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如磐 百年行健航天精神與紅色精神的共性研究

2022-01-31 09:47張志偉胡荇玲
時代人物 2021年35期
關鍵詞:航天事業二者航天

張志偉 劉 娟 杜 丹 王 躍 胡荇玲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戰術總體部 北京 100076)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精神譜系。我國航天事業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同樣經歷了起步時期的舉步維艱、重大工程的攻堅克難、新時代的變革創新,在這一歷史過程中形成了航天文化和特有的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與紅色精神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系,它們同根同源,在不同的歷史條件和事件背景下發展出不同的特征。對兩種精神的共性研究,對于理解它們的歷史作用和現實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問天征程,航天精神放光芒

艱苦奮斗是底色:航天傳統精神的形成

1921年7月底,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迫中斷后,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艘畫舫上繼續舉行,莊嚴地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伴_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能始終站在歷史和時代發展的前列、保持其先進性的關鍵因素,是“紅船精神”的核心內涵。

航天傳統精神從“紅船精神”中汲取力量。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面對西方帝國主義核訛詐,毛主席指出:“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還要有原子彈?!?/p>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紅船精神”所倡導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指引著第一代航天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航天戰線開展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開創性工作,全國人民舉國同心支持航天事業發展,集國家資源優勢建立了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1960年,蘇聯撤走了援建專家,我國被迫進入自力更生新階段。技術斷援后僅三個月,我國制造的第一枚導彈騰空而起,以鐵的事實印證了“外國人能搞,我們中國人就不能搞?”的志氣。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我國擁有了可用于實戰的核導彈,1967年,我國自主研制的防空導彈紅旗二號成功擊落美國高空偵察機,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的旋律響徹太空。

在航天事業艱苦創業、不斷奮斗的歷程中,逐漸總結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的航天傳統精神?!凹t船精神”孕育的航天精神,讓航天人敢于突破、自強不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拉開了新中國航天事業高速發展的序幕。

勇于攻關是亮色:航天精神指引發展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相繼撤離蘇區進行了戰略大轉移。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沖破國民黨上百萬兵力的圍追堵截,行程兩萬五千里,勝利到達陜甘寧地區。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戰爭史上是罕見的。習近平對偉大的長征精神進行了歸納:“就是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定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p>

航天事業的發展,同樣也不是一帆風順的。1996年,一枚搭載國際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點火發射22秒后,在約2公里外的山坡上墜毀爆炸,造成了多人傷亡。這次國際衛星的發射失利,型號團隊的壓力巨大,他們對包括設計、生產在內的所有流程進行了全面復查,解決了許多潛在的問題。每一次的失利,航天工作者就會更進一步,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從而走向成功。

唯其艱難,方顯勇毅,“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與“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時刻鼓舞著航天人。中國航天的成長,同樣也在不斷探索適合國情、服務于國家戰略的道路。在從零起步的征程中,幾代航天人披荊斬棘、攻堅克難,他們沒有簡單復制其他國家的成功道路,從中國革命的壯大經驗中汲取智慧,逐步探索出一條從原品仿制到探索研制、再到自主創新的特色之路。

開拓創新是本色:大力發揚新時代航天精神

2018年,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改革開放造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了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表示”。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變革、創新、和諧等理念以及包容開放的胸襟,構成了改革開放精神的歷史淵源。

新的時代,呼喚航天精神新的發展。中國航天事業進入了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新時代航天精神顯現出兩大亮點,即“自主創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與“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

這些新的表述,顯示了新時代航天精神發展的新元素與新趨向,將“愛國”升華為“強國”,促進航天事業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頻共振。航天技術的自主創新、各條戰線的協同合作和系統工程的科學管理,使中國航天事業蒸蒸日上。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形成了“箭、彈、星、船、器”的完整體系,航天成為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商業航天、北斗導航、衛星遙感、特殊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惠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實現了航天產業的科技報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創新驅動、國際合作、對外交流,推動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國防科技全面發展,在社會大力營造了崇尚科學的良好風尚。

紅色精神與航天精神的共性分析

航天精神從紅色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國航天人薪火相傳的淵源所在、理想所系和信念所依。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對紅色精神和航天精神在哲學思想、文化內涵和對當代啟示上的內在聯系進行深入研究,對于航天工作者尤為重要。

