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基本經驗

2021-12-31 20:24
關鍵詞:貧困地區貧困戶發展

景 芳

(青海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青海西寧 810008)

貧困是世界性的社會現象,反貧困是世界性的難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中國共產黨一直致力于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有關扶貧攻堅法規和制度體系的逐步健全與完善,一系列的政策和扶貧資金更加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深度貧困地區積極利用政策紅利,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創造了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超大規模人口脫貧的奇跡。青海省積極踐行國家政策,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打造特色產業體系,激發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為相對貧困的治理積累了經驗。

一、青海省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現狀

青海省深度貧困地區主要包括三江源地區和東部干旱山區。三江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上生態最敏感的地區。東部干旱地區主要在湟水流域,生態破壞較為嚴重。兩區總體特征是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結構調整緩慢,工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低,是我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嚴酷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青海省農牧區生產條件最差的區域,農牧民的貧困具有特殊性。如三江源地區區位劣勢明顯,廣大農牧民逐水草而居,社會發育遲緩,生產生活方式傳統,抵御貧困的能力弱,小規模的畜牧業家庭經營無法適應大市場的需求,整體性貧困現象明顯。近年來,青海省政府加大扶貧攻堅力度,以產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取得了與歷史相比的最好成效。

(一)特色種養業扶貧

深度貧困地區生態資源具有比較優勢,各級政府從本地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種養業。2016年,按照涉藏地區人均6400元、農區人均5400元的標準,引導扶持貧困人口發展到戶產業,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小額信貸、互助金補助等方式共計扶持44.35萬有能力的貧困人口發展種養業。[1]2017年,澤庫以牦牛、藏羊為主導產業,立足有機畜牧業產業園基礎,園區共輻射帶動全縣貧困戶5670戶19845人。[2]2018年,海南州著力發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四大產業,通過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共實現農牧業增加值3.5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539元。[3]黃南州投入1.15億元扶持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26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安排6000萬元實施4個縣的扶貧產業項目,扶持建設78家民族手工扶貧車間,為當地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長期脫貧打下堅實的基礎。[4]

大通縣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取得實效。2017年,鑫隆板藍根種植營銷專業合作社與朔北鄉東至溝村109戶農戶簽訂了210畝當歸的訂單種植協議,由農戶出人出力進行種植,合作社為農戶進行統一供種、收購和銷售,并免費提供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技術指導。[5]在該合作社的帶動下,東至溝村當歸平均畝產達到700公斤,實現總產值132.3萬元,純收入69.3萬元,參與種植的64戶貧困戶戶均增收6358元。[6]多林鎮的馬鈴薯與高寒燕麥種植、邊麻溝“花海農莊”、青林鄉的中藏藥材種植等均實現了貧困戶的穩增收。海東市依托區域資源,積極優化種植結構,特色產業逐漸形成規模,幫扶4萬多戶貧困家庭發展經營性產業,積極發展富硒產業取得實效。目前,已建成8個富硒生產基地、5大富硒產業鏈,培育和開發出20多種富硒產品。馬鈴薯、辣椒、冷水魚養殖等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二)現代服務業扶貧

近年來,信息、金融、商務、文化體育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就電商扶貧來看,主要是通過加強深度貧困地區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在條件具備的貧困村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在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方面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以來,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線上銷售2115萬元,實現網絡零售額9億元,帶動就業2800多人。甘德縣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開通獨立電商運營店鋪1282個,開通村集體店鋪14個,直接帶動貧困戶增收26282元。

(三)生態文化旅游業扶貧

牧區依托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在旅游景區等項目中,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并依托景區環境因地制宜地開辦農家樂及傳統手工藝品制作,這些舉措在給廣大牧民群眾提供就業機會與直接的經濟收入的同時,也使得貧困戶通過培訓獲取了就業技能。如三江源國家公園在生態體驗與環境教育項目中,給予每一戶牧民以駕駛員、解說員、導引員、維護員、監測員、歌舞演員等工作崗位,保證每個貧困戶家中至少有一人有固定的工作,保證日常生活不受影響。據統計,此項計劃每年合計提供崗位數1522個,直接增加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

