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身視角下游客三境體驗的探索性研究
——以“又見”系列為例

2022-01-24 12:14吳昕陽梁學成
文景 2021年6期

吳昕陽 梁學成 趙 媛,2

(1.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陜西西安 710127; 2.運城學院文化旅游系 山西運城 044001)

引言

旅游體驗日益成為體驗經濟時代旅游產業的核心與學科研究的重點。國外旅游體驗研究集中于其本真性的特征,MacCannell(2008)指出旅游體驗是旅游者前往非慣常環境中發現客觀真實存在的歷程,人類學家布萊恩·特納(2003)強調旅游體驗是一種真實的閾限體驗,隨后表演(Edensor,2000)、凝視(Urry & Larsen,2011)、具身理論(Palmer & Andrews,2019)等元素被納入旅游體驗研究領域。國內旅游體驗研究側重于游客自身,謝彥君(2005)根據游客體驗的反結構心理,指出體驗旨在追求愉悅,提出了旅游世界、旅游場等范疇(謝彥君、彭丹,2005);趙紅梅(2007)對中西旅游體驗與本真性的問題進行編碼和反思;王寧(2014)探討了中國語境下旅游體驗的本真性問題,其他學者也從符號(胡兵、熊元斌、王紅,2015)、現象學(謝輝基、楊振之,2016)等理論對旅游體驗的本質進行了探討。在研究過程中,對身體的關注使得旅游體驗研究從離身走向具身,身心一體的具身理論成為了研究熱點。

旅游為體,文化為魂,在文旅融合進程中旅游演藝成為彰顯地域文化、促進旅游消費的重要形式。在體驗經濟下,旅游更加強調文化與情感消費的重要性,更加注重旅游產品帶來的精神性和體驗性(劉好強,2014),旅游演藝產品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畢劍,2020)。20 世紀80年代中國現代旅游演藝開始起步,在“印象”系列、“千古情”系列、“又見”系列大獲成功之后進入了繁榮發展時期。旅游演藝通過歌舞、表演及戲劇等形式在城市或景區內部創造性地為游客帶來豐富多元的旅游體驗,成為文化旅游消費的綜合體和旅游體驗經濟的空間發生器(沈康,2017)。旅游演藝體驗主要指游客在觀演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精神追求和情感體驗,游客能感受到演藝旅游場中物境、情境、意境營造出的舒適體驗氛圍并獲得精神層面的愉悅。在旅游演藝這個獨特的旅游場中,游客在其中經歷了認知、情境定義、情感體驗等生命歷程。但在旅游學術界,針對旅游演藝場域的研究有待深入,因此本研究試圖從具身視角對旅游演藝中的游客物境體驗、情境體驗及意境體驗進行探索。

一、文獻綜述

1.具身視角

具身性已經成為認知科學的研究熱點,具身擺脫了身心二元的困境,并將環境、身體、意志等因素納入其系統。具身理論日益成為解釋我們身體存在與精神感知的理論依據并逐漸發展為跨學科的研究范式,為辨析身心復雜關系提供了理論基礎與實證依據(葉浩生,2014)。國外于20 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游客的身體,Veijola 和Jokinen(1994)指出現有研究忽略了身體在旅游過程中的重要性并強調旅游具有具身性的特征,此后學者們分別從五感(Agapito,Valle & Mendes,2014)及神經科學(Wang & Sparks,2016)等方面對旅游具身展開深入研究。國內研究突出強調了具身理論中人的心智、身體及情境的系統循環(樊友猛、謝彥君,2019),并探究具身的研究進展、理論解析及其在旅游體驗中的應用與分化(吳俊、唐代劍,2018)。同時,具身研究也強調視、聽、觸、嗅、味、軀體等感覺在情境交互中的重要作用(謝輝基、楊振之,2020)。本研究利用具身理論的身心一體及具身性在人的心智、身體與情境動態反饋系統中的表現來探究游客的旅游體驗,在認知與存在的循環過程中探析游客物境、情境及意境的體驗。

