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低生育率背景下社會保障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2022-01-09 16:13方心陳光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2年2期
關鍵詞:生育率社會保障

方心 陳光

摘要:從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社會保障的出現與進步伴隨著經濟發展與人類物質、文明水平的提升,但與后者相比,社會保障機制的形成與完善相對滯后。伴隨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的不同階段,人們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不斷提高,從片面性、低覆蓋社會保障逐漸向全民性、高覆蓋社會保障演化。目前,我國全面推行“三孩”政策,主要背景是育齡人口的生育率和生育訴求不高,深層原因是相關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滯后,對生育的扶助、保障力度不夠,以及二元戶籍制度下的城鄉社會公平很難權衡。徹底解決相關困境任重而道遠,現階段提出四方面對策建議,一是優化社會保障結構,推進前、后端均衡發展;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強化教育公平;三是多措并舉,擴大收入來源,強化資金運作能力,做大社保資金增量;四是加強宣傳引導。

關鍵詞:社會保障;生育率;人口增長;二元戶籍制度;三孩政策

一、人口增長與社會保障

(一)人口增長的不同階段

經典人口轉變理論認為,人口再生產模式通常會經歷三個發展階段:一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原始階段,二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過渡階段,三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現代階段。

原始階段主要存在于低收入、欠發達的國家或地區(例如當今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或部落地區),經濟活動通常以傳統農牧和手工業為主,僅具備初級工業化、機械化雛形,社會發展水平較為落后。隨著工業化、現代化革命的出現,以及更加重視教育投入,生產力得到一定釋放,經濟活力提升,醫療救治水平顯著改善,死亡率明顯下降,人口增長模式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過渡階段轉變。隨后,在科技進步的驅動下,生產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傳統勞動力需求下降,教育和性別平等程度提升,生育率持續下降,人口增長模式進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現代階段。當前,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尤其是西歐、北歐各國)均進入到了人口增長的現代階段。

(二)社會保障的配套發展

伴隨著人口增長的不同階段,社會保障制度從無至有,并與人口增長模式及人口結構特征相適應,形成不同的配套機制。

在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原始人口增長階段,物質和科技水平薄弱,通常未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或僅有針對特殊弱勢個體的救助措施。此時,人們通常通過不斷生育來維持更高的嬰兒存活量,建立大家族部落,通過子女和家族照護,獲得生存及養老保障。

隨著經濟和醫療水平的提升,死亡率降低,人們的平均壽命延長,青壯年人口比例大幅提高,進入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期,老年人口數量逐漸升高,未來老齡化趨勢初現。社會保障制度初步建立,通常以養老和醫療為最主要的保險類型,重點惠及退休和工齡人員,可稱之為“后保障”模式,其倫理內涵為“先付出、再回報”“多交多得、少交少得”,對維系社會公平作用有限,甚至通過財富的“逆向再分配”效應,造成了更多的不公。同時,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均衡、不完善,以及人們觀念的滯后性,出生率依舊較高,依靠子女和家庭提供保障仍然占據主流。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升,人口增長進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現代階段。在邁過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初期難關后,人口年齡結構趨于均衡,社會保障也向更加均衡的模式發展,從主要惠及退休和工齡階層,逐漸提高對兒童、學生等低齡群體以及失業人員的補助力度,可稱之為“全保障”模式,其內涵也更加突出維護社會公平、創造平等機會。例如,丹麥政府為全日制學生提供無償的教育補助,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二、我國生育現狀與社會保障困境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面臨的突出挑戰即鼓勵生育與應對人口老齡化。一方面,兩者存在一定的內在關聯,通過擴大生育,提高子女數量、工齡人口與社?;饍?,從而應對老齡化問題。而實際上,人們的生育水平持續低迷,繼2016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僅過5年,我國便推出了三孩政策,足見當前人口增長形勢依舊嚴峻,社會保障恐將面臨長期的資金壓力與風險。