(四)民族特色手工業扶貧

“十三五”期間,“各州集中打造以文化休閑為主的農家樂500多家,休閑農牧業聚集村、民俗村36個”;[7]省扶貧開發部門投資1.69億元,在同德縣建設以文化產業為引領的產業園區,入駐企業13家,年產值達1.8億元。黃南州依托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契機,深挖區域文化資源,著力打造了熱貢文化藝術產業園區、藏民俗文化產業園區等多個園區,形成文化帶動地區發展的新模式,實現了貧困戶的脫貧增收。民族手工業主要是中藏醫藥材等生物資源的加工、民族用品和工藝品的制作,吸收貧困戶就業,或者通過技能培訓以訂單銷售等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據統計,民族特色手工業扶貧解決了2.2萬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五)新能源扶貧

“十三五”期間,由于光照資源豐富,荒漠化土地資源充足,大部分貧困村具有建設光伏電站的比較優勢,青海省將綠色產業發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扶貧攻堅的新力量?!安扇〈寮壜摻ǖ确绞?,為全省39個縣市區1622個貧困村建設光伏扶貧電站,6808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此受益?!盵8]“2019年,民和縣光伏扶貧項目預計年發電量達6000萬千瓦時,年收益資金4000余萬元,全縣125個貧困村62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班瑪縣在格爾木的‘飛地’光伏扶貧項目的實施,直接帶動了30個村的發展,1144戶3047人受益?!盵9]

二、青海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典型個案

青海深度貧困地區各縣域依托本地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在推進區域扶貧脫貧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深度貧困地區扶貧脫貧的典型。本部分通過班瑪縣、樂都區、湟中區三個典型案例,分析其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班瑪縣產業扶貧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1.主要做法。班瑪縣隸屬果洛州,屬于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有深度貧困鄉鎮8個,貧困村13個,總人口29445人,其中,貧困人口1984戶7959人,全縣貧困發生率32.91%。[10]班瑪縣是三江源自然保護核心區,產業發展空間狹窄。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班瑪縣從實際出發,在“夾縫”中找出路、謀發展,充分依托和挖掘縣域資源優勢,通過創新構建產業體系,成功實現貧困村和貧困戶與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

一是按照縣域不同的區域功能,根據馬可河流域、多柯河流域、開柯河流域資源現狀,構建產業發展格局。在瑪可河流域重點發展有機蔬菜、有機青稞、班瑪藏茶種植以及林下經濟作物培育,形成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在多柯河流域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形成規模養殖,逐步構建了有機生態養殖產業體系。在開柯河流域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溫泉休閑度假旅游產業,構建了紅色旅游產業體系,興辦家庭賓館16家。[11]同時,積極發展電商項目,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為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有效途徑。

二是龍頭企業引領藏雪茶產業發展。班瑪縣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成立藏雪茶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實現茶樹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化經營,共種植藏雪茶1.85萬畝,建成了瑪可河兩岸長100公里的青海省首個萬畝藏茶種植基地。2016年至2019年,藏雪茶產業四年總產值1718萬元,其中種植藏雪茶產值達665萬元,生產產值達1053萬元。2019年,班瑪縣藏雪茶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就為50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均分紅2300元。藏雪茶產業成為班瑪縣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12]

三是加大金融機構對扶貧產業的支持。累計投資3971.19萬元實施了生態畜牧養殖、紅軍服裝加工廠、格薩爾大酒店、農貿綜合市場、黑青稞酒加工等5個到戶產業項目。針對貧困戶發展產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注入風險防控資金300萬元,撬動金融機構提供信貸支持,共計發放金融扶貧貸款372戶1534.1萬元?!霸?3個貧困村成立互助協會,共計吸納會員809人,2017年至2020年初累計發放互助資金借款809人1423萬元?!盵13]

四是重視各方利益聯結機制建設。班瑪縣將514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到戶產業資金3295.37萬元和賽來塘鎮德昂村、江日堂鄉多日麻村上海援建資金400萬元資金集中使用,實施綜合性酒店開發。同時,將2020年光伏電站資金1517萬元和2018年至2019年13個貧困村的集體經濟資金1300萬元,分別投入青海省果洛州扶貧開發局發展投資公司,用于實施易地式光伏扶貧電站項目。

