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下優質牧草紫花苜蓿種植關鍵技術

2022-01-09 16:13李向東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2年2期
關鍵詞:紫花苜蓿遼西地區牧草

李向東

摘要:根據遼西地區林下間作的特點與實際,本文主要論述了鄰家間作紫花苜蓿的品種、種植技術、種植時間、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

關鍵詞:遼西地區;牧草;林下;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原產于伊朗和高加索地帶,后來引入到世界各地,是現在國內大多數地區都能看到的野生植物,它的嫩葉可以當蔬菜食用,長大以后則可以做為牧草與飼料供動物食用。為此,本文主要論述總結了紫花苜蓿的品種選擇、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法。

1.紫花苜蓿選地選種、底肥施入、整地技術

1.1選地技術

苜蓿適應性廣,喜歡溫暖、半濕潤的氣候條件,對土壤要求不嚴,除太粘重的土壤、極瘠薄的沙土及過酸或過堿的土壤外都能生長,紫花苜蓿適宜在土層深厚疏松且富含鈣的壤土中生長。苜蓿不宜種植在強酸、強堿土中,喜歡中性或偏堿性的土壤,以pH7~8為宜,含鹽量小于0.3%,地下水位在1m以下。土壤pH為6以下時根瘤不能形成,pH為5以下時會因缺鈣不能生長??扇苄喳}分含量高于0.3%、氯離子超過0.03%,幼苗生長受到鹽害。

1.2施入底肥

為提高產量,增加苜蓿后期生長對磷、鉀肥的需求,在耕地前每666.67m2施有機肥1.5~2噸(或成品有機肥100~200kg),氮肥(尿素)5~6kg,磷酸二胺15~18kg,在戈壁地或沙土地每667m2施鉀肥3~5kg。

1.3整地技術

播前土壤應有充足的底墑(土壤含水量60%一70%);土地平整、表土疏松,無中層板結且上虛下實、無大土顆粒,地面無殘膜、殘根、殘稈等,地頭、地邊、地角無漏耕漏耙。

播種

1.4選種

可選用巨人201+Z、牧歌401+Z、阿爾岡等抗逆、豐產、優質的紫花苜蓿品種。

2.紫花苜蓿的播種時間與播種方法

2.1播種時間

紫花苜蓿分為春播、秋播。溫泉縣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5月初,地溫穩定在5℃以上即可播種。秋播一般在8月底9月初,使苜蓿在冬季來臨前有60d左右的生長時間。秋季播種后土壤墑情好,雜草危害輕,出苗率和成活率較高,是比較理想的播種時間。

2.2播種方法

播種方法:一是人工撒播,撒播是常用的一種簡便播種方法,間套種苜蓿時用此方法撒播。人工撒播時加細沙進行,種子與細沙比例l:6~8,先灌水后撒播,一般將種子撒在地面后,用釘耙或樹枝在地面上摟一遍,起到淺覆土的作用,在雨水多的條件下出苗良好。撒播的缺點是深淺不一致,撒種不均勻,出苗不整齊,而且無行距,難以進行中耕鋤草等管理;兩是機械播種適合大面積播種,便于后期田間管理,而且播種質量好、產量高、效益好。播距及深度:條播行距以15厘米為宜,要求播種均勻,不斷條、不斷行。播種深度一般為1~2cm左右,根據土壤墑情,土干宜深、土濕宜淺。播種后要耙平地表并進行適當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以利于種子吸水出苗[1]。

2.3播種量

機械條播播種量1~1.5kg/667m2,人工撒播播種量2kg/667m2左右。

3.紫花苜蓿田間管理技術

3.1 灌水技術

苜蓿是需水較多的植物,水是保證高產、穩產的關鍵因素之一。苜蓿喜水,但不耐澇,特別是生長中***忌積水,連續淹水3~5天以上將引起根部腐爛而大量死亡,種植苜蓿的地塊一般地下水位不應高于1m,所以種植苜蓿的土地必須排水通暢,土地平坦。當年播種苜蓿次水一般在出苗后生長5~8片葉時澆水,以后澆水可因情況而定。葉片呈綠色時表示水分正常,葉片顏色變深時表示缺水,應及時灌溉,一般不少于3~4次水。以后每年的灌水次數即返青水、每次刈割后至少灌2次水,入冬前灌1次越冬水,一年不少于4次水,收割二茬時則不應少于6次水,以此類推[2]。

3.2施肥技術

因苜蓿根部有根瘤,具固氮能力,除播種當年由于苗期根瘤菌未形成前施少量氮肥(3~5kg/667m2),以及在每年返青和刈割后及部分弱苗追施尿素5~6kg/667m2外,其余時間可以不施氮肥,但應注意磷、鉀肥的施用。

3.3清除雜草技術

單播苜蓿田中對于野燕麥、狗尾巴等單子葉雜草較多的地塊,用單子葉除草劑防除;對于雙子葉雜草,因為苜蓿本身屬雙子葉植物,一般用人工防除。特別要注意小麥套播苜蓿時,不能用化學除草,應采用人工防除。苜蓿生長易受到惡性雜草菟絲子的嚴重危害,常造成苜蓿植株成片死亡,損失嚴重。菟絲子是生命力很強的寄生陛雜草,生產上很難根除它。對菟絲子一經發現應及時人工割除并放置空地晾曬防治。

3.4病蟲害防治技術

遼西地區凌源市的氣候較冷,無霜期短,苜蓿不易發生病蟲害,一般不需要防治。苜蓿常見的蟲害主要有蚜蟲、盲椿象、潛葉蠅等,可用40%樂果乳劑加水1000倍噴霧或采用氰戊菊酯等進行防治。苜蓿常見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銹病、褐斑病等,可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防治[3]。

收獲

3.5收割技術

紫花苜蓿收割期為現蕾末期到初花期,即目測有10%的苜蓿開花為宜,此時蛋白質含量高、品質好,并且下一茬苜蓿生長快。每次刈割后應留茬3~5cm左右,過低不利于下一茬草的生長。***后一次收割留茬在5~7cm,收割不要太晚,一般應留30天左右的生長期以利于安全越冬。

3.6收割后的加工處理

一般收割后晾干,粉碎飼喂家畜或直接飼喂,條件好的可以青貯后飼喂家畜,這樣能夠保持苜蓿草的鮮嫩、營養價值不流失、適口性好的優點。

參考文獻:

[1]蘇家楷,等.牧草高產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

[2]劉大林.優質牧草高效生產技術手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

[3]陳默君,賈慎修主編.中國飼用植物[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紫花苜蓿遼西地區牧草
科學選種牧草品種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牧草的種植管理與利用
人工牧草種植與管理技術
初探優質牧草周年均衡供給高產栽培技術
變溫與采后貯藏時間協同作用對紫花苜蓿種子萌發的影響
關于阿魯科爾沁旗傳統奶食品加工業發展基礎分析
短時鹽脅迫對紫花苜蓿葉片氣孔特征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