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路徑研究
——產學協同創新的視角

2022-02-01 02:30胡亞林施慧敏王俊朝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產學汽車產業新能源

胡亞林 施慧敏 王俊朝 周 梅

(皖西學院 a.經濟與管理學院;b.外國語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2012年,國務院明確了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定義: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1]。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6.7萬輛。2017年,國家工信部等三部委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要通過10年的拼搏進入全球汽車強國隊伍,重點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網聯汽車。2020年,國家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特別強調要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作為企業技術創新模式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產學協同創新是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一直受國家的鼓勵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里明確提出,加強科技制度革新,打造企業是主體、市場是導向、產學研深入結合的技術創新系統[2]。通過作為中國客車行業領導企業的宇通公司的成功案例[3],可以發現通過產學合作、協同創新,利用產業界的物資、信息等市場要素優勢,以及大學和科研機構在研發能力、技術要素方面的優勢,能夠實現產業和各高校及科研機構充分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融合貫通,形成有利于技術和產品創新的環境。

目前,通過在政府的引導支持下的產學協同創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安徽省作為汽車大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早,已形成了“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的全產業鏈,現在新能源汽車在全國產銷量占比超過12%,形成了以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合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企業,以安凱客車為代表的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和以江淮汽車、華菱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貨車的整車龍頭企業,其中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零部件配套不斷完善,已形成了以國軒高科、巨一動力為代表的動力電池及系統、電機及控制系統制造企業,地位十分重要[4]。

目前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產業規模不夠大、企業競爭力不夠強的問題,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不夠先進、也不夠成熟完善。本文著眼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分析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特點后,結合相關企業的典型案例研究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學協同創新的問題,尤其希望對推進安徽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力度、加速促進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技術轉型升級、實現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一、產學合作現狀

1.關于產學合作

產學合作又稱為“校企合作”,一般認為“產”指代企業,“學”指代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即從事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機構,由于包括科研機構,因此,也被稱之為“產學研合作”[5]。眾多學者對產學合作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關于產學合作的定義并無定論。Derek Watling把產學合作闡述成企業和大學二者互助關系,以合作為基礎進行互補并達成雙方自己的目標[6];馮慶斌指出,產學研合作是在技術的更新歷程當中高校、企業與研究機構行使自己的資源從事取長補短的活動來達到自己的切身利益[7];萬劍等認為,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結成的互惠互利、互促互補的聯合與協作關系[8];楊小婉認為,產學研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合作雙方來說是一種互惠的行為,企業方為高校方帶來經濟利益和市場需求,而高校方為企業帶去知識和人才[9]。

綜上所述,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企業、科研機構三方主體和科技、經濟與教育三方面內容,對該問題的研究較為多元化,但目前結合具體產業進行案例分析的實證研究較少。

2.關于產學協同創新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而創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10]。協同創新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彼得·葛洛(Peter Gloor)提出,指出協同創新即由緊密相連的多個領域人員為實現某一個共同目標而組建的小組[11];戰略管理之父、美國學者安索夫(Ansoff)在1965年首次提出協同的概念,認為協同是兩個企業憑借資源間同享實現共同生長,并指出創造價值是企業進行協同的根本目的[12]。

另外,中國創新創業管理專家陳勁等研究發現,協同創新的第一性是知識增值, 產業、政府以及高校等為了促進科技更新進步、促進資源流動而整合發展[13];劉志迎等提出,大學較強的基礎研究能力和企業的科研成果商業化能力可以優勢互補、資源互通,應加強大學與企業跨部門協同創新[14];武洋等通過對清華大學“產學研醫”協同創新的案例研究發現只有面向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發揮政府主導、優化結構、多元合作、完善保障政策等才能更好完成校方企方協同創新合作發展[15]。另外,學者們普遍認為,我國的產學協同創新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成績顯著,但是也存在一系列問題。王章豹等人提出,產學協同創新重要問題有高校與企業思想觀念滯后、政府沒有建立產學研合作的專項法規、學校缺乏產學研管理機構、校企存在突出的利益矛盾[16];袁勝軍等在對產學合作存在弊端與對策解析中提出,校企雙方不同的價值取向、溝通不暢、失敗風險、外部環境不合適都是其進行產學合作的重要問題[17];王成軍等認為,高校的產學合作水平存在差異,部分高校未充分利用產學合作以促進科研進步,部分高校因活躍的產學合作阻礙了學術創新[18]。

綜上所述,企業想要得到生存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但卻面臨著科研人才缺乏、研發能力弱等諸多共性難題,高校則面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瓶頸、創新科研成果難等問題,但產學協同創新也面臨一些難題,因此,需要加大產學協同創新研究的力度,找出產學協同創新的可行路徑。

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1.發展歷史

汽車零部件一般定義為除汽車機架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F在的汽車整車工業尤其注重自立開發與創新,更需要以強大的注重創新的零部件為基礎,二者之間緊密聯系相互影響共同發展??v觀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歷程,如表1所示,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表1 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階段