2.扶貧成效。一是產業精準扶貧提高了貧困戶的收入。光伏扶貧項目已產生分紅資金94.47萬元。特色產業發展中,“8100名貧困戶人均增收848元;通過培訓參與民族產業發展,110名建檔立卡戶通過‘培訓+就業’的方式,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家庭賓館帶動每戶年均增收約4000余元”。[14]電商發展實現貧困家庭待業青年就業40名,每人每月工資為底薪+提成收入近1800元。2019年產生效益274.62萬元,帶動1453戶6205人戶均增收1890萬元。2018年至2019年藏雪茶產業分紅約191萬元,累計帶動517戶179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3694元。2019年,受益資金229萬元,帶動31個行政村1217戶514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1679元,帶動德昂村、多日麻村集體經濟增收12.4萬元。投入到戶產業資金252.78萬元,實施農貿綜合市場項目,產生分紅資金15.7萬元,帶動68戶39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2309元,人均增收397元;[15]利用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戶產業資金實施黑青稞酒加工產業,產生效益12.74萬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2770元,人均增收640元。二是利益聯結機制切實增強了脫貧攻堅的合力。針對產業選擇困難的貧困戶、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貧困戶資產收益脫貧,實現從“牧民”到“股民”的轉變。三是通過金融扶貧政策落實和互助資金借款,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自我造血、自我發展、自我脫貧的意識,建成了一批集藏式餐飲、畜牧養殖、炒面加工、商品百貨等個人產業。

(二)海東市樂都區特色種植業:富硒產業園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主要做法。近年來,樂都區在354個行政村中,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村141個,貧困人口8798戶29663人。[16]為實現精準扶貧攻堅任務,樂都區立足當地農業資源優勢,大力扶持富硒大蒜等特色產業,推動產業鏈不斷延伸,上下游產品不斷豐富,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潛力得到充分挖掘,農業自身經營效益不斷提升,減貧成效顯著。

一是因地制宜,開發富硒農產品。結合消費者更加注重生態、健康的消費需求,“巧打‘富硒’和‘長壽’資源牌,大力發展富硒農產品種植,建成了規模龐大、設施齊全的富硒產業園,目前,已累計投入農資1407.2噸,折合資金共計1056萬元,富硒農產品種植基地覆蓋面已達到14350畝,輻射面積5萬畝”。[17]二是推廣資產收益分紅項目。將項目資金657.18萬元以股權投資的形式折股量化給建檔立卡貧困戶,以10%的固定利率(540元/人·年)每年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讓無勞動能力或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分享財政支持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彌補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薄弱環節。三是通過積極推廣、廣泛宣傳組織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讓農戶將自己種植的富硒農產品在家門口進行初加工,由富硒產業園按加工后的價格收購的辦法,提高了貧困戶自主項目增收,實現了專業合作社資源整合與企業合作共贏。

2.扶貧成效。一是貧困戶的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富硒農產品種植基地、小微加工基地群、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在農產品種植、農資采購、技術指導、產品收購銷售全方位密切合作,延伸了扶貧產業鏈條。通過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農資,指導農戶種植富硒農產品,使貧困戶產業發展收益不斷提高,14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38戶1217人實現年終資產收益分紅。[18]

二是培訓成效顯著。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富硒農產品種植技術培訓15300人(次),培養技術骨干1326人,在確保富硒農產品種植持續科學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貧困戶的經營能力,確保了貧困戶的穩步增收。

三是貧困戶就地就業有了保障。為進一步實現貧困人口持續就地就業增加收入,富硒產業園將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安排到產業園就業,現常年在產業園就業農民8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6人。季節性用工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達6000人(次),直接增收50萬元。

四是加強了低保兜底與產業扶貧的有效銜接。進一步提高了低保兜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可能性,富硒產業園將財政扶貧資金100萬元折股量化給低保兜底戶,每年向低保兜底戶分紅,分紅涉及40個村200戶584人。[19]

