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歷史沿革研究
———基于建國70年時間跨度

2022-01-15 05:54
理論經緯 2021年0期
關鍵詞:助學金助學資助

陳 勇 呂 強

引言

歷史是人類實踐活動的記錄,改天換地、創造輝煌的歷史更是包含著人們認識歷史規律、掌握歷史規律的過程。①易化:在學習“四史”中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再論學“四史”守“初心”擔“使命”,《大江南北》第2020年08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歷史的研究學習,強調“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②李紅巖: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歷史思想,《紫光閣》,第2016年06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教育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高校學生資助是教育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等教育資助體系歷經七十多年的改革與探索,形成了比較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獎、貸、助、補、減”及“綠色通道”的現代多元混合資助體系,其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的歷史變遷,即免費及人民助學金的形成期;人民助學金與獎、貸學金并存的改革期;初步建立獎、貸、勤、補、免混合資助的調整期;“五位一體”現代資助體系的成熟期。本文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背景下,對中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發展進行梳理與概括,以理清其大致的國內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發展史,以史為鑒,提煉當中的精華,為完善我國現有的大學生資助政策帶來有利的啟發與參考。

(一)形成期(1949—1983年):免費及人民助學金模式

我國是一個具有大學生資助傳統的國家,學生資助制度并非現代社會的產物。追本溯源,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學在官府”之說,學生學費和官學的費用由政府出資,此后無論是漢代的中央太學和地方郡國學,還是唐朝的國子監,宋朝的書院,當時的政府大多采取了“教養合一”的辦學模式,從未間斷過對學校及學生的資助。

根據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助學金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形成期可細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免學費資助階段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對教育文化工作十分重視。在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戰時人才隊伍建設,對革命根據地的學生采取公費制或供給制的資助模式,使大部分貧困學生擁有了接受教育的權利,有效促進了根據地教育事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大力發展人民教育事業。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舉的局面,國家在高校學生資助政策上沒有明確、系統的政策規定和資助模式,但為了迅速培養大批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國家開始實行為工農群眾開門的免學費制度,這種資助模式仍然沿襲了解放前的學生資助機制,即公費制或供給制,具有地方性、臨時性、革命性和平均性的特點。

1952年,經過三年經濟恢復與發展,政府開始制定新的教育制度和資助政策,對全國范圍內高等教育資助模式的改革拉開了帷幕。7月,原政務院和教育部連續下發了《政務院關于調整全國高等學校及中等學校學生人民助學金的通知》和《關于調整全國各類學校教職工工資及助學金標準的通知》,明確要求將高等教育免學費制度調整為人民助學金制度;并對人民助學金的享受范圍和標準作出統一規定。上述兩個通知的頒布,標志著在我國實行較長時間的學生供給制或公費制徹底廢止,人民助學金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真正的確立起來。

(2)以人民助學金為主資助階段

1952年人民助學金制度確立后,一直延續了30余年。在實行過程中曾做過三次重大調整,涉及學生資助的對象、范圍、標準等。

1955年2月進行了第一次調整。為了減少人民助學金的浪費現象,國家出臺《關于制發高等學校一般人民助學金分地區標準的通知》,要求以各地經濟狀況和人民收入為依據,將學生資助標準分為十個類區。隨后頒發《全國高等學校一般學生人民助學金實施辦法的指示》,規定人民助學金不能為所有學生所享有,進一步縮小補助范圍、明確補助對象、規范補助標準,促進了人民助學金的有效利用。

1960年進行了第二次調整。1958年教育事業管理權下放到地方,由于各地區形式和發展狀況不同,當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了人民助學金的辦法和標準,但是沒有統一原則,導致各個地區差異較大。為此,1960年1月,國務院轉發了教育部《關于改進工人、農民、干部、學生和研究生人民助學金標準問題的報告》和《關于工人、農民、干部學生人民助學金標準的暫行規定》。這兩個文件主要圍繞著適當限定地方政府權限,縮小各地人民助學金的差異,進一步規范了其資助范圍和標準。

