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教學評價與分析*

2021-12-29 11:15王永星周雅倩王田虎潘玲佼陶為戈
科學與信息化 2021年9期
關鍵詞:課程目標計算機網絡情況

王永星 周雅倩 王田虎 潘玲佼 陶為戈

江蘇理工學院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01

“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是江蘇理工學院通信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主要講授計算機網絡最基本的原理,包括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運輸層、應用層、網絡安全、無線網絡和移動網絡等內容。由于內容覆蓋廣、邏輯性和理論性強、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等因素,學生不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和持續改進”的理念[1-2],平時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3]的方法,講解“復雜工程問題”所具備的特征,對培養學生初步具有一定的網絡應用、網絡規劃和設計能力進行了有益嘗試。

1 教學大綱執行情況

“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采用2017工程教育認證版“計算機網絡與通信”教學大綱,32學時理論教學,有如下2個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1:能掌握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的主要技術指標、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培養學生掌握對通信網絡傳輸工程問題進行推理和分析能力。

課程目標2:能掌握改善通信網絡性能的關鍵技術,培養學生能夠運用網絡基礎理論與分析方法,識別和分析計算機通信網絡主要組成環節和參數的能力。

按照通信工程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分析了課程目標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4]的情況,課程目標1對應畢業要求指標點1.4:能針對通信工程領域中信息的表示、信號處理、信號傳輸系統與網絡等專業工程問題進行推理和分析;課程目標2對應畢業要求指標點2.3:能夠應用信號與信息處理、現代通信系統與網絡基礎原理和分析方法,識別和分析典型通信系統的關鍵環節和參數。在實施過程考核和期末考試中,有針對性考核了分析和設計通信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工作提供基本的技術支撐。

2 學生成績評定辦法、評分標準與布情況

“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成績考核辦法為:總評成績 =期末考試成績(50%)+平時成績(50%)。其中,平時成績即過程考核成績(50%)=平時作業成績(20%)+單元測試成績(20%)+期中考試(10%)。2017級通信工程專業開設了“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共81名學生參與了全部的考核環節,課程總評成績分布情況為:60分以下2人,占2.5%;60-69分共12人,占14.81%;70-79分共36人,占44.44%;80-89分共25人,占30.87%;90-100分共6人,占7.4%。綜合分析,大部分學生的成績主要集中在中良,所占比例為75.3%。

3 課程目標達成評價

根據2017級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共支撐了2個畢業要求指標點,在該課程中設置了2個課程目標分別支撐相應的指標點。本文在評價課程目標時分別采用了課程考核成績分析的直接評價法[5]和問卷調查法的間接評價法[6]。

3.1 直接評價法

根據“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的課程教學大綱,“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采用了“N+1”過程考核方式,其中“N”包含平時作業、單元測試和期中考試,“1”表示終結性考核,本文采用了期末考試。

2017級通信工程專業“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目標達成情況結果采用算分法對2個課程目標的情況進行了直接評價[4],得出課程目標1的達成度0.78,課程目標2的達成度為0.74。采用同樣方式得出2016級學生課程目標1的達成度0.76,課程目標2的達成度為0.70。2017級的2個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多數超過0.70,說明參與考核的2017級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在整體上較好地達成了2個課程目標。在2項課程目標中,課程目標1的達成情況相對較高,課程目標2的達成情況相對較低,反映出學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問題的推理和分析能力,但運用基礎理論和分析方法識別和分析計算機網絡主要組成環節和參數的能力相對偏弱。與2016級學生相比,課程目標1和2的達成情況均有所提高,反映出通過加強過程考核,以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運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進行識別和研究計算機網絡傳輸工程問題、網絡的主要組成環節和參數的能力,后續還需繼續加強以上能力的培養使其更有效支撐課程目標的達成。

3.2 間接評價法

在間接評價中采用了問卷調查法,該方法適用于一些沒有筆試的教學環節的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本文對比了采用直接評價法和間接評價法得出的課程目標達成情況(2017級),間接評價法得到課程目標1和課程目標2的達成度均為0.75,反映出2017級學生對課程目標相應能力的獲得情況有較高的自我評價。同時也可以看出,課程目標1和課程目標2的直接評價結果和間接評價結果的差值均不大于0.04,說明兩種評價方法在整體上具有較好的一致性,也證明了兩種評價方法及相應評價結果的合理性。

4 改進措施

本文分析了“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在本輪教學中存在如下兩個問題:

(1)通過2017級“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目標之間的對比,課程目標1的達成情況相對較高,課程目標2的達成情況相對較低,反映出學生運用基礎理論和分析方法進行識別和分析計算機網絡主要組成環節和參數的能力相對偏弱。

(2)從2017級“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中可以看出,課程目標2與課程目標1對比來看,課程目標2成績分布較分散,反映出在2016級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對于基礎較為薄弱學生的幫扶效果差。

針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下一輪教學采用如下的持續改進方案:

(1)圍繞課程目標2,加強訓練運用網絡基礎理論與分析方法,識別和分析計算機通信網絡主要組成環節和參數的能力。如在教學內容中多導入實際工程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分析案例中網絡傳輸問題、網絡的主要組成部分和網絡性能參數的影響因素,以及將典型工程案例供學生課后分析和研究。

(2)圍繞課程目標2成績分布不集中問題,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

猜你喜歡
課程目標計算機網絡情況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課程目標來源理論的批判與重建:從“小三源”論走向“大四源”論
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研究
——以信號與系統課程為例
一種將課程目標關聯到畢業要求的評估方法
基于模式匹配的計算機網絡入侵防御系統
脫發 養“老金”
關于計算機網絡存儲技術分析
計算機網絡環境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
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
一周融資融劵情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