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創走廊概念與邊界辨析
——以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和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為例

2021-12-27 11:14李靖華林甲嶸姜中霜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2期
關鍵詞:橫濱科創走廊

李靖華,林甲嶸,姜中霜

(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建設,經濟走廊作為一種新形式應運而生。同樣的,為克服基礎科學技術的短板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建設科創走廊存在必要性??苿撟呃鹊那吧硎莿撔伦呃?,以科技創新為主要活動的創新走廊稱為“科創走廊”。創新走廊與科創走廊都是通過廊內創新要素的地理集中、空間合理分布以及功能互補實現有效創新發展。在全球范圍內,創新走廊發展樣式具有多樣性,有帶、區、谷等地理空間形式,在多變的形態下,創新走廊內在的共同特征是產業組織與科研機構的地理空間集中化,并伴隨密集性創新活動的發生?!皠撔伦呃取备拍钐岢鰰r間較早,廖天佑等[1]在2006 年提出,但我國區域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目前在整體上處于初步階段,現有圍繞創新走廊的相關研究從其內在構建邏輯與必要條件、空間布局、服務合作模式、類型及影響等多方面進行拓展研究,然而尚未對科創走廊基本定義與邊界作出分析確定。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并得出科創走廊的基本內涵,并從區域創新系統層面,基于知識視角,以日本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與我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為例,對科創走廊的適用邊界進行分析,為實踐中科創走廊的建設思路提供理論參考。

1 概念辨析

1.1 區域創新發展形式

科創走廊作為一種區域創新發展新范式,需要與其他區域發展形式區別開來。從物理環境而非經濟特征的角度出發,高新技術發展區在區域規模上可分為走廊、集群、核心、綜合園和分散的技術場地等形式[2]。常見的區域發展形式包括經濟走廊、產業集群與科技園區等??萍紕撔屡c經濟發展有著無形的綁定聯系,科技創新唯有與經濟發展實現良好協作,才能促進經濟的高質量增長與科技創新成果的合理轉化及產業化[3]。同理,科創走廊與經濟走廊存在關聯,其建設發展與本質核心存在相通的邏輯關系。經濟走廊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內,政府主導或以經濟發展為目的的活動自發形成的,圍繞交通主干道,展現經濟中心的相對優勢,形成核心增長極,實現沿廊地區同步發展的特殊經濟空間形態,實體上表現出狹長的特征[4]??苿撟呃扰c經濟走廊在地理空間形態上特征類似,不同點在于主要發展目的、活動內容與相對優勢。

“產業集群”概念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是隨著逆經濟衰退現象而進入學理研究的。產業集群的出現最早歸因于自然資源的遠距離運輸成本以及企業間交易成本,隨后其發展存在一定的自循環反饋,通過企業的聚集形成集群,通過培育集群來吸引企業的聚集,即在某一區域內企業聚集越多,集群所需或提供生產要素的相關企業也會聚集于此?;诘乩斫洕鷮W視角,專業化勞動力集中、不可編碼知識的本地化交換流動和投入產出聯系等原因導致產業本地化集中。產業集群系統理論認為,密切聯系的集聚體為集群帶來強大的競爭優勢,其中包括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群及政府、研究機構等對應組織組成的網絡式競爭與合作關系。引用波特[5]對產業集群的定義:地理上相近的企業和機構,由于共性和互補性而聚集在一起。由此可見,產業集群整體體現科創走廊的部分特征,即企業在地理空間上的集聚性,知識流動交互為內在聯系方式。與科創走廊最大的差異在于,產業集群更加強調區域中企業的競爭與合作關系。

