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機理研究
——基于技術創新的中介效應

2022-02-01 02:30佟林杰侯佳悅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京津冀升級

佟林杰 侯佳悅

(燕山大學 文法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實現三地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的重要國家戰略。自此以后京津冀成為長三角、珠三角后又一區域經濟體,也是目前我國關注度最高的區域經濟體之一,但與其他區域經濟體相比較京津冀區域在經濟、技術創新、產業結構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而產業結構合理與否直接影響一個區域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能力。許多學者已得出金融發展能夠推動產業結構升級[1]、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具有積極作用[2]、技術進步與金融發展之間存在的作用關系[3]的結論。在以上實踐背景和理論基礎下,本文基于FST模型(F代表金融發展;S代表技術創新;T代表產業結構升級),選取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2009—2018年相關數據,經過相關論證得出:技術創新在金融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發揮著中介效應。本文旨在豐富相關理論研究,同時為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實踐過程提供理論借鑒。

一、文獻研究回顧

有關金融發展的相關研究較為豐富,許多學者已經意識到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在金融發展如何影響產業經濟方面:Levine R.認為,金融發展對產業升級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金融功能的拓展與服務效率的提升方面[4];殷興山指出,在完整的金融體系下金融對產業結構的作用機制可分為:資金形成、資金導向、風險管理[5];蘇勇、楊小玲對資本市場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進行定性分析,并指出資本市場通過融資、資源配置功能、存量優化功能、風險配置功能對產業結構升級發揮作用[6];王定祥通過對定性分析指出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的促進作用具有明顯的長期性和時滯性[7]。除此之外,也有學者指出產業發展還會對金融體系產生反作用:卜銀偉指出,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消散,而三次產業已成為各國經濟復蘇的主要推動力,因此,我國應當加速產業升級,走出危機困境[8]。

產業結構升級受多重因素影響,尤其是在技術革命不斷推進的今天,科學技術進步已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陶愛萍在論述產業升級與金融發展、技術創新的關系時指出了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9];林炳華采用熵權TOPSIS法構建金融發展綜合指標,論證了除金融發展對產業升級產生積極作用外,技術創新也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10];翁鋼民指出,旅游產業與技術創新協同性較強,技術創新是引領產業、金融發展的內在動力[11]??梢娊鹑诎l展與技術創新分別對于產業結構升級都具有正向作用。除此之外,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二者間也存在相互作用機制?!皠撔轮浮毙鼙颂刂赋鼋鹑趯撔碌闹С肿饔?,金融機構為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行為的企業家提供融資服務從而促進技術創新;Solomon Tadesse指出,金融市場主要是投資刺激創新,通過激勵、分散風險、共享機會的方式促進技術創新[12];姚耀軍文利用我國省級面板數據對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關系進行了論證,并發現在控制了個別要素變量后可發現金融發展水平對技術創新具有非常顯著的正向解釋力[13]。

在已有的研究中,金融發展、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中,有關兩兩關系的研究較多,但有關以上三者整體關系的詳細論述與實證較為缺乏,而深入探討三者間的作用機理的研究更為短缺?;谝延械难芯砍晒?,本文利用中介效應模型及固定效應回歸方法,并加以實證論證金融發展、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三者間的作用機理,以豐富金融發展、產業結構升級領域方面的研究。在此本文提出兩點假設:H1金融發展通過刺激技術創新影響產業結構升級,技術創新在其中發揮著中介效應。H2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存在著時間異質性:不同時期的資本市場將會影響技術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二、京津冀區域產業和金融發展現狀

京津冀經濟圈人口11 000萬,面積21.8萬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京津冀三地生產總值合計84 580億元,比上年增長6.1%。人均GDP為59 855.77元。京津冀區域三次產業結構為4.5∶28.7∶66.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雄安新區城市規劃穩步推進。京津冀區域整體穩步積極發展,但觀察具體各個城市如圖1所示,可發現各個城市間的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北京作為該區域GDP的主要貢獻者,其次為天津、唐山、石家莊等。但從圖1可以看出,與北京、天津相比較,河北省十一所城市整體偏低,其中承德市生產總值排名最后??梢?,京津冀區域的經濟發展差異較大,除了受政策因素、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外,還與各地的金融發展狀況及資本作用下的產業結構狀況有關。

