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大國外交的特點與遵循

2022-01-31 09:47洪雨杏
時代人物 2021年35期
關鍵詞:領土問題法理黃巖島

洪雨杏

(南京大學 江蘇南京 210023)

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同時也作為世界上擁有鄰國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在本國對外關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1]中國擁有14個陸地鄰國和6個海洋鄰國,由于一些歷史原因,中國與部分鄰國曾經或依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領土爭議。

海洋領土方面,中日對釣魚島、中菲對黃巖島的歸屬問題暫未達成共識,影響著中國與鄰國關系發展的走向;而陸地領土方面,中俄對黑瞎子島的劃界、中塔對帕米爾高原的劃界均已達成原則一致,和平解決了在以上地區長達百年的邊界爭議。以上四個案例,兩處是大國間的角力、兩處是大國與小國間的博弈,兩處已得到妥善解決、兩處至今懸而未決。

為什么中國在處理與不同鄰國的領土爭議問題時,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外交方式?并獲得了大不相同的結果?筆者認為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歷史與地理原因

以上領土爭議均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有些需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如果在歷史上一國對該領土擁有一定的法理優勢,則處理領土爭議時該國在國際社會中可獲得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領土問題必然離不開該領土所處的地理位置,因此爭議領土的歷史和地理是我們首先需要討論的原因。

黑瞎子島位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又名撫遠三角洲,是蘇聯于1929年同張學良的東北軍的中東路戰爭時非法侵占的。從歷史上看,該島在沙俄與清政府簽署的喪失東北大片土地的《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中均歸屬中國,因此俄方對該島的占領沒有邊界條約支持(盡管以上兩個條約均屬于不平等條約),在法理上俄方理虧。但從地理位置上看,黑瞎子島過于接近俄國的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其東端直接與該城隔江相望,俄國認為中國如果全部收回該島將會對其遠東重鎮產生威脅。由于法理上中國占有較大優勢,而且地理上該土地對于雙方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因此中國和俄國最終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了該處領土爭議。解決方案是,中國獲得黑瞎子島的西段以及銀龍島(俄方實際控制的爭議領土中的一半),放棄對黑瞎子島東段的領土主張;俄方保留東段。該方案兼顧了歷史和地理因素,是雙方均有所讓步的結果。

帕米爾高原的爭議地區源于1884年沙俄強迫清朝廷簽訂的《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條約規定從烏孜別里山口往南,“俄國界線轉向西南,中國界線一直往南”。[2]隨后沙俄違背界約,進一步侵占了薩雷闊勒嶺以西的中國領土。沙俄被推翻后,該爭議土地由蘇聯以及蘇聯解體后的塔吉克斯坦繼承。從歷史上看,該塊土地在邊界條約中明確屬于中國,由沙俄非法侵占,因此在法理上塔方同樣處于理虧。但從地理上看,塔吉克斯坦國家較小,中國主張的爭議領土面積占塔領土面積的15%,因此收回全部爭議領土是不現實的。另一方面,由于爭議地區屬于高原高寒地區,人煙稀少,也為中國收回部分領土提供了條件。由于法理上中國同樣占據優勢,再加上地理上,爭議領土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因此雙方同樣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了該領土問題。最終解決方案是,中國放棄主張的大部分爭議領土,但作為回報獲得了爭議領土中薩雷闊勒嶺以西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該方案同樣兼顧了歷史和地理因素,雙方均有所讓步。

黃巖島的爭議始于1993年菲律賓開始對黃巖島進行勘測。此前黃巖島上存在中國的主權標志,但1991年前美軍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擁有海軍基地,由于黃巖島距蘇比克灣僅100余海里,因此整個冷戰期間中國難以對黃巖島形成實際控制。菲律賓方面1992年前未曾表示黃巖島屬于該國領土,之后開始對黃巖島擁有領土主張,1999年菲律賓炸毀中國在黃巖島上的主權標志,并保有對黃巖島海域的實際控制直至2012年。法理上,雖然中國堅持首先發現黃巖島的事實,但從未對其進行實際控制;而菲律賓近現代一直是殖民地或附庸國,歷史上同樣未對黃巖島進行實際控制。[3]地理位置上,對于中國,控制黃巖島可扼守南海東大門;對于菲律賓,控制黃巖島可拱衛馬尼拉,窺伺南海。[4]由于法理上不存在絕對優勢方,地理位置對雙方都相當重要,談判缺乏回旋余地,因此難以獲得雙方均滿意的爭議領土解決方案。