2.旅游場

20 世紀末我國開始出現關于旅游場的研究,這一術語源于實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物理場,借鑒心理學科中勒溫的場論,奠定了格式塔心理學的重要地位(庫爾特·勒溫,2011)。在勒溫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啟發下,謝彥君(2005)將場論引入旅游體驗研究中,強調旅游場是游客體驗過程中內在心理場與外在旅游場的結合,強調心物的融合統一。徐英、謝彥君和衛銀棟(2018)在旅游場、互動儀式和情感能量探究的基礎上構建了草原旅游場的體驗模型,旅游場體驗的相關研究逐漸從概念性思辨走向知識細化的科學實證。游客體驗過程是社會建構的過程,正如游客進入故宮或古城會產生一種濃厚的民族情愫與獨特的感懷一樣,進入紀念館就有一種莊嚴、肅穆之情油然而生,從而行為舉止更加莊重謹慎,而進入游樂場之后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與之相匹配的便是輕松活潑的舉止。因此“場”是依附于空間而存在的,空間作為內省世界依附于意識而存在,空間中的物境能夠承載游客需求的情境,進而在這個環境氛圍中產生身心共鳴的意境。

3.物境、情境與意境

(1)三境關系

王昌齡在《詩格》中講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蓖醪g的三境理論是由以物質為基礎的物境,通過以敘述為依托的情境,以及最后達到以心靈感受為最終目標的意境組成,三種境界由表及里、環環相扣。旅游體驗與詩的三重境界不謀而合,目前關于三境旅游體驗的研究多集中于景區規劃、旅游開發(秦勤、李秀,2007)及景觀體系(萬中恒,2013)等層面。本研究將物境、情境、意境引入游客體驗中,以此探究游客在旅游場中的三境體驗。

(2)物境體驗

旅游物境體驗既包括客觀存在的外界參觀環境,也包括游客與客觀世界互動投射而形成的新印象,是游客運用感官在“刺激—反應”作用下的感知階段。旅游體驗首先來自游客感官的直覺感受(呂興洋,2020)。Urry(1990)強調視覺在以凝視為核心的旅游體驗中占據重要地位,并提出符號是游客凝視的歸宿。Waitt 和Duffy(2010)通過研究游客節事活動的體驗得出聆聽對于活動感知具有重要作用,并指出聽覺是思維、神經及文化感知的過程。徐海軍和呂興洋(2019)基于感官營銷理論,以歌曲《成都》為例探究游客聽覺感知對旅游目的地形象營銷的影響。物境體驗階段中產生的興奮、震撼、快感等情緒和精神狀態的體驗源于景觀的外在形式,但是此時游客情感、思維等心理維度僅處于喚醒階段且未完全獲得真正的舒展,因而屬于游客對旅游場中客觀環境體驗的初次解碼與認知。物境體驗是旅游產品文化及其精神內核傳遞的基礎階段,是游客通過對旅游場外顯物境的觀察體驗得到的認知,屬于短暫且淺層的體驗。

(3)情境體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境體驗是旅游體驗的情感過程,從走馬觀花式的游覽走向游客的心靈之旅,從滿足游客感官暢快的基礎走向內在心理的歡愉。由物境到情境實際上是物境在旅游文化中的浸染,將旅游場中的客觀物境賦予了人格化的內涵并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曹李梅、曲穎,2019)。1967年,情境主義的代表人物居伊·德波出版了《景觀社會》一書,將情境主義運動推向高峰。Davis(2001)指出情境主義對于旅游實證研究具有關鍵指導作用,且能更清晰地理解空間、景觀與旅游體驗的關系。孫佼佼和謝彥君(2020)詳細探析了景觀社會范式的概念及延伸,并闡述了景觀空間、情境體驗及景觀生產等領域的相關關系。謝彥君、衛銀棟和賈一諾等(2020)通過對西藏宗教旅游的研究提出宗教旅游情境的多個范疇,并根據游客在場景中地位的轉化構建了邊緣體驗動態模型。

(4)意境體驗

意境體驗是物境體驗和情境體驗兩個境界抽象之后在游客心里形成的一種主觀精神上的感受,是旅游現實意義的升華。鄭文?。?013)通過調查問卷對漓江游船游客的期望與感知展開研究,指出為豐富旅游體驗及開拓旅游產品首先應該凸顯桂林的山水意境。萬津津(2009)強調文學旅游資源具有抒情性、意境美等特征,是旅游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應該盡可能挖掘其意境體驗與文化之間的關系。白寅和陳俊鵬(2019)在媒體媒介技術的基礎上梳理了場景符號與符號場景的邏輯關系,并演繹出意境、情象等現實表征。意境體驗過程與游客的個人認知、生活經驗是緊密結合的,游客自身的價值取向與內在底蘊對于其理解旅游場思想傳遞具有差異性。意境體驗升華到游客心志與神志的交匯深處,是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愉悅與感悟。

