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文明

2021-12-23 04:13傅守祥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論文集 2021年0期
關鍵詞:時代文化

傅守祥

互聯網(the Internet)的發明可以稱為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發明,國際互聯網不僅延伸了個體的大腦和思維活動,并且超越了地理和國家的疆界,進一步將信息時代的社會細胞和人類智慧緊密地聯系在一起?;ヂ摼W的出現使得全球的距離大大拉近,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全球交流與合作,在信息和及時交互領域首次把“地球村”從前瞻性的理念“落地”為切實的日常實踐?;ヂ摼W的光明正面令人振奮,但是,它在為人類生活與工作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洶涌的暗流與惡疾,需要我們不斷警醒與提防。

當下的互聯網化社會是一個嶄新的社會形態,它不是以往媒介功能的擴大。新媒體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方式,而且日益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提高著人們的思維與變革能力。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新生力量在急速發展的同時,也正改變著當下中國的社會格局,亦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現實社會的媒介文化?;ヂ摼W時代的傳播方式已然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人際傳播、大眾傳播、分眾傳播、交互傳播、沉浸傳播的發展過程中推動了傳播學理論的思考與創新。不僅如此,互聯網等新技術變革支撐的傳播實踐,正在改變當前人類社會的基本邏輯,各種領域的社會關系進入一個持續的重塑過程?!盎ヂ摼W+”的核心是以共生、共享的空間和共創、共贏的平臺來實現用戶的參與,簡言之,“互聯網+”是通過數據識別用戶實現精準服務的??萍嫉陌l展使民眾不只是信息的消費者,相反,在一些突發性事件中普通民眾可以把自己的所見、所想以最簡短、快捷的方式傳遞給他人,網絡民意由此走進現實,呈現出對現實的干預能力。在此背景下,完全依附于傳統媒體報道的時代已然褪色,新媒體以其強烈的替代性依存理念影響著當下社會。

一、大數據時代的利弊與網絡空間的文明

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后,互聯網空間在經濟發展、金融結算、國際關系和文化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安全和發展利益。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與信息數據緊密相連,各種各樣的智能終端設備使得數據生產無處不在。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急劇增長,社交媒體、即時通信和視頻網站的普及,信息數據以幾何級數的方式產生和累積,數據開始作為一種現實的力量發揮作用和影響。此前,美國的麥肯錫咨詢公司發布了《大數據:下一個競爭、創新和生產力的前沿領域》的研究報告,“大數據”(Big Data)這一概念成為互聯網、通信等相關業界競相解讀的對象;2012年,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1966— )與《經濟學人》數據編輯肯尼斯·庫克耶(Kenneth Cukier,1967— )合著的《大數據時代》一書出版,頓時掀起一股大數據風潮,宣告了“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被公認的“大數據”特征是:“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和動態的數據體系、多樣的數據類型、巨大的數據價值?!?/p>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與普及,人人都是輿論的發起者,各種媒體網站的興起也伴隨著各種形式的網絡垃圾出現,或是竊取人們個人信息的木馬,或是騙取人們流量的惡意鏈接,或是進行虛假宣傳的推廣廣告,或是傳播涉黃涉政的不良信息,造成社會混亂等。如何對浩如煙海的文本信息進行分類、組織和管理,不僅在互聯網界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重要用途的研究課題,也是媒體界急需解決的難題。

大數據不僅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還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大數據已經成了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而更多的改變正蓄勢待發。國家工信部印發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未來,大數據將在工業生產全流程中進行應用,一方面大力提升企業內部運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發展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定制,提升制造過程智能化和柔性化程度。從科技互聯網企業到生產制造、貨物流通企業,很多人已經在利用大數據分析提升競爭力,提前布局未來?;诖髷祿治銎脚_,企業能夠總結經驗、發現規律、預測趨勢、輔助決策,充分釋放和利用海量數據資源中蘊含的巨大價值,對外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深度融合、交叉創新,對內能優化公司運營結構,從而精準決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時,中國要升級到先進制造業強國,不是單靠“世界工廠式”的搶占下游市場,還須提升中上游企業的制造技術,甚至在全球產品標準平臺上取得話事權,就像華為在5G發展方面那樣成為少數有能力左右全球標準設定的中國企業。