1964年進行了第三次調整。1959—1961年正逢中國三年困難時期,學生生活質量有所下降。1964年,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開始有所好轉。在此情況下,高等教育部建議提高受助學生的比例和資助標準。3月,中共中央批轉了高等教育部《關于提高高等學校學生伙食標準和相應提高助學金補助比例的請示報告》,報告規定從1964年4月份起,凡全部享受人民助學金和半自費的高校學生每人伙食費多補助3元;從5月份起助學金享受比例從70%提高到75%。①《中國教育年鑒》部:《中國教育年鑒:1949—1981》,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版,第101頁。

歷經三次調整,已形成較為完善、系統的人民助學金制度,其涉及范圍比較全面,幾乎對高校人民助學金制度的各個方面(包括資助對象、范圍、標準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為后期高校學生資助體系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

(3)恢復高考以及兩年徘徊階段

1966年,我國爆發“文化大革命”,高等教育發展處于停滯狀態,高校資助工作在這段時期也基本中斷。

1977年,我國正式恢復高考和高校招生工作,并出臺了《普通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實行人民助學金制度的辦法》,其是“文革”后第一個高等教育資助辦法,規定進入普通高校學習的國家職工,只要工齡滿五年,學習期間原單位照發工資,一切費用自理;而其他學生則接受人民助學金資助。此時期的人民助學金制度就其內涵和基本精神來說,與“文革”前的制度差別不大,該辦法一直延續到1982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所實行的免費及人民助學金制度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特殊產物,與當時“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向工農兵開門”的教育方針相符合,對國家建設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國家當時制定并實施這種資助模式,主要受以下四個因素的影響:首先,從國家制度來看,新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這就要求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其次,從現實情況來看,國家經過連年戰亂,急需恢復與建設,發展教育和培養人才成為當時社會最緊迫的需求;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較低且難以有承擔高等教育成本的支付能力,實行該資助模式符合當時的國情,滿足了國家建設人才的需要。再次,從國外因素來看,蘇聯當時為了“國家利益”所采取的教育資助模式為“免學費及助學金”的形式,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進行教育資助改革,基本上是模仿蘇聯的資助模式;最后,從中國教育史來看,我國古代教育一直是由政府辦學、資助、掌管,培養認同統治階級地位,對國家的政治、軍事、文化等各方面有所貢獻的“官臣”。因此人民已接受并認同這種“免費及人民助學金”資助模式。然而,從模式本身來看,帶有“絕對平均主義色彩”的免費及人民助學金制度,其弊端也愈發明顯,根本原因在于脫離實際情況的邏輯缺陷:一是國家對高等教育包攬過多,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①朱城:新中國高校學生資助制度的梳理與評析,《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4年03期。二是這種資助模式缺乏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容易使學生產生不勞而獲的消極思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制度上難以保證人才素質。該資助模式雖然滿足了國家特殊時期的需要,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卻提高了教育成本,降低了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限制了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免費及助學金資助模式已愈發不合時宜,對該模式的改革已大勢所趨。

(二)改革期(1983—1992年):人民助學金與獎學金、貸學金并存的資助階段

根據人民助學金制度的改革與廢止,我國資助制度的改革期又可細分以下兩個階段:

(1)人民助學金制度與人民獎學金制度并存階段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會議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嶄新時代。一方面我國經濟體制開始由計劃向市場轉變,推動著教育領域的改革;另一方面教育規模的擴大使得國家難以繼續實施“免費及人民助學金”。因此,1983年后,我國對高校學生資助制度進行新一輪的調整與改革,主要內容為把原來的單一人民助學金制度調整為獎、助學金并存的資助模式,將“平均資助”過渡為“差異資助”。7月,原國家教委和財政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茖W生人民助學金暫行辦法》和《人民獎學金試行辦法》,規定非師范生人民助學金的發放范圍由75%降低到60%;①陳有春、奉艷云:新中國高校學生資助制度的歷史嬗變,《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同時為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增設“人民獎學金”。這兩個文件的頒布縮小了人民助學金的范圍,增加了人民獎學金制度,雖然該模式很大程度上沿襲了人民助學金制度,但打破了國家一刀切的資助慣例,引入了獎學金的導向激勵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盡管獎學金所占的比例在當時相對較小,但對于我國高等教育資助體系改革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反映了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高等教育資助理念開始由公平轉向效率。