科技園區作為一種高技術發展區域類型,常被視為一種政策工具[4],旨在促進科技產業發展和創新活動進行[6];更多的人愿意將科技園區視為一種促進初創企業和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的有效機制[7],這種機制可以把特定區域內的相關創新資源整合并加以應用[8]。大部分科技園區起到聯結高等院校與企業的作用[9],高等院?;蜓芯恐行牡难芯?、想法和經驗產生一定的知識溢出,促使科技園區內的企業表現出高于園區外企業的創新績效。而一般科創走廊都坐擁多所一流高校與眾多高新技術企業,相比之下,科技園區顯得功能單一,在從知識產出到最終成果產業化過程中主要起到提供創新孵化服務和橋連作用。為方便與大學和企業進行對接,在地理位置上,科技園區一般更為接近大學和企業,而一般產業集群則沒有這個特征。綜上,科技園區是指:在特定區域內,提供科技創新知識孵化場所,聯絡大學與研究機構,吸引科創企業入駐聚集而成的經濟體。

1.2 科創走廊

國內外對科創走廊的研究存在差異性。國外對科創走廊的直接研究極少,究其本因,科創走廊在國外具有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如美國硅谷、日本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等,因此國外對科創走廊的研究基本按照此類谷狀、帶狀等創新區形式間接展開;而圍繞走廊展開的研究則是諸如關于信息與通信技術公司和相關機構組成的多媒體超級走廊、農業地理、交通布局、城市規劃和城市土地規劃等非科技創新方面[10]。國內對科創走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國高科技技術密集區域,包括粵港澳地區的廣深科創走廊、長三角地帶的G60 科創走廊和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等。地域集中性的現象可以歸因于粵港澳地區和長三角地帶是我國經濟發展高地[11],優良的經濟條件為科技研究提供富足的人力、財力及物力的供給[12],而科技創新又能夠持續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協同創新是支撐科創走廊這一區域創新系統研究的理論基石??苿撟呃鹊慕M成主要有兩部分,一是科技創新要素,二是科技創新要素間的協同關系,科技創新要素及其之間的協同關系組成了科創走廊這一整體。創新要素在特定區域內協同的表現是創新活動全過程[13]。創新過程可劃分為3 個步驟: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生產;將知識轉化為用品;回應并影響市場需求[14]288-304。結合唐承林等[15]總結的科創走廊產學研合作創新發展的特點,本研究將科創走廊創新活動過程界定為3 個環節:一是知識產出;二是創新孵化;三是成果產業化。知識產出環節對應創新過程中的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生產,是基礎研究進行的階段[16],是研究機構研究人員進行科技研發、大學學者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的產出結果;創新孵化是橋連創新知識產出和最終成果產業化的中間環節,旨在將知識產出所形成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17],是由孵化組織依靠自身特有的資源,提供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幫助發明專利和論文等科技成果順利轉化,提升初創企業各方面能力的過程[18];科技園區是創新孵化活動進行的主要場所[19],成果產業化則包含對應創新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用品與回應并影響市場需求兩個步驟[20],與科技成果轉化作區分,科技成果轉化并未涉及產出產品轉變為市場價值的過程[21],故本研究將科技成果轉化界定為知識轉化為用品前的試驗環節,包括知識的消化吸收、中試和試產等[16],而產業化往往涉及生產制造、市場機會和銷售[22],故本研究將成果產業化界定為科技成果轉化后的規模生產與商業化過程。

綜上,科創走廊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內,由政府主導或以科技發展為目的的活動自發形成的,區域內創新要素越過行政邊界自由交互、合理配置,科技創新資源高密度聚集的特殊區域創新發展形態?!翱苿摗贝碇R產出、創新孵化和成果產業化全活動過程;“走廊”則是區域在地理空間布局上沿主要交通路線延伸,有著狹長、線性的特征,也可能呈放射狀,具體如谷、帶等。

1.3 橫向對比討論

科創概念既涉及經濟又涉及科技,范圍較大,本研究中科創指的是科技創新,包含科學、技術、創新3 個概念??茖W即分科而學,本質是對知識的發現并細化分類研究??茖W研究是創造、產出新知識的活動,不以直接的應用為目的,科學研究者常為大學或國家研究機構服務;雖然不是直接產出新產品,但科學研究是獲得新產品基本思想與原理的基礎。技術是指利用事物形成新事物的方法原理,是對知識的應用,因此,科技則是把科學成果應用到實踐、理論到實際的轉換。創新是科學技術的商業化,是把科學成果引入生產體系并帶向市場的過程。綜上,本研究認為,科創是對科學、技術和創新三者的“串聯”,是一個投入知識,最終產出產品的過程。

