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海衛勤保障能力建設的思考

2022-01-30 02:21牛冬軍王西熙張鷺鷺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2021年12期
關鍵詞:遠海遠洋傷病員

丁 陶,謝 齊,牛冬軍,王西熙,張鷺鷺*

(1.海軍軍醫大學衛生勤務學系衛生勤務學教研室,上海 200433;2.海軍工程大學基礎部軍事體育教研室,武漢430000)

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海軍也得到新的發展,“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的列裝,標志著我國海軍逐漸由“近海防御”走向“遠海防衛”。海軍走向“深藍”,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許多挑戰和新的課題。此外,隨著我國崛起,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海外多樣化軍事行動如亞丁灣護航、國外撤僑、打擊海盜、和平出訪的任務逐漸增多。另一方面,當前我軍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形勢,局部戰爭的風險也一定程度存在。因此,我軍迫切要求海軍加快轉型,尤其是加快遠海軍事及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遠海衛勤保障作為后勤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極大考驗。

1 遠海衛勤保障發展面臨的形勢

1.1 大國海軍戰略規劃的必然要求21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經濟一體化,海洋利益變得越來越重要,各國都將發展戰略向海洋戰略調整??v觀近百年來的大國崛起,如西班牙、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的發展,無一例外,都是在重視海洋、發展海洋戰略中受益。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海軍戰略的國家之一,冷戰后美軍進行三次戰略調整,第一次是1992年提出“由海向陸”的構想,從以遠洋外海作戰為主轉變為以沿海遠征為主,從以海軍對海軍作戰為主,轉變為從海上向陸地展開聯合作戰為主,并提出隨時能為國家提供遠征部隊的海軍新方針。第二次戰略性調整是1994年提出的“前沿存在……由海向陸”的戰略,重申堅持“投送海軍遠征部隊”的新方針。第三次調整為“9.11”事件后,2002年提出的“21世紀海上力量-投送決定性聯合能力”,要求建立作為“聯結海上打擊、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的黏合劑”的“力量網絡”,將“投送海軍遠征部隊”的新方針提升為“投送決定性聯合能力”。新戰略是美國海軍一直奉行的遠洋進攻性戰略的繼承和發展。英國海軍一直致力于以航母為核心的遠征作戰和遠程兵力投送力量,建立一支具備快速反應能力、能夠全球部署的多用途海軍[1]。十八大以來,我國也提出海軍由“近海防御”向“遠海防衛”轉型,中央軍委更為海軍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海軍不僅應具備近海作戰能力,而且也要逐步具備遠海防衛作戰能力?!币虼?,遠海戰略、深藍戰略將是我國未來海軍發展戰略的核心,遠海衛勤保障能力提升成為遠海戰略發展的必然要求。

1.2 海上多樣化軍事需求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此外,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執行海上多樣化軍事行動成為彰顯我國大國地位、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必然之舉,也是大國必然的使命任務。新的使命任務決定我國必須承擔多樣化軍事任務,包括維護國家海上戰略的通道安全,特別是打擊海盜和海上恐怖勢力對我海上戰略通道安全的威脅,如亞丁灣護航行動將成為常態;維護海外市場、海外資產、海外人員的安全,如海外撤僑活動不再是偶然;維和、和平出訪頻率也將不斷增加,如“和平方舟”對亞非等地區的義診,將不斷提升我國大國形象。這些多樣化軍事行動和任務,對海軍遠海軍事、后勤保障能力提出新要求和高標準。因此,必須緊隨多樣化軍事行動的要求,滿足海軍遠海衛勤保障的需要,不斷提升遠海衛勤保障能力。

1.3 海軍裝備發展的現實要求隨著海軍的轉型,武器裝備的更新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與之相適應的是遠海衛勤保障能力也需不斷提升。為使海軍具備遠海作戰與保障能力,海軍裝備建設上重點發展大型化、遠程化裝備,不斷完善海上戰略投送能力。隨著大型艦船、重型武器、高精尖武器的發展,一旦發生戰爭或局部沖突,必然導致大批量傷員和各種復雜傷、混合傷的傷員產生,而遠海遠離岸基,海區環境惡劣、氣候氣象多變,又沒有醫療保障單位,對遠海衛勤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挑戰。此外,當前大型艦艇醫療系統配置越來越高,其醫療系統不僅僅具有對本艦艇傷員的救治,還要求具備對編隊內艦艇實施衛勤支援的能力。如何協調利用各艦艇的衛勤資源也成為一道難題。這些對遠海衛勤保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

