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雙減”背景中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

2022-01-15 22:53湯永松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關鍵詞: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雙減

湯永松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但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難以體現,課程價值也被忽略,因此課程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谶@樣的現狀只有借助“雙減”帶來的契機,才能更好地轉變傳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效率,展現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作用?;诖?,本文首先針對“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且針對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率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雙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迎來了新一輪的變革,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嘗試新方法的應用,以此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效率。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導致“雙減”的理念難以落實,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產生了影響。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最終目的,是將課程中學到的內容實踐于生活之中,“雙減”理念也提出在課程教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在社會中生活。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經歷不夠豐富,而道德與法治課程為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和解決成長煩惱提供了良好的載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課程功能,提高課程教學效率。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是針對教學內容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沒有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細化,這導致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不相適應,因此難以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

(二)課程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大多數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將其等同于傳統文化課程進行教學,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獲得,注重提高學生的應試技巧和能力。這種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依然在采用傳統的課程教學方法,這直接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低,對于課程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半p減”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因材施教,但大多數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只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導致課程教學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無法更好地指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二、在“雙減”背景中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

(一)融入時事政治熱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時事政治是國家和社會當下發生的新聞消息,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緊密聯系。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將時事政治熱點融入到課程教學中減輕學生負擔,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格局,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社會公眾事務。教師在融入時事政治熱點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時事政治消息,并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具體來說,教師首先要關注時事政治選取的內容,并且將之與課堂教學內容巧妙結合,實現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同時,教師還要注重時事政治的引入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教師還要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平臺,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針對知識內容進行辨析,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二)優化課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課程教學模式落后等諸多問題,這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率難以提高,也難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雙減”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當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減輕學生的負擔,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激發學習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可以從教學情境入手,優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模式,使學生能夠帶著興趣進行學習。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元素,使創設的情境更加適應課程教學的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親情之愛”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之前找一找自己家中的親人合照,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照片帶到學校在課堂上分享一些這些照片中的故事,以這樣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進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靈活運用案例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中的案例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在選擇案例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考慮案例是否與課程教學內容相契合,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案例是否適應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這樣才能使案例教學法適應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法律素養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將電視欄目《今日說法》中的相關知識點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并且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探討案例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其次,教師要將案例與學生的學習內容相結合,注意學習內容與案例的融會貫通。更重要的是,教師在選擇案例進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針對案例進行有效的討論,在展示完案例之后針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并且引導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帶動機制,使學生在相互帶動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思維,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教師在“雙減”的指導下要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新的課程教學方法,在長期教學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能夠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迪淮.“雙減”后如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率[J].學周刊,2020(4):37.

[2]李小海,馮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1)

猜你喜歡
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