釣魚島由古代中國首先發現,但未對其有實際控制。日本吞并琉球后于1884年發現釣魚島,并在1884年至1895年的10年間對釣魚島展開實地調查,于1895年內閣會議決定釣魚島納入沖繩縣管轄。同年,隨著甲午戰爭的潰敗,中國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于日本,[5]其后,釣魚島一直由日本實際控制直至二戰結束。戰后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回歸中國,但釣魚島卻和琉球群島等一并由美國管理,其管轄權于1972年連同琉球一并歸還日本,此后日本對于釣魚島保有實際控制。釣魚島的歷史錯綜復雜,其歸屬權爭議的核心在于釣魚島是否屬于《馬關條約》中國割讓給日本的領土。作為二戰戰敗國,日本應在戰后將其因不平等條約而獲得的領土全數返還中國,因此如果釣魚島屬于《馬關條約》中的割讓領土,則法理上該群島應在戰后由日本歸還中國。因此中國堅稱釣魚島屬割讓領土,而日本則認為釣魚島在《馬關條約》之前已被日本控制。另一方面,美國在二戰后錯誤地將釣魚島劃歸美國托管的琉球群島范圍并通過《歸還沖繩協定》交給日本,從而使釣魚島的歸屬問題更加復雜。[6]法理上,釣魚島若屬于《馬關條約》割讓領土,則該群島應當于二戰后歸還中國,日本處于理虧。但日本認為釣魚島不屬于《馬關條約》割讓領土,并且美國的《歸還沖繩協定》使得日本看似合法地擁有了釣魚島,因此法理上雙方均無明顯優勢。地理位置上,釣魚島位于東海大陸架邊緣,中國控制釣魚島,則可壓制日方的中間線分界方案,并且作為大陸的屏障以應對來自第一島鏈的威脅;日本控制釣魚島,則可以將對中國的防線前移200公里,并在東海大陸架上獲得立足點。同黃巖島一樣,由于法理上的均勢和地理位置的極端重要性,雙方同樣缺乏談判余地而處于硬碰硬地爭奪實際控制權的過程中。

經濟和資源原因

如果歷史和地理因素是領土問題的表象并影響著處理領土問題的方式,那么經濟和資源因素就是領土問題本質的一個方面,決定著解決領土問題的難易程度。

黑瞎子島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一座濕地江心島,經濟意義不大,資源也不豐富。由于獲得全島對于中俄雙方均無過多經濟價值,因此得以使用將該島一分為二,雙方各得其一的解決方案。左右該領土爭議的本質因素在于政治,這方面內容將在下一部分進行討論。

帕米爾地區爭議領土多位于高海拔高寒地區,該處爭議的本質同樣不在于經濟和資源因素。但資源作為領土爭議中的籌碼也在最終解決問題時發揮了一定作用:中國放棄大部分主張領土,作為補償獲得了小部分擁有相當儲量鈾礦和金礦的爭議領土,通過獲得資源彌補領土面積上的損失。

黃巖島是從南海進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是中國南海東北部的重要門戶,不僅具有重要的地緣位置,而且還擁有豐富的漁業、油氣資源,其經濟意義不容小視。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南海問題更趨復雜化,其地緣戰略地位也更加重要起來。中菲雙方都將黃巖島視為本國實現海洋強國和能源安全目標的重要保障,兩國外交的重點方向相交,因此,雙方都堅持對黃巖島擁有不可爭議的主權。[7]

釣魚島的經濟意義是四處爭議領土中最大的。釣魚島的歸屬不僅決定了其周邊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歸屬,同時極大影響了中日兩國東海大陸架的劃界,而東海海底蘊藏的大量油氣資源和礦產資源都是缺乏石油的中日兩國所急需的。[8]正是由于釣魚島是中日東海領土爭議的勝負手,使得兩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均互不相讓,最后演變成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同時釣魚島巨大的經濟價值也決定了這場拉鋸戰的解決將會變得異常困難。