(2)獎學金與助學貸款并存階段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高等教育費用承受力明顯增強,單一的人民助學金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潮流,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國家決定繼續深化改革人民助學金制度,探索高等教育收費制度。1985年,國家開始了試行招生和收費“雙軌制”改革,即對一部分高考成績略低于高校錄取分數線、但家庭有支付高等教育成本能力的考生實行繳費上學。5月,中共中央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指出要對人民助學金制度進行改革,同時肯定了高校招收委培(自費)生后所取得的成績。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貧困生的數量也在不斷擴大,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單由政府投入是無法解決的。因此,除了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外,國家開始計劃在全國范圍內開通助學貸款服務。1986年7月,國務院批轉了《關于改革現行普通高等學校人民助學金制度的報告》,該報告指出要以獎、貸學金制度替代人民助學金制度,標志著我國實行了30多年的人民助學金制度自此結束。1987年7月,原國家教委下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本、??茖W生實行獎學金制度的辦法》和《實行貸款制度的辦法》,規定各高校要建立獎學金和學生貸款基金,其來源是從主管部門撥給高校的經費中,按原助學金標準計算的總額的80%~85%轉入;①《獎貸基金》[E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96%E8%B4%B7%E5%9F%BA%E9%87%91。更新日期2019 1028。并對1987年入學新生實行獎、貸學金制度。該辦法是對取消人民助學金所帶來資助缺陷的彌補,至此,我國基本形成了以獎、貸學金制度并存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

1987年實施的獎、貸學金并存的資助模式是對原有獎、助學金并存資助模式的革新,打破了人民助學金單一的“濟困”功能,承擔“濟困”和“獎優”雙重功能。該舉措符合我國當時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突顯了政府追求效率價值的資助理念,是我國高等教育資助改革歷程中一個重大轉折點。然而,由于獎貸基金來源單一,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出資的獎貸學金不多,相關保障政策條款不完善等使這一模式的不足與問題開始逐漸顯露。因此,根據我國國情、有步驟的建立一種可操作性強、能夠彌補其缺點的高等教育資助體系已勢在必行。

(三)調整期(1992—1998年):初步建立“獎、貸、勤、補、免混合資助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基本完成,教育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國家為了切實保證高等教育機會均等,對資助制度進行局部調整,深化高等教育收費體制改革。

1989年,原國家教委頒布了《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收取學雜費和住宿費的規定》,規定向計劃內的學生(不包括師范生)收取住宿費及學雜費,并統一收費標準。但我國各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很不均衡,全國統一制定的高校收費標準和辦法逐漸顯現出不適應性,高校收費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1992年6月,國家教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學校收費制度的通知》,規定各高校以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群眾收入等為依據來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由此,各地區開始制定了符合本地情況的收費標準,逐漸差異化、地方化。1993年2月,國家出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該綱要明確指出:“高等教育是非義務教育,學生上大學原則上均應交費”;①李現宗:高校成本費用核算與管理制度的非一致性與協調,《會計之友》2013年27期??隙俗愿咝J召M制度實施以來緩解高校經費不足、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

1994年,出于教育公平的考慮,國家出臺了《關于核定委屬高校辦學收費標準的通知》,部分高校招生開始公費與自費合并,采用通用的收費機制。1997年國家開始取消雙軌制,即將國家指定性計劃與調節性計劃的錄取分數合一,統一繳費上學。②朱家德、李自茂:我國高等教育收費制度60年的變遷邏輯———基于支持聯盟框架的分析,《教書育人》2010年18期。截止到1999年,我國高校招生并軌和學生收費工作已基本完成。至此,我國高等教育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受教育者由免費教育到統一繳費上學,教育成本由國家全部承擔轉變為國家和個人共同承擔,打破了“國家投入國家收益”的原有格局,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不再只是國家,還有學生個人,因此學生繳納一定的學費是必要的。然而,在其后幾年里,學費不斷上漲,學生承擔高等教育成本的比重不斷增加,特別是從1995年以來高校學費就直線上升,有的年份學費比上一年增幅高達67%,最低增幅也超過了10%。③甄立敏、李鳳玲:簡論高校招生收費制度改革———各國高校收費制度改革探析,《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隨之增多,而學費的上漲直接影響貧困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對此,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獎、貸學金的基礎上,開始實行獎、勤、貸、補、免為一體的混合資助模式。