圖1 2019年京津冀區域GDP與人均GDP

(一)產業發展狀況

現階段北京的產業結構呈“三、二、一”較合理的梯度分布。尤其是第三產業在近些年成為北京生產總值貢獻率最高的產業。天津市在近些年完成了“二三一”結構向“三二一”結構轉變的過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三、二、一”的產業梯度分布的格局基本形成。隨著近些年政策推進,河北省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企業整合重組的步伐不斷加快,河北省產業結構在不斷地趨于合理化。但京津冀區域內部存在著產業結構嚴重趨同的現象,該區域的主要產業為資源導向型產業及重化工產業,尤其是北京、天津兩地,電子及通信設備行業存在著競爭、相互制約的情形。區域內部各地爭當行業龍頭的傾向明顯,在產業分工及協作上,往往是意向大于實質行動。河北長期受到京津兩地發展的影響,發展定位始終不明確,缺乏特色產業。這就造成京津冀區域產業技術水平整體較低,忽視生產技術的創新,生產效率低下,極大阻礙了區域經濟發展。

圖2 2017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占比

(二)金融發展狀況

從貸款角度來看,貸款可以直接反映投資。金融機構通過發放貸款為該區域產業提供資本支持,貸款額的增長意味著該地區的投資增長。以2009—2018年10年京津冀三地貸款余額為例,從表1可以看出,雖然三地在本外幣貸款余額呈上升趨勢,但明顯可見北京市的金融機構的本外幣貸款余額始終領先于天津、河北。

表1 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本外幣)單位:億元

從外商直接投資角度來看,北京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作為國際化都市,外資吸引能力較強,截至2019年,北京與近2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累計設立超過4.5萬家外商投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額超142億美元,占全國10%。而天津市濱海新區的外資引進制度,在政策的推進下FDI已成為促進天津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2019年,河北實際利用外資額為93.8億美元。河北吸引外資投資方面相較于北京、天津兩市仍處于弱勢。從本外幣貸款與外商投資角度分析,京津冀區域城市群間的金融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北京與河北省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三)技術創新能力

當代第二、三產業往往依靠技術創新推進,優化產業結構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北京產業發展聚焦“高精尖”,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3%和5.5%。天津智能制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新服務、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14.8%、19.3%和12.4%。河北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快于規模以上工業4.7個百分點。京津冀整體區域內高精尖企業數目較多,但多數企業較為集中在北京市,雖然河北近些年高技術企業數量逐年增加,但在數量與質量上與其他兩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技術創新需要人才、資金與政策的支持,資金在其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通過觀察2018年京津冀區域各城市科技相關指標可以得知該地區的科技發展狀況,其中可明顯觀察到該區域內城市間科技發展差距,如圖3所示。

圖3 2018年京津冀區域科技相關指標

三、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

(一)構建FST模型(FD-SC-TS模型)

為了驗證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下面將采用回歸方法進行分析。通過上文可知,金融市場不僅直接作用于產業結構,而且還通過資本等方式影響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間接影響,因此,這里將技術創新看作中介變量?;谝陨戏治?,將FD看作金融發展水平,SC表示技術創新,TS為產業結構升級狀況,參照Baronde的中介效應模型[14],構建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各個地區,t表示年份,CD表示控制變量,ε是隨機誤差項,假設服從均值為零、方差有限的正態分布;a1表示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總效應,b1表示金融發展對技術創新發展的影響,c1衡量了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直接效應,將公式2代入公式3得:

從公式4中觀察可得,b1c2為金融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造成的間接影響。

(二)變量的選取

1.被解釋變量

產業結構升級狀況(TS)。當前分析產業結構狀況的主要指標為三次產業比重,以第三產業的發育程度表示產業機構向高層次化升級。本文所觀察的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分為“三、二、一”與“二、三、一”兩種。此處將選取二、三產業生產之和的對數值來表示該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程度。