二、研究案例與數據分析

1.案例選擇

“又見”系列(包括《又見平遙》《又見五臺山》和《又見敦煌》)是由王潮歌執導的情境體驗劇,每個故事都注重風土人情、文化歷史及多元體驗等要素的結合,是文旅融合大勢中旅游演藝的典范?!坝忠姟毕盗械淖髌肪哂袆隽可矶ㄖ?、演出形式流動、與當地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相呼應等特征,是城市與觀眾彼此又見的動態反饋?!队忠娖竭b》講述清末鏢局東家趙易碩帶領鏢師遠赴沙俄營救王家血脈的故事,《又見五臺山》用佛教故事闡述人一生的禪思,《又見敦煌》以絲綢之路為背景串聯在敦煌發生的歷史故事?!坝忠姟毕盗性诟髯缘膭鲋醒堇[不一樣的故事,傳達出多元化的精神。

2.數據分析

互聯網具有及時交互、信息共享、真實表達游客情感的優勢,旅游數字足跡的挖掘為旅游學科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契機(張妍妍、李君軼、楊敏,2014),關注旅游流、目的地形象、游客滿意度、政策系統、游客空間行為等的研究相對較多(吳昕陽、王躍偉,2020)。本研究利用計算機編程語言Python 從用戶點擊率較高的攜程旅行、馬蜂窩、新浪微博等網站爬取“又見”系列的網絡游記共329 篇,最終得到研究游客三境體驗的有效網絡游記216 篇,其中《又見平遙》的游記編碼為PY1-73,《又見五臺山》的游記編碼為WTS1-69,《又見敦煌》的游記編碼為DH1-74。游記篩選標準如下:①文本內容字數多于500 字,具有高點擊量、高評論量、高質量的特征,以確保記錄內容的豐富性與完整性;②所選文本為記敘文,剔除僅有圖片或以介紹景區為主的科普類文本;③進行游記內容的標準化整理,把相似文本做同義替換,例如趙東家、趙一碩、趙易碩統一替換為趙易碩,T 臺、走臺、臺子統一替換為T 臺等。本研究使用文本分析方法對資料進行挖掘,從豐富的文本資料中理解社會現象,解釋旅游體驗境界。

三、結果分析

1.“又見”系列旅游場中的物境體驗

身體是聯結游客個體與旅游世界的媒介,旅游具身體驗對于探究身體包括感官知覺、軀體運動、行為實踐等在體驗中的地位及作用有很重要的意義。物境體驗從具身的共通性層面即五感進行探索挖掘,五感包括視、聽、嗅、味和觸覺的感覺器官感受。五感是個體感知周圍世界的第一步,外部刺激通過感受器輸入后,游客在篩選、重組和解釋的過程中會產生有意識的感官體驗。根據對游客游記文本的分析,提煉出物境體驗中五感體驗的文本關鍵詞 (見表1)。視覺是旅游體驗中最具沖擊力、最直接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感覺,旅游凝視的相關研究充分證實了視覺體驗的重要性?!坝忠姟毕盗兄杏慰偷囊曈X體驗主要在于對劇場中形式、顏色、維度、照明、透明度、設計、形象、風格等方面的感知,視覺體驗基本構建了劇場。游客說道:“《又見平遙》的沙瓦劇場是一個傳統元素和現代技術結合的建筑,劇場繁復和奇特的空間分割讓觀眾‘找不著北’,有進入迷宮般的感受:一會兒是街道,一會兒是大院,一會兒是城墻,一會兒又是黑空間?!保≒Y06)差異化的視覺沖擊為游客構建了旅游場的基本空間,營造了濃厚的旅游體驗氛圍。聽覺體驗在旅游活動中是僅次于視覺體驗的重要因素,聽覺的差異化會使游客產生因人而異的感受。在接受聽覺信息后游客運用想象力調動大量感覺并投入更多注意力去感知外部世界,從而產生強烈的沉浸感?!坝忠姟毕盗兄械穆犛X體驗主要來自旁白、演員對話及音樂等方面,通過聲音、音調、節奏、旋律調動游客情緒的同時給游客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游客寫道:“乘著夜色來到風鈴宮,外墻掛滿風鈴,隨風輕響,猶如誦經之聲雨潤入心,既是陣陣風鈴,也是悠悠梵音,感覺到整個氛圍由嘈雜喧囂進入到空靈凈土?!保╓TS13)多元的聽覺體驗能夠增強游客對旅游場的感知,從而使其產生強烈的氛圍感和沉浸感。觸覺體驗能夠賦予游客非慣常環境中的新鮮感,加強了游客與旅游環境的互動。例如《又見平遙》中演員輕拍游客肩膀的環節,讓游客感到驚訝的同時使其更深入地融入劇場環境中;《又見五臺山》中佛像綢緞掠過頭頂,讓游客感受到佛法力量的同時使其仿佛得到了文殊菩薩開悟的普渡;《又見敦煌》中游客觸摸“絲綢之路”的白色沙粒,深切感受劇場的一景一物。嗅覺作為化學感知器官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各種氣味對嗅覺的刺激有助于游客識別和體驗目的地,“又見”系列中游客感知的嗅覺體驗相對較弱,基本源于劇場某一特定場所散發的味道。游客說道:“在《又見五臺山》劇場中聞著檀香味,伴著念經聲,置身佛光中,我們像換了一個人,換了另一種活法?!保╓TS54)也有游客表示:“在《又見敦煌》劇場中游客隨著燈光,進入一間熏香濃郁的屋子,屋內的幽香給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歡愉?!保―H31)品嘗美食是游客旅游過程中一項重要的旅游需求,美食體驗需要調動視覺、嗅覺和味覺等多重感官,是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最為頻繁的活動之一,但是“又見”系列中只有《又見平遙》劇場中游客提到了味覺,其他兩個“又見”系列中的味覺體驗只出現在場館周邊,因此味覺體驗挖掘相對粗淺,“又見”系列的劇場有待深入挖掘對游客味覺的刺激。

