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生態強省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022-02-01 02:30周傳金李鐵英張峰源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黑龍江黑龍江省生態

周傳金 李鐵英 張峰源

(東北林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一、黑龍江生態建設發展歷程背景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伴隨著國內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生態破壞等問題的產生,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對于維護國內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國家逐步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五位一體”的總體發展布局中,并進一步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提供了思想指引。

黑龍江省地處祖國東北邊陲,幅員遼闊總面積約為47.3萬平方千米,森林、江河、礦產、濕地、冰雪等構成其特色鮮明的資源優勢與生態優勢[1]。同時,黑龍江也是老工業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其能源豐富,并具有良好的農業基礎。但隨著公眾環保認知度較低、城鄉生活污染物增多及環境基礎設施不完善、相關生態保護管理、監督體制機制有待健全、工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自然資源浪費嚴重,循環利用率較低及傳統產業向新型生態產業轉型面臨困境等問題的凸顯,搞好生態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成為了黑龍江省全省干部群眾的發展共識和必然選擇。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從實施可持續發展和富民強省的戰略高度,提出統籌運作、系統推進、全方位地建設生態省的黑龍江省可持續發展方針。同時,黑龍江省有關部門也根據國家生態文明發展方略制訂并形成了《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在通過國務院相關審議的基礎上成為繼海南、吉林之后國家第三個生態建設示范省。黑龍江省計劃分三步走戰略通過推進生態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全民環境保護教育以及深化生態治理體系改革等方式,全面地推動黑龍江生態省的建設,力爭于2020年實現生態省的建設目標。

二、黑龍江生態強省建設現狀及意義

黑龍江生態強省建設對維護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深入推進生態強省建設,才能更好地進行污染治理,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好地推動我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通過優化生態產業布局將黑龍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三者的有機統一。雖然黑龍江省的生態建設收獲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與建設生態強省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在民眾環保意識教育、生態修復治理、生態產業發展及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機制等方面仍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只有合理分析黑龍江省生態強省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并對其靶向定位、精準施策,這樣才能在有效推進黑龍江省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及生態產業發展的同時,提升黑龍江省環境承載力、資源利用率及綠色競爭力,從而助力龍江經濟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符合省情,具有龍江特色,人民幸福的生態強省建設道路。

黑龍江省雖然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作出了相關戰略部署,在污染防治、生態恢復以及綠色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總體上看黑龍江生態強省建設依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建設生態強省仍然是黑龍江省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局中的短板。因此,龍江生態強省建設任重而道遠。

三、黑龍江生態強省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黑龍江省公眾資源節約與環保意識淡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同時,也是關系人民民生福祉及后代子孫發展利益的長遠大計。黑龍江省深度圍繞“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以及“怎樣建設生態文明”兩大問題,重點突破,統籌落實,持續推進生態強省的建設。但在黑龍江生態強省的建設過程中,作為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的公眾主體,其自身節約資源、綠色消費等環境保護意識較為淡薄,這就導致黑龍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發展理念難以深入公眾內心形成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共識,阻礙了龍江生態強省建設的進一步提升與發展。

表1 黑龍江省公眾環保意識調查問卷

第7題 購物時會自帶環保袋 [單選題]選項 小計 比例會45images/BZ_72_1799_476_1969_503.png42.45%偶爾 48images/BZ_72_1799_530_1980_557.png45.28%從不 13images/BZ_72_1799_585_1856_611.png12.26%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06第8題 在外丟垃圾時,會特意按照垃圾桶上垃圾分類的標識丟嗎 [單選題]選項 小計 比例會73images/BZ_72_1799_862_2104_889.png68.87%偶爾 30images/BZ_72_1805_913_1936_940.png28.3%不會 32.83%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06第9題 是否有收集廢舊電池的習慣 [單選題]選項 小計 比例是29images/BZ_72_1799_1177_1924_1204.png27.36%否77images/BZ_72_1799_1226_2121_1252.png72.64%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06第10題 您會主動參加一些學?;蛘呱鐣M織的環?;顒訂?[單選題]選項 小計 比例經常參加 32images/BZ_72_1799_1495_1941_1521.png30.19%想過但從未嘗試 69images/BZ_72_1799_1545_2095_1571.png65.09%絕不會 5images/BZ_72_1805_1595_1823_1621.png4.72%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06第11題 您是否關注自己的消費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單選題]選項 小計 比例總是 30images/BZ_72_1805_1862_1936_1889.png28.3%偶爾 57images/BZ_72_1799_1910_2019_1936.png53.77%極少 12images/BZ_72_1799_1957_1854_1984.png11.32%從不 7images/BZ_72_1803_2005_1829_2031.png6.6%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06第12題 你認為我們的政府在環保方面做的怎么樣 [單選題]選項 小計 比例很好,已經很不錯了 31images/BZ_72_1799_2272_1937_2299.png29.25%做的還不夠 63images/BZ_72_1799_2322_2031_2348.png59.43%做表面功夫,一點實質性的改變也沒有 12images/BZ_72_1799_2393_1854_2419.png11.32%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06第13題 您對黑龍江省被國家環保局批準為生態省建設試點了解嗎 [單選題]選項 小計 比例很了解 4images/BZ_72_1796_2680_1810_2706.png3.77%了解 29images/BZ_72_1799_2726_1924_2753.png27.36%不了解 73images/BZ_72_1799_2772_2104_2799.png68.87%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06第14題 您了解黑龍江省發布的關于生態建設方面的方針政策嗎? [單選題]選項 小計 比例了解較多 7images/BZ_72_1794_3036_1821_3062.png6.6%基本了解 30images/BZ_72_1796_3084_1927_3111.png28.3%不甚了解 69images/BZ_72_1799_3132_2095_3159.png65.09%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06

