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產業金融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2022-02-01 02:30袁偉良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遼寧省金融機構基金

袁偉良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經濟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發揮著引領資源和要素支持傳統產業、匯聚新興產業的重要作用,是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成功的關鍵。產業金融是通過金融深化更好地為產業服務的專業化金融,是以產業為根本、金融為手段,通過產業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業價值[1]。產業金融在我國隨改革開放逐漸發展起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數字經濟的興起,產業數字金融成為產業金融發展的新模式。

一、遼寧省產業金融發展基本情況

遼寧省自2005年起,先后制訂并發布了一系列支持產業金融發展的政策,明確了促進產業與金融深度融合的路徑,通過大力發展產業金融、建設產業金融服務體系,助推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目前遼寧省已基本形成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各業并舉,中資、外資金融機構并存,功能完備、運行穩健的金融組織體系(見表1)。

表1 遼寧省2020年金融機構分布情況

(一)以銀行為主的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發布的2017—2022年《遼寧省金融運行報告》,遼寧省人民幣貸款增量在2016—2019年間保持穩步增長,雖然2020年和2021年貸款增量受疫情影響放緩,仍然是各項目中占比最高的,中小銀行發揮地方金融服務主力軍作用,有效保障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

從歷年貸款結構來看,總體反映了當前遼寧省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需要,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貸款投放增長較多。

(二)以債券和股票為代表的金融市場融資額保持穩定

一方面,企業債券融資增量受部分企業違約事件影響,直接融資增量自2017年起持續下滑,并出現負值;另一方面,債券市場多項創新產品于2020年分別落地,三一重裝發行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企業發行疫情防控債17億元,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行疫情防控同業存單5億元,沈陽地鐵成功發行東北地區首單綠色中期票據5億元[2]。

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增量總體保持穩定,已上市企業已達到84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有44家。企業上市步伐自2021年以來明顯加快,近兩年新增8家上市企業。

(三)產業基金規模和市場化水平大幅提高

經過多年發展,遼寧省已形成了以政府投資基金、國有企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組成的基金發展體系。根據業內知名機構清科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二季度,遼寧省累計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28家,募資規模1 474.31億,投資金額1 075.29億,基金類型以成長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為主。近年來,遼寧省[3]、沈陽市[4]、大連市[5]先后設立了多只50億或100億規模的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經濟轉型及產業發展,基金業已經成為推動遼寧省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四)地方金融組織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逐步增強

由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等組成的遼寧省地方金融組織近年來不斷減量增資增質,合規經營、穩健發展,面向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并形成自身獨特的差異化發展能力,實現錯位發展。以沈陽和大連兩地為主的實體企業、產業集團、金控集團和金融機構通過市場運作和政府相關政策的指引,建立融資租賃公司和商業保理公司,產業金融機構初具規模。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依托財政資金,統籌省政府性融資擔保資源,新設了一批科技融資擔保公司,地方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

(五)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推進

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有利于國內外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等高端金融資源加速聚集,對區域產業振興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和輻射作用。沈陽和大連作為牽引遼寧省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的“雙核”,正在合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金融中心。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兩個中心城市的金融機構集聚效應逐漸顯現,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金融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穩步提高。

二、遼寧省產業金融發展面臨問題和挑戰

(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實力較弱,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有限

目前,遼寧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從資產規模、營業網點及提供的融資規模來看,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主體,證券、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數量少。城市商業銀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等資產質量不高,部分機構存在資產質量風險暴露,盈利能力弱,同時受限于資金實力和經營能力,信貸投放能力不足,很多機構仍然沿用傳統的信貸業務模式,數字化轉型還處在起步階段,難以匹配企業新的業務需求或新興產業企業的需求,導致“慎貸”“惜貸”,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有限。

(二)資本市場主體建設亟待加強,直接融資渠道有待拓寬

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直接融資渠道也越來越多。遼寧地區社會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規模小、渠道窄。近幾年,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融資呈現負增長,通過發行股票上市融資年平均規模不到100億,通過新三板掛牌實現有效融資的額度少,資產支持證券和公募REITS等方式融資基本處于空白。直接融資規模小、渠道窄,一方面,作為資本市場主體的中小企業對直接融資渠道了解少,存在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不規范,經營質量不高,達不到直接融資的要求,無法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

(三)基金市場發展水平不高,基金主體實力不強

由政府投資基金、國有企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組成的支撐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基金發展體系尚不健全,基金市場發展程度不夠。遼寧省級和沈陽、大連兩地的市級政府投資基金規模還不大,國有企業投資基金和市場化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規模增長緩慢,域外來遼投資的基金規模有限,基金主體數量偏少、管理規模偏小。從基金類型來看,主要是以成長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為主,天使基金、風險基金、并購基金較少,無法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融資支持服務。從基金主體的綜合能力來看,機構的實力不強,投資運營能力不足,部分基金存在基金到位規模相對不足、符合投資標準的標的不足問題。

(四)產業金融機構數量少、規模小,無法提供全方位的產業金融服務

遼寧省目前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金融組織體系,但總體來看,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實力較弱,地方金融組織存在多、小、弱、散問題,金融業創新能力不足。只有少數幾家省級和市級國資金控集團和產業集團具有多元化的金融業務經營資質和能力,能為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全方位產業服務和金融服務的產業金融機構數量少、規模小,大多數金融機構或金融組織提供的金融服務仍然是單一的,缺少對產業的深刻理解,缺乏對行業風險的把控能力,欠缺一體化業務布局和一站式服務能力。為數不多的產業金融機構在各個金融業務領域中現有實力還相對有限,一定程度上還存在金融板塊資源分散、產品結構類型單一及競爭能力不強的問題。