走廊本意是指有頂的過道,現較多用其比喻義,指一種便于通行的狹長地形或地帶??v觀現有區域發展形式,有部分大灣區、創新中心等以“圈、環”地理空間形式存在,但此外絕大部分發展區以走廊形式存在或正在朝向走廊發展。部分科創走廊由自然稟賦的地理環境造就,如美國硅谷;部分科創走廊是依托交通主干道形成,如日本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我國G60 科創走廊等。走廊便于通行的特征賦予了廊內創新要素快速流動的優勢,促成了科創活動在走廊內進行;而科創活動的需求反向刺激走廊的形成,便于科創活動的高效運作。

根據區域創新發展形式的內在核心差異,本研究將主要的區域發展形式分幾種類型,如表1 所示。按區域的主要活動內容,可分為產業經濟發展區和高科技發展區。產業經濟發展區主要以經濟要素等非知識形態在區域內流動、聚集與擴散,使得實踐回應并影響市場需求;高科技發展區在空間形態各有差異,但本質上都是知識在區域內進行流動與轉化,完成創新過程中若干步驟。以地理空間形態劃分,經濟走廊與科創走廊整體呈現“廊狀”,地區依托交通主干道較為狹長;產業集群與科技園更多為“團狀”或不規則狀。

表1 國內外典型區域創新發展形式

結合創新過程,對表1 中各類形式作本質上的區分,如圖1 所示。經濟走廊活動較為聚焦,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占據成果產業化中的交易、貿易環節;產業集群、科技園區以及科創走廊存在共性,即創新要素的區域協同發展,以科技創新為主要活動內容,皆涉及到創新過程的非市場化過程,三者在從知識產出到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的主要步驟存在差異,創新孵化與成果產業化為三者公有重疊部分。產業集群以成果產業化為核心目標,聚焦產品的規模制造,對接創新孵化后續進程;科技園區部分重心偏向于具有過渡作用的創新孵化過程,幫助科學成果成長、放大,做好產業化前期準備;科創走廊則涵蓋較為全面,涉及科技創新全過程。

圖1 國內外典型創新區域參與創新活動差異

2 科創走廊邊界分析

邊界,是指用于辨別事物本質發生變化的標志線或區分帶,是在有形與無形限制條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綜合性空間地理要素。有形的邊界包括山、水、林等自然環境構成的邊界和縣轄區、市轄區、省轄區及國土線等人為設定的行政邊界,無形邊界主要由經濟、文化等因素構成[23],有形邊界與無形邊界共同對特定區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對上述區域創新發展形式而言,經濟走廊與科創走廊規模相對較大,經常性地跨越行政邊界、自然邊界甚至文化邊界,如經濟走廊中的跨國貿易、科創走廊中的技術轉讓活動等;而產業集群與科技園區的規模往往不觸及跨越邊界問題。

有研究認為,區域創新系統應該是一個較為開放的系統,邊界可以延伸出單一的行政區[24]。那么,是否意味著科創走廊在發展過程中其邊界可以盡可能地向外延伸,為區域發展擴充更富足的土地資源?顯然,區域創新發展存在邊界限制。對于國家創新系統而言,系統的邊界往往是國家的邊界,然而區域創新系統不僅僅是簡單機械地選擇或使用區域間行政管理邊界來劃分,區域創新系統邊界的識別依據包括空間/地理、行業(部門)和活動[14]288-304。首先是地理空間,科創走廊內部為使創新過程合理進行,需要突破行政邊界的限制,但邊界向外不宜無限制地擴張,應當考慮創新本質,尤其是隱性知識有效轉移傳遞的距離原則上保證隱性知識傳遞不失真;其次是行業部門,一般用特定的技術或產品領域來界定科創走廊的邊界,這種劃分方法較地理空間更為模糊;最后是活動,其本質是創新活動,相較于地理空間和行業部門,依賴創新活動對邊界的劃分更為復雜。因此,本研究從最為直觀的地理空間角度切入展開分析。

