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醫療”項目為民辦實事
——淺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腹部腫瘤科黨支部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策略

2022-01-31 09:47李林娟
時代人物 2021年35期
關鍵詞:腫瘤科化療腫瘤

李林娟 曹 丹

(1.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腹部腫瘤科 四川成都 610041 2.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 四川成都 610041)

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肯定了黨支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開展黨建工作的堡壘作用,在管理黨員、服務群眾方面擔負重要職責與使命。然而,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實踐形式多樣,服務舉措萬千,其核心和關鍵在于: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我黨支部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為群眾辦實事方面,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和改革創新,采取系列“黨建+醫療”舉措,初顯成效,現匯報如下,期望為同行提供參考。

“黨建”+醫德

立德樹人[1],做事先做人。以黨建為抓手,引領科室醫德醫風建設;指定負責人,明確責任與分工,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醫德建設納入支部黨建重要議事范圍。人人簽署“廉潔從業承諾書”,建立廉潔電子和紙質版檔案,樹立全面從嚴治黨、廉潔從業的信念。年終評選“醫德先進個人”并大力宣傳和表彰;定期組織大家觀看警示教育電影,組織干部骨干等到監獄等進行現場警示教育,同時要嚴懲收受“紅包”等反面典型,鼓勵表揚“拒收紅包”等榜樣人員,并邀請其現場分享心得體會,強化黨員及科室群眾醫德教育,引導醫務工作者把以“患者為中心,廉潔從業”落實到地。

“黨建”+醫療

醫院基層黨支部原本就建立在臨床業務人員之上,目前均為兼職,都是“雙肩擔起重任”,所以,醫療業務還是其根本,提升診療護理技術水平,學習醫患溝通技巧,為群眾辦實事,以進一步提高病人診治的滿意度;強化支部黨員服務意識,對貧困地區或下級醫療機構實行“精準醫療扶貧”,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具體舉措如下:

成立醫療改革推進小組并積極作為

24小時出入院模式。按時入院,早日歸家是患者需求?,F實是,患者多,入院等待時間較長,入院后需行治療前檢查,平均住院日長,住院費用較高。為此,科室醫療改革推進小組從2020年10月,實行“24h出入院模式”,即治療可在1天內完成的治療,經過主管醫師評估確認后可辦理,病歷從10頁簡化到2頁,提高一線醫生工作效率,為后期“日間病房”的建立和DRG分組作好前期準備和過渡。截至目前,累計服務患者1695人次;2020年雖受新冠疫情影響,出入院病人總人次較2019年僅減少184人次;相較于傳統模式,患者平均住院日由5.4天縮短到4.3天,降低20.36%,平均住院費用從10356.78元減少到9094.39元,降低12.18%,第三方調查患者綜合滿意度從99.63%上升到99.96%。相關故事被醫院宣傳部采納拍攝,廣為宣傳和推廣。

開展新技術——輸液港。腫瘤患者靜脈化療或輸注營養液等均需置入深靜脈導管,臨床上常見的如中心靜脈導管(CVC)、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輸液港(PORT)等;我科患者既往多采用PICC和CVC,而前期臨床調查顯示:63.25%的患者覺得PICC帶管生活,洗浴等不方便,影響外在形象,而且治療間歇期每周要去醫院進行一次維護;CVC每次化療前都要置管,且患者對這種多次穿刺表示很擔憂。為此,腹部腫瘤科管理小組、靜療小組經過反復溝通和討論,自2020年10月,科室設置“特殊檢查室”,開展輸液港置管,目前已有300人置入PORT,27人順利完成治療已取出PORT,保證治療的同時提高患者生活便捷性和生活質量,深受患者認可。

開展新技術——腹腔熱灌注化療。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是指在腹膜上發生和(或)發展的一類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發性腹膜癌和腹膜惡性間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種腫瘤所形成的腹膜轉移癌,特別是卵巢癌、胃癌、腸癌、膽道系統腫瘤等形成的腹腔種植轉移。腹腔熱灌注化療主要是利用藥物熱療以及化療的雙重作用,40度的高溫本身可以殺死很多腫瘤細胞,同時在40度高溫下,腫瘤對化療更敏感,療效更好。最終提高化療藥物消滅腫瘤細胞的效果。為進一步提高腹膜癌的診療水平和效果,腹部腫瘤科管理小組經反復研究和討論,自2020年10月,開展醫療新技術“腹腔熱灌注化療”,迄今為止,已成功為91人開展約250余次此項治療,治療之后絕大部分腹水患者腹水明顯減少,大部分患者腹腔種植結節得到顯著控制,患者生存期顯著延長,并且只有少部分患者有輕中度疼痛,無嚴重并發癥,耐受性好。