(1)特困補助制度的確立

1993年7月,由于物價的不斷上漲,國家教委頒發了《關于對高等學校生活特別困難學生進行資助的通知》,要求根據在校生的實際情況設立“特困補助”,以解決一些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簡稱“特困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

(2)勤工助學制度的完善

勤工助學作為高校收費制度改革中的一項重要配套措施,具有社會實踐的性質。①沈吉文: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實施現狀的思考,《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1993年8月,國家教委頒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等學校勤工助學工作意見的通知》,指出“高等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勤工助學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還可以通過參加勞動取得相應報酬”。②國家教育委員會: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高等學校勤工助學工作意見的1994年,國家頒布《關于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立勤工助學基金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勤工助學基金,確保該資助項目經費來源穩定。

(3)減免學費制度的確立

1995年,國家出臺了《關于對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困難學生減免學費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對家庭較為困難的學生實行學費減免制度,孤殘學生、少數民族以及烈士等則實行減收或免收學費。

上述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頒布與實施,標志著我國的“獎、貸、勤、補、減”混合資助制度已基本形成。該模式彌補了高校收費體制帶來的問題與不足,是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獨立探索,自實施以來,成千上萬的學子成為這一模式的受益者,保證了貧困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但混合資助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指導思想不夠明確、缺乏統籌優化安排,導致資助項目之間缺乏協調等問題不斷產生。③顏彩媛:我國高校資助政策歷史演進及啟示,《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年11期。因此,面對不足與問題,完善高校學生資助制度仍在路上。

(四)成熟期:(1999—2018年):“獎、貸、助、勤、補、減”的現代資助體系

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拉開了序幕,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據統計,1999年高等教育本??圃谛I_718.91萬人,比1998年增加了95.82萬人。①199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教育部政報》2000年06期。招生規模的擴大意味著貧困學生的比例不斷增加,各項資助政策的優化也需要不斷跟進。

(1)國家助學貸款為主,獎貸勤補減相結合資助階段

為了減輕政府和高校的負擔,彌補貸款金額少等問題,保證資助資金的穩定性,國家決定助學貸款基金開始由銀行提供。1999年6月,國家出臺《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的管理規定》,對國家助學貸款的管理,發放和回收作了明確的規定。9月,國家在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進行了助學貸款制度試點工作。2000年8月,政府頒布了《關于助學貸款管理的補充意見》,規定國家助學貸款“由八個城市擴大到全國范圍,經辦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擴大到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雹趪鴦赵恨k公廳轉發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關于助學貸款管理補充意見的通資助對象由全日制本、??茖W生擴大到研究生,將擔保貸款改為信用貸款。該補充意見標志著我國助學貸款制度正式全面啟動,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后,國家助學貸款成為我國高校學生資助體系的主要部分。2004年6月,國家頒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對助學貸款的發放和管理工作作了進一步完善,有效推動助學貸款制度的貫徹落實。2006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頒發《高等學校畢業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資助暫行辦法》,國家開始初步實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國累計審批國家助學貸款學生292萬人,審批金額253億元,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③專訪:教育部負責人解讀貧困生資助體系相關問題[EB/OL],學信網:

為了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入學,鼓勵在校生勤奮學習,促進其全面發展,其他的高校資助方式也在不斷完善。2002年,國家出臺了《國家獎學金實施辦法》,加大對品學兼優學生的資助力度。2003年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各高校從2003年新生入學起要建立“綠色通道”制度,對貧困新生先辦理手續讓其入學,核實情況后再給予相應的資助。2005年7月,國家出臺《國家助學獎學金管理辦法》,設立了國家助學獎學金。在中央、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各高校的凝心聚力、狠抓落實下,我國高等學校資助體系,俗稱為“獎、貸、勤、補、減”的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生資助政策基本成型。

