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2-01-15 22:53梁盛永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關鍵詞: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梁盛永

摘要:數學在小學教學中作為一項基礎性教學科目,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極高,同時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所以數學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和其他的學科相比,數學過于抽象,往往會出現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成績提升較慢的情況。教師應該多加重視教學方式的創新,引用各種方式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為后期順利完成學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數學思維能力;小學數學;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尚小,正是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重視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幫助學生高效完成數學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從培養這些能力方面入手,把情境式的教學氛圍與學生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擁有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诖?,本文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不斷鞏固基礎知識,為數學思維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任何學科都是如此,數學也不例外。對比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的同學,在后期的學習當中也會比較省力,容易形成數學思維,相反的,則會愈發感覺學習困難,不但不利于數學思維的形成,還會對學習的積極性產生影響,甚至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不斷鞏固基礎知識。小數和負數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互聯系。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述小數和負數的相關問題時,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但是這個知識點正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因此要實現重難點知識的突破,教師應該重視課后實踐訓練的開展,可以在學生學習相應的習題后,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啟發性的題目,既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理解小數與負數的相關概念,認識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區別和差異,提升學生的執行思維能力,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得以構建和發展。

二、將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符合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對于學術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而空間想象是屬于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元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素質感知能力,讓學生堅持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化素材,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用日常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活潑好動,對新鮮知識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學生自我實踐操作的學習欲望要遠高于學生進行思維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師應當抓住學生這一學習特點,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自主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脫離被動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經歷和課堂參與感。例如在學習有關于“位置”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場景進行位置的建設,例如可以將學生所在教室和學校作為位置的講解案例,讓學生可以根據日常生活經驗繪制一張簡單的學校地圖,并且配以相應的文字描述,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并且通過學生的自主操作和實踐應用,即可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在學生初步掌握位置的理論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將地圖作為教學素材,讓學生在地圖中尋找到學校和家里的位置,并且在地圖中標注出自己的上學路線,這樣就將抽象的位置概念轉化成為具體的圖像和實際生活事物,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

三、通過直觀材料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是以具體形象為主,也就是一般靠直觀判斷,要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還是有一點困難的,所以在低年級教學的時候,最好是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把抽象的數字放到具體的事物中去,這樣便于學生理解,也能夠很好地掌握。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圖片、多媒體課件、實物操作和生活中熟悉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幫助學生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解讀數學知識和生活案例,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豐富、感性。最后大腦借助語言思維對感知事物進行分辨分析,總結抽象的本質特征。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素養和對于知識的敏感度,并且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研究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展開“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遇到的場景游戲,如分水果游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首先為學生準備水果,但是教師準備的水果不能剛好是學習小組成員人數的整倍數。此時學生在分水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無論怎么樣分都會有剩余的水果,這樣學生將會在自主體驗中無意識地認識到“余數”這一概念。隨后教師就可以將余數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體驗感知數學知識的核心內涵,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重要的數學知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其次教師在進行課堂問題設計時,必須要擁有一定的創新意識。數學問題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從當前數學教學來看,數學問題可以分為拓展性和非拓展性兩方面;從問題的解決來看,數學可以被分為可解決和不可解決問題。雖然不可解決和拓展性知識并不是教學大綱內設置的必要學習內容,但是這些教學內容的構建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索能力。教師則應當在教學活動中注重知識的拓展和一些不可解決問題的設計,讓學生開動頭腦,自主解決這些難度較高的問題,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學習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索的有趣過程,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接受數學知識和掌握數學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思維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技能,由于數學的抽象性,教師可以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降低對知識理解的難度。同時,教師還應該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設置小組進行探討和交流解題思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李福榮.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21(1):33-34.

[2]張雪燕.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考試周刊,2021(15):81-82.

猜你喜歡
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淺談初一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激發和培養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