從發展成功的科創走廊得知,走廊內土地資源和容納空間有限,為達到科技創新的目的,需進行單點突破,集中資源合理配置,聚焦科技創新的最前端,集中力量發展基礎研發,做科技創新的策源地[25]。在全部有形與無形資源中,知識是導致邊界存在的關鍵因素[26]??苿撟呃葹槭沟脙炔窟_到最優效率,不可避免地與外界發生創新活動,知識在此過程中產生交換。地理空間分布的差異性對知識具有顯著的阻礙作用,一方面,知識傳遞者與知識接受者在自身知識儲量上的差異將會導致知識在傳遞中產生扭曲甚至失真,傳遞的地理空間距離起到調節作用,即距離越遠則知識失真程度越大[27];另一方面,較長的地理空間距離直接增加知識搜尋與匹配難度,同時增加了創新主體間協商、溝通成本,即使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線上溝通交流的條件,但隱性知識往往需要面對面等近距離途徑傳遞。

綜上,本研究認為,區域內有限的資源對科創走廊發展起到限制作用,科創走廊的整體輪廓邊界由區域內參與知識產生、創新孵化和成果產業化創新過程的組織所共同決定;另外,鑒于知識本身的特殊性,創新活動成為虛擬邊界劃分的關鍵依據。本研究通過整理國內外相對成熟的科創走廊的發展經驗,從而進一步理解科創走廊的邊界,具體以日本的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以及國內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為對象,如表2 所示。

表2 科創走廊邊界

3 案例分析

日本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是依托交通通道而形成的科創走廊,由走廊發展科創;我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是基于多個科技知識源規劃建設大走廊,由科創發展走廊。其中,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規劃建設時間較早,可追溯到20 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全世界最早開始發展區域科技創新的科創走廊之一,其在發展歷程中通過不斷地修繕,至今已經建成成熟的、圍繞科技創新全過程的科創走廊,邊界相對凸顯,是典型的國外創新發展區;而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已有一定建設經驗的科創走廊之一,從2016 年開始規劃建設,至今過渡完成第一個規劃期限(2016—2020 年),屬于我國首批建設的科創走廊,邊界已有一定的顯現。

3.1 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

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是發展相對完善的科創走廊。東京都作為日本的創新高地與經濟發展核心,向東北接連日本高科技新城——筑波科學城,以筑波為基點,連接東京并順勢向西南延伸,便是有著“日本海上玄關”稱號的橫濱自由貿易港。于地理角度而言,上述三者相連俯瞰成廊帶狀(見圖2)?;陂L遠規劃以及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為日本本國緩解了大都市人口過于密集的壓力,合理引導了產學研科技成果轉換,為日本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動力。

圖2 日本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邊界范圍

(1)日本新干線(見圖2深色實線)是促進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一體化建設和區域內創新要素流動的發動機。新干線是日本的高速鐵路系統,也是世界首個投入商業運營的高速鐵路系統。筑波科學城的建立時間與新干線的通車使用時間高度一致,皆是得益于20 世紀60 年代的東京奧運會。在經濟危機時期,日本產業轉型,大批企業由東京遷往橫濱港,直接促成高速路線形成。此外,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整體嵌于東京都市圈內環,是新干線路線最為密集的區域。新干線是為大數量、高速運輸而設計的,其速度可達240 km/h~320 km/h[28],極大地縮減了區域內部分科技成果流動的時間成本。

(2)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的實體邊界主要由創新帶中產出知識的組織、進行創新孵化的場所以及產業化工業帶組成,以筑波科學城為首的知識源頭和以產業活動為主的橫濱工業帶,共同框定整條科創走廊的地理空間界限。