2.解釋變量

金融發展(FD)。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往往能夠反映某地區的金融市場狀況,將根據各地區統計年鑒,選取金融水平以金融效率表示,即各城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年末存貸款余額之比,金融效率越高代表該地區的金融發展較為成熟。

3.中介變量

技術創新能力(SC)。對于技術創新的衡量,目前通過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衡量標準,以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速表示技術創新水平[15]。假設地區生產函數為C-D形式:

其中,Yt為產出、Kt為資本存量、Lt為勞動存量,α、β分別為資本產出彈性和勞動投入彈性。將公式5進行變化的增長核算方程

△Y/Y=α(△K/K)+β(△L/L)+△A/A

整理得全要素增長率即△A/A,

關于產出Y本文將采用各地區的生產總值:勞動投入L本文采用各地區年末的就業人數;資本存量K,資本存量需要測算,測算公式為:

其中Kt為t年的實際資本存量Kt-1為t-1年的實際資本存量,Pt為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It為t年的名義投資,δt為t年的固定資產的折舊率。本文選取張軍等文章中的折舊值率值固定9.6%[16]。

關于資本產出彈性和勞動投入彈性,通過對公式5兩邊同時取對數有

εt為誤差項,通常假設0<α<1,0<β<1,α+β=1

在確定了資本存量的初值以及實際凈投資后,便可以利用公式7求出各年的實際資本存量。利用虛擬變量回歸分析的方法對公式8進行回歸,估算出平均資本產出份額α和平均勞動力產出份額β,再代入公式8可以得到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

4.控制變量

勞動投入指標:各城市年末就業人數的對數值;

R&D資本投入:R&D經費內部支出是指企事業單位開展科技研發活動的實際支出,此處選取R&D經費內部支出的對數值。

科教財政支出: 政府教育、科學財政支出與城市人口的比值的對數值表示,人均科教財政支出越大,證明該地區教育水平較高、高等人才基數大。

固定資產投資:各城市固定資產總額的對數值。

外資利用:由于直接對外資利用額取對數存在單位根,有偽回歸現象的可能,為避免該現象本文選出外資利用額的增長率,反映該地當年的外資利用情況。

人均GDP:選取各城市人均生產總值的對數值表示。

表2 定量界定及描述說明

四、實證分析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數據均源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統計年鑒及《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或其他公開信息。選取京津冀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11個城市,共計13個城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數據。

進行回歸分析前,首先要計算出全要素生產率的對數值,來表示科技水平。本文對公式5進行了參數估計,使用Stata利用京津冀共13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為表3。利用該分析結果,得出α、β的估計值,將其帶入公式8中,得到2009—2018年京津冀13個城市全要素生產率對數值的估值。

表3 (續)

表3 生產函數回歸結果

(一)數據檢驗:單位根檢驗

由于面板數據選取的是由本文選取的10年數據,為避免出現時間序列導不穩定導致的偽回歸現象的出現,因此,有必要進行單位根檢驗。當LLC、ADF單位根檢驗結果均有p<0.05,即表示拒絕原假設,既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反之,若p>0.05即存在單位根,需要對非平穩序列數據進行再處理,轉換為平穩數據后再進行下一步分析。本文利用Eviews進行LLC、ADF單位根檢驗。發現變量TS、FD、SC、LI、RD、PEDSC、FAI、UFR、AGDP均為平穩序列,因此不需要進行差分再處理環節。

(二)回歸分析

1.金融發展、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

利用Stata對京津冀區域10年13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多種模型回歸分析,并使用Hausman檢驗與F檢驗,結果如下,表4數據顯示固定效應更適合公式3。

表4 金融發展、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

由表4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金融發展水平即FD對產業結構升級影響正向作用,但彈性為0.503 47,表示產業結構對于金融市場變化并不十分敏感,在此猜測是由于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金融機構吸收存款轉化為投資,為企業提供資金保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整個過程的時間跨度較長,因此,有必要考慮市場滯后性的存在。