表1 物境體驗文本示例Tab.1 Text example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experience

2.“又見”系列旅游場中的情境體驗

人類的行為是情境化的,并與周圍的環境緊密相連,有運動和身體的參與,環境才會變得有意義。具身理論除強調身體體驗外,更加注重身心一體與環境的交融互動,強調體驗是身體與周圍環境及心理感知的綜合互動。因此,身體是嵌入式的而非孤立存在的,其具有情境性特征并與周圍環境緊密相關。旅游場利用體驗過程中情境需要有意義、有目標導向并且與游客心理相契合的特點來吸引游客,進而使游客通過旅游體驗活動對周邊環境產生感知,從而使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本研究根據對游記、博客等文本的分析,列舉了游客情境體驗的部分文本內容(見表2)?!队忠娖竭b》通過舞蹈、音樂及其他表演制造了一種類似穿越回清末的情境,使游客產生了夢幻的感覺,令其深切地體驗了一把晉商的故事,游客是看客也是親歷者。正如游客所描述:“腳步和目光一起追著燈光走,一會兒是看熱鬧的人群翹首圍觀,一會兒是參加婚宴的賓客要簽禮單,一會兒被表演者攔住品嘗今年的新酒,一會兒又被請進轎子抬起在街上轉來轉去,跟著表演者們一起焦慮、欣喜、落淚,完全融入了劇中?!保≒Y37)游客在旅游場中,其身心與環境已經融為一體,通過與劇場演員的互動進行了一次穿越之旅?!队忠娢迮_山》依托佛教圣地將佛教理念貫穿整個劇場,利用360 度全景旋轉的舞臺演繹出了世間百態、轉世輪回,使游客開闊了胸襟與眼界,并深切地感知佛陀的智慧與開化。游客說道:“劇場中紋絲不動的僧人,開場時觸及心靈的靜謐,和那些深情的‘我,就是對面的你’的片段,眾人齊聲低誦經書的場景,仿佛我已經得到超脫,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安寧?!保╓TS37)旅游場中營造的情境化氛圍使得游客更加注重身心一體與環境的交融互動,深刻揭示了游客的身體是嵌入旅游場中的而非孤立存在的這一結論?!队忠姸鼗汀防媒z綢之路將藏經洞、莫高窟、唐朝、宋朝等串聯到一起,激發游客對英雄豪氣的崇拜、對文物遺失的悲嘆及對敦煌學的敬畏。正如游客所述:“漠風呼嘯,雪花飄散,你感受到敦煌文化充斥在空氣中的沁人心脾了嗎?守土安邦,維護統一,你感受到浩然凜冽的英雄豪氣撲面而來了嗎?天衣飛揚,滿壁風動,你感受到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那無限的光華了嗎??!保―H36)《又見敦煌》劇場中的劇情情境滿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激發了游客的情感共鳴,使游客產生了身臨其境的體驗。