第15題(多選) 您是通過以下哪種途徑來獲取關于黑龍江環境保護方面的信息?[多選題]選項 小計 比例電視、廣播等媒體 67images/BZ_73_671_521_961_548.png63.21%報刊雜志 21images/BZ_73_671_568_754_595.png19.81%網絡 70images/BZ_73_671_615_973_641.png66.04%學校教育 24images/BZ_73_670_661_777_688.png22.64%其他 27images/BZ_73_670_708_790_735.png25.47%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106

通過調查問卷設置的相關問題所反饋的數據可以較為清晰地分析得出黑龍江省公眾生態環保意識的現狀,從而調查、研究出當前黑龍江省生態強省建設的基本情況,并從側面反映出在生態強省建設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根據調查問卷中調查樣本的基本數據顯示,按性別劃分:男性約占調查總體的30%,女性約占調查總體的70%,男女比例約為7:1;按身份劃分:學生群體約占調查總體的39.62%,公職人員群體約占調查總體的6.6%,個體戶群體約占調查總體的2.83%,工人群體約占調查總體的19.81%,農民群體約占調查總體的16.98%,其他約占調查總體的14.15%,從中可以看出調查對象涉及范圍較廣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學生人數的總體居多。

從第三題和第四題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人都對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不太了解。世界環境日不僅是反映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人類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和期盼,更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的提升,警惕環境問題發生的重要象征。所以,從這反映出黑龍江省的大部分公眾較少關注類似全球性的環保日活動。

從第十三題和第十四題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人對黑龍江省被國家環保局批準為生態省建設試點以及黑龍江省發布的關于生態建設方面的方針政策問題不夠了解,從側面可以反映出黑龍江省百姓公眾對黑龍江省建設的相關政策信息掌握不足,關注度也有待加強。

從“第十二題:你認為我們的政府在環保方面做的怎么樣”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只有30%的人認為黑龍江省的政府部門在環保做得很好,而接近60%的人認為我省政府有關部門在生態保護領域做的工作還不夠。這反映出了黑龍省公眾對于政府部門所開展的生態建設工作收獲成效的認可度不夠高。

從第五題至第十題的問題設置主要是通過公眾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為方式和行為活動,來分析黑龍江省公眾日常的環保意識狀況。雖然大部分的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覺關閉水龍頭、購物時會自帶環保袋及按照垃圾桶上垃圾分類的標識丟垃圾等,但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會出現一些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行為,如在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收集廢舊電池這些方面,并且大多人對校園或社會所組織的環?;顒拥膮⑴c度也有待提升。

從“第十一題:您是否關注自己的消費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超過50%的人只是偶爾關注自己的消費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只有接近30%的人經常關注自己的消費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所以,從側面可以看出黑龍江省公眾中的大部分對自身消費行為是否對環境產生影響的關注較少。

圖12所示為溢流室結構優化后的局部放大圖。流道內的漿流隨溝槽輥逆時針流動,通過改變溢流室進口方向,從而使進入到溢流室的漿流流量增加,漿流進入到溢流室后動能轉化為靜壓能,則溢流室壓力就會升高。還可再調節溢流室進口角度,當溢流室內壓力接近常壓時認為最佳。

從“第15題您是通過以下哪種途徑來獲取關于黑龍江環境保護方面的信息?”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通過電視、廣播和網絡等主流媒體來了解黑龍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信息等,而選擇通過報刊雜志及學校教育等其他方式來獲取關于黑龍江省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消息的人較少。這說明黑龍江省公眾獲取省內推進生態建設的信息渠道較為單一。