在知識產出方面,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的創新知識來源有別于其他創新區域的高度集聚式創新源,筑波主要入駐有國家科研機構與研究所,東京坐擁世界級大學科研學術基地,東京-橫濱帶遍布國際著名高新技術企業,整條創新廊帶從上游至下游皆能產出創新知識。其中,筑波扮演著軍師、智囊的角色。高等院校是知識產出最本質來源,筑波大學是由日本政府成立的綜合性大學,每年都為各科研機構輸送大量優秀后備人才。東京大學是東京都參與產學合作環節的綜合大學典型代表,作為知識產出機構,東京大學的產學合作主要關注幾個方面:第一,關注新學術領域研究,重視新興領域的挖掘以及相關人才培養;第二,保證基礎研究的穩定前行,關注高新技術發展的同時也需重視夯實基礎技術;第三,重視扶持研究成果公之于眾,積極開展學術研究成果發布[28]。除東京大學外,東京工業大學作為技術型大學代表,每年與業界進行知識交流,召開意見交流會、舉辦技術交流研討會等。全日本37 家專利技術轉移組織有10 家在東京[28],豐富的專利技術轉移組織資源為大學實現知識資源成果的專利化提供了保障。東京-橫濱工業帶雖也有部分知識產出,但實則是科技創新成果轉換的主要輸出段。于整條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而言,知識產出比由北到南依次遞減,知識流向順勢而下,是一條典型的上中下游分工鏈。

在創新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筑波科學城的科技創新研究成果并不是作為被深埋的寶藏,與之相反,而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向外界展示,尤其是直接對接的生產制造企業,利用企業創新孵化器來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對生產企業起到一定啟示作用。筑波科學城每年召開國際科技博覽會、國家級研究機構科技成果展示會,把科技創新成果反饋給社會、反饋給企業,促使創新孵化的后續階段順利進行。東京搭建產學研中介合作平臺,有助于降低知識的溝通交流成本,拉近產業界與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距離,提供更高效率的交流途徑。中介平臺要做好牽線搭橋工作,在產研合作中幫助研究者發布技術創新成果,聯絡產業界創新成果尋求者,完成科技創新成果的過渡轉移,同時還要保證研究方技術專利的安全。在東京都產學合作方面,按照大學類型差異,不同企業與對應大學合作目的不同,如對東京大學等綜合性大學,產學合作的目的是共同推進產學研究、處理知識產權相關工作以及支持院校設立創業企業,自主進行學術成果孵化。企業與院校的產學合作,為獲取更多學術成果的產出,企業對大學學術研究采取捐贈資助手段,鼓勵其學術成果社會公開化,研究成果面向企業發布,便于知識產出組織的科技成果推向創新孵化進程。而橫濱工業帶是成果產業化的集中地。橫濱肩負著日本近代工業化的重大職責,是全日本最大的工業帶。橫濱地區入駐有最高端的制造業企業,包括索尼、松下、中國華為日本研究所以及美國蘋果海外基地等。在日本經濟上升期,橫濱沿海大規模填海造地,由政府引導,大批制造工廠企業由其他地區遷移至此,不僅突破了工業發展瓶頸,也打造了規模最大的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心。

(3)虛擬邊界。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內的創新交互活動存在來自實體邊界外的輸入,創新知識來自于多主體交互共同創造。筑波科學城每年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城內教育、科研機構與日本國內外眾多研究機構保持密切的交流關系,由筑波科學城本身的國有科研機構的集聚也產生了一定規模效應,吸引了許多民間非正式研究組織形成了國家級科研機構、國立大學、民間非正式組織和國外研究人員的知識創新生態系統,多主體網絡式交互,迸發出新知識、新發明和新創造。東京技術專利轉移組織等一系列圍繞創新孵化提供服務的中介組織致力于科技成果轉化,橫濱地區的現代制造工廠將輸出創新帶的實體成果??萍紕撔陆涣骰顒油黄屏藗鹘y實體邊界的桎梏,形成了邊界柔性。

