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誼政治思想及對當代的啟示探析

2022-01-31 09:47李艷玲
時代人物 2021年35期
關鍵詞:諸侯國仁政賈誼

李艷玲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西安 712000)

賈誼政治思想產生的原因

基于對秦朝覆滅的歷史教訓

秦朝的興衰歷史。秦國的崛起之路有其合理之處:“秦孝公據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備之戰,外連橫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以外”[1]。商鞅變法使得統一法令下的社會彰顯出了更加嚴謹、規范的發展態勢;秦國采納法家的治世之道,嚴刑峻法使人們勇于公戰而畏于私,法度的公正嚴明使國力日漸強盛成為幾國中的佼佼者。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實現大一統,但看似強大的秦王朝在實現統一后的第十二年就出現了陳勝、吳廣起義事件,項羽和劉邦起義之后,秦王朝的傾頹之勢已成定局,大一統隨之瓦解。漢初,社會輿論及學者對于秦王朝的滅亡原因大都持相同的態度,即秦朝的暴政失其民心,暴戾無道怒其民意。

賈誼對秦朝二世而亡的啟示。秦在大一統后仍實行嚴刑峻法顯然不合時宜,且大一統的形勢使秦國統治者陷入了自己的理想化世界,大興土木、橫征暴斂的生活致使民怨沸騰,秦成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最好佐證。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到:“然秦以區區之地……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盵2]可見其主張施仁政并把秦朝覆滅的原因歸咎于仁政缺失。

漢朝中央與諸侯王的矛盾加劇

漢朝中央與諸侯王的矛盾演變。漢初分封了同姓與異姓諸侯王,分封同姓諸侯王的目的是加強漢朝及劉氏一族的統治以遏制具有功勛的異姓諸侯王,但異姓諸侯王被消滅的同時劉氏同宗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勢,嚴重威脅到了漢朝的中央集權。文帝初年諸侯王實力雄厚,其所具備的宮衛、議事程序、諸侯國法度均與天子相同,其財政占據大半個江山,且在封地內掌管著獨立的政治與經濟事物,儼然一個小型王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諸侯國憑借著強大的實力來震懾漢王朝的統治者,但漢王朝的統治者卻實行優容政策,為諸侯國叛亂埋下了隱患。

賈誼對漢朝中央與諸侯國矛盾的啟示。賈誼對分封制未持反對意見,如何在分封制的前提下使各諸侯國安分守己是賈誼思想的主要內容。賈誼認識到諸侯國的實力需要以一種他們樂意的方式進行約束,強制收回諸侯王的權力會引起諸侯王的聯合叛亂。他想到要從制度入手,既要加強君權,也要限制各諸侯王在自己封地內的經濟發展。

基于對黃老之學的經驗總結

黃老之學的發展歷程。黃老之學將道家與法家的思想相融合的同時吸收儒家、墨家等學派的思想,繼承了老子“無為而治”的觀點,認為從無為達到有為從而實現“無不為”是最高境界。黃老之學的“無為”迎合了秦覆滅后社會休養生息的需求,據《漢書·食貨志》記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仟伯之間成群,乘牸牝者擯而不得會聚?!盵3]可見黃老之學在漢代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使國庫充盈了許多。

賈誼對黃老之學弊端的啟示。黃老之學在漢初百廢待興之際使百姓感受到了擺脫戰亂與嚴刑酷罰后的安穩,但顯然黃老之學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黃老之學雖有利于百廢待興的國家復蘇起來,但殊不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長期放任自流的心態必會導致國家陷入新的危局之中。賈誼看出了其中的弊端,明白了無為而治并不是真正的“仁政”,而是國家的權宜之計,并不能長期推行,故賈誼向漢文帝進言,指出了黃老之學的不足之處,并以此進行自己的研究。

賈誼政治思想的主要內容

以民為本,推行仁政

以民為本的原因。賈誼認為“夫民者,萬事之本也,不可欺?!盵4]有以下原因:首先,民眾占據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國家興亡取決于民眾。民眾的生活穩定、安康,則國家即可保持安定祥和的局面;國家若使民眾處于被剝削、被奴役的水深火熱之中,則國家的統治也必如曇花一現,民眾起義將成為勢不可擋之勢。其次,賈誼認為國家的政令與官吏都是可以改變的,而這些改變的依據同樣基于民眾,但民眾是不會變的,是客觀存在的。

以民為本,推行仁政的具體措施。首先,要做到“愛民”。賈誼所講愛民是謂“民眾雖愚卻眾多”,足以致王朝覆滅。他曾以楚昭王曾因冬日里感受到寒冷而發放暖衣及賑濟饑民,在楚昭王因吳國進攻而逃難之時百姓顧念其恩德拼死抵抗保衛家園為例來說明愛民之君必受人民愛戴的道理。其次,要做到“惠民”。國家的“恩惠”表現為統治者對百姓的關愛、憐憫、體恤并使其在生活中逐漸富足,凡事要做到“思于民前,體察民意”,為百姓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做利國利民之事使百姓心悅誠服。最后,要做到“約法慎刑,政不擾民”。國家的法律是為了起到規范、警示作用,并非為了懲罰?!吧餍獭奔瓷髦赜眯?,能以德教化絕不濫用刑罰,避免四目相對而不敢言。賈誼的刑罰觀側重用禮教教化使人性的惡消散,而非犯錯后以嚴酷刑罰以懲之。

