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國情懷教育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滲透培育與文化引領

2021-12-23 00:47王春明
現代科教論叢 2021年24期
關鍵詞:策略建議家國情懷小學教育

王春明

摘要:在當前社會不斷推行的提高綜合素質教育的觀念下,為了讓在校生今后的發展,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因此中小學任職老師也要緊跟新課改的步伐,在日常教學中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并在課堂上逐步滲透對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本文通過分析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育重要性,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對家國情懷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與文化引領提出幾條策略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家國情懷;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策略建議

引言:學生的中小學階段是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在當前社會不斷推行的提高綜合素質教育的觀念下,校園教育應該在建立在對學生知識素養引導基礎上的同時兼顧對他們的法治教育,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素養。在當下,中小學階段的學生道德法治觀發展還不夠全面,正是對他們進行法治教育的最佳時期,老師應該讓他們更深入地學習老一輩革命英雄對和平年代的付出,讓他們學會居安思危。因此,學校法治教育應立足于道德與法治課堂,并且不斷完善教學方式,這一過程是校園教育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為新時代培育接班人的必要條件。

一、中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

學校不能單單教育學生學習知識理論,還要在他們在校期間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為祖國的發展輸送人才。而培養學生養形成正確道德觀的前提就是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思想教育課程。道德觀對學生來說是影響深遠的,學生在考試中不順心時,難免會對學習逐漸懈怠,導致考試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的出現,而在中小學教學過程里給他們滲透法治教育的講解,可以幫助他們保持正確的人生走向。

(二)完善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一個優秀的學生不能只表現為成績優異,而人格品行與成績相差甚遠。學校對他們進行道德法治教育就是通過對學生精神的提高從而改變或糾正他們的不良品行,同時也可以激勵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輔助他們樹立宏遠的理想,增加他們對社會的使命感,進而才能推動我們華夏民族的發展。

(三)可以督促學生們的自我管理并保持良好的學習方式

受年齡的影響,中小學的學生沒有完全形成自控意識。因此,老師要在日常講習里注重培育他們的學習意識,從而促進他們自我管理意識的養成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他們才能在這個階段將重心放在學習上,促使自身加強知識儲備。道德與法治老師對于他們的成績以及學習心態的影響是深遠的,老師注重對他們道德法治方面的教育可以高效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并對某些有不良的學習習慣進行指導。

(四)促進學生精神層面的增長

對未成年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拓寬學習者的眼界,促進其精神層面的增長,同時還可以促進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提升學生群體生活情操,完善他們的道德素養。學生們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釋放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在煩躁時轉移自身的注意力,調整心態。

二、家國情懷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與文化引領的策略建議

(一)結合日常校園管理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

提升中小學生法治意識需要結合長期的法治教育才能完成,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并且需要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實現。因此學校首先應在日常的管理中滲透法制教育,首先,可以與班主任協商,通過班會向學生們普及法律常識和常見的法規知識,并且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們播放法制意識教育的相關視頻;其次,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款來制定班級內部的管理體質,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感受法制生活;最后,開展關于“法律法規”的課外活動,通過演講、編小品、說相聲等形式讓學生切身實際的感受的法律的威嚴,從而促使他們提升自身的法制意識。

(二)老師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發揮標榜作用

任課老師應該首先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言傳身教,才能在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中給他們樹立榜樣,無形中就能感召學生對老師進行模仿,以老師作為標榜,從而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因此,只有從源頭上增強老師群體的法治意識,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強化老師將自身的理想與教育教學成績緊密結合的意識,才能處理好個人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將傳播知識和培育人才為己任,達到對小學法制教育的目的。

(三)定期組織關于學習法治教育的活動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老師全面發揮其領導才能進行引導學習,老師不能實施課堂上的“散養”教育,在課后還應該多組織學習關于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活動,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就非??粗丶w意識。老師要激勵他們全身心參加團體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能提升他們的道德意識。比如,帶領他們參加“紅色革命活動”、“緬懷英雄先烈活動”、 “道德與法治講座”等。

(四)將《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

法制教育源于生活又歸于生活,只有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活動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相互關聯,才能夠保障校園法制意識教學成果。例如,在教學《遵守社會規則》時,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插圖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感受自身在社會生活中都需要遵守哪樣的規則,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然后任課老師還可以組織小型的交流會,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促使他們掌握基本的社會規則。這樣的法制意識教育課堂十分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年齡特點,完善他們自身規則知識儲備的同時,還促使他們遵守規則的意識的形成。

(五)任課老師可以與其他老師互相交流采取合作教學

道德與法治老師可以利用和其他老師合作教學的教育模式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對他們進行教育。在日常講習中,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兩人為一組,這樣不但有利于他們傾聽他人思想,發現問題并為其指出問題,還可以幫助自身樂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見并改正自身不足,培養與他人合作的優秀品格,以及對他人保持謙虛的態度。

結束語:總的來說,中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生的教育生涯中必不可少,法制教育不但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緩解他們在學習中的壓力,更是能為他們將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牢牢緊跟新課改的步伐,將當下學生的思想與法治教育相結合,不斷發揮法治課程的重要作用,秉持為學生盡責,為教育盡職的精神,為他們全面可持續發展鋪平道路,也為推動中小學教育教學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宋儀平.淺談如何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升法治教育的教學成效[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188-189.

[2]蔣福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與法制教育的有機結合[J].寧夏教育,2017(12):12-13.

猜你喜歡
策略建議家國情懷小學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大學生群體網絡消費市場探究及零售商進入策略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歐美出版社開放存取期刊論文處理費研究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