雖然黑龍江省公眾中的大部分人的環保意識較為良好,但仍存在著省內環?;顒拥纳鐣⑴c度不高、公眾群體對政府部門所推進的關于環境保護與污染整治工作的整體認可度不夠高、百姓對于黑龍江推進生態建設的總體滿意度還有待加強、公眾獲取黑龍江生態建設相關信息渠道方式較為單一、公眾對于綠色消費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個人消費行為存在著不環保的現象等問題。所以,正是因為在提升黑龍江省公眾整體的生態環保意識方面還存在著諸如上述類似的問題的出現,才進一步降低了民眾參與龍江生態強省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究其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公眾自身生態道德素質水平仍需提升,其對本省生態建設相關工作的關注和了解成度較低。二是由于社會對生態保護、勤儉節約以及綠色發展的宣傳教育力度仍需加強,多元化的生態宣傳教育平臺的構建進展緩慢,導致未能使生態文明的理念深入到民眾的內心中,民眾對社會環保行動的主動參與性較弱,同時,也沒有有效地形成一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生態道德風尚。三是由于省內有關政府部門對環境污染治理信息的相關數據存在著不透明、不公開的現象,并且民眾對省內環境監管的制度體系不完善等都造成了百姓對黑龍江生態強省建設工作的開展了解程度不夠深、支持度不夠高等現象的出現。這些原因都未能使公眾在黑龍江生態強省的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從而阻礙了黑龍江省生態強省建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

(二)生態管理體系及相關監管法規有待完善

在生態強省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大力培育公眾的環保意識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推動力,而且更需要不斷完善生態治理體系與相關法律法規為生態強省建設提供牢固的制度保障。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在生態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這十幾年中,雖然相繼制定并出臺了關于加強黑龍江省環境保護的各項條例與決定,但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由于黑龍江省長時間以單純的GDP增長作為發展的指標,以綠色生態作為重要衡量發展指標的生態績效體系建設相對緩慢,并且領導干部的責任追究制度構建不完善,這些方面都導致省內的一些領導及有關部門對中央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未能具體落實到位。加之對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領會不充分,對黑龍江省生態強省的建設目標不夠明確,使得政府部門的生態職能有所弱化[2]。與此同時自身對于黑龍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全局意識與責任意識不夠強從而導致各政府相關部門在本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中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從而就會產生環保執法不到位、污染整治不徹底、敷衍工作不作為等現象的出現[3]。

另一方面,黑龍江省的生態強省建設主要由環境保護局、林業局以及國土開發局等主要部門牽頭,但缺少其他經濟職能部門的有效配合,如市場機制未能在生態強省建設中發揮有效作用。這就難以在黑龍江生態治理與綠色發展中形成各部門單位相互協作配合的生態管理局面,從而導致了省內國土空間規劃統籌指導亟需加強、政策資金供給效力發揮受阻以及多元化市場投入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的產生[4]。所以,黑龍江省的生態管理體系內部結構呈現單一化趨向,導致了生態綜合治理的效率水平較低。

此外,環境執法者在處置違規排放污染物企業時存在不嚴格、不深入調查等現象,搞表面執法,環境監管部門的執法隊伍建設仍需加強;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監管作用有所弱化并且對群眾所反應的環境污染現狀的治理成效也稍有真正做到有效反饋,未能構建起生態保護中群眾與政府信息互通交流的平臺,使政府部門的生態治理工作與群眾相脫離,進而造成了群眾對黑龍江生態治理的滿意度較低問題的出現;環境質量監測與環境風險預警能力體系建設和生態信息的網絡化管理建設都需要加強;生態監管的法律法規未能體現出對黑龍江省生態治理的外在約束力;政府部門對構建綠色發展績效評價體系的認識還不夠充分;黑龍江省“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為核心的三條控制線的具體劃分不夠明確;關于諸如大小興安嶺、興凱湖、扎龍濕地等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補償體系還有待完善;黑龍江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有待加強及自然資源開采區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恢復工程所落實的具體工作進展緩慢未能收獲顯著成效等……上述關于黑龍江省生態管理制度體系及相關監管法律法規不完善等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阻礙了黑龍江省生態強省建設的發展進程。

(三)鄉村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相對落后

近年來,我省經濟發展水平雖然有所提升,但鄉村環境污染的治理一直是制約黑龍江省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難題之一,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對于黑龍江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日益凸顯。而農村環境狀況的惡化不僅會嚴重影響農村居民日常的生產和生活,而且也進一步會阻礙我省整體的可持續發展進程的有效推進[5]。由此可見,實現鄉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所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的內在要求,是實現龍江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所在,更是黑龍江建設生態強省所要攻克的重要難題。所以說,只有通過對鄉村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集中處理,才能更好地使農村成為和諧宜居、百姓向往的美麗家園。雖然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等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鄉村的環境污染整治,加大了對其投入的治理力度,收獲了一定的成效,但省內大多數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仍很突出,鄉村較城市的污染整治較為落后,農村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依然面臨多方面的現實困境。