大數據將為人類的生活創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維度,只要收集大量數據就可以預見未來的事。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其中,最大的轉變就是放棄對因果關系的渴求,轉而關注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為什么”,這顛覆了千百年來人類的思維慣例,對人類的認知和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只有掌控大數據背后真正的思維變革才是決勝未來的關鍵。邁爾-舍恩伯格教授認為,大數據要求人們改變對精確性的苛求,轉而追求混雜性;要求人們改變對因果關系的追問,轉而追求相關關系。這種思維的轉變將是革命性的,如果企業不能認識到這一思維方式轉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將會面臨“數據鴻溝”的挑戰。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如何從海量數據中發現知識,尋找隱藏在大數據中的模式、趨勢和相關性,揭示社會現象與社會發展規律,以及可能的商業應用前景,都需要我們擁有更好的數據洞察力?!洞髷祿r代》一書認為,大數據的核心就是預測,同時,如何防止因預測而被懲罰,防范居心叵測的人借助大數據侵害個人隱私等也成為時代難題。

沒有分享與開放,就沒有互聯網無所不能的強大力量。大數據時代的真正價值來自“有效”使用數據做出決策,以使個體人和社會整體的關系更充實、更自如、更完善、更和諧。大數據分析能夠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社會價值,也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然而數據在大量聚集的同時,信息泄露也如影隨形、無處不在,使得個人信息安全面臨嚴重威脅。人們關注和思考的是:在“互聯網時代”或曰數字文明時代,個人隱私如何能得到保護?可以說,大數據時代既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潛力,又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就業保障等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更可能進一步挑戰人類的自由意志、道德選擇和人類組織等,這其中既有大數據的取舍之道也有公民信息亟須法律保護的問題。

以互聯網科技、云儲存(云計算)、移動終端為代表的電子化、比特化、智能化的現代大眾傳媒,為當代人提供了無限便利和海量信息,我們被各種大眾傳媒包圍,空氣中彌漫著信息的味道;由各種信息數據、事件、言論、影像等集合而成的大數據滾滾而來,沒有時間和空間能把“事件”“言論”“影像”等與我們分隔開,每天各家媒體使出渾身解數,人人都在搶著發言,大量信息和影像互相擠撞。正因為媒介渠道多種多樣、媒介內容鋪天蓋地,媒介化生存的大數據時代混雜了無數“干擾信息”“垃圾信息”“無效信息”甚至“錯誤信息”“有害信息”,那么,如何去甄別有價值的信息與聒噪的雜音、妥善處理數據利用與個人信息保護的關系進而準確把握時代的律動就成為大數據時代媒介素養的基本主題。

各種數據與影像集合而成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明星私照被盜取并被病毒式傳播,這是對于個人隱私充滿惡意的暴力侵犯,這種娛樂化的表達與狂歡,扭曲了大眾的視線,模糊了道德的界線,施放了人性的卑劣,侵蝕了文化的精神。而以由美國中情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揭露的“棱鏡門事件”為代表的對公民、國家、政治領袖等信息權、隱私權的惡意盜取以及潛伏性侵害,更啟示人們思考:如果無隱私的開放性與開放性分享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客觀規律,那么,應該建立一種什么樣的互聯網規則以及相應的法律與制度呢?大數據時代人人“被裸奔”,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時間再也無法治愈一切。我們也許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狀,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安全、默認風險,也不意味著數據使用者可以不承擔任何責任。同時還須防范另一種“看不見硝煙”的危險情況,即新資訊時代的假消息、網絡攻擊等互聯網破壞行為可能對開放社會和民主制度產生致命的沖擊力度,譬如妖言惑眾、操縱投票/選舉(譬如特朗普的“通俄門”事件、英國的“脫歐公投”事件)等。

大數據技術讓復雜性科學思維實現了技術化,使得復雜性科學方法論變成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法工具,帶來了思維方式與科學方法論的革命。有學者認為,大數據技術通過智能終端、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來“量化世界”,從而將自然、社會、人類的一切狀態、行為都記錄并存儲下來,形成與物理足跡相對應的數據足跡。這些數據足跡通過互聯網和云技術實現對外開放和共享,因此帶來了我們以前從未遇到過的倫理與責任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數據權益、數據隱私和人性自由這三個重要問題。也就是說,新資訊時代的假消息、網絡攻擊等可能對開放社會和民主制度產生致命的沖擊。

