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好鄉村振興的“方向盤”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干部思維的塑造

2022-01-01 16:26中共漢濱區委黨校李琴
區域治理 2021年17期
關鍵詞:方向盤鄉土人才

中共漢濱區委黨校 李琴

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促進、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017年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三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并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推架。2021年細化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要求。

鄉村振興戰略是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除城鄉的二元結構以及徹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課題。

一、著力提升村級干部的戰略思維

(一)以辯證思維搭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橋梁紐帶”

脫貧攻堅是我們黨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立足于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變化的實際,向世界及全國人民做出的實現減貧的莊嚴承諾。

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989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堅攻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方面,通過城鄉發展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普惠化、產業結構調整市場化、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精準化等措施的落實,為鄉村振興奠定了物質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扎實推進教育扶貧,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培訓,不斷進行宣傳動員,促進“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思想轉化和行動實踐相結合,為鄉村振興奠定了精神基礎。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不可逾越的前提條件。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一定的反作用,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和規章制度將對提高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改善農村環境,對農民生活富裕富足起到引領指導作用。

為此,村級干部在搭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橋梁和紐帶中,要用辯證思維想問題、辦事情,既要有長期遠景規劃,又要有短期目標任務,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兩點論”,做“橋梁紐帶”的搭建人和推動者。

(二)以創新思維選準鄉村振興主導產業

當前,我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依然較差,農業現代化水平差距較大,農業基礎仍不穩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等,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從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方向看,大都由政府推動,政府兼有投資者、管理者、經營者的多重身份,由于政府財力的限制,投資面過大,投資項目過多,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形成了無限循環的投資往復,其作用必然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

從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看,大都由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承擔并推動,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加速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不斷推動著農業新技術、新知識的推廣和應用,使農村經濟煥發著生機和活力,但也存在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問題。因此,基層干部要以創新思維幫助其選準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的產業發展項目和路徑。

二、重點樹立干部的新型人才觀

(一)樹立鄉村振興與農村全面發展的“人才觀”

“千秋偉業,人才為本”。人才應是第一資源,我們一定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沒有人才的支持,鄉村振興只是“空中樓閣”。

一是要慧眼識才,知人之明。要建立鄉村振興不尋常的功業,就必須了解人,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舉,要廣招天下英才,并以寬宏大度之心推誠取信于人,力行知人善任、任人為才、用人不疑、賞罰分明,煉就“伯樂”之慧眼,見微知著、璞中識玉。

二是要尊重人才,服務人才?!爸绿煜轮卧谟谌瞬拧?,要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平臺,我們要盡量營造讓人才施展才華的環境,做到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

三是要拓才引智,以用為本。無論是培養人才,還是吸引人才,抑或使用人才,都要把“用”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開發決定著鄉村振興的質量和水平,速度和效益。

(二)打好鄉土人才與引進人才的“組合拳”

一是要在實踐中識別和檢驗鄉土人才。田間地頭的“種地能手”、棚內河邊的“養殖能手”,采購集散的“銷售能手”、宣傳動員的“五老鄉賢”、都是實踐中的鄉土人才,要通過送政策、送實惠,調動鄉土人才的積極性,通過扶持激勵、政策引導、資源整合,給鄉土人才提供發展空間、搭建交流平臺。鄉土人才作為基層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強產業、帶群眾的核心作用,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農村鄉土人才,讓昔日的“回歸雁”“土專家”“田秀才”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二是在鄉村振興中引進外來人才。在農業產業化后,農業技術服務遲滯已成為一個現實問題,專業技術對口服務的需求和提供技術服務職能的有限之間的新矛盾尤為突出,農產品的多樣性迫切需要多種技術人才,一要從大專院校、農業院所引進各類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二要著眼于農業經營主體的引進。只有“留得住”,才能“請得進”,政府要在留住人才上寫好“政策文章”,經營主體要在留住人才上寫好“發展文章”,鄉村基層要在留住人才上寫好“保護文章”,為引進人才提供多方位的保障,全力打好鄉土人才與引進人才的“組合拳”。