1.農民在農村生態治理中的參與不足

黑龍江省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主要由各級地方政府來開展,而一般村民在鄉村生態整治活動的參與基本較少。大多數的村民認為生態治理與自身不相關,認為是政府的工作,對農村生態治理的責任意識和自覺性不夠強,沒有積極地參與到鄉村的污染整治與環保工作中。并且黑龍江省農村地區的大部分村民文化素質水平偏低,存在著生活垃圾堆放處理較差、無節制排放生活污水、家養畜禽的糞便排泄物未能有效清理、隨意砍伐護村林及大量焚燒秸稈等現象的發生,而這些現象也造成了黑龍江省農村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普遍惡化問題的出現。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黑龍江省缺乏鄉村振興的理念基礎。一方面,是村民整體的受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對黑龍江省關于鄉村生態治理的相關政策不夠了解,未能充分地意識到自身行為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未能認識到鄉村環境整治對于龍江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對村民的環保教育宣傳力度有待加強,沒能使環境治理的思想真正地深入到鄉村中,從而導致百姓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限制了鄉村生態綜合治理的進一步發展。

2.鄉村生態治理的效率不高

雖然黑龍江省政府部門投入了較多資金在農村的生態治理上,但其缺少對鄉村生態治理專項資金的合理規劃,導致其未能轉化為有效的生態治理效能,并且政府部門對農村的水質、土質及空氣質量的監測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此外,黑龍江省農村地區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如公共廁所、具有分類標識的垃圾桶及基礎同行道路等較城市相比相對落后,并且未能設立相關人員定期清理鄉村街道等范圍的衛生,農村衛生狀況令人堪憂,這就導致了農村衛生長期處于“臟、亂、差”的不良局面。

而造成鄉村生態治理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黑龍江農村生態治理中未能依靠科技手段提高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的能力,應對環境治理問題的科技體系也不夠完備,相關設備較為落后[6]。農村生態治理的統一化和網格化體系建設仍需不斷完善以及治理模式較為單一等問題也導致農村生態治理的效果沒有得到真正的顯現。

3.地方政府部門環境治理的主體責任不明確

農村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公民等多方行為主體的參與,而相比于其他行為主體,政府在農村生態治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關鍵導向性作用。但黑龍江省一些地方政府機關對于自身生態治理的主體責任不夠明確,各級部門在處理相關工作的同時,會造成信息傳達不暢或領導干部推卸責任的問題,不能有效地使政府部門在農村環境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

導致該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農村的生態治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各個基層組織部門相關的職責界定不清晰,政府各部門管理交叉化嚴重,未能形成生態治理中的有效合力等。

(四)傳統產業向新型生態產業轉型面臨困難

黑龍江省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老東北工業基地,工業和農業在黑龍江經濟發展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伴隨著黑龍江省現代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逐步推進,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產業不再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而如何向生態產業轉型也成為當前切實推進黑龍江省現代化建設的重點抓手。所以,只有發展新型生態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并將本省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才有利于促進黑龍江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有效破解龍江發展難題,實現龍江經濟、社會、生態三位一體全面提升,同時,也會大力加快黑龍江省生態強省的建設步伐,從而推動龍江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生態優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已成為黑龍江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能夠顯著地提升黑龍江省的綜合競爭力。但在黑龍江省積極探索傳統產業向新型生態產業轉型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困難。

在生態農業建設方面,主要靠政府來主導,農民自身對于發展生態農業的意識較為淡薄,并缺少相應的鼓勵機制造成生態農業的產出不能轉化為長期收益。同時,新型農業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比較滯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的生態農業體系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而且農業生產中依然存在著化肥使用量超標、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和農業廢棄物利用率不高等問題。此外,由于我省總體經濟基礎較弱,地方財政指出對于相關生態農業資金項目的投入力度還不夠,這也制約了黑龍江省生態農業的發展。政策法規制度和相應的服務體系建設也不夠完善,使龍江生態農業的發展缺少基礎性保障。

在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方面,黑龍江省的工業原來以重工業發展為主,原有工業體系過于突出高產出、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特點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傳統工業生產工藝相對落后、工業技術創新過程緩慢造成資源循環利用率較低,能源使用結構較為單一,并且在工業生產中仍有大量固體廢棄物或有害氣體的排放不能做到無害化生產。同時,有關部門對于企業排放污染物的監管力度較弱、污染排放制定的相關指標不嚴格及政府對企業清潔生產的政策補貼扶持不到位等問題都阻礙了傳統工業轉型升級。

猜你喜歡
黑龍江黑龍江省生態
2022年1-6月黑龍江省各市(地)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生態養生”娛晚年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龍江省財政廳 黑龍江省民政廳 黑龍江省體育局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彩票監督管理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黑龍江省海倫市永和鄉中心小學簡介
黑龍江棄風博弈
動詞的時態中考高頻考點練習題
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