(三)西寧市湟中區卡陽村生態旅游業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主要做法??柎鍨闈h藏混居民族村落。山勢獨特,原始森林茂密,是距離西寧市區最近的原始天然林區。長期以來,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作物種植結構單一,經濟發展落后,致使很多村民處于貧困線以下,全村256戶中,貧困戶達44戶共131人,被青海省列入貧困村行列。近年來,卡陽村利用自身優勢,充分挖掘鄉村旅游資源,建設山水生態美麗鄉村,以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做強地區旅游經濟。在不到兩年時間里,由青海省省定的貧困村一躍成為最美小山村,村中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一是積極建設美麗鄉村。2015年以來,結合村莊實際,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在卡陽景區帶動下,第一書記帶領村“兩委”,多方爭取項目資金共計1980萬元,“鄉趣”企業累計投資5000萬元,共同打造出全省首條7.8公里鄉村旅游扶貧公路,并在村內修建太陽能路燈,建設村內文化廣場、老年幸福院、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先后實施了村莊美化、綠化、亮化工程,極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并為開展鄉村旅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同時,為進一步改善和優化卡陽村出行條件,在湟中區交通局與村干部共同努力下,青海省首條交通扶貧公交專線落戶卡陽村,并成功開通運行。

二是以黨建引領貧困戶脫貧致富?!拔鲗幨朽l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村黨組織緊密聯系,于2017年聯合周邊上莊村、前莊村、中莊村、泥隆臺村、白崖一村、卡陽村6村村委成立“鄉村旅游中心黨委”,以黨建強企、環保發展、旅游富民為主線,科學合理利用地域自然優勢,實現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機融合,引導企業守法經營,發揮黨建引領在引導群眾脫貧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重視對貧困戶的扶智與扶志??柎迨情_通了“530”金融貸款的貧困村,為貧困戶申請免息貸款,協助村內勞務輸出,選派優秀年輕人赴省城知名企業務工,不斷擴寬年輕人的眼界,從而更好地回報家鄉。開展技能培訓幫扶,村黨委組織帶領民眾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學習餐飲、汽修、駕駛等方面知識,轉變村民原有的等、靠、要的舊觀念,不斷提高貧困人員的就業能力和主動參與的能力,不斷增強貧困戶的就業信心。

2.扶貧成效。一是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貧困戶增收的堅實基礎??柎鍝碛写竺娣e原始森林,森林覆蓋率高達81.1%,戶外健身休閑資源極為豐富,藏傳佛教寺院羊巴林寺,風景秀美,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通過招商引資,帶動形成農家樂和種植養殖合作社、勞務輸出隊、農機化專業生產隊和各種旅游服務點。由于持續加大投入、不斷完善旅游設施,建設完成游客服務區、扶貧產業園、大型停車場、房車露營區、民俗木屋度假區、戶外休閑健身區、文化服務區等功能區域,鄉趣卡陽進入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旅游推介名單,全國生態文化村和“青海戶外健身休閑產業基地”等稱號,景區年接待游客可達30萬人(次)。全村從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萬元,實現了“戶戶都增收,家家都脫貧”的發展預期。截至于目前,卡陽村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以根本性解決,貧困戶44戶256人,全部脫貧摘帽。

二是就業創業有了保障。產業扶貧既能帶動有意愿、有能力的貧困戶參與到產業化經營的全過程中,因人因能提供就業崗位,還能吸引外出打工人員返鄉,保證扶貧成果??柧皡^優先吸納村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39人在景區務工,月收入達3000余元;景區主動讓出餐飲功能,鼓勵貧困戶開辦“農家樂”,并為每戶配分了2萬余元的餐廚設備。通過旅游項目帶動,全村發展農家樂47家,其中貧困戶發展農家樂6家,景區設立小吃攤位80個,其中貧困戶設立攤位10個,通過發展形成了集小吃、銷售、餐飲一體的形式,戶均增收4萬元;“鄉趣”企業帶頭成立農機化扶貧專業隊,為懂技術、有能力的4戶貧困戶提供平臺,墊付購買農具,為貧困戶創造就業機會。