近些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總體上是在不斷增加(見圖1),發展態勢良好,尤其是2018年在我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出現了28年來首次下滑、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仍實現高速增長,初次沖破百萬輛關卡。但由于新能源汽車受補貼退坡影響,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2019年下半年下降明顯,因此,2019年出現了負增長,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爆發的嚴重沖擊,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速趨緩、弊端凸顯、困難加劇,尤其產業中的很多中小企業陷入了困境。此外,新能源汽車的車型結構開始分化,乘用車的市場銷量快速上漲,可以看出新能源乘用車不僅占比一直上升,而且占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部分,如表2所示。

圖1 2011—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

表2 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及所占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

2010—2017年,全球汽車產業曾連續八年穩定上漲,推動了汽車零部件業的增長,我國更是高速發展。但2018年開始由于中國、歐洲、美國汽車市場開始陷入停滯,導致全球汽車整車產銷量下降,整車市場低迷使得汽車零部件產業營業收入增長幅度降低,受宏觀經濟與國家政策的影響,我國汽車的產銷量也略低于年初預期。2019年,由于中美貿易摩擦與世界經濟整體衰退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全球汽車銷售顯現更大降幅,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更是嚴重打擊了全球汽車供應鏈,全球汽車產業遭遇更大挑戰,如下頁表3、表4所示。

表3 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近況

表4 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近況

2.發展現狀及其問題

近年來,雖然中國汽車零部件規模不斷上漲,銷售收入快速增長,發展勢頭良好,如圖2所示。

圖2 2015—2020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情況

但我國的汽車零部件業并未真正強起來,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還是主要集中在日、美、德三國,汽車產業供應鏈主要控制在西方國家手中,如圖3所示。

圖3 2017—2020年全球百強汽車零部件企業分布百分比

整體上看,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存在明顯的問題,包括: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業務較為單一,自主研發能力尚有欠缺、規模不大,關鍵主導技術較為匱乏,核心零部件市場被外資企業品牌所占據,產品競爭力較弱,仍然呈現出“低、散、弱”等弊端。

就我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而言,目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仍有待突破,關鍵零部件還面臨“卡脖子”問題:動力電池領域,鋰離子電池在安全、壽命、能量密度等方面的技術還仍不夠成熟完善,氫燃料電池在技術性能、水平與和質量可靠性上與國外有較大的差距;電機系統領域,高效、高密度、高品質驅動電機系統等關鍵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關鍵零部件和控制軟件領域,車用芯片、高速軸承、智能汽車所需的毫米波雷達、高端檢測設備、操作系統等方面的技術也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明顯短板。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總成技術方面存在著動力總成體積大、重量大、最高轉速低及集成化程度低的問題,新能源汽車用核心芯片和其他很多零部件主要依靠從西方國家進口,存在被斷供制裁的可能。

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學協同創新的案例

1.典型案例

面對日趨強烈的市場角逐及不斷變化的外界境況,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學協同創新受國家政策支持,但國內外汽車整車和零部件業在主動或被倒逼進行行業升級,汽車零部件企業承擔很大的經營壓力,其中如何提高研發能力,更加智能化創新化是最重要的轉型方向之一。對湖北三環鍛造等4家典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基本情況、產學協同創新推動企業進步發展的案例等進行總結和概括,如表5所示,特別是通過產學合作實現技術創新的做法和經驗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學協同創新有著很好的借鑒和參考意義。

表5 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學協同創新的案例

企業的競爭究其本質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工信部在對《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核心要義介紹時就曾提出:要培育出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并且要掌握零部件的關鍵核心技術[21]??梢?,掌握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在新能源汽車乃至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分量。由表5可以看出,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產學協同創新可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能力,培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而孕育出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會做大做強,因此,實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學協同創新,充分結合企業與高校的優勢去加速我國科技的發展與核心科技的掌握,顯然勢在必行。

2.問題分析

由上述我國4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產學協同創新生命力旺盛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研究中也發現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一是絕大多數高校師生對產學協同創新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對產學合作的科研項目參與度很低,不能從學校層次得到整體的規劃指導支持,也無法得到有效的評價和對應的保障。

二是部分企業依舊僅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而這與高校教育理念相違背,導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合作成果,且企業合作熱情相對不高。

三是協調企業高校的監督機構較少,加之缺乏相關政府政策、專項法規、實施具體細則的約束,部分校企合作的協同創新體系不嚴謹,來自政府方面的風險基金或專項基金支持也比較缺乏。

總之,我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要總結產學協同創新的經驗與問題,深入推進開展產學協同創新,這不僅是掌握零部件核心技術的突破口,也是提高產學協同創新水平以及人才培育質量的新方向。