實行“慢病管理”模式。黨中央2030健康中國戰略規劃指出[2]:要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梢?,惡性腫瘤患者的慢病管理需要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腹部腫瘤科的患者多需要周期性入院化療,門診隨訪掛號相對較為困難,經治患者在院外治療間期的抗腫瘤治療不良反應,主管醫生也難以及時掌握并針對性處理,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同時患者不能及時入院,也不利于臨床科研項目的開展;科室管理小組經過多次開會探討,近日,由王辛副主任牽頭,組織團隊探索并開展腫瘤慢病連續性管理模式。

此模式有機結合“線上+線下”兩種路徑,以醫護一體化為工作基礎,以“腫瘤患者慢病連續性服務包”的形式進行臨床實踐,結合前期問卷調查患者的需求及腫瘤患者的特點,分別設置治療期服務包以及隨訪期服務包;明確各服務包內涵,制定納入標準,梳理清晰慢病管理流程,細化服務內容,保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連續性、精細化和個體化的隨訪管理,提高患者的診療依從性,并將經治患者的門診掛號進行合理安排與分流,避免對門診掛號資源的占用,充分保證初治患者的掛號機會,提高門診初診患者比例。

腫瘤慢病管理模式已成功申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慢病連續性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并已上線,目前已有患者加入該項目,且反饋較好。

成立科普宣傳小組:“線上+線下”聯合開展科普

1.黨支部書記牽頭成立個人微信科普公眾號,定期推送疾病相關診療新進展及注意事項等知識[4];

2.科室微信、微博賬號,定期推送科普知識,內容包括門診掛號指南、出入院流程辦理、腫瘤患者怎么吃等等;

3.護理團隊牽頭成立癥狀管理科普小組:“癌痛關愛小組”,確定主題?!瓣P注癌痛,愛在行動”,定期開展患教,微信答疑等;“營養關愛小組”,確定主題“營健康,養未來”,定期開展患教,微信答疑等;“心理關愛小組”,確定主題“讓癌癥患者心理充滿陽光”,定期開展團體心理放松。累計上千人次參與活動,深受患者及家屬肯定與認可。

加強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的轉化研究

醫院及黨支部的本質在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科學研究理應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一些前沿學科,更需要緊密結合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尤其是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的轉化研究。

2021年6月9日,我科畢鋒教授聯合南京金陵醫院秦叔逵教授一起牽頭全國37家腫瘤中心開展的“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開放、隨機、平行對照、多中心II/III期臨床研究(ZGDH3)”的研究。由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1類創新藥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商品名:澤普生),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獲批上市。該藥品是我國自主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用于既往未接受過全身系統性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多納非尼的獲批上市讓醫生和患者有機會選擇最適合中國患者的藥物,對我國肝癌治療有很大意義。能造福更多中國患者,為更好地踐行“健康中國2030”戰略而貢獻力量。

凝練優勢亞專業、關注罕見病、疑難病的診治

學科的發展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點,例如優勢亞專業的建立、技術的突破、新藥的研發應用、國內國外學術影響力、罕見病、疑難病的診治、先進治療設備及機構的建立、國家重量級或權威領域中心的建設。黨支部鼓勵黨員干部及黨員同志起好模范帶頭作用,黨支部也積極吸納學術造詣較高、品行好的非黨員專家,積極動員其入黨,支部考慮優先發展[5]。

入黨誓言,常伴耳畔,余音繞梁,經久不衰。腹部腫瘤科黨支部全體黨員不忘初心,牢記誓言,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結合行業特色與??铺攸c,一直踐行著“為患者辦實事”的理念,做“溫度醫療”,顯“情懷護理”。

猜你喜歡
腫瘤科化療腫瘤
腫瘤科護士對臨終護理體驗的質性研究
中西醫結合護理在腫瘤化療中的應用
目標教學法在腫瘤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與腫瘤“和平相處”——帶瘤生存
某三甲綜合醫院腫瘤科持續提高放療病人雙向轉診率的臨床經驗
腫瘤科護理管理中采用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
廖美琳:腫瘤治療沒有百分百
北京腫瘤防治聯盟(BJCA)
滾蛋吧!腫瘤君
跟蹤導練(二)(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