(2)新資助政策體系建立以來的學生資助(2007—2019年)(“獎、貸、助、勤、補、減”現代資助體系)

進入21世紀,我國高校學生資助體系愈發系統化、完備化,更加注重公平、效率型為導向,使越來越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益。2007年5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對我國學生資助體系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劃設計,在我國完善學生資助政策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我國學生資助工作的發展開啟了新篇章。該意見主要內容包括進步完善和落實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制度;實行師范生免費制度;學校要按照有關規定從事業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經費,用于特殊困難補助、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進一步落實、完善鼓勵捐資助學的相關優惠政策措施等。①教育部: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報》2007年第12期。

為貫徹落實該意見精神,推進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順利進行,同年教育部、財政部連續下發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對國家獎助學金和勤工助學等政策的實施與管理作了相關規定。

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高校學生資助政策,標志著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經歷了由一元到多元、由只注重“公平”到“公平”與“效益”兼顧的發展,形成了“獎、貸、勤、助、補、減”的現代高校學生資助體系。

2007年—2019年也是我國新資助體系不斷建立健全的時期,各項學生資助工作穩步推進。

2008年7月,教育部發布《關于認真做好2008年高等學校新生資助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民辦普通高校開通“綠色通道”制度,將實施范圍進一步擴大。

2009年3月,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提高高校學生入伍服役的積極性,國家相繼出臺《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暫行辦法》和《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暫行辦法》,對到基層就業和應征入伍的高校畢業生實行相應的學費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

2010年7月,為響應黨的十七大關于“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其把“促進公平”作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大工作方針,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列入教育領域十個重大項目之一。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指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①王嘉毅: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著力推進均衡發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甘肅教育》2013年01期。為了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有關要求和貫徹十八大精神,5月,國家出臺《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暫行管理辦法》,設立了高校貧困新生入學資助項目。同時解決研究生培養經費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分擔機制不健全、獎助政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研究生教育持續健康發展,2012年9月,財政部、教育部印發《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增加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3年3月,國家印發了《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要求按照“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的原則,②2014年我國研究生教育將實行全面收費政策,《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年04期。對2014年秋季入學的研究生新生收取學雜費;該意見宣告我國研究生“公費”時代的徹底結束。面對研究生教育收費的情況,獎勵和支持研究生勤奮學習、更好地完成學業,國家出臺了《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和《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決定設立研究生國家助學金和學業獎學金,資助計劃內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對助學金、學業獎學金的資金來源、獎勵比例、標準與申請條件、評審組織與程序、資金管理等作出規定。新的研究生資助體系既有幫扶困難學生的助學金,又有鼓勵學生積極進取的獎學金,承擔“獎優濟困”的雙重功能,比以往的研究生獎助體系更加錯落有致,結構上更加合理。

為了更好地解決收費帶來的突出問題和體現教育公平,解決目前我國助學貸款的貸款上限已經無法滿足家庭經濟貧困學生的需求、全國助學貸款資助比例一刀切和院校之間的分布需求差異等諸多問題,國家有針對性地出臺了相關政策來調整助學貸款資助標準,進一步細化國家助學貸款資助比例。2014年7月,國家出臺《關于調整完善國家助學貸款相關政策措施的通知》,加大了國家助學貸款的貸款額度,調整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的相關標準。2015年7月出臺《關于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若干意見》,決定延長貸款和學生還款期限并實施還款救助機制等,進一步減輕了貸款學生的壓力和負擔。2016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認定工作,重視政策宣傳和教育引導,由保障型資助向發展型資助轉變,促進受助學生的全面發展。2017年4月,國家出臺《關于進一步落實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的通知》,要求確保研究生獎助政策和民辦高校同等資助政策全面落實,不留死角;將預科生納入高等教育資助范圍;進一步推動國家助學貸款全覆蓋。①2007—2016年中國學生資助大事記,《教育財會研究》2017年第05期。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后明確指出,要保障貧困地區的辦學經費,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②陳寶生: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工作,《中國高等教育第》2018年第6期。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扶貧的重視,對人民的關懷,而“精準扶貧”思想延伸下的“精準資助”理念為新時代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在中央、各地政府及各類高校的共同努力下,資助投資和管理方面進一步提檔升級。9月,《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出臺,進一步提高了勤工助學的酬金標準,強調要通過勤工助學來培養學生的自立自強能力、團隊意識和創新創業精神。10月,國家出臺《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原則、依據、程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該意見也是貫徹“精準資助”理念的切實體現。