表2 情境體驗文本示例Tab.2 Text examples of situation experience

3.“又見”系列旅游場中的意境體驗

游客外顯的身體與內隱的內心世界密切關聯,身體不僅是心智的載體與發生場所,也是人類的體驗中心,是運動的肉身心智、是我思我動的身體,與意識或靈魂緊密結合。意境體驗既反映了游客對旅游產品的最終評價與接受程度,也表達了游客對旅游產品精神傳遞核心與內涵的領悟程度?!坝忠姟甭糜螆龅沫h境對于游客體驗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意境體驗對于游客旅行記憶及難忘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促成了游客的想象及移情等心理活動,在非慣常環境中,游客形成一種個性化的、舒適的心靈感受。意境體驗突出強調虛擬空間和感覺聯想,能夠觸動受眾的心靈,增強共通感、歸屬感,以古人之心,解今人之惑。本研究根據對游客游記、博客等文本的分析,列舉了意境體驗的部分文本內容 (見表3)?!队忠娖竭b》劇場中游客感受更多的是尋根文化和晉商精神,以此反思自身及社會團體中更應該具備德行仁義的品質,應該團結一致、與時俱進。有游客說道:“走進平遙,我們在尋找什么?古韻、晉商、美食……不,我想我們在尋找一種精神,它不是最后的堅守,而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尋根文化?!保≒Y43)也有游客說:“平遙人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救的不是性命,是血脈!這不僅凸顯出平遙人仁慈、恩義、重信守誠的情懷與品質,也映射著我們泱泱大國的誠信文化,是值得我們保護和弘揚的美德?!保≒Y51)游客通過身體和靈魂的結合,感受到了劇情倡導的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核心價值觀,也讓自己在物欲橫流的時代進行深刻的反思?!队忠娢迮_山》劇場中游客意境體驗更多的是對佛學的感悟,面對世事的無常與生命的輪回更多強調隨緣,用短暫的一世感知生命的美好,摒棄羨慕的桎梏枷鎖,恬淡地欣賞人生的每一段風景。有游客說道:“這個世界就像一個圍城,人生的苦不是真的苦,是羨慕別人的幸福,你羨慕別人的同時,別人又何嘗不羨慕你,只有得到解脫學會放下才會快樂一生?!保╓TS25)也有游客說:“我們控制不了緣起緣滅,緣濃緣淡,能做到的只是在因緣際會時珍惜那短暫的時光?!保╓TS48)游客體驗到了意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與象外之趣,旅游劇場中的佛教文化觸動了游客的心靈,增強了游客的共情與歸屬?!队忠姸鼗汀穭鲋杏慰鸵饩丑w驗除了千年一瞬、時間珍貴且短暫之外,還有對敦煌盛世逝去的無能為力與對華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感嘆。有游客說道:“人這一生又何其短暫,計較、偏執都沒有意義,現實沒有什么不可原諒的,百年之后所有人都會歸為塵埃?!保―H15)也有游客說:“歷史如同人的情感和記憶,是用來緬懷、掛念的,一幕幕的往事都在腦海中從未舍得走開,但又不能重來,如同錯過的你一樣,又見卻不能再愛?!保―H47)處于劇場中的游客將周圍的環境與自己過往的經歷深度結合,以古人之心,解自己之惑,形成一種獨特的、個性化的意境體驗。

表3 意境體驗文本示例Tab.3 Text examples of artistic conception experience

續表

4.三境旅游體驗的理論框架

游客通過自身對旅游場中客觀物質形態環境的直觀感受產生聯想和領悟,旅游景觀通過復雜多元的外在表現形式對游客的感官形成沖擊,因此旅游體驗首先來自游客感官的直覺感受。物境體驗是游客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味覺等感官接受客觀環境中聲、色、線、形等信息而喚起的體驗,其中視覺、聽覺的感知半徑遠遠大于觸覺、味覺及嗅覺等。情境體驗是游客運用情緒、情感,通過主動的感發或投射感知旅游場意象的心靈體驗,它不僅包含基層的感官愉悅,也涵蓋深入心靈的激動與震撼,進而達到心物感應的旅游感悟的精神境界,從而使游客與旅游場進行對話,產生身臨其境、漸入佳境的感覺。游客因自身經驗、文化背景及價值觀等的不同,對旅游場的反饋也有所差異。意境體驗與游客物境感知的快感和情境中情景交融的狀態有一定的區別,它更強調旅游場中游客全身心融入其中而獲得的精神飛躍、心靈震撼、情感凈化及道德升華等深層次的境界。

