP以不正常的姿勢或動作為特點,這些與肌肉張力調節受損有關,是一種以運動控制和協調障礙為主要表現的類型:肌張力障礙和不隨意運動[4]。很少有證據支持口服藥物應用于DCP的肌張力障礙和不隨意運動的治療[5];DCP的侵入性干預(如鞘內注射巴氯芬、DBS和肉毒桿菌毒素)主要有靶向性肌張力障礙但不是不隨意運動,其治療效果需要進一步驗證[6~7]。盡管DCP是第二大腦癱常見類型,但目前的文獻報告仍然是經驗性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效果并不滿意[8]。目前對于DCP研究仍然集中在保守康復治療方面,DCP受到原始反射的殘存、肌張力的不穩定、不隨意運動模式等影響,難以產生正常的自主運動,所以患兒運動發育障礙的程度較為嚴重,康復治療效果慢。異常的運動控制是治療該類型腦癱的關鍵,核心肌群的穩定性加強有利于穩定控制[9],因此對于不隨意運動型腦癱加強核心肌群的肌力可以提高其運動穩定性,提高運動能力。

督脈為奇經八脈之一,它循行于軀干中央,沿脊柱而上。督脈在經絡學中被稱之為“陽脈之?!?作為陽脈精氣的匯聚之地,它可以統率全身之陽氣,促進運動。督脈沿脊柱而行,刺激督脈可以增強脊柱力量,協調脊柱穩定性,同時又可激發全身經脈之陽氣,進而促進腦癱患兒的運動及智力發育[10~11]。督脈向上入絡大腦,該經脈與腦功能有密切聯系;督脈與任脈、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相合又間接與腦相關聯,這些均為臨床用督脈治療腦病提供了依據[12~13]。夾脊穴上至頸椎,下抵骶椎,位于棘旁0.5寸,其穴區下分布著豐富的神經末梢,內有脊神經通過,夾脊穴對神經有調節作用,可促進運動功能恢復[14~15]。運用夾脊穴進行治療,可改善項背部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康復[16]。夾脊穴位于中樞脊髓區,可以調節肌張力。從傳統經絡學或神經學說看,夾脊穴是運行氣血和促進神經恢復的關鍵區域。針刺督脈穴、夾脊穴較常規針刺和單純康復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17]。有研究提示,針刺夾脊穴還可以增加軀干肌纖維數量,刺激軀干本體感受器,從而改善軀干控制能力[18]。督脈和夾脊穴又處于核心肌群所在位置,針刺該部位同時也發揮了經絡的近治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核心肌群力量。因此針刺督脈及夾脊穴可有效提高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兒的核心肌力控制和運動能力。

本研究通過現代化的客觀的表面肌電圖檢測對比發現,加用督脈和夾脊穴刺激的針刺治療方案較傳統針刺方案可改善不隨意運動患兒的核心肌群的力量,進而提高患兒穩定性,減少其不隨意運動,從而提高患兒的運動能力。不隨意運動腦癱患兒雖然不能完全治愈,我們通過改善其功能必定可以改善患兒的生存質量。

猜你喜歡
夾脊運動型督脈
腦-腎-督脈軸理論初探及臨床應用
基于適應證與解剖相關研究頸夾脊穴定位研究
鮑遠程從督脈論治脊柱疼痛經驗
中正平和是養生的根本
中藥熏蒸聯合夾脊、督脈電針治療脊髓損傷51例臨床觀察
最方便的健身
淺談解決幾何類運動型問題的策略
健身氣功與“夾脊”
小型貨車及運動型多功能車的混合動力系統
頸夾脊穴注天眩清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