四、改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學協同創新路徑

新能源汽車產業應當通過產學協同創新來解決發展受制問題,推動技術創新體系建成的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這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共同發力,把企業作為主體、高校作為依托、政府作為支撐,三者之間明確分工、相互配合、銜接得當,使高校助力企業進步、企業推動高校發展、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1.企業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采取產學合作、協同創新,一方面,可以聘用學生工作,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因為學生在實習期間一般工資很少甚至不需要工資,并且能幫助企業解決處理一些問題,同時,在實習過程中若遇見優秀的學生可以優先考慮并提前錄用,加快攬用人才的步伐,但企業要接受并且耐心鼓勵和指導學生,把其知識能夠把運用到實踐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延攬高校教師進入企業與企業之間合作,其具有的雄厚理論知識能對企業的某些難題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是主動尋求和深化產學合作。目前,企業的產品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很快,生產成本也不斷上升,應積極尋求相關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特別是要深化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共同研究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要知道“多方合作,共同研發”是未來發展重要趨勢。

二是加強自身研發及創新投入。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方面,依舊受國外的限制,質量、性能及可靠性都是有待提高的,企業應當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在注重與大學及科研院所的共同協作的同時,加強自身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積極加大創新型人才的投入,這樣才能在協同創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讓科研成果加速變成經濟效益。

三是加快產品技術轉型升級。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經濟發展較快且國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漸上升,科技在持續進步,現在汽車行業正處于“新四化”的關鍵時期,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尤其應積極利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重要機遇,加緊產品技術的轉型升級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2.高校

現在高校的教學依舊是“重視理論、輕視實踐”,在專業教育階段很多都是機械式的純理論純教材知識的教授,導致學生所學無法充分運用到實踐中,這迫切需要高校重視和深化產學合作。

一是與企業加強合作,實行綜合評價,健全學生考核方法。在對大學生考核時,高校應通過與企業加強合作,讓學生真正到當地企業去實訓去鍛煉,考核成績時與企業評判相結合,綜合考慮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成績和實踐實訓能力,以求培養綜合型、創新型人才。

二是建立高校的知識轉移機構,完善高校產學研合作體制。高校要建立高校運作的知識轉移機構如技術轉移辦公室,鼓勵支持教師、學生與企業進行溝通合作,此外高校還要完善相應的實踐實訓中心,將產業與職業能結合起來的校內多功能多樣化實驗實習基地,加大對其的投入建設,讓教師和學生都有足夠的資源更好地開展應用型教與學。

三是重視多方共同合作,共同提升創新能力。高校要順應國家的創新政策以及創新體系建設,把工作重心放在科技創新上,打造出國家級、省級的研究中心以及重點實驗室,也可以發揮好學科專業與智力知識的特有優勢,與其他同區域內的高校、科研院所進行資源整合,共同深化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和企業在內的多方合作、協同創新,提升各參與主體的創新能力。

3.政府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政府處于不可或缺的關鍵地位,尤其需要政府制定好相關引導、支持和約束政策,才能有力地支撐產學協同創新。

一是出臺相關支持政策。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引導、支持校企產學協同創新,鼓勵建立校企合作創新的邊界組織,而且在人才政策、資金政策等重要方面要給予切實幫助,可通過建立創新基金、科技園、孵化器等方式提升企業和高校合作的積極性,推動產學合作深入持久的發展。

二是健全完善協同創新體制機制。政府要健全相關創新管理體制,制訂一系列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規章制度,不斷修訂完善支持產學協同創新發展的具體實行細則,并有效監管產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為產學合作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和明確的底線約束,更好地推進互利合作、共創共贏。

三是建設產學合作供需對接平臺。政府要按照供需原理搭建能夠使企業需求和高??蒲懈闷ヅ涞钠脚_,讓雙方更高效地進行對接洽商,促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加快激發創新要素的活力。

圖4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協同創新的路徑

五、結論與展望

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學協同創新研究的結果表明,即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深層次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高校、企業和政府的共同使命,特別是安徽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要在政府的引導支持下,堅定地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通過不斷加強產學協同創新,以此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力度、加速促進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技術轉型升級,進而不斷地提高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同時,推動高校培養出綜合型、創新型人才,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從而推動安徽經濟社會的持續進步發展。

由于僅是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學協同創新的初步研究,雖然提出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學協同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路徑的可行建議,但由于產業內外部環境的動態復雜性,難以獲得足夠、全面的公開信息,故未能動態地模擬時間變化、環境變化等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通過產學合作來實現高質量發展路徑演化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歡
產學汽車產業新能源
戎子酒莊 搭起產學平臺
基于產學協同的融媒體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裝配式支吊架在汽車產業集聚區的應用
培育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買不買新能源汽車
校內產學合作崗位設置的優點和形式探究
——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為例
財務管理專業“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民生班”為例
商洛加快培育千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共享新能源汽車產業盛宴
綠色新能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