(五)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存在短板,對金融資源吸引力不夠

金融發展的基礎在于實體經濟的夯實,產業金融發展的基礎在于各類產業的集聚。目前遼寧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新舊動能轉換處于爬坡期,新動能加速集聚和壯大,地區金融改革全面推進,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積極進展。同時也存在牽動性強的產業大集群少、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對金融行業發展潛力形成一定的壓制。在金融營商環境方面,存在市場化意識薄弱、社會信用體系和營商環境欠佳、資金安全成本較高、投資回報預期不高等問題,對金融資本的吸引力不足。在金融人才隊伍方面,存在人才外流嚴重、人才市場化機制不健全、人才發展環境欠佳、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等問題,在高層次、復合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方面亟需補短板。

三、加快遼寧省產業金融發展的對策

(一)引進和培育金融機構,增強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1.引進域外金融機構,爭取更多總部資源傾斜

繼續支持沈陽和大連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以沈陽為中心加強與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的合作,增強兩個中心城市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影響力。加大對全國性金融機構和境外金融機構的引進力度,爭取更多總部資源向遼寧省傾斜,爭取總部新產品、新工具優先在遼寧市場探索、應用和推廣,借助域外金融機構的資本實力和經營能力,為遼寧省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支持。

2.大力培育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壯大實力

應大力培育以城市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在補充資本實力的基礎上,從業務發展模式、機構經營活力、風險防范化解等方面進行重點改革創新,通過轉換經營機制,創新業務發展模式,突出產業服務導向,建立鏈式金融服務,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大產品創新,加強風險管理,推進業務實質性轉型發展,切實增強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

(二)完善直接融資服務體系,有效拓展服務產業發展的直接融資渠道

1.構建全鏈條推進直接融資服務體系,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統籌規劃股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直接融資服務體系。在企業掛牌上市方面,形成全方位企業服務體系,建立分類別有梯度的上市后備企業儲備庫,并完善新三板、科創板、創業板對接服務機制;加快完善遼寧股權交易中心和大連股權交易中心功能,爭取納入國家在區域性股權制度和業務方面的創新試點,適時設立各類專板,提升服務能級,提高掛牌企業融資的可得性,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培育基地的作用。在債券發行和資產證券化方面,加強政策研究、加大宣傳培訓,建立系統化服務機制,提高企業債券市場利用水平。

2.搭建服務上市公司的綜合平臺,提升資本市場利用水平

應以提高現有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為目標,引導和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結構,健全內控體系,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誠信度,增強股東回報意識,樹立遼寧省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良好形象。通過搭建服務上市公司的綜合平臺,支持上市公司擴大再融資規模,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和市場地位,提升資本市場利用水平,推動上市公司發展成為產業集群核心企業,推動產業升級。

(三)健全基金發展體系,擴大基金服務產業發展的覆蓋面

1.加強引導和支持,建立多層次產業投資基金體系

以政府引導和市場化相結合的方式,在遼寧省內形成覆蓋全產業鏈、企業全生命周期、全種類基金的產業鏈基金發展體系。省和市等各級政府應通過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產業發展,并鼓勵社會資金在遼寧省設立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和引導示范作用,加強對產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融資支持,推進以政府產業基金為引導、社會資金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建立多層次產業投資基金體系。

2.大力培育產業并購基金,加大對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的支持

借鑒政府引導基金運作模式,采用政府引導和社會資金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政府、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集團、金融機構、專業投資機構等多元化方式設立產業并購基金,壯大遼寧省產業并購基金實力,圍繞遼寧省的支柱產業、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企業主業進行投資與并購,加大對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的支持,全面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瞄準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四)發展壯大產業金融機構,更好服務產業優化升級

1.豐富產業金融業態,發展產業金融特征明顯的金融機構

在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新格局下,結合遼寧省地方金融組織減量增資的有序推進,借鑒國內產業金融發達地區的政策措施和實踐經驗,大力支持和鼓勵遼寧省內經營規范、特征鮮明、模式創新的產業金融新機構發展壯大,完善產業金融供給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為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優質融資與產業金融服務。

2.做強做大綜合性產業金融機構,更好服務產業優化升級

遼寧省應充分借鑒央企、地方國資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構建綜合性產業金融機構的成功案例和經驗,支持遼寧省內企業集團設立的產業金融機構擴大業務范圍、增強資本實力、提升經營能力,做強做大一批綜合性產業金融機構,以產促融,以融助產,探索產業金融創新發展“遼寧模式”,更好服務產業優化升級。

(五)完善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加速聚集服務產業發展的金融資源

1.構建可持續的金融生態體系,吸引金融資源集聚

目前,遼寧省企業融資難和金融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并存。應以金融營商環境建設為核心,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優化金融信用環境、維護金融法治環境,改善金融發展環境,構建可持續的金融生態體系,更好地吸引金融資源在遼寧集聚,為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為產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撐。

2.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打造金融人才高地

在人才培養方面,應重點支持遼寧省內高校適應新金融業態和產業金融發展需要,構建面向產業、突出院校特色的新興金融人才培養體系,打造一批產業金融特征明顯的專業群,培養高級實踐型人才。在人才引進方面,應創新人才引進機制,系統制定金融產業人才發展計劃,建立人才引進和發展長效機制,確保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發展好,建強人才隊伍。

猜你喜歡
遼寧省金融機構基金
圖解遼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遼寧省各級工會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資金結算中心:集團公司的金融機構
一季度境內金融機構對外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私募基金近1個月回報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個月回報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個月回報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個月回報前5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