政治原因

政治因素由于牽扯到國家間的關系,往往在領土問題背后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構成領土問題本質的另一個方面,同樣決定著解決領土問題的難易程度。

黑瞎子島劃界的政治背景是冷戰結束后中國和俄國的戰略空間受到美國的擠壓而從冷戰時的對立走向合作,因此,東北爭議領土問題的解決便成為彼時兩國戰略合作的大前提。在《中蘇國界東段協定》的基礎上,中俄間已經解決了大部分東北領土在法理上的歸屬,作為兩國東段邊界的最后爭議,一旦黑瞎子島問題得到解決,則中俄之間的所有領土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兩國可以放下歷史包袱,在更高的層次上開展合作。黑瞎子島劃界的政治意義遠大于其經濟意義,因此中俄在該問題上各退一步,達成了最終解決方案。

帕米爾地區劃界的政治背景是中國需要與中亞展開廣泛合作,合作的基礎同樣是解決與中亞國家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帕米爾地區的領土爭議是沙俄時期遺留下來的,同樣也影響到國家體量較小的塔吉克斯坦的領土完整性,因此雙方都有著和平解決領土問題的訴求。由于是大國與小國間的領土問題,加上兩國屬于友好鄰邦,爭議土地的經濟價值不大,因此中國在劃界時做出犧牲,放棄了大部分主張的領土。此處邊界問題的解決對中國來說,穩定了西部邊陲,為解決國家內部事務創造了條件;對于塔吉克斯坦來說,該國確定了其東部邊界,并通過較小代價確保了領土的穩定。這個結果對雙方來說是雙贏的。

黃巖島問題上,中國的軍事實力、經濟規模、國際影響力等都遠高于菲律賓,因此,中國在該處爭端可使用的外交資源也遠多于后者,加之美國和東盟在該事件上采取了“中立”立場,從而使得中國明顯處于強勢位置。在外交資源投入意愿方面,面對菲律賓單方面更改中國南海、黃巖島名稱并將黃巖島爭端提交國際仲裁庭,中國始終表示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完整,即便作為大國,在黃巖島問題上并未對菲律賓作出妥協和讓步。[7]

釣魚島問題涉及的政治背景更加復雜,中日兩國同為東亞大國,政治上一直爭奪著東亞主導權,同時也背負著歷史包袱,而經濟上則互相依存,是典型的政冷經熱型關系。雖然在經濟上雙方謀求合作,但在政治上還是對抗居多,釣魚島問題就成為了調節雙方關系的重要籌碼。同時,日本作為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美國立場也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釣魚島正義的解決難度??傊?,由于觸及兩國核心利益,在中日關系良好時,雙方對于釣魚島問題基本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為主。[9]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中國在不同的歷史地理背景、經濟資源背景和政治背景下處理領土爭議、進行大國外交的特點與遵循。對于黑瞎子島和帕米爾地區的邊界爭議,中國在法理上均處優勢,由于爭議領土的地理和經濟價值一般,爭議國家間是合作伙伴關系、政治背景較好,兩處爭議最終均得以妥善解決。其中,中國在處理與塔吉克斯坦這一小國的領土劃分時做出適當犧牲,也體現了中國睦鄰友好的外交態度。對于黃巖島和釣魚島爭端,由于法理上爭議雙方各執一詞,地理和經濟上兩處島嶼均具重要價值,雙方核心利益相交,外交資源投入也基本對等,加上中國與爭議國間的政治背景缺乏優勢,因此處理方式上均呈現以對抗為主而非和談的態勢。

猜你喜歡
領土問題法理黃巖島
國土空間規劃的法理和機理
我國當代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與相應對策——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的法理分析
吉林一號光譜01星黃巖島影像圖
論少數民族醫療權利保障的法理價值及意義——以秩序和正義價值為例
日俄關于領土問題的利益訴求及兩國關系走向
基于案例與法理視角對現行農戶聯保貸款制度的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