隨著全球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和廣泛應用,基于網絡新媒體的思想文化交流大大拓展了信息傳播的領域和渠道,成為文化和意識形態交鋒的主戰場,也充斥著利益的博弈、權力的角逐乃至強權的肆虐。信息技術革命的日新月異、網絡應用技術的層出不窮,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造就了虛擬但客觀存在的網絡社會與網絡空間。在其中,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生產、整合、發布的主體,大量社會熱點在網上迅速產生、發酵、擴散,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文明與丑陋、真善美與假惡丑在網絡空間的交鋒異常激烈,直接關系到網絡空間的文明程度、價值導向甚至網絡主權、國家安全等。

二、當代文化生成中的互聯網思維與時代缺憾

當今時代不愧是個“加速度”的時代,人們還沒搞清楚互聯網的時候,移動互聯就來了,還沒搞清楚移動互聯的時候,大數據就來了。近些年,“大數據”這個詞不斷涌入大眾的耳中,面對大數據,許多人都一頭霧水。它貌似有著高不可攀的地位,卻早已無聲無息地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迎面而來的全面量化的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一詞的重點已經不僅在于數據規模的定義,它更代表著媒體信息技術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代表著爆炸性的數據信息給傳統的計算技術和媒體信息技術帶來的技術挑戰和困難,代表著大數據處理所需新的技術和方法,也代表著大數據技術和應用對各行各業所帶來的新發明、新服務、新機遇以及相應的新迷惑、新困境、新挑戰。

的確,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已經深刻改變世界,同樣也在深刻改變中國。不僅中國經濟被深度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也受到深度改變。8億多網民的龐大群體,意味著互聯網對中國的影響更大,所能創造的潛力、所可以拓展的空間更大。今天,誰先深度建樹“互聯網思維”,誰就可能贏得先機,在新一輪經濟騰飛和文化興盛中創造傳奇。在大數據時代,數據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戰略、世界觀和文化。即使今天沒有大體量的數據,還是可以盡可能自覺、客觀、全面地測量世界,為未來的大數據實踐做準備。大數據時代,要求推廣和樹立數據文化,一切用數據說話,而不是用大概、差不多或者是人云亦云,或者是用現成的結論去做出判斷,脫離了當前的判斷。大數據行業天生就具備性感的基因——海量數據擁有無限再生能力,只要有一萬種碰撞方式,就能摩擦出一萬種火花;數據能夠顛覆傳統樣本分析,無限接近于未來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既不像傳統產業般需要深厚的時間積淀,也絕非互聯網商業模式泡沫般的曇花一現。數據的價值并非靜止狀態的數據聚合,數據碰撞與摩擦才能釋放內在價值。政府價值的釋放,應該是以大數據應用為基礎,以“預警、預測、決策、智能”的大數據思維,在內部對散亂的、無序的數據進行有機關聯,產生融合、裂變,以此演化出顛覆式的分析邏輯,從而對落后的社會公共治理和傳統行業進行重塑。

大數據即將全面進入2.0時代,其應用從簡單的反饋式變為互動式,基于消費者以往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在數據標簽化、分類化、集成化基礎上進行分析,結合趨勢規律,捕捉消費者下一步的文化產品需求(潛在消費),是未來大數據發展的方向?!盎ヂ摼W+”時代的精準化營銷需要效果的可視化、數據化、即時化,依托大數據,可以從用戶性別、年齡、職業、關系定向、社交定向等多維度進行用戶行為分析和預測。同時應注重用戶的參與度及互動性,保持用戶的互動黏性和忠誠度,通過對用戶大數據的采集、挖掘、分析和應用,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傳播內容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務信息,從而實現有效的、精準化的文化產品供給,提升互聯網大數據的應用價值。