(一)低生育率成因

我國低生育率現狀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計劃生育的人為干預。自上世紀80年代,為控制人口膨脹,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鼓勵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直至2011年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共歷經近30年時間,一孩生育觀逐漸深入人心,成為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習慣和首選。二是配套措施乏力。盡管許多家庭只生育一孩,但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關注,育兒和教育成本持續攀升,相應的配套保障措施有限,很多家庭養育一孩已覺力不從心,無力承受二孩負擔,甚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單身或“丁克”生活。三是升學、就業壓力大,學歷和職業歧視仍然普遍。不同的學歷、職業間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差距依然存在,面對繁重的升學和就業壓力,很難做到“佛系”對待。年輕夫妻結合自身能力和經濟條件,不愿未來子女步其后塵,對生育持謹慎態度,對二孩、三孩更是望而卻步。

(二)社會保障困境

在三孩政策發布后,不少專家學者和社會大眾持審慎態度,主要原因是育兒成本高、壓力大的問題并未根本解決,配套措施力度有限。因此,效仿歐洲福利國家的“全保障”模式、尤其是每月發放豐厚的育兒補助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基于現階段我國基本國情,該做法的現實性仍然有待商榷。

一方面,高福利保障模式不符合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盡管我國經濟和科技實力已取得長足進步,在許多領域的技術革命與創新甚至走在世界前沿,但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地位沒有改變,人均GDP與可支配收入仍然不高。根據前文所述,現階段我國發展程度所對應的人口增長模式本應為過渡階段,而低生育率主要源于計劃生育的政策干預,使人口增長提前步入“雙低”的現代階段。然而,社會保障的普惠程度主要受經濟基礎約束,因此現階段仍然以“后保障”模式為主。

另一方面,區域不均衡發展不利于實現“全保障”模式。受區域經濟落差和二元戶籍制度的影響,社會保障水平的區域、城鄉差異明顯。以當前最主要的養老和醫療保險為例,差異主要通過不同的繳納比例、累積繳納金額、各地專項基金積累程度而定,符合“后保障”模式的基本邏輯。而“全保障”模式的內涵則要體現社會公平,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學生未來機會的平等。如果說中、老年保障的不平等是現階段大眾的默許,子女的先天不平等則是人們無法接受的。然而,絕對的公平忽視了區域發展水平的差異,浮動的公平又容易引起欠發達地區人們的不滿,因此,公平的尺度很難把握。

三、應對措施和建議

綜上而論,為應對我國當前低生育率困局,從優化社會保障機制、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的角度,提出以下幾點思考與建議。

一是優化社會保障結構,推進前、后端均衡發展。將育兒補貼、義務教育補貼等提上研究議程,先從養老、醫療等社保資金專戶中適當劃撥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逐步探索建立專戶。不謀求絕對平等,根據各地生活成本和物價差異,設定差別化的育兒和教育補貼金標準。發達省市通過轉移支付手段,適當承擔一部分欠發達地區的兒童、學生補貼義務。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強化教育公平。加快探索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由9年增至12年(含公立高中和中職學校)。規范各地教材應用與課程設置,進一步落實省域統一的“小-初-高”教學內容和進度日程,嚴控各類收費名目、校外補課和超前教育。根據地區平均收入和物價水平,調節各地教師薪資待遇,將收入差異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適當提高欠發達和基層地區教師補貼力度,推動優秀師資力量均衡分布。

三是多措并舉,擴大收入來源,強化資金運作能力,做大社保資金增量。央企、國企應承擔更多義務,在不增加國內生產生活成本的前提下,通過提高經營水平、增加海外業務收入,收獲并上繳更多利潤,提高財政貢獻。加強金融運作能力,支持鼓勵優質企業和項目的證券化、基金化,通過穩健并多樣的投資組合,做大社保資金池。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在以上措施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宣傳推廣育兒補貼、教育補貼以及教育公平化等相關配套保障措施,弘揚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轉變生育理念,打消育齡群體的顧慮。

參考文獻:

[1]胡振翔,王海燕,黃宇宏,徐姝,吳丹.社會經濟發展下民生類公共品供給與低生育率研究[J].知識經濟,2017(6):27-29.

[2]張航.中國低生育率困局成因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7):14.

[3]賀丹.如何看待我國的低生育率?[J].人口與健康,2019(2):6.

[4]羅璇.東亞地區主要國家的低生育率陷阱的形成及原因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6.

猜你喜歡
生育率社會保障
低生育率:懷疑、再調查與重復驗證
新時代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
韓國生育率創50年來新低
韓四成新婚夫婦未生育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外籍媽媽提升德國平均生育率
關于擴大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來源的研究
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銜接模式探討
四種社會保障體系生命周期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