技術創新SC對產業結構升級也具有正向影響,且影響較為顯著。技術創新將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通過引進高端技術設備、研發核心技術、吸收科技人才等方式提高企業產品服務的質量,以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促進企業進行轉型升級,而技術創新對區域產業發展具有溢出效應,一個企業的技術創新行為將會激發該產業內其他企業的研發積極性和熱情,其影響將普及整個產業,以促進整個產業的升級進步。

2.金融發展、技術創新

由表5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金融發展水平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彈性為正,證明金融發展對技術創新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機制。金融發展主要是通過資本的形式將資源投入市場。企業進行技術研發需要整合各種資源,尤其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金融發展將縮短企業的資金籌集時長,從而能更快地獲得資金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整個企業的綜合實力將因此提高。作為一種金融市場的資源,資本也會按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式,自發流向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和價值較高的產業,這將影響其他企業向科技化、可持續化、創新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整個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的技術創新生產行為。除此之外,金融發展還能夠有效地調節技術創新活動中的風險性。金融市場能較為準確、及時反映市場信息,能夠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傳遞市場信號,從而減少風險。除了資金支持功能外,金融市場還具有投資引導功能,企業投資規避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可以減少技術創新企業自身的風險性。

表5 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

(三)穩健性檢驗

表6 OLS檢驗

表6 (續)

此處采用OLS檢驗方法對以上回歸結果進行再次驗證,估計結果與上述回歸結果基本保持一致,可以認為,金融發展、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之間是存在內在作用機制,且金融發展分別與產業結構升級、技術創新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因此,可以推斷出技術創新金融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發揮著中介效應。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研究得出結論如下:京津冀區域的金融發展能夠通過技術創新的中介效應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促進作用。京津冀區域內部出現的產業結構趨同現象,不僅需要整體的實質性協同行動外,各地還應當找好發展定位,重點開展特色產業,以技術創新推動區域整體產業結構優化。金融發展、技術創新在推動產業機構升級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這對于京津冀區協同發展具有實踐指導作用,因此,本文將從金融體系與技術創新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大科教、財政投入支持產業技術創新,京津冀區域內部科技財政支出存在較大差距。由于財政投入力度不夠,導致該區域的技術創新活動缺乏活力。因此,政府要在預算范圍內適當地加大對科技的財政支持,給予技術創新產業一定的財政支持;同時,重視高等技術人才的培養,教育財政支出適當向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傾斜,為高校培養創新型技術型人才提供財政、政策支持。

第二,提高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率助力產業升級。根據上述研究可知京津冀科技帶動產業結構升級的動力不足,產品技術含量較低。而該區域作為高校、科研機構密集分布區域,應當充分發揮各項資源優勢,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深度結合,提高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率,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并打破區域內部惡性競爭關系,進行市場分工協作,實現科技成果區域內共享。

第三,發展科技金融模式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進程??萍冀鹑谑怯烧龑Ы鹑跈C構,實現科技創新與金融資本的有機結合,為科技企業提供資金與金融服務支持。因此金融機構要不斷地開發與創新針對創新企業的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縮短企業的融資周期,增強企業現金流能力。創新型企業要做好財務規劃,合理安排資本,將其高效率地轉化為生產力,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及綜合實力,以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升級轉型。

完善金融制度為產業結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京津冀區域金融發展面臨著缺乏協作、信息不暢、監督不力等問題。對此在區域協作過程中應逐漸建設起多層次、網絡化、共享性的區域的協同機制。例如:設立金融發展專項工作組、召開政府間常態化協商協作會議、舉辦區域金融合作發展論壇等。構建區域金融信息共享平臺,利用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資源,整合公共部門或機構的存儲的征信信息,為區域內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公共主體提供數據信息,同時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大金融監管力度,保證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以及信息的對稱性,防止被人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從中破壞金融秩序。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京津冀升級
小投入,大升級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稅收政策對東營市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及意義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整車、動力電池產業結構將調整
回暖與升級
京津冀大聯合向縱深突破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產業結構效益與競爭力研究
京津冀一化
養老“京津冀一體化”謹慎樂觀看
京津冀一體化如何實現1+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