人們在傳統的文化載體中僅僅充當文化內容的“解碼者”角色,e時代網絡技術的支持,讓擁有互聯網載體的人們也成了文化內容的“編碼者”,參與文化內容的制造、加工以及傳播。文化地位的轉變,增加了文化主體的自我認同感。一方面,從網絡技術的發展看,Web 2.0技術使受眾發布信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每個人都成了一個中心,信源的平民性特征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從傳播模式來看,網絡傳播中的受眾具有選擇、接受及傳播信息的主動性?;ヂ摼W的互動性質和低門檻進入讓文化活動的單向傳播在網絡時代實現了即時的互動、多向傳播。微博、博客、優酷、土豆、電子軟件等平臺讓大學生可以隨時發布照片、日志、音頻、視頻,他們不再單一地從書本上間接地、抽象地獲取真、善、美的經驗,而是可以從集視覺、聽覺、交互性于一身的數字媒體中感知、體驗、擴展真、善、美的世界。文化的根本任務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導人們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意義,使人不僅在物質生活上,而且在知識、道德、審美諸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當代文化生成與傳播中的“互聯網+”升級換代,確實為受眾提供了方便、快捷、立體、廉價的接收方式,在文化普及方面居功至偉,但是,它也在文化提高方面存在明顯缺陷,倫理虛無主義和審美的粗鄙化更是普遍存在的。

從原理上說,“互聯網+”時代更是一個創意為王的時代,創意是人本價值導向的創新,以異質性、差異性、個性等尺度為標準。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會進一步催生文化供給的垂直化,互聯網會進一步去中心化、去平臺化,文化生產者和消費者走向融合,釋放并激發創意動能。因為創意能夠為產品或者服務提供實用價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所以會成為實現差異化供給的驅動力,從而吸引更多邊緣創意者的注意。隨著互聯網社群化的深化,會產生更多小而美的創意集群,IP的價值會進一步細分和垂直,因為互聯網的社群經濟本身就是創意共享。隨著社群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消費多元化需求,創意會更加個性化、交互化,通過連接社群、細分受眾,“互動出”文化產品,產生創意經濟效益。此外,還能夠依托社群的傳播力為文化消費提供“自來水”式推廣,從而獲得有效的創意傳播及轉化價值。顯然,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用戶數量日益增多、網絡連接速度日益加快,文化產品的融合現象日益明顯,文學、動漫、影視、游戲、音樂等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是更加協同、更有效率。但是,毋庸諱言,其文化內容的深度卻越來越淺?;ヂ摼W所形成的快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眾審美的提升,影響文化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簡言之,“互聯網+”文化最終是人類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不能界定為亞文化;它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應該具有對低俗文化的批判精神,也應該有主流文化的引導能力。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化,要觀察其中自認為重要的東西。在一個有美學素養的時代,關注繪畫的藝術語言的變化,也關注繪畫背后藝術家的自我精神的投射,更關注繪畫的逸、神、妙、能的境界。走進新時代,必須強調文化要化人而不是化錢,藝術要養心而不光是養眼,鑒賞要引導而不是迎合。兩個世紀前托克維爾的著名發問:為什么當文明擴展時,杰出的個體反而減少了?為什么當知識變得每個人都能獲得時,天才反而再難見到?為什么當不存在較低等級時,較高等級也不復存在了?其原因固然與物質、技術有關,但更在于人避卻思考、耽溺安樂的自甘平庸與自我放逐,在于擅自利用物質技術造成的心智的慵懶與怠惰。在這種慵懶與怠惰中,那種對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對人類整體性精神出路的關切漸漸消退和淡忘,甚至被嘲笑和放逐。說到底,現代文化的悲劇癥結是一種思考的悲劇。本來知識是供人思想、討論、考慮,以納入生活的經驗當中的,而今,思考到處都在墮落,即使在人文文化中磨坊也是在空轉的,已經不能從科學文化中擷取材料來進行思考了;溝通已經變得非常少見,即使在哲學和科學之間的溝通也已經很少。由于獲取專門的科學知識很困難,所以人文文化已經起不到對世上人的知識進行反省的作用。而在科學文化中,知識在無名的數據庫中積累,計算機的使用越來越多,也有可能剝奪人對知識的掌握,使人擔心會在知識的積累中出現新的愚昧。因此,重視大數據分析并不意味著放棄對觀念和思想的執著追求,人文文化的特長在于反省,新時代的文化經典必須搭建起人文與科技溝通的橋梁。

猜你喜歡
時代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壯麗七十載奮斗新時代
壯麗七十載 奮斗新時代
誰遠誰近?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