2 遠海衛勤保障的特點

2.1 傷員量大傷情復雜 海上救治能力要求較高海上艦船編隊可能需要執行多種任務,包括海上作戰行動及反恐、護航、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護僑撤僑等非傳統安全領域軍事行動,情況多種多樣,加上海區氣候、水文條件復雜,對傷病員救治帶來難以預料的困難。傷病員發生的數量、傷病輕重度、傷類、病種等難以事先預測。特別是在執行作戰任務時,由于艦艇受損,甚至沉沒,傷病員不僅數量多而且傷情重,傷病員救治與后送更加困難。此外,隨時高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一大批知識密集、殺傷機制新、功能非凡的高技術武器將可能運用于未來海戰,如核生化武器、激光武器、次生武器、貧鈾彈等等,這些高技術武器的應用,使戰時人員的傷部、傷類、傷型、傷勢及傷員發生情況都出現新的變化,對救治水平和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3]。

2.2 事發突然情況緊急 海上衛勤組織指揮復雜遠海行動中,多樣化軍事行動以及戰爭往往事發突然,沒有預兆,行動準備倉促,難以預測和防范,傷病員救治幾乎沒有準備時間,“黃金一小時,鉑金10分鐘”的救治時效又要求海上衛勤組織指揮必須具有快速反應和果斷處置的能力。而遠海衛勤保障任務要處理的信息量將極度增加,病種難以預料,艦艇人員受條件或專業能力限制又難以準確診斷和治療,而后送救治又遠離岸基或運送條件限制,難以迅速進行。海上形勢瞬息萬變,時效性十分強,若不能做出快速決策,機會可能稍縱即逝。決策稍有不慎,可能導致很大的負面影響。此外,遠海環境復雜,要求衛勤保障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如海上救援行動,不僅需要熟知醫療救護常識,海上分級救治規則,還要掌握相關的軍事醫學地理、海洋物理知識,組織指揮保障又需要專業的組織指揮知識,才能準確決策和指揮。這些都導致海上衛勤組織指揮異常困難,組織指揮難度大幅度提高。

2.3 艦船遠離本土岸基 海上傷病員后送難度大由于在遠海,海上傷病員發生往往遠離本土岸基,在艦艇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傷病員往往難以及時救治,需要緊急后送。但是由于離岸基太遠,而傷病員的黃金救治時間不能耽擱,如果不及時后送,傷病員將難以得到早期治療。要想快速后送,后送裝備的機動性和速度是關鍵。常用的快速后送裝備如直升機,能夠實現快速后送,但是直升機配備數量有限,難以應對大批量傷員的快速后送,且傷員裝置能力有限并且無法在直升機內進行早期治療,一旦發生傷員病情惡化,將難以有效處置。其他后送裝備如衛生運輸船、艦艇等,能夠實現早期治療,但是后送到岸基醫院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延緩確定性治療的時間。

3 加強遠海衛勤保障能力的思考

3.1 加強衛勤組織指揮 暢通指揮協同一是提前準備。在執行遠海任務前,就要進行衛勤準備后籌劃,提前了解海上軍事行動的類型或樣式,明確執行任務過程中可能對衛勤保障的任務與要求。依據所掌握的軍事、災害以及當前的環境情況,提前預判傷病員發生狀況,了解可能使用的衛勤力量,確定保障能力和差距,提前擬制需要上級加強的衛勤力量。根據判斷的情況,提前制定衛勤保障計劃。衛勤保障計劃應具體結合海上情況進行制定,如衛生減員的預計、可以利用的衛勤設施與力量、離岸的距離、醫療后送裝備與能力、衛生防護與防疫、藥材供應與補給、衛勤協同等[4]。

二是快速處理。遠海衛勤保障應具有高效率的衛勤組織、指揮、控制能力,必須做到針對突發情況、快速果斷處理。要優化應急指揮決策流程,順暢的應急指揮決策流程是決策機構高效運轉的重要保證,多頭指揮只會導致決策的混亂和無序。要優化后送應急指揮流程,簡化程序,針對局勢的復雜性,確保衛勤保障的科學精確,準確把握任務性質,依法行動,講究策略,保證指揮迅速、處置正確。要加強情報信息監測、預警和偵察,做到指揮信息獲取全方位、指揮信息傳輸不間斷,使傷病員后送有序進行。

三是統籌協調。海上多樣化軍事行動運用力量的多元性對聯合指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衛勤指揮機構必須拓展傳統軍事行動的指揮功能,使指揮機構不論從指揮觀念、責任和權利,還是從指揮信息系統軟、硬件建設等方面,均具有既可對軍事行動衛勤保障實施高效指揮的能力,又具備對其他衛勤保障力量的有效控制能力,確保傷病員獲得準確、合理的救治與后送。要統籌各方力量,由于各艦艇編隊和各部隊衛勤力量各異,要堅持統一組織、統一部署、統一調配和統一使用,確定遠海衛勤保障的協同組織和原則,明確相互配合、協調的方式和方法,規定相應的指揮工作流程。要積極利用地方(如商業船)以及友好國家的醫療資源,暢通軍地協同關系,為傷病員的救治與后送提供及時與便利的渠道。