綜上可見,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的邊界主要是圍繞創新過程展開的相關組織機構所在地、實際創新活動范圍、發展內容來界定,具體如表3 所示。

表3 日本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邊界分析

3.2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以下簡稱“大走廊”)在視覺上的地理空間邊界符合本研究中依據參與區域創新活動組織所決定的邊界:東西臨界分別為知識活躍產出的大學組織,東臨界為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臨界為浙江農林大學。大走廊東西邊界之間聚集了為數眾多的知識產出組織,包括浙江大學科技城、杭州未來科技城、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等。大走廊總長約33 km,總面積約224 km2[12](見圖3),整體空間結構串聯“一廊三城十五鎮”,坐擁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五常濕地、和睦水鄉以及南湖、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等山水景觀資源,擁有舒適優美、宜居宜業的自然環境,是浙江省“面向未來、決勝未來”的科創高地,旨在建立科創大眾戰略平臺,目標是建設全球一流的信息經濟科創中心,打造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創新共同體、浙江創新發展的主要驅動引擎,筑成省級乃至國家級創新策源地,輻射全省甚至全國范圍。

圖3 中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邊界范圍

2019 年,大走廊人才凈流入率達24.56%,成為全省人才密度最高、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人才高地,匯聚了高校和科研機構60 余家,集聚諾獎獲得者和院士工作站19 家、博士后工作站22 家[12],同時擁有國家第3 批海外人才創業基地和浙江省科研機構創新基地,包括浙江大學研究院、香港大學浙江科技研究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杭州分所、中國地質大學浙江研究院、國電機械設計研究院等一大批大院名所。大走廊科研貢獻頗豐,浙江全省獲得國家科技獎的成果超六成源自大走廊,全省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項目超八成落戶于此,獲得國家級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人才近九成在此躬耕。

創新孵化方面,大走廊以未來科技城東部片區為主體,包括未來科技城孵化樓、創新服務中心,集聚科技研發、科技咨詢、技術交易、融資服務、投資管理等全方位服務,建設規?;l展的孵化器服務區塊,通過地區特色,即各類夢想小鎮,幫助創新成果孵化成長。在知識產出與科技成果轉移方面,大走廊建設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與平臺,按照打通智力與資本、成果與需求通道的發展要求,以紫金眾創小鎮網上技術交易平臺為基礎,發展功能更全面、對接更完善的網上科技市場平臺,具體功能包括展示、交易、在線、投融資等;同時鞏固不同平臺間聯系,加快大走廊平臺與區域外平臺的鏈接,推動大走廊科技成果走出去,即實現科技成果網上實時發布、對接洽談、簽約交易等,保證廊內成果平穩交接,做好創新孵化的接手準備,為科技成果轉化做好鋪墊。此外,加快集聚一批科創服務中介機構,形成虛擬市場和實體市場相結合的完整創新服務鏈,持續引導、幫扶創新孵化的進行。

成果產業化方面,大走廊依托創新孵化、試驗成功的技術成果培育發展高端制造產業,依托本地龍頭企業拓展高端融合產業鏈,保證科技成果試驗之后的批量生產與銷售活動順利進行。憑借阿里巴巴集團、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杭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子富沃德電機有限公司等各行業龍頭企業集聚優勢,積極落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戰略,重點培育先進科技產業,強攻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科技服務等比較優勢明顯的中高端產業。對標世界先進信息技術,為產業賦能,推進產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智能制造發展,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促進規?;a的發展。充分發揮阿里云的數據優勢,重點扶持一批依托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核心企業,形成網絡信息安全技術和產品高地,促成科技成果產業化高地和特色高技術產業增長極。

而在虛擬邊界方面,作為引領浙江省地方發展的創新中心,大走廊對浙江省乃至更大的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創新發展起到一定的輻射作用,與長三角版圖上多地存在競爭合作關系,如位于大走廊的之江實驗室、孵化基地進行創新合作活動,包括對上海、寧波、南京等地的物聯網、傳感器等信息技術產業的交流互動,中試基地對科學成果進行的試驗,高新技術制造企業的批量生產等,圍繞同一目的、發展科技創新進行的活動,不受地理空間限制。如表4 所示。