從2007年至201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有關部門、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不斷完善;在資助政策方面,高校學生資助政策文件出臺累計達30余件(表1);在資助力度方面,資助總額穩步提升(圖2);在資助廣度方面,受助人數在經歷了2012年和2013年的大幅下跌后,近幾年也在穩定增加(圖3)。2019年2月,根據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8年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全面落實,資助普通高校學生4387.89萬人次,資助金額1150.30億元,比上年增加99.56億元,增幅9.48%。①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人民政協報》2019年3月

圖3 2011—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資助總人數情況

我國高校資助政策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資助項目由少到多,資助面從窄到寬,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所有學段(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所有學校(包括公辦與民辦)全覆蓋、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①全國學生資助中心:中國學生資助70年[EB/OL].http://www.xszz.高等教育階段實現了“三不愁”,即:入學前不用愁、入學時不用愁、入學后不用愁。②教育部:2017年全國學生資助惠及近9600萬學子[EB/OL].http://從制度上確保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①雷雨、王紅松、徐晶: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南方日報》2 0 1 2年1 0月3 0日第A0 8版。,“因學致貧、因學返貧”②教育部:學生資助杜絕了因學致貧、因學返貧[EB/OL],ht t p://news.現象大大減少,切實有效的減輕了貧困家庭的負擔,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七十年來我國高校資助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既是我國教育公平的重大成就,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大成就,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我國社會公平。

結束語

縱覽我國七十多年來高等教育資助制度嬗變的四個階段可知,我國高等教育資助體系是隨著國家的治國方略、經濟發展、教育體制的變化而不斷完善的。呈現出從具有“平均主義”的免費及人民助學金制度,到由公平向效率轉變的人民助學金與獎、貸學金并存的資助模式,兼顧公平與效率的混合資助模式,到今天經濟保障和資助育人相結合的現代高校資助體系,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不忘初心、與時俱進的鮮明特征。

(一)現行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初心不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盡管現行高等教育資助政策在70多年的發展中充滿了艱難與曲折,但在脫貧攻堅、民生事業和教育公平等方面初心不忘且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將后續取得更大的勝利。一是現行高校資助政策“以人為本”初心不變,保障了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和完成學業,體現了我國70多年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才的重視;二是現行資助政策服務教育的初心不變,相比新中國成立初期,資助模式更加豐富多元,資助經費投入不斷增大,既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視,也體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教育領域改革的巨大成效;三是現行的資助政策“育人”初心不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精準資助理念為引領,通過多種互補的資助方式,推進保障型資助向發展型資助的轉變,保障受助學生全面發展。

(二)黨和國家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鮮明體現

與時俱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我們國家繁榮發展的普遍真理。與時俱進先進理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七十多年來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制度歷史嬗變的每一步進程都透射出這一理論品質的鮮明特征,即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資助模式。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常年戰亂導致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落后,使得人民群眾難以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國家實行了免費及人民助學金制度,解決了學生伙食和學費方面的問題,保障了工農及子女的受教育權。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高等教育領域和高等教育資助都進行了改革與調整,人民助學金制度逐漸被取代,獎優并舉、兼顧公平與效率并存的混合資助模式逐步形成,進入新時代,“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已基本實現,而精準資助、資助育人是新時代高等教育資助工作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是指導高校資助工作的戰略方針和行動指南,構建符合新時代的高校學生資助育人體系,助力打贏破貧攻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猜你喜歡
助學金助學資助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關愛·幫扶·助學
為助學一諾千金
郭萬里“三幫”助學子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遭車禍仍信守資助承諾
扎實幫困助學造福貧困少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