3.2 前伸衛勤保障力量 實施一線保障一是早期救治力量靠前部署。由于遠海傷員遠離岸基,后送困難,絕大程度依賴于自身的救治水平,救治力量靠前,盡早進行早期治療和確定性治療,能夠提高救治成功率。要提高單艦自身的戰救能力。艦艇是海上的獨立作戰單元,在現代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精確指導武器命中率高,高爆炸力彈藥對艦艇損傷毀力大,對艦員殺傷力強,傷員傷類多樣、傷情重。艦員自身需要掌握良好的自救、互救技術,作為首次救護的艦艇衛生員需要具有堅實的一線救護能力,能夠掌握與海戰傷相關的戰傷急救技術,例如解除窒息技能、包扎止血技能、通氣技能和解除顱內高壓技能等,能夠實施早期治療。此外各單艦上要配置一定數量的??凭戎瘟α窟M行相應的??凭戎?。要重視編隊救護所的能力建設,展開的艙室和醫療裝備能滿足實施緊急救治的需要。編隊內要有相應的裝備能夠對其他艦艇進行支援,如救護直升機、海上換乘裝置,能夠及時對其他艦艇進行緊急支援。

二是配置海上機動衛勤力量。海上機動衛勤力量包括海上機動醫療隊、機動??剖中g組、機動防疫隊、核化武器損傷防治隊等,在遇到重大任務時,這些機動衛勤力量可以緊急加強到承擔傷病員救治的艦船上,以提高艦船的醫療救護和后送能力。

3.3 完善傷員后送體系 強調救送一體化一是建立完整的后送體系。一般傷員后送體系為4級救治階梯,第一級為急救或緊急生命支持階段;第二級為初級復蘇治療階段;第三級為復蘇治療階段;第四級為確定性治療階段或康復治療階段。相對應的海上則分別由艦艇救護所(第一級)、航空母艦醫療機構救治(第二級)、醫院船(第三級)、岸基醫院(第四級)。各級醫療后送機構應配備相應的現代化醫療裝備,艦船內部醫療布局就能滿足傷病員救治需要,以確保傷員得到良好救治。

二是建立海上后送機動能力。海上后送機動能力是衛勤保障力量在海上對傷病員實施及時救護、治療與后送的能力,可顯著縮短傷病員救治行動的時間差,提高醫療后送的時效性。如在大型艦船上配置較強的醫療設施,配備裝備性能優良的大型醫院船,在海上就能進行確定性救治,滿足大規模的海上軍事行動中對傷病員救治的需要。

三是完善海上后送裝備。要加大后送裝備的投入,大力發展專用后送裝備,如衛生船舶、衛生飛機等,提高艦船傷病員的救護與快速后送能力;開發兼用后送裝備,注重開發兩棲艦船兼任傷員收治艦,提高艦艇的傷病員收容救治能力,使其具有遠海后送能力[4]。

3.4 探索建立遠洋基地 設置醫療定點遠洋基地在執行多樣化軍事行動、執行遠海行動以及國家海洋權益保障等方面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首先它能提供物資設施保障。在執行遠洋活動中,有了遠洋基地,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跑回本土提供物質保障,在遠洋基地,能以更低的保障成本、更快捷的保障效率提供物資保障。其次多樣化軍事行動離不開遠洋基地的支撐。在執行多樣化軍事行動中,第一時間提供物資保障非常關鍵,關系到執行任務的成敗與否。各國在海外設立遠洋基地已是通行做法,既能保衛自己的海外利益,又能在多樣化軍事行動中提升國際形象。目前,我國在吉布提已設立海外基地,但遠遠不夠,還需要設立更多的遠洋基地來滿足遠海范圍內的海洋及軍事需要。海外遠洋基地的選址上應首選與我國戰略利益重大和密集的地區,選擇與我國關系友好鞏固的國家。此外,應加大遠洋基地醫療資源的投入,滿足確定性治療的需求,平時既能對駐地國家的和平醫療輸出,提升大國形象,戰時在醫療后送體系中也能發揮作用,為戰時傷病員救治提供保障。

猜你喜歡
遠海遠洋傷病員
沈陽遠洋公館
遠洋“軍需官”901
國內新型遠洋金槍魚圍網漁船首航
基于排隊論的戰時傷病員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兩橫一縱”遠洋綜合補給
陽澄湖三十六個傷病員的由來
打包式分診模式在突發群體傷病員中的應用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