三是增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意識。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是讓貧困戶具備融入產業發展的能力條件。主要是針對部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或文化素質不高、勞動技能不足或對國家扶貧政策認知差等現狀,通過思想教育、對口專業幫扶,協助勞務輸出和技能培訓,以更加具體的舉措進一步提升了貧困人口的“造血能力”。

與此同時,通過溢出效應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脫貧??柎逶趯嵺`中,成功實現了由單一的種植業向以生態旅游經濟為主的產業融合的轉變,持續增加了村民的收入?,F已輻射帶動上莊、前莊、中莊、泥隆臺等村走上致富路。

三、青海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的經驗總結

從產業扶貧典型個案可以看出,特色種養、鄉村旅游等扶貧方式帶動了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減少了生態脆弱區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有效改善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貧困人口的收入由此不斷增加。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充分享受國家扶貧政策紅利,逐漸做大做強,扶貧濟困能力不斷得以提升。青海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取得實效,其基本經驗是:

一是找準產業發展靶向目標。深度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且低級化,項目支撐作用有限。扶貧攻堅必須因地制宜,發展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只有充分挖掘特色和亮點,才能形成自己有優勢、有品牌的產業,使產業扶貧成為脫貧致富的重要路徑。班瑪縣根據縣域功能定位大力發展藏茶產業、樂都區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發展富硒產業、卡陽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都初步顯現了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靶向目標的重要性,產業扶貧的精準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夯實了基礎。

二是龍頭企業是產業扶貧的中堅力量。其在資源整合、要素集聚、產品營銷、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明顯超過農業合作社。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實現貧困地區與貧困戶脫貧致富,需要大力培育、扶持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增強帶貧減貧動能,使其成為增強深度貧困地區創新驅動能力的領航者。實踐證明,產業扶貧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原則,圍繞“抓龍頭、帶農戶、促增收”思路,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能夠通過科技創新延長產業鏈,促進扶貧工作提質增效。樂都區的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卡陽村的西寧市鄉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都在扶貧這一大的民生工程建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是貧困戶的參與是增強扶貧實效的關鍵。做好扶貧產業,必須要保證貧困戶真實參與到扶貧產業鏈的各環節中,坐等分紅扶貧現象不利于貧困戶的持續脫貧。通過健全貧困戶的參與機制分享收益,動員貧困戶積極發展產業,激發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扶貧產業的選擇也不能脫離貧困戶的意愿,要充分尊重扶貧對象的主體地位,進村入戶調查貧困戶家庭和個人的技能、特長、發展愿望,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和項目,以使產業扶貧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是扶貧產業的精準離不開政府的有效支持。產業扶貧是實現精準扶貧的根本之策,因此,地方政府切實發揮職能優勢,做好產業精準扶貧規劃,逐村落實產業發展方案,能夠保證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同時,政府做好產業扶貧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從經濟資源方面為貧困地區、貧困村、貧困戶提供有效扶持,能夠確保工作任務有效落實。

五是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資源配置的主體,其生產經營必須依據市場反饋的價格信息來定。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有利于市場主體正確決策,減少失誤,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杜絕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現象的發生,要把職能真正轉變到營造良好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上來。政府職能錯位不利于化解市場風險,實現經濟良性發展。扶貧產業發展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精準對接市場,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牽引作用。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產業發展、產品開發的低成本、高效益。同時,必須加強品牌建設,向品牌要效益。

綜上所述,青海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也存在諸如產業項目的政府主導、隱形配套帶來的政策性負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產業同質化傾向帶來的市場風險等問題,要在未來相對貧困的治理中加以解決。要秉持“大扶貧”工作理念,立足新時期的歷史方位,以全面增強深度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和持續增加貧困戶的收入為目標,堅持市場導向,扶持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以產業增效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開創未來相對扶貧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歡
貧困地區貧困戶發展
金融扶貧站惠及3萬貧困戶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山西省政府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1.42億元
聊城高新區多措并舉保障貧困戶“居住無憂”
對貧困地區鄉村學前教育的幾點思考
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約7100億支持貧困地區交通建設
不能讓老區一個貧困戶掉隊
上學不如“混社會”? 貧困地區的“厭學癥”如何治
“鞋底墊厚點,也能走得快”——貧困戶崔普選和他的“夢中夢”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