內容上存在共性

二者的奮斗目標相同。任何一個民族要崛起,都需要精神支柱。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紅色精神和航天精神共同的奮斗目標。錢學森曾經說過:“這種大科學事業,一兩個人是無法完成的,一切的成就要歸功于黨?!焙教炫c國防相依相存,是國家實力的顯著象征,更是一個國家屹立于世界舞臺的重要支撐。強國力、壯軍威、振民心,是無數共產黨人和航天人的共同追求。在同一個目標的指引下,紅色精神和航天精神轉化為民族的內生動力,對百年強國夢想產生著偉大的推動力。

二者的傳統底蘊相同。紅色精神與航天精神都傳承了中華民族“志存高遠”“臨患不忘國”“兼濟天下”等優秀傳統文化?!昂教臁倍?,意義深遠而綿長。對于國家,是國之重器;對于個人,是浪漫遙想。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流淌著無數人對于宇宙的思索與向往。相似的優秀文化傳承給予中國共產黨人深厚的歷史情感和前行動力,滋養了航天人的愛國情懷和艱苦奮斗的品質?;鸺?、衛星、載人航天等舉世矚目的成就,牢固樹立中國航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斷影響并豐富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

本質上存在共性

二者的時代特質相同。隨著世界政治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各種文化競相涌入,多種思潮相互碰撞,社會價值觀正在逐步發生變化,未來將呈現出更加多樣的特點。在新時代背景下,更需要弘揚紅色精神,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和塑造青年一代的思想理念,推動主流價值觀的回歸和鞏固。航天文化是航天軟實力的核心,國際航天真正的競爭,離不開軟實力的吸引、文化的對決。紅色精神與航天精神均符合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與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潮流相一致。

二者的傳承特質相同。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內部新與舊的矛盾斗爭,使推陳出新成為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是既克服又繼承、既除舊又保留的辯證過程,以達到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紅色精神和航天精神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精華,必須長期踐行、始終傳承。隨著時代的變遷、形勢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紅色精神譜系中增加了抗洪、抗震救災精神等新內容,航天精神中也融入了新時代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的描述。二者均詮釋了傳承與創新的對立統一,表現出對規律的遵循和歷史的尊重。

功能上存在共性

二者的激發引領功能相同。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紅色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載體。航天精神進一步激勵了航天人在工作實踐中,敏銳且準確地把握世界航天技術發展的脈搏,不斷培養跨界創新的視野和戰略思維,不斷探索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二者皆引領著無數后來人前赴后繼,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國家至上的愛國情懷、自力更生的實干本色和永不言敗的求索精神,增強了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認同度。

二者的教育導向功能相同。紅色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和思想、行為方式,使廣大黨員產生了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準則的使命感,回答了“紅旗能不能扛下去”“紅旗應該怎么扛”和“如何把紅旗扛的更好”的問題。同樣,航天精神使航天人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回答了“為什么要搞航天”“我們能不能后來居上”“對航天事業的經濟投入值得嗎”等疑問。在潛移默化中,二者皆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及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的能力。

價值上存在共性

二者都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當今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系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中國共產黨人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站在人類前途命運的高度運籌航天發展戰略。紅色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集中展示,是當下的、也是未來的;航天精神是全球一體化背景下航天人應該具備的胸襟和格局,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面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航天的技術攻關、科技合作、人才培養都需要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合作和平等交流。

二者都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價值觀。建黨百年來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在建設新中國的階段,無論是北大荒精神、特區精神還是抗震救災精神,都是舉全國之力攻堅克難,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航天事業是國之大事,同樣是依靠黨中央發揮領導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大力協同創新。同時廣大航天人主動踐行“螺絲釘”精神,在每一個重大項目中甘當一分子,體現了“功成不必在我”的襟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

百年的黨史以及近七十年的中國航天史,寫就了無數的艱難困苦和輝煌成就,紅色精神和航天精神都是其中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二者在核心內容和本質特征上存在很強的共性。面對新的時代大潮,我們只有始終牢記與發揚優秀文化,才能不斷駛向強國的目標,到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彼岸。

猜你喜歡
航天事業二者航天
我的航天夢
航天夢,我的夢
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的推動者——孫家棟
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的推動者
——孫家棟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搖曳
讓我們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奮斗
逐夢航天日
輝煌六十載業績耀千秋--紀念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
航天股為何遭爆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