表4 中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邊界分析

3.3 小結

日本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與我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都是由政府主導建設的科創走廊,但二者存在些許異同。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以地理交通優勢為基礎,依托高速交通——新干線逐步發展科技創新,是走廊衍生發展科創;相反,杭州城西科創走廊是以自身科創屬性帶動區域布局規劃,是科創衍生發展走廊。相較于日本強大的工業制造基礎,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在制造能力上不占優勢,但知識產出源密集,適合打造當地乃至全國的科創策源地,定位在科創前端。

二者的區域邊界具有鮮明的特征。其中,筑波-東京-橫濱創新帶的區域邊界痕跡明顯,固定地理邊界為筑波科學城、橫濱工業區,保證基本的從科技研發到成果產業化;整條創新帶位于東京都市圈范圍內,圈內通達的交通為創新要素流動提供便捷的條件,攜帶知識的創新人才流動性相對較高,在0.5 h~1 h 的通勤圈內流動,保證了知識的有效轉移,其所涉及的創新活動也不斷柔化著邊界。同理,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邊界也存在基本的地理邊界,東西橫向臨界為重點大學等知識源頭,南北縱向臨界為兩條城市自然生態帶,是良好的生態基底,其中浙江大學等高校既作為創新活動的動力源,又作為知識交流的發動機,是區域創新體系從零發展的必要基礎;高校亦是創新人才流動經過的最大組織,能充分發揮知識溢出作用,推動技術研究進行、知識轉化為實體產品,創新人才的區域內集聚意味著創新活動的頻繁發生,科創走廊邊界隨之波動、剛性下降,最終邊界的確定是為了使走廊內所涉及的科技研發活動達到最佳適配狀態,達到資源的最優使用效率。

4 結論

本研究從區域創新發展形式的定義與特征入手,分析了各類創新區域形式的本質內涵,尤其是高科技研發區主要類型的內在差異。從其本質出發,在比對產業集群、科技園區的基礎上,分析了科創走廊的基本內涵??苿撟呃扰c其他區域創新發展形式存在些許差異,其中最大的差異是科創走廊是包含知識從源頭產出到下游產業化推向現實的全流程,而其余區域發展形式只涉及部分步驟??苿撟呃葏^域內部系統功能互補、協同創新發展。

在分析“科創走廊”概念的基礎上,本研究從知識視角繼續探討了科創走廊的邊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組織創新成果的主導因素,科創走廊創新活動本質是知識產出、孵化再到產業化的過程,知識是邊界劃分依據,因此,科創走廊內支撐知識產出、創新孵化到成果產業化創新活動順利進行的3 類組織的重疊區域共同決定了科創走廊的實體區間;而當科創走廊對外發揮輻射作用、進行創新活動時,科創走廊邊界則變得相對模糊,具有一定的柔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科創走廊邊界有二:參與科創活動組織所在的實體地理空間;創新活動所決定的無形邊界??苿撟呃日w區域從需求導向、轉化應用轉向聚焦基礎科技研發,將具體規模生產、市場化等其余重點活動安放在其他區域,合理分配走廊內有限資源??苿撟呃冗吔绲拇_定,為區域發展焦點、區域內資源分配重心、整體建設規劃布局、外界創新主體進入制度提供了建設思路:在整體建設規劃中,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預先考慮布局基本設施,包括本地一流大學院校、在建或已建成研究機構、創新孵化器場地以及產業科技園等,將有限的財力、物力投入到基礎科技研發以及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發展聚焦科創過程前端、重視基礎階段。

猜你喜歡
橫濱科創走廊
神奇的走廊
科創引領,搶跑新賽道
科創走廊“乘風起”
科創“小燈泡”:從傘說起
保護人類健康的科創產品
Aēsop橫濱新店
走廊上的時光
走廊上
萌翻全城
第六次中日財長對話在日本橫濱舉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