禮法結合,以禮為重

禮法結合。賈誼所謂“禮”是人的行為規范及等級尊卑,若不以“禮”行事,將會導致尊卑不分,上下不濟。賈誼雖不贊成嚴刑峻法卻也不否認法制在秦國崛起中的作用,治國理政過程中若僅僅靠“禮”,則統治者所需的必要的威嚴將不復存在。賈誼對國家政治持“先禮后法”的態度,但針對漢初諸侯王實力壯大至威脅皇權的狀況則應禮法并重,采取“先法后禮”的做法來樹立起國家主體的威嚴,之后再施行禮制。禮與法都是統治者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使用時不可偏廢,以此來達到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目的。

禮法結合,以禮為重的具體措施。首先,賈誼認為應將“禮”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民眾生活中,在道德約束下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法”則是治國理政的懲戒手段,應當更加注重“禮”的防范作用。故賈誼提出“張四維”,即弘揚“禮、義、廉、恥”,以四維使民眾循規蹈矩,知廉恥。其次,賈誼主張加強君臣尊卑觀念,明確君主至上,群臣尊君而君以禮待之。最后,賈誼提出“懲惡用法”,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來施行國家法度。法的實施雖更為明確直接,但容易出現濫用刑罰的情況。故要做到“慎刑”,慎刑的政策突出了“禮法結合,以禮為重”的思想。

強干弱枝,加強君權

強干弱枝,加強君權的原因。由于曾經六國貴族紛紛自立為王,漢初劉邦封七位異性王,即位后第二年又分封了幾個同姓王以形成制約之勢,足可見當初分封異姓王實屬無奈,是基于異姓王的功績以及君王禮遇有功之臣的需要。劉邦在位時逐漸消滅異姓諸侯王,劉邦去世后同姓諸侯王的僭越行為屢屢發生,大有取而代之之勢,君臣尊卑在此時已不明確,后來甚至出現劉姓諸侯王叛亂的情況。故加強君權、遏制諸侯國強大成為迫在眉睫之事。

強干弱枝,加強君權的具體措施。首先,定禮制。賈誼主張用禮制來約束各諸侯王的權力,將禮義尊卑與政治掛鉤,明確諸侯王要清楚臣屬身份不得僭越;且諸侯國的實力要控制在對主體國不構成威脅的范圍內。其次,定地制。針對各諸侯國尾大不掉的情況賈誼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5]。即:在諸侯國領地范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諸侯數量,單個諸侯的領地相對縮小,實力相對削弱,使國家安定有了保障。賈誼定地制的思想是對孟子“夫仁政,必自始經界始”[6]的繼承,有利于國家權力的制衡。

賈誼政治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以民為本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賈誼的民本思想主張以民為本施行仁政,認為民眾是王朝興衰的關鍵因素。順民意則人民擁戴,視人民為附庸則亡國之期不久矣。賈誼認為應對百姓施以恩惠,使其對君主產生愛戴之心,方可保證國家民多富足。當今社會發展民眾依然是主體,百姓的安康富足仍是國之根本,愛民、利民依然是出發點,要促進民眾的向心力與民族凝聚力,積極投入到生產生活的實踐中去,以積極的態度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以禮為先有利于規范社會秩序。賈誼主張以禮為先,強調尊卑有別、上下分明,也強調父慈子孝、君明臣忠、兄友弟恭、婆慈媳孝的社會關系。賈誼所強調的“禮”之于當今社會同樣有可借鑒之處。當今社會雖然對等級尊卑的觀念不再強調,但依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思想道德教育深入至學校,依然弘揚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倫理道德觀念深入人心;賈誼“禮”的思想,在當今社會更多地體現為德行,有助于社會良好秩序的建立,也有助于人們規范自己的行為方式。

加強國家統一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賈誼提倡強干弱枝,通過加強中央集權來對諸侯國的實力加以控制,以此維護國家統一及漢王朝的地位,在他看來國家的統一及國家安全不可忽視。在當今社會,依然強調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而省、市、縣、鄉及特別行政區的設立也體現了國家對于層級的劃分與管理,是關于國家統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更有利于地方發展與團結;同時,強調國家統一,有利于增強民族向心力,共同應對來自國際其他國家與民族的壓力,使本民族團結一心,共同維護國家安全與穩定。

賈誼的的政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加強漢王朝的中央集權。在賈誼的民本思想中,愛民、惠民的思想尤為重要,提醒統治者把關愛百姓作為為君的責任。約法慎刑的目的是使法律遵循“人道主義”原則,將法律作為懲戒的工具而非懲戒的目的。賈誼還以秦為鑒,在漢初天下未定之時是一項重要舉措。禮治方面,賈誼繼承了儒家思想將“禮”與“法”相結合,有利于社會規范的形成及社會秩序的穩定。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賈誼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大大削弱了諸侯叛亂的可能性。賈誼以民為本、禮法結合、強干弱枝的思想均值得后人學習與研究。

猜你喜歡
諸侯國仁政賈誼
屈原之死
辯漢文帝不用賈誼
屈原之死
漫畫
懷才不遇的賈誼
孟子說仁德
沒法守婦道
賈誼譜系考略
《論人民民主專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