(三)建立人才培養和人才使用的“長效機制”

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資本、第一推動力。要把人才振興放在重要位置,重點解決誰來振興、怎樣振興的問題。

三、準確運用鄉村振興政策措施

當前,三農發展還面臨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亟須加強、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農村基層黨建存在薄弱環節,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強化等諸多矛盾和問題。

一是著力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推動產業振興。要以現代農業體系標準為原則,以土地集約流轉利用為前提,以經營主體和農戶利益連結為條件,以政府財力支持為“引力”,促進“三產融合”,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二是著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推動人才振興。要將自上而下推動和鄉村內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走政府“搭臺”、經營主體“唱戲”、農民“參演”的路徑。

三是要著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土壤深厚、歷久彌新。要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藏的優秀思想觀念,要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推動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之風在鄉村興盛起來。

四是要著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生態家園。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加快農業轉型升級,讓鄉村成為生態涵養的主體區。讓生態成為農村最大的發展優勢。

四、因地制宜制定村(社區)振興藍圖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村(社區)是鄉村振興的最基本單元。

一是要摸清村情村貌,同時要了解本村的歷史發展狀況、經濟發展狀況,人文地理狀況等,既要掌握村莊之間的共性特征,也要區別村莊之間的差異性。只有摸清本村村情底數,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本村振興規劃。

二是要摸清村民對本村振興的域值期望。由于各村的區位優勢不同,振興的方式方法及措施也有所差別,要讓村民認識為什么要振興、振興什么、怎樣振興等問題。

要從歷史、現實和發展的角度樹立村民對鄉村振興的信心。從歷史的角度看,改革開放政策為農村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制度優勢。從現實的角度看,脫貧攻堅的豐碩成果和有益經驗奠定了鄉村振興的良好條件和豐碩智慧。從發展的角度看,農村的發展振興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是要摸清本村“三治”融合狀況?!叭巍比诤蠣顩r反映著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體現了良好的村風、民風及精神面貌。

鄉村振興的過程其實質也是鄉村治理的過程,兩者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離開鄉村振興談鄉村治理就會失去事物的本源,離開鄉村治理談鄉村振興就會缺乏發展的動力和牽引力。要把“三治”融合融入產業振興、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的過程中,使振興的寬度更寬、高度更高。

五、充分發揮村(社區)黨組織引領鄉村振興的作用

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村黨支部是促進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是帶領群眾逐步走向致富的先鋒隊。

一是堅持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破解“隊伍軟”問題。要把政治素質高、群眾口碑好的優秀農村致富帶頭人選拔到干部崗位,增強村“兩委”班子的生機和活力。

二是堅持優選駐村工作隊員,破解“力量弱”的問題。駐村工作隊員應有一定的政治力和業務力,要有愛農村、愛農民的情愫,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魄力,要有扎根農村、求真務實的作風,要有破解農村疑難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要當好鄉村振興的“引路人”、農民朋友的“貼心佛”、全面振興的“設計師”。

三是要形成良好的輿論宣傳氛圍,破解“氣氛沉”的問題。要廣泛動員各方力量投入鄉村振興,形成合力,畫好“同心圓”,要讓土地、資本、知識、技術的活力競相迸發,讓生產力要素充分涌流。要通過廣播、電視、文化墻、報紙、雜志及新融媒方式的傳播,讓鄉村振興的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鄉村振興浪潮波瀾壯闊,要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促進鄉村全面繁榮。

六、結語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充分挖掘鄉村發展潛力,激發農民創造活力,增添鄉村發展動力。破除農村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障礙,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構建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要用創新思維開辟“三農”工作新局面,推動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方向盤鄉土人才
人才云
重視培育多層次鄉土人才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六旬老人因搶奪公交車方向盤獲刑
鄉土中國
糧食、武器和方向盤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讀《鄉土中國》后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