通過對“又見”系列的文本內容分析可知,物境、情境與意境體驗感知的3 個階段是由淺入深、相輔相成、虛實結合的過程,物境體驗注重外部塑形,是最基礎的建筑、劇場及景觀的外部形象,能被大家普遍體驗與感知,是人類五感中最直觀的感受。情境體驗強調空間敘情,在物境營造的空間情感氛圍中依賴游客的體驗和感知而存在,能夠讓游客產生一種身臨其境、流連忘返的高于五官感受的空間體驗。意境體驗則注重內心感悟與身心共鳴的精神感受與啟示,是游客在旅游場中由外部物像和內部情緒的結合中形成的精神共鳴與情感共識,它實現了得其真的本質追尋。游客在旅游場的體驗過程中從物境體驗轉換為情境體驗繼而進入意境體驗,達到天人合一、精神共鳴的境界,據此形成本研究的理論框架(見圖1)。

圖1 三境旅游體驗的理論框架Fig 1.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ri-dimensional tourism experience

四、結論與討論

1.研究結論

隨著文化旅游和演藝事業等細分市場的興起和迅速擴大,以及旅游體驗的深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深度體驗下的文旅融合。本研究運用定性研究方法,基于具身視角探索“又見”系列旅游場中游客的物境、情境和意境體驗,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游客的旅游體驗包括物境體驗、意境體驗和情境體驗,這3 個階段是由表及里、相輔相成、虛實結合的過程,并形成了旅游場三境旅游體驗的一個理論框架。在“又見”旅游場中,具身體驗是一個多元復雜的整體,游客的物境體驗注重外部塑形,情境體驗強調空間敘情,意境則注重內心感悟與精神感受,最終游客在外部物像和內部情緒結合的旅游場中形成了精神共鳴與情感共識,實現了得其真的本質追尋。

其次,對于物境體驗的探索主要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5 個感覺器官進行細化分析,身體是連結游客個體與旅游世界的媒介,旅游具身體驗對于探究身體包括感官知覺、軀體運動、行為實踐等在體驗中的地位及作用極其重要。對情境體驗和意境體驗借鑒游客原始文本進行闡述,人類的行為是情境化的并與周圍的環境緊密相連,有運動和身體的參與,環境才會變得有意義。游客外顯的身體與內隱的內心世界密切關聯,身體不僅是心智的載體與發生場所,也是人類的體驗中心,與意識或靈魂緊密結合。

2.研究價值

旅游體驗的研究是旅游市場研究的基礎,本研究基于具身視角探索“又見”系列旅游場中游客的物境、情境及意境體驗,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本研究的理論價值在于基于具身視角探究游客旅游體驗中物境、情境及意境體驗的3 個階段,豐富了旅游體驗的相關研究。同時,利用網絡游記等文本內容分析系列旅游演藝事業中游客的旅游體驗,突破了對單一旅游產品的探索。此外將“又見”系列旅游場、三境體驗與具身理論密切結合,突破了以往單純的文獻梳理與理論探討,為后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和可推廣性。本研究的實踐價值在于對旅游演藝事業規劃與開發的指導意義,典型的個案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可外推性,在體驗經濟時代,旅游場必須提供給游客豐富的體驗感知,使旅游場中的物境景觀化、情境生態化、意境人性化,從而可以追尋人性中的真善美。同時,相關部門應該注意保護并利用當地的社會風俗及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對旅游目的地旅游場的營造和建構,豐富游客的多元化體驗。

3.研究不足與后續研究展望

本研究在具身視角下利用定性研究方法對“又見”旅游場中游客的三境體驗進行探索,但資料來源只是網絡文本而沒有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和問卷調查,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觀判斷,難以全面把握具身視角下旅游體驗的各個維度及內涵。因此,在后續研究中需要對“又見”系列旅游場進行持續性的跟蹤調查,利用多種來源的資料討論三境體驗對于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地社會建構及資源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需要深入探索游客